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淳化出土西周最重的大鼎,苦心研究的专家,就是搞不清此鼎的主人

淳化出土西周最重的大鼎,苦心研究的专家,就是搞不清此鼎的主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87 更新时间:2024/2/5 13:51:51

(本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979年12月10日,淳化县石桥镇史家塬村有个姓许的村民,他正在自家地坑院南侧取土,准备挖一个地窑。突然,感觉土里有个碗口粗的东西,就悬在窑顶上面。他以为是枣刺根,可这么粗的根(鼎足),他也是第一次见到。许姓村民带着疑问,沿着这条“根”的四周,开始摸索着挖下去。结果是越挖越大,最后,随着泥土被逐渐清理,一个长满了铜锈的大家伙竟然以悬空的状态现身了。他赶紧把父亲叫来,许村民的父亲当时是村党支部书记,一看这东西,立刻意识到这是文物,毫不犹豫地让儿子去县文化馆报告。就这样,一件古代青铜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重型国宝--淳化大鼎就此出现在世人面前。

淳化大鼎,也叫兽面纹五耳鼎。它拥有西周时期鼎的典型特征,平沿,方唇,腹壁较直,有粗壮的三足。在纹饰上有各种的龙纹,饕餮纹等,除了主题花纹之外,均用细雷纹,云雷纹等填地。大鼎通高122厘米米,口径有83厘米,重达226公斤。仅从这组数据上来看,淳化大鼎比目前已知的所有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都重。例如:著名的西周时期的大盂鼎通高只有102厘米,口径只有78.4厘米,重也只有153公斤;还有大克鼎,通高只有93.1厘米,口径只有75.6厘米,重201公斤。于是,淳化大鼎当之无愧地成了迄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西周时期青铜器。(华最大的司母戊鼎是商代的青铜器)

这样一尊大鼎,却留下了许多的谜题。首先是它的造型独特之谜。目前我们已知的青铜鼎里,一般的都只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大耳。这件淳化大鼎呢,在鼎沿处不仅标配了两只对称的大耳,在大鼎的腹部,还多出三个耳。这样的造型,目前全世界仅此一件。还有一个谜题,就是这个大鼎的主人是谁?首先,因为淳化大鼎属于窑藏,不是出土于某人的陵墓。因此,在出土时就无法确定大鼎的主人。接着,考古人员通过对大鼎的研究,发现它又与其他的青铜器不同,整个大鼎上面竟然没发现一字铭文,找不到一点儿大鼎的身份证明。最后还有一招儿,因为鼎在中国文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可以肯定淳化大鼎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当时很有身份的人,他的居住地,或者是墓葬也应该在附近。可一筛查,在淳化这个地方,也没有符合条件的周代的侯或者贵族。

这样一来,大鼎的主人是谁,就成了未解之谜。而小编大胆的推测,淳化大鼎的主人极有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鼎的主人经是一位将军,大鼎是将军的战利品。将军带兵,打了胜仗之后,照理说,大鼎这样的战利品应该上交给国君。可这位将军却半途起了心思,不仅将大鼎上的铭文给磨掉,还偷偷埋藏到了地下。而这一波本以为神鬼不知的操作,最后极有可能被人告密。结果是,将军被杀,大鼎下落自此无人知晓。

还有一种可能,大鼎的主人是一个小国的国君。国君也曾梦想着称霸天下,于是铸造了天下第一的国之重器,并期待着,等到有一天君临天下的时候,将自己的功绩镌刻在大鼎之上。可很明显,梦想在没有实现的时候,身死国破的危险就出现在眼前。仓促之中,国王将自己的希望——大鼎深埋地下。也许小国国君从此浪荡江湖,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也许他最终死在混乱之中,大鼎的秘密便彻底被掩埋。这就是目前已知的,所有淳化大鼎的故事,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物出土,随着考古人员研究的深入,相信一定会等到,我们知道大鼎主人是谁,大鼎又经历了哪些故事的一天。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洪光

更多文章

  • 周武王创周朝791年,可你知道他最喜欢吃的八道“硬”菜是什么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朝八道菜,周王御膳,周武王后宫吃的是啥饭菜

    周朝分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屈指一算,整整享国971年,这让后世的皇帝们一个个都羡慕不已,因为最长寿的汉朝(东汉和西汉加一起)才409年,更不用说以后,享国二三百年的其他朝代了。我们知道,周朝的时候,生产力低下,代之而来的就是食品匮乏,再加上当时的厨

  • 妲己凭什么打败姜皇后成为后宫之主?绝不是因为姜皇后谋杀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妲己引喜妹见纣王,妲己纣王吻戏完整,莲花童子妲己和纣王

