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明除了桂王、唐王、鲁王、福王还出现了哪些政权?都是怎么灭亡的?

南明除了桂王、唐王、鲁王、福王还出现了哪些政权?都是怎么灭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806 更新时间:2024/1/21 2:15:32

说到南明其实还是很有说法的一个的时期了,话说当时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而且持续的时间还非常的长,这其中就有桂王、唐王、鲁王、福王等等,那么有的人要问了,当时就只有这几个政权吗?这些政权后来又是怎么灭亡的呢?下面就这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南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对于南明的概念,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上的南明指的是从朱由检在北京殉国后,由一些残余的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权。主要的有福王建立的弘光政权,唐王建立的隆武政权,桂王建立的永历政权,以及由鲁王建立的“鲁监国”政权。当然这些政权都是南明当中比较大,存在的时间相对比较长的政权。这些政权除了鲁王朱以海称监国外,其他的三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都称皇帝,而且都有自己的庙号和谥号。在钱海岳先生的纪传体《南明史》当中,这几个政权的统治者的事迹都以本纪的体例书写。

当然,在明朝灭亡的那个时期,各方势力混战,因此在这几个主流政权外,还有一些非主流的南明政权:

一、绍武政权

绍武政权的建立要追溯到隆武政权覆灭。因为郑芝龙的出卖,清军进入福建,隆武政权灭亡。南明的广西巡抚瞿式耜与两广总督丁魁楚拥立在广东避难的桂王朱由榔担任南明的监国。但清军的铁蹄并未停止进攻。在攻灭隆武政权后,清军一路南下,攻破了赣州,准备向广东发起进攻。懦弱胆小的朱由榔见状撒腿就跑,抛下拥立他的广东军民逃到了广西梧州。

广东军民见到朱由榔这幅德行,就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了。但必须得找一个明朝的宗室来组织大家抗清。这个时候原隆武政权的大学士苏观生联合广东一些官员以兄终弟及的名义,拥立来此避难的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监国。这是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朱聿鐭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接受了苏观生等人的拥立。而且朱聿鐭在当监国三天后,就急急忙忙地称帝,改元绍武。绍武政权正式建立。

绍武政权建立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抵抗满清的进攻,而是与南明的另一个政权永历政权内战。绍武政权建立的消息传到梧州后,朱由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率领他的支持者来到广东肇庆,在此即皇帝位,改元永历。这下在广东就有了两个皇帝。

先称帝的朱聿鐭和苏观生等人自然不能容忍这种事情。于是苏观生让手下大将率军队进攻肇庆。面对绍武政权的进攻,永历政权的人也不甘示弱,同样组织起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迎击。双方在广东三水县城附近交战,绍武政权的军队大败。永历政权的军队本想趁此一举消灭绍武政权,但途中中了埋伏,全军覆没。永历帝见状,又赶忙率领百官逃到了湖南。

就在绍武政权取得大胜之际,清军的铁蹄已经进入了广东。1646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伪装成南明军队,进入广州。等到绍武帝等人发现是清军之时,已经为时已晚。广州很快就被清军攻陷,维持了一个多月的绍武政权灭亡。绍武帝朱聿鐭被清军俘虏,自缢身亡。

二、潞王监国政权

在弘光政权覆灭之时,弘光朝的大学士马士英带着弘光皇帝的母亲邹太后逃到了杭州。马士英本想等着弘光帝朱由崧成功突围,但没想到却等来朱由崧以及诸多明朝藩王被清军俘虏的消息。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马士英就让太后下懿旨,让前来杭州的潞王朱常淓任监国。

朱常淓这监国的位置还没坐多久,清军就就杀到了浙江。贪生怕死的朱常淓决定向清军投降。1645年6月14日,清军兵不血刃地进入杭州,潞王监国政权灭亡。朱常淓与其他被俘虏的明朝藩王一起被清军带到了北京。第二年,清朝政府以在京的明朝藩王企图拥立朱常淓造反为名,将朱常淓等诸多明朝藩王处斩。

三、靖江王监国政权

在潞王监国政权覆灭后,明朝的一些支系藩王开始跃跃欲试,准备过一把皇帝的瘾,靖江王朱亨嘉就是这样一位藩王。从名字上来看,朱亨嘉和其他的一些明朝藩王不同,他的名字里并没有金木水火土这样的元素在里面。因为他并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而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后裔。按照皇位的继承顺序来说,除非太祖的子孙都死光了,否则绝不可能轮到朱亨嘉继承大统。偏偏朱亨嘉又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弘光政权覆灭后,朱亨嘉认为自己当皇帝的机会来了。

