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何马谡占据地理优势,领兵从山上往下冲,都打不过魏兵?
[var1]
街亭的地形 从诸葛亮和马谡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到,街亭这个地方,太过于偏僻,所以其实是没有大的城池的,防御工事都是需要自己现做的。 原文:孔明曰:“街亭虽然小可之地,干系有泰山之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廓,又无险阻,所守极难。” 而根据马谡和王平的对话,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街亭的地形。 原文: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也?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此山上屯军。”
[var1]
从上面两处对话,我们可以分析出,街亭实际上是两山夹一谷的地形,要想通过此处,只有谷中的这一条道路。不过这条路上并没有城池,需要现场筑造。而马谡选择驻守的那座山,其实是在谷口之外,而且这座山是四面皆不相连,相当于是座孤山,这种山势,注定水源不会在山上,会在山下,而这也正是马谡失败的地方! 诸葛亮本意是让马谡守住街亭,延缓魏国进军的步伐,然而马谡显然没有理解到这层意思。他想把这场战役打得更大,他想驻军山上,逼得魏军不得不前来攻山,因为只要有马谡这一支蜀军在后方,魏军就不敢大张旗鼓的通过街亭,一旦蜀军切断魏军的退路,魏军很有可能崩溃。要说,马谡的想法其实没啥大问题,如果魏军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蜀军在山上有充足的补给,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var1]
如果王平带兵袭扰魏军,而同时马谡从上往下冲,确实是有可能击败魏军的。但是魏军太多,王平被死死地挡住了,不能前进,而山上蜀军由于缺少水源,战力不足,也无法击败魏军,最终只能困守山中。所以说马谡领兵从山上往下冲,之所以打不过魏兵,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水源被断,另一个则是魏军兵力远胜于蜀军。
那么平地筑城能挡住数十倍的魏国骑兵吗? 以当时街亭的地形和蜀军的兵力来看的话,是真的可以挡住魏军的!从书中可以看到,马谡和魏军并不是突然遭遇的,而是马谡屯军完毕,魏军才赶到的。所以当马谡他们赶到街亭时,其实是有充足的时间筑造临时城池和营寨,阻挡魏军的。街亭这个位置,两边都是高山,只能从谷中这条路通过,只要当中筑城,拦死这条路,魏国大军要想快速通过,拯救陇右,就必须选择攻城,别无他法。
[var1]
一旦魏军只能选择攻城,马谡就完全能够守住街亭,延缓魏军步伐,直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完成!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大炮出现以前,其实攻城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大多数时候能攻破城池,只有两个方法。一是内部出现问题,从内部攻破;一是围困,断绝守城方的补给。而街亭这个地方,魏军对蜀军完全做不到围困,只能从一个面拼命进攻,白搭性命。 也有很多人说了,仓促之间,街亭建筑的城池营寨不够坚固,挡不住魏军! 我们来看看蜀军此来有多少人?25000人,这么多军人,专门修建战争工事实际上是非常快的,平时也会有所训练,不会是新手那么慢。
[var1]
而且就算营寨城池并未完全建好,魏军也很难攻破。因为这种攻城战,骑兵的威力发挥不出来,而且在谷口地形中,魏军兵力铺展不开,这就注定魏军的兵力优势相比于蜀军不会太大。在战场上,大家都只能投入差不多的军队,互相攻伐,最终打成添油战术。 魏军虽久经战阵,蜀军作战能力也不差,一攻一守,双方只能慢慢攻伐,拖延时间。而只要诸葛亮那边成功的拿下了陇右,率主力前来,魏军解救无望,也就只能遗憾撤退了。最终马谡成功守住了街亭,地位更上一层楼! 按照正史的说法,马谡要守住街亭其实并不难,诸葛亮完全是白送一个功劳给马谡,可惜马谡不听指挥,胡乱作为,最终惨败。而最终马谡的罪名也是不听诸葛亮的节制!
[var1]
结语 马谡守街亭,领兵从山上往下冲却打不过魏兵,主要是因为魏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而如果他们平地筑城,当道下寨,魏军骑兵只能转为步战,而且兵力铺展不开,就不存在兵力优势了,那马谡就完全可以挡住魏国的骑兵。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