    俗话说,温柔乡是英雄冢。一个有远大理想与抱负的纣王,就这样逐渐的沉沦了。当然,妲己是肩负着女娲娘娘交给她的迷惑纣王的任务而来,所以,纣王不思朝政刚好合了妲己心意。但妲己迷惑纣王的举动,却遭到了姜皇后的训斥。此时的妲己刚刚进宫,她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她见到姜皇后,更不敢摆什么架子,因为她只是一个小小的

  • 春秋战国时期,贫穷弱小的燕国,为何能撑到战国末期才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燕国最强大的时候,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灭国,战国时燕国最鼎盛时期的版图

    但是我们知道,由于自然环境差,人口稀少,燕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实力是最弱小的,说起燕国的战史,曾被齐国灭国两次;在长平之战后进攻元气大伤的赵国,还被打得大败而归,实在是有点惨。[var1]燕国真正的巅峰是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名士开启改革,后来联合五国伐齐击败齐国,尴尬的是,在齐国主力被灭后,其他各国相

  •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后七位秦国君主,谁的成就最大?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孝公为什么当上秦国国君,秦孝公时的秦国有多强,秦孝公前后的秦国君王

    到秦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谈到秦国强大的原因,归结起来一共有四个原因:一、秦国具有地理上的优势。秦国占据了崤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利用险要地势

  • 楚汉最低调的兵家怪才,兵仙韩信都跪求其计,一至理名言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日本人评价兵仙韩信,历史上真实的韩信点兵,老梁故事汇兵仙韩信

    然而,还有一人,他的为人低调名声不出众,说起来可能都没人知道,但也是楚汉时期的兵家怪才,就连被称为''兵仙''韩信都要不耻下问,跪求其计,他就是谋士李左车。[var1]说起李左车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祖父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的赵国大将李牧。李牧

  • 春秋时期灭掉吴国的越国为什么很快衰败下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时期的吴国与越国,春秋时期越国为什么打不过吴国,吴国灭越国

    [var1]越王勾践灭吴后,越国施行的是分封制而非中央集权制度,在分封制推广的同时,有没有承偱“尊尊亲亲”这样的礼制,导致父子相残、大臣弑君的内乱频发,比如“越人三世弑其君”(越国人连续三代杀死国君),如此君权旁落导致了越国实力的急转直下。[var1]勾践死后,其子孙继承了越国的强盛国力,到了越王朱

  • 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楚汉之争时,不过15年,百万秦国锐士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对楚汉争霸的评价,楚汉争雄秦始皇的军队去了哪里,从秦始皇登基到楚汉争霸的历史

    人们不禁要问,只有15年而已,当年灭亡六国的秦军大部分都还健在,怎么看似如此强大的秦国,会灭亡得如此之快呢?秦国赖以称雄的大秦铁骑和锐士去了哪里?在秦始皇灭亡六国的战争中,动用兵力最大的战争应该就是秦灭楚之战,秦始皇先是派出年轻将领李信率领20万秦军攻打楚国,可惜失败了,之后请出大将王翦率领60万秦

  • 春秋五霸齐国,称霸的齐桓公吗?不是,是士大夫管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管仲齐桓公电视剧,管仲和齐桓公经典对话,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200字

    他们谈论的话题是怎样雄霸天下。齐桓公先抛出了自己的想法:齐国有强大的军队,发动对外战争,打服其他诸侯,什么叫雄霸天天下?就是我想打谁就打谁,这天下不就我说了算了吗?这不就叫称霸吗?管仲听了,微微一笑,反驳了齐桓公:这样不对,靠武力打这个打那个,那是流氓、黑社会,不是真正的霸主。齐桓公问:那怎样才算称

  • 如果邓艾没有偷渡阴平,蜀汉会在短时间内被魏国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邓艾偷渡阴平之后为何能迅速灭蜀,阴平古道邓艾,邓艾偷渡阴平原文

    先大概了解一下发生于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此战是司马昭执意发起,为了转移国内对司马昭弑君这个大逆不道的行为,而发动的战争。[var1]在发动战争前,只有钟会刻章迎合司马昭,因此钟会也成为魏国讨伐蜀汉军队的主帅,魏国兵分三路,西路军由邓艾率领3万人,由狄道向姜维所在的沓中进发,中路军由诸葛绪率领3

  • 曹氏都时刻提防着司马懿,为何最后还是让司马懿独掌了魏国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是怎么篡夺曹氏江山的,司马懿把曹氏都杀干净了吗,司马懿怎么叛变曹氏的

    司马懿尽最大所能的在曹魏集团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又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使用韬光养晦的策略,以此来保存实力。曹操呢,是一个爱才之人,同时也善于用人,但是他的疑心又很重。所以曹操活着的时候,对司马懿的情感十分复杂。一方面他要利用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替自己打天下,另一方面又要提防着司马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