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子列传(一):历史上这样记载老子,孔子如此评价

老子列传(一):历史上这样记载老子,孔子如此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50 更新时间:2024/1/25 16:08:56

司马迁写的《老子列传》非常简单,用了不足500字就简单勾勒了老子的生平,其中还包括孔子向老子问礼时的问答,以及孔子对老子所做的评价,即“犹龙之叹”。

虽然司马迁的《老子列传》记载简单,但是在其他典籍,比如《庄子》、《孔子世家》等作品中,也可以找到关于老子的记载,于是这位古代思想家的形象就逐渐生动丰富起来。

1、周王朝的图书馆馆长

老子生活的时期大约是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正是周朝春秋末期,周王朝处于由盛转衰、王室日益衰微的时期。当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共有140多个,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战争十分频繁。

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苦县,即楚国苦县,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镇就是以前的厉乡曲仁里,太清宫是老子故里的纪念性建筑。

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由汉桓帝刘志派人前去创建,当时命名为“老子庙”。

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于是以老子庙为太庙,又重新修建了宫殿楼阁。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增建太清楼等建筑;唐玄宗李隆基时,改庙名为“太清宫”,一直沿用至今。

[var1]

从汉朝开始,历代帝王大多推崇老子,给予了他各种尊号,但是在老子生活的时代,他所受到的推崇与尊重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当时老子在周朝担任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馆长,也就是《史记》中所说的“周守藏室之史也。”

2、老子之

老子开始担任守藏室史的时间是公元前551年,传说他曾经拜商容为师,跟随他学习天文地理、古今礼仪等知识。

商容是商朝末年纣王时期主管礼乐的大臣,是当时著名的贤者,非常受老百姓的爱戴。因为不满商纣王的暴虐,商容曾经试图用礼乐来教化纣王,但是却没能成功,于是他就躲进太行山中隐居了起来。

仔细推究的话,从商容和老子生活的不同时期来看,两个人的所处时代显然相距很远,很难想象两位老人家如何面对面教授、学习,所以与其说老子拜商容为师,不如说老子通过阅读商容留下的著作、拜商容为师更为确切。

如果历史允许想象的话,不妨设想老子和商容是最为古老的穿越时空的“网络教学”。

[var1]

老子担任的“守藏史”掌管的是周王朝的国家典籍及公文,他在任多长时间呢?第一次是从公元前551年至前535年,第二次是从公元前530年至前516年,前后一共30年的时间。可以想见,除了阅读商容的著作之外,老子能够阅读的图书典籍数不胜数。

以古人为师,以典籍为师,以天地万物为师,只有如此,才会有后来《道德经》中海纳百川、包容天地万物的境界与胸怀。

3、孔子问礼于老子

老子以商容为师,商容曾经掌管礼乐,礼乐显然是老子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孔子要去向老子问礼,“孔子问礼于老子”从此成为后人流传千年的经典场面。

对于这么经典的画面,很容易让人产生三连问:

孔子为什么要问礼于老子?

老子怎样回答?

问完之后如何?

[var1]

4、孔子为什么要问礼?

第一个问题,孔子为什么要问礼于老子?

孔子的生活时期大概是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比老子晚20年左右,当老子担任馆长的时候,年轻的孔子已经小有名气。

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孔子想要去周朝国都之前,专门前去拜访老子,向他咨询关于礼乐的问题。

当时诸侯争霸,战乱不断,正是历史上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期,作为一位年轻时就有着美好社会理想的思想大家,孔子非常重视礼,他关于礼乐的咨询大概和商容当初的想法较为相似:想以礼乐来教化君主,以使社会更有秩序。

5、老子他说

老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这样记载的: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老子的回答大致可以看到后来《道德经》中的思想雏形:

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当初提倡它的人现在都已经腐朽了,只有他们的著作和言论还在。”

这话不假,譬如以掌管礼乐闻名的商容,即使老子也没有见过他的真容,能够见到的只有他留下的著作。

接下来的这句话一直很有名:“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大意是:君子如果生逢其时,那就可以努力推行自己的社会理想,如果生不逢时,那就只能如同蓬草一样独自飘零。

后来孟子有句话和老子这句如出一辙,孟子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两者的意思有相似之处。

