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晚上好!上个月我们曾讲过明朝最倒霉的王爷,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个同样有趣的人,他就是明朝最会作死的亲王——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xù)。
▲汉王朱高煦剧照
故事要从靖难之时说起。当时的燕王朱棣宣布起兵时,大儿子朱高炽(即明仁宗)肥胖多病又瘸了一条腿,没法跟着老爹打仗,便负责镇守北京和一些后勤事务。二儿子朱高煦则跟着朱棣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觉得自己和李世民有得一拼,太子之位必定是非自己莫属。
然而当上皇帝的朱棣选择了遵守传统,他让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当了太子,立下卓越战功的朱高煦因备受朱棣的欣赏而被封为汉王,藩国位于云南。按照明朝的规矩,藩王是得去封国的,而且不得擅自离开封地。恃宠而骄的朱高煦嫌云南太远,就和朱棣商量,朱棣就让他去山东,他又嫌那里太穷困。
▲明成祖朱棣画像
这时候的朱棣才刚刚平定国内的反对势力,一时间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也没心思搭理这个儿子,于是朱高煦顺理成章地赖在南京不走。如果光是这样倒也还说得过去,毕竟皇帝喜欢他又还立有战功。然而没过多久,他就打起了皇帝亲信部队——天策卫的主意。难道朱高煦想搞事情?
还真不是,这样做不过是因为他想当太子罢了。李世民在登基前被封为秦王,还担任过天策上将一职(李世民也是唐朝唯一的一位天策上将),处处自比为李世民的朱高煦也想过过瘾。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天策卫最终被朱高煦要了过去,于是他的虚荣心空前膨胀,出门摆排场不说,还逢人就问自己像不像李世民。
▲李世民戎装剧照
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了,这话也能说出口?要知道李世民是通过干掉大哥、逼退父亲才上位的,这话如果传到朱棣耳朵里必定会引来滔天怒火。果然,怒不可遏的朱棣要下旨将他贬为庶人,好在他的大哥——太子朱高炽帮着这个同母胞弟求情,这才把他分封到了乐安州(本为棣州,因避讳而改名,在今山东惠民县一带)。
▲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到了山东以后,朱高煦非但不感激父兄,心态反而越来越不平衡。不久后朱棣驾崩,朱高炽登基为帝,不过由于他肥胖多病,在位四个多月就去世了,接着就该是他的儿子朱瞻基当皇帝了。这下子朱高煦更加不服,便决定找点儿事情来做。很快,他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由于明成祖朱棣在迁都北京时在南京保留了一套完整的官职系统,因此太子都是在南京办公。登基大典是在北京举行,因此朱瞻基从南京启程前往北京,必定会路过山东。朱高煦准备在半路埋伏好人马,暗杀太子后自立为帝。
▲汉王朱高煦剧照
一切准备妥当后,朱高煦就在埋伏圈里等候朱瞻基,却迟迟没有动静,最后等来了太子在北京登基的消息,这时候朱高煦才知道自己的计划走漏了风声。勃然大怒的朱瞻基在处理完登基事务后就立即下令要御驾亲征,打算好好收拾下这位不知好歹的皇叔。在那个时候,藩王基本没剩下什么权利,朝廷大军一到乐安就轻易将他捉住。朱瞻基觉得这位叔叔怪可怜的,也就没打算杀他,就让人盖了座小房子,把朱高煦和他的儿子们软禁在里面。
▲明宣宗朱瞻基画像
有一天,宣宗朱瞻基一时兴起,打算去探望下自己的二皇叔,就让人去通知朱高煦。得知消息后,朱高煦非但没有悔改之意,反而是痴心不改,决定借机弄死皇帝。在皇帝一进来向他问好的时候,朱高煦就伸腿把皇帝绊倒在地。当众出丑的朱瞻基很生气,就让人找来一口大铜缸把朱高煦给扣起来,好让他消停会儿。没想到臂力过人的朱高煦直接把这个铜缸给举了起来,还要向皇帝扔过去。
▲行刑用的大铜缸
这时候宣宗皇帝真是恼羞成怒了,他就让人把铜缸压住再在周围生火,将这位皇叔活生生的烤熟了,皇叔的儿子们也被杀得一个不剩。这样的悲惨下场能怪皇帝吗?假如朱高煦能好好说话好好做人,不要老想着搞事作死,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