1645年八月初三,朱亨嘉自称监国,将桂林改成西京,至此朱亨嘉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在朱亨嘉建立政权的时候,唐王朱聿键和鲁王朱以海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相比于朱亨嘉,唐王与鲁王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因此许多的南明大臣都不把朱亨嘉这个监国放在眼里。于是朱亨嘉决定搞一个大新闻。当时的广西经济较为落后,不适合作为抗清的基地。于是朱亨嘉决定要进入广东发展。

就在朱亨嘉刚刚进入广东没多久,隆武帝就命两广总督丁魁楚从梧州发兵,打败了朱亨嘉的军队。朱亨嘉见状逃回桂林。这时广西的一些官员见此,纷纷发兵进攻桂林。很快桂林城破,朱亨嘉被俘,靖江王监国政权灭亡。之后朱亨嘉被隆武帝软禁于连江,不久被隆武帝派锦衣卫所杀。

四、益阳王监国政权

在弘光政权覆灭之时,驻守抚州的明朝的益阳王朱慈炲在手下的拥护下,称监国,并且还任命了一批中央官职和地方官。但益阳王本人并没有什么治国治军的经验,军队基本上由保宁王所掌控。但偏偏这个保宁王暗地里已经投降了清朝。在李成栋率清军进攻江西之时,保宁王作为内应出卖了监国益阳王,致使益阳王监国政权覆灭。益阳王本人被赵怀民救走,之后为避风头,益阳王出家为僧。为避免被当地人认出,益阳王又逃到了尚处南明控制下的广州。广州被清军攻破之时,益阳王也被清军所杀。

广义上的南明还指的是朱由检在北京殉国后,一些继续打着明朝旗号,与清朝作战的政权。这些政权就不限于是明朝宗室建立的了。

一、明郑政权

在隆武政权崩溃后,不肯随父亲投降清朝的郑成功继续在厦门、金门等地继续坚持抗清。虽然郑成功在1649年就奉永历政权为正朔,但实际上郑成功并不听从永历政权的命令,很多时候郑成功都是自己独立作战。郑成功的军队作战能力也非常强大,最辉煌的时候,郑成功的势力范围遍及整个中国东南沿海。但因为郑成功与其他的抗清力量没有配合好,最后无奈被清军击败。

既然在大陆地区一时无法战胜清军,郑成功决定把目光放到更远的地方。正好这个时候,曾经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做通事的何斌前来投靠郑成功。何斌就向郑成功建议,收复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以此作为抗清的后方。郑成功听后采纳了何斌的建议。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前往台湾。经过几次激战,驻守台湾的荷兰军队向郑成功投降,至此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郑成功去世。郑成功之子郑经承袭了郑成功延平王的爵位。在永历皇帝被杀后,郑经将台湾改称东宁,自称为"东宁国王"。虽然郑经仍然保留永历的年号,但已经彻底与原来的南明政权脱离了关系,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郑经去世后,台湾的郑氏家族又陷入了内战。此时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平定了内部叛乱后,决定出兵台湾。1684年,清军占领澎湖,直逼台湾本岛。明郑最后一任君主郑克塽自知无力与清军对抗,向清军投降,明郑政权灭亡。

二、陕西农民军政权

陕西的农民政权源于李自成农民军的残部。李自成在被清军击败后,退回了自己的根据地陕西。但清军在投降明军的配合下,很快就杀入陕西。李自成主力被迫撤离陕西南下。当然有部分李自成的军队没有撤出,就留在了陕西,投降了清朝。1645年,清军调集主力南下与弘光政权作战,陕西的兵力空虚。原大顺军余部的贺珍等人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拥立原来明朝的秦王作为名义上的“君主”。但不到一年,这个政权就被清军剿灭。

三、夔东十三家农民政权

夔东十三家源于李自成农民军残部。李自成被杀后,其大顺军余部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原先李自成手下的李来亨和郝摇旗等人决定联合南明政权,共同抗清。但因为李来亨等人在南明政权内部被排挤,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单干。经过多年的征战,李来亨等人在四川和湖北交界的茅麓山,以此为基地进行抗清运动。