[var1]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则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常常有人推崇儒学,于是就排斥道学;有人学习道家思想,就贬低儒学,但是从道家思想源头和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来看,其思想源流何其一致。

为学者,宜广博。

6、君子重在修身

接下来老子的回答则是给孔子的建议,和《道德经》中的思想颇为接近: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的大意是:我听说那些善于经商的人,往往会把货物深藏,好像他什么储备都没有一样。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他的外貌往往看起来很愚钝。

《道德经》中的“圣人被褐怀玉”、“古之善为道者”等句由此可见端倪。

孔子比老子年轻20岁左右,所以接下来老子对这位诚心求教的年轻人给予善意劝告: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此时年轻的孔子满怀雄心壮志,自然会在神色之间有所流露,老子当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劝告孔子说:您呀,要注意去除自己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不要故作姿态,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要知道,这些都是对您自身没有好处的。

我所能告诉您的,也就是这么多了!

7、犹龙之叹

孔子满怀热情地前来向老子求教“以礼教治国”之道,没想到却听了老子这样一番话,丝毫不亚于当头被泼了一瓢冷水,其心情可想而知。

但是老子的话有没有道理呢?

[var1]

任何理论或者道理显然都不能离开当时的时代背景,所以不妨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了解。

当时的时代是怎样的?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势力强大的诸侯国相继称霸。这样的时代,以商容和孔子“以礼教治国”的思想能缓和诸侯之间的矛盾,让他们握手言和,和平相处吗?

显然不能,各诸侯霸主看重的是疆域的扩张,以及类似于此的实际利益。

这显然正是老子所说的“君子不得其时”的时代,按照老子的思想,或者按照后来孟子的思想,只能是“蓬累而行”或者“独善其身”。

但是以孔子此时的热情,显然不会相信老子的这一番说教,最终他还是周游列国,极力游说各方诸侯,想要推行自己的主张。

成功了吗?没有。

不过,对于老子由衷的劝告,孔子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就是著名的“犹龙之叹: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鸟会飞,可以用拴着丝线的箭来捉住它;鱼能游,可以用鱼钩钓它;兽能跑,可以用网来捕捉。可是对于龙,它乘风云高飞入天,我不知道采取什么办法来捕捉它。今天我见到老子,他就像龙一样啊!

后记

老子的话难懂吗?好像高深玄妙,难以理解,但是同时他也给出了理解的方法,那就是:“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这些无益于身心的东西才是遮蔽双眼与心灵的云翳吧?去除这些障碍,是不是自会耳聪目明,心境一片空明?

可是孔子没懂,或者不甘心,于是他去周游列国,没有取得期待的结果之后回家著书立说。

老子呢,他“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周朝渐衰,同样是“不得其时”,所以最后他离开故国,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

在函谷关,老子又将有什么样的故事?

(未完待续,欢迎期待)

本文参考《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羊皮换相:秦穆公是如何用五张羊皮从楚国换来一代名相百里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穆公与百里奚的故事,秦穆公用羊皮换回百里奚,秦穆公评价百里奚

    [var1]之后五羖大夫百里奚辅佐秦穆公主持秦国国政,他任职期间辅佐秦穆公内修国政,教化天下,恩泽施于民众。外图霸业,帮助秦穆公开辟出西部千里土地,统一西北地区,使八戎来服,这便是“秦穆公称霸西戎”。秦穆公因此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五羖大夫百里奚为秦国崛起和秦国最终统一六

  • 赵括是废物,廉颇也亳无还手之力,长平之战谁做统帅最合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括详细资料,赵括个人简介,赵括到达长平

    长平之战后,赵军四十万人被“坑杀”,下此令的秦军将领白起,因此被戏称为“杀神”。[var1]“杀降不吉”。四十万赵军是在投降之后被活埋的,白起此举当然永远是战争史上的耻辱,永远将受到道义上的谴责。但是,“杀降不吉”是古训,难道白起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呢?真的是嗜血成性?[var1]因为秦

  • 齐桓公的冲天醋劲,楚成王娶了他休掉的妻子,他因此要讨伐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没几年就当上春秋的霸主。 周围一些在夹缝里生存的中原小国,便开始巴结这位霸主,不断地同他联姻以求自保。蔡国也不例外,蔡穆侯为巴结齐桓公,将自己的妹妹蔡姬嫁给了他。当时蔡姬不过是十几岁的妙龄少女,而齐桓公呢,岁数大的都可以做她父

