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齐国,称霸的齐桓公吗?不是,是士大夫管仲

春秋五霸齐国,称霸的齐桓公吗?不是,是士大夫管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12 更新时间:2024/2/5 13:51:27

他们谈论的话题是怎样雄霸天下。