在基本剿灭了永历政权后,清军决定对夔东十三家农民政权发起总攻。康熙元年,清廷下诏四川、湖广和陕西三省长官,令他们组织军队,包围了茅麓山地区,准备对夔东十三家发起总攻。李来亨等夔东十三家的将领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并没有胆怯,而是组织军队从容作战。但无奈敌众我寡,加上弹尽粮绝,茅麓山在康熙三年被清军攻占。李来亨父子及其他一些义军将领壮烈牺牲,余下的部分将士被迫投降清朝。至此,夔东十三家农民政权覆灭。夔东十三家农民政权的覆灭,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区公开以恢复明朝统治为旗号的抗清运动结束。因此,南明史研究专家顾诚将夔东十三家的灭亡,作为南明覆灭的标志。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政权,南明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政权,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从南明内部有非常多的政权,但这些政权之间并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联合作战机制,导致了被清军各个击破。回望这段历史,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潘世璜考上探花,为何却选择回乡守丧不在出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潘世璜是清朝探花,状元潘世恩的从弟,当时潘世璜、潘世恩还有潘祖荫被称为“苏州三杰”,已经是当地非常知名的文人。潘世璜考上探花后,原本能直接进入朝廷当官,但此后潘世璜因为自己母亲去世,所以选择回乡守丧。丧期满后又不忍心让自己年迈的父亲独自一人在家,所以要求留下来照顾自己的父亲,

  • 嘉靖为何要把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嘉靖帝大家也知道的,在位的时间还是挺长的,感觉这个人不好评价,但是他在改革新政什么的方面还有抗击倭寇都是做得非常的好的,所以他这位皇帝不奈,再说明成祖吧,他的争议就非常大了,这个郑和下西洋就是他主张的,但是他的名声并不好,话说嘉靖有一次好像就差点把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庙,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

  • 曾国藩是如何改掉好色的毛病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一个人好色这件事情还是挺有意思的也比较的有内涵的,不管是上到皇帝还是下到黎民百姓好色这件事情还是真的是太多见了,话说晚清重臣曾国藩也是这样一位好色的人,比较都是爷们吗,但是最后曾国藩却改掉了这个习惯了,那么这个曾国藩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就这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曾国藩年轻的时候确实很

  • 如果孙权没有偷袭荆州,徐晃能打败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荆州在三国时期是极其重要的一块地域,魏蜀吴三股势力都在这里交汇,所以如果能够有人得到荆州,那么对于另外两国来说都是极大的威胁。而在关羽死前,荆州是在刘备手里的,由关羽镇守,但是不料却被孙权偷袭,丢失了荆州,关羽也因此丧命。但是如果当时孙权并没有偷袭荆州,徐晃对阵关羽能不能赢?徐晃去攻打关羽,最终是不

  • 曹魏稳坐江山就能避免五胡乱华?这个锅还让不让曹操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西晋发生的五胡乱华,一度让中国陷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当时侵犯中华的胡人远不止五个,北方各族在华北地区足足建立了十几个国家政权,等前秦统一北方后,才算是正式进入到南北朝时期。但在这百余年间,可以说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甚至难寻一片和平之地。要说会爆发五胡乱华,也是因为在晋朝出现了八王之乱,

  • 后周柴荣经常屠城,为什么还是一位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柴荣,说起来很多人应该都是比较了解他的,只不过也有很多都是在了解赵匡胤的同时,顺带提了一下柴荣,并没有专门的去特意了解过。而柴荣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明君,那么一般人眼中的明君就是爱民如子、勤政等等特质集中在一起,然而柴荣却经常会屠城,为什么这样的柴荣还会被人们认为是

  • 赵匡胤究竟是不是被赵光义害死的?烛影斧声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究竟是怎么死的,在历史上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976年,赵匡胤叫上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一起在宫中饮酒,结果第二天早上赵匡胤突然驾崩,而赵光义宣称自己是皇位继承人,而且还拿出了众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金匮之盟”。所以有人认为,赵匡胤其实是被赵光义害死,目的就是为了篡夺皇位,可惜

  • 董卓死后人人都高兴,为什么蔡邕要叹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的死,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他们终于摆脱了噩梦一样的日子,自然是会很高兴的出来庆祝,而面对董卓的尸体,也是将他点燃、而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董卓已经死了这件事情带来的高兴当中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为他叹了口气,这个人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声叹息,将蔡邕送上了绝路。那为什么蔡邕要为董卓

  • 掌印太监比秉笔太监地位高,魏忠贤为何当秉笔太监不当掌印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其实按照常理来看的话,这个掌印太监是要比秉笔太监地位高了很多很多的,但是魏忠贤作为当时最大的宦官,他为什么不选择当掌印太监而是做了地位更小的秉笔太监呢?其实这个也还是挺有说法的,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魏忠贤是秉笔太监。当时的

  • 东吴二宫之争是如何发生的?孙权立嗣为何犹豫不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东吴在三国时期是仅次于曹魏的存在,甚至一度能和曹魏平分秋色。不过孙权晚年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朝局不稳,最后爆发二宫之争也让东吴一度走向衰落。孙权长子孙登意外早逝,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孙和跟孙霸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一时间朝堂被分成两派,以“人和”著称的东吴也开始出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