  • 大家都以为秦国最大的功臣是商鞅,其实他才是秦国最该感谢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国商鞅简介,商鞅怎么去秦国的,秦国如何看待商鞅

    [var1][var1][var1][var1]秦国在秦孝公以前一直被魏国压制,魏国是战国前期第一强国,军事上更是依靠着魏武卒无人能与之匹敌,真是这样魏国能一直占着秦国的河西之地。然而那时候的秦国积贫积弱,根本没有能力收复失地,更别说和魏国抗衡。[var1][var1][var1]秦孝公是一个伟大的

  • 清初剃发令有多严?孔子不是挡箭牌,戏子更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后裔在清朝时剃发吗,清初时剃发易服政策是怎样的,清初女人剃发

    [var1]剃发应该剃成什么样?这个问题,大家觉得并不难,我们看过很多清宫戏,那些留着一个乌黑大辫子、前额剃光的男主角们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一些人爱慕的偶像。其实,如果真的回到清初的历史中,这些男主角们根本没有这么潇洒。据清初《榕城纪闻》记载,清廷颁布的发式为“剃发,只留一顶如钱大,作辫,谓

  • 一农民挖出两千年前长平之战的遗址,揭秘白起活埋赵军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起长平战争演示资料,白起坑杀40万赵军真实情况,白起坑杀20万赵军真相

    [var1]随后他们报告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迅速赶到高平现场,经过询问和考察,尸骨均为男性,根据出土的武器和尸骨的位置!专家确认这里就是长平之战的古战场!经过上级同意,考古队就开始挖掘,经过一个多月,“一号坑”上层尸骨大部分都已清理出来,挖掘出头盖骨60多个。所以考古队推测此坑所埋赵军官兵尸体

  • 魏国天子灭蜀前曾下诏:大批姜维一无是处,诏书中不见钟会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姜维死后谁统领大军,钟会姜维死后祸乱成都,邓艾钟会姜维谁更厉害

    [var1] 曹奂下诏指出,蜀,一个小弱国,面积小且人口少。在这个情况下,姜维还虐待百姓,发动群众侵扰中原。去年战败之后,他还在沓中耕种并强拉硬拽羌人,使他们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姜维滥用劳役,百姓苦不堪言。 曹奂表示,现在蜀国所依赖的,只有姜维一人而已。这是因为他远离蜀国的老巢,在边境附近捣乱非常便

  • 马谡领兵从山上往下冲都打不过魏兵,平地筑城能挡住魏国骑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谡败给哪位魏国大将,孝感话诸葛亮骂马谡,新三国马谡失街亭全过程视频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何马谡占据地理优势,领兵从山上往下冲,都打不过魏兵?[var1] 街亭的地形 从诸葛亮和马谡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到,街亭这个地方,太过于偏僻,所以其实是没有大的城池的,防御工事都是需要自己现做的。 原文:孔明曰:“街亭虽然小可之地,干系有泰山之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

  • 长平之战又有新发现,山西一村民挖出骸骨,原来我们都误会白起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白起长平战争演示资料,长平之战遗址尸骨,长平之战40万尸骨考古

    [var1] 公元前262年,山西省高平市上演了一出惨绝人寰的大战,这场战役便是历史中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交战双方秦赵两国共出动约90万有生力量,战争持续三年时间,秦国大将白起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彻底歼灭赵国剩余士兵。长平之战是不少文学专家研究的主要课题,想必喜欢历史的朋友也能从网上找寻到许多长平之

  • 韩信用兵如神,背水一战中一举拿下赵国,被誉为“封神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背水一战深度解析,韩信大战赵国完整视频,背水一战韩信完整版

    [var1] 韩信先摘了一个软柿子。没过多久,他就把戴国抓获,并活捉了代国项国霞。在这个时代,王辰瑜在赵国协助王昭。至于戴王为什么在赵国,这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时,刘邦和项羽加紧了搏斗。兴阳地区十分紧张,于是他调回原来交给韩信的精锐部队,并请韩信、张二来率领剩下的部队,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