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公元前262年,山西省高平市上演了一出惨绝人寰的大战,这场战役便是历史中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交战双方秦赵两国共出动约90万有生力量,战争持续三年时间,秦国大将白起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彻底歼灭赵国剩余士兵。长平之战是不少文学专家研究的主要课题,想必喜欢历史的朋友也能从网上找寻到许多长平之战的相关资料。长平之战的发生,其实就是秦国想要东进,与拦路虎赵国发生了一场直接对抗。
[var1]
韩国先将上党郡送给赵国,秦国则是有了借口,发兵45万远离陕西故土来到山西晋城一带与赵国进行对峙。赵孝成王也清楚,与秦国之间的死战"不是今日,便在明日,"赵王派出老将廉颇前来驻防迎战劲敌。从公元前262年直到公元260年,秦赵两国投入大量有生力量互相厮杀。根据《史记》、《吕氏春秋》所记载:秦昭襄王用杀神白起换下初战不力的 王龁,赵孝成王则是用初出茅庐的赵括换下老将廉颇。而后白起兵分两路抄小道,拦截住赵国的粮道。赵国余40万大军在被围困近50天的情况下,最终与秦国展开决一死战。
[var1]
此时白起以逸待劳,呈南北合围之势彻底击溃了赵国剩余士兵,战争结束后白起更是杀了赵国40万士兵以绝后患。今年7月中旬,高平市南王庄村一处玉米地中,又发现出不少战国时期的累累白骨。高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已经初步断明,这处玉米地发现的古人骸骨就是长平之战的遗迹。经测量,这些尸骨层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5米,距离土崖顶端地表约2米。或许是连日来受到雨水的冲刷,因此,南王庄村这处古坟场被裸露在外。村民发现之后,考古队员来到现场进行勘探。
[var1]
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高平市不少村落都保留长平之战的遗址,不少当地人对地下挖出骸骨一事早已司空见惯。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在南王庄村的南边设立过一座"骷髅庙,"为了纪念长平之战被白起杀死的40万赵国将士冤魂。可通过此次在南王庄村发现的骸骨,考古专家初步断定,秦国大将白起杀害投降士兵并非只在一个地方,而是以丹河为轴线分布在沿岸的多片区域。因为千百年来,丹河沿岸不断有尸骨出土,查阅高平相关历史文字记载得知,宋朝、明朝还有清朝时期,都曾经在高平城附近发现过不少骨骸。
因此专家给出这样的推测,当赵国大将赵括突围失败兵败被杀之后,40万士兵没了主心骨纷纷投降秦国。白起开始没有下定决心,到底如何处置这些投降的赵国士兵?思来想去,白起先将这些士兵收编到一块,派出专人押送他们沿着丹河往北边走。就当白起押解赵国投降士兵的时候,这位大将或许接到秦昭襄王的命令。命令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白起赶紧处理掉这些赵国士兵,所以白起才沿着丹河沿岸结果了这些赵国士兵的性命。
[var1]
本着就近便宜的原则,白起命令士兵将赵国投降将士的尸体,抛入附近的沟渠等地势低洼处草草掩盖。所以高平市不少村落发现这样的累累白骨,正因为白起突然上级的命令之后才下令斩杀战俘。不少正史均记载,白起独断专行残忍的杀害了赵国40万投降将士,通过现存的遗址来看,白起原本是希望将这些人押解回秦国或者是另做打算。然而半路上,秦昭襄王或者是范睢吩咐白起要赶紧解决这些投降士兵,白起不得已只能采取最快的方法将这40万士兵处理掉,尸体则是草草的抛入丹河两边沿岸的沟渠。 参考文献:史记、高平县志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