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是整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也是国家最尊贵的象征,封建王朝登上帝位的人一般都称自己是孤家寡人,因为人人都对自己尊敬,却没人敢说真话给自己听。但是你作为一个皇帝虽然富有四海,可是一个人管是管不过来的肯定也需要派人去帮自己打理,除此之外自己也要认真关心国家的大小事务。如果像明朝末年一样,派了个昏官,或者自己不勤政再加上全国各地都有天灾人祸什么的,国家估计就要出大乱子。皇帝是个苦差事,即使享受了富贵荣华但是坐了这个位置就得操一辈子的心。当皇帝不仅要会识人还要会用人,疑心病可以有但是不能太强,不然就会落得和崇祯帝一样的结局。
明朝是由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建立的汉人政权,虽然最后也亡在了农民军手里,但在明朝中国的文化经济十分繁荣,所以能人也是辈出。只是国家再富强也经不起昏庸皇帝和贪官污吏的折腾,这不等到崇祯皇帝接手的时候祖先们留给他的等于就是一个烂摊子了。各地的农民纷纷起义造反,关外的满族人蠢蠢欲动,里里外外都得用兵。虽然形势险恶,但是老天还是留有一线生机。不同于其他王朝覆灭时无良将可用,明朝的优秀将领可以说是人才辈出。照这么说,只要崇祯帝继续他的励精图治,大明王朝再多延续一大段时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可惜这个皇帝疑心病太重。
首先要说的是明末的著名将领袁崇焕,袁崇焕是后金皇太极的死敌,这个人对崇祯是忠心耿耿而且军事作战能力特别强。明朝依靠着他建立了牢不可摧的军事防线,一次次的阻挡了后金的进攻。后金的创建者努尔哈赤因为无法突破袁崇焕的防线而对他咬牙切齿,后来更因为在与他作战中不小心负伤只好暂时中断入侵中原的计划。所以也难怪皇太极对袁崇焕恨得牙痒痒,毕竟这人可以算得上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了。把袁崇焕同样视为死敌的皇太极通过间谍的情报知道从未见过面的明朝皇帝疑心病特别重,愣是做了一个反间计离间这个大臣和他效忠的主子。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疑心病超重的崇祯皇帝果然中了招,他亲自下令把这个刚刚解除京城安全危机同时也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将军凌迟处死。袁崇焕的死伤了一批武将的心,但因为忠君爱国的思想很多武将对明王朝的统治者还是抱有希望,再加上后金在当时的汉人眼里是异族,投降异族是个被人视为不齿的事。所以,伤心归伤心,皇帝下令也还是尽心照办。
像是另一位著名的名将孙传庭,他被崇祯皇帝用来镇压内地农民起义军的叛乱。但在作战过程中和崇祯帝非常信任的一个将领因为意见不合产生了矛盾所以和这个将军结了梁子,孙传庭好几次气不过想上奏皇帝直接说明自己的作战意图却偏偏被这个将军阻拦。于是没办法无奈之下的孙传庭打算直接装病撂挑子不干了,由于是装病所以很快就被自己的对头发现是假病。这个事被人告诉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发现身为臣下却敢欺瞒自己,一气之下干脆把他的官给罢了让他在监狱里待着。
孙传庭被皇帝一关就是3年,外面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了孙传庭,朝廷在镇压农民军的过程里吃了不少败仗,眼看着自己江山就要不稳,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又把孙传庭放了出来让他去和李自成打。孙传庭出来后也确实是为自己挣了一口气,刚开始打了几场胜仗,但是后续由于传染病的流行,军中粮草和药物都不够的原因,最后落得了一个在陕西战死的结果。如果说崇祯皇帝在3年前没有关押孙传庭的话,可能李自成的起义军就不会越做越大最后弄得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关于这位良将的阵亡,明史上说了一句话体现了这位将军的重要性,那就是:孙传庭死了,明朝离灭亡也不远了。由此也可以看出,随着良将战死的战死,赐死的赐死,最后崇祯皇帝手里也没有什么良将可用了。当然这2个人只是崇祯皇帝手里许多人才中能用的一部分,只是这些人的去世加速了整个明王朝的灭亡。
所以小编还是那句话,但凡崇祯皇帝猜忌心没有那么重的话,或许明王朝还是有翻身的可能的,也或许就没后面的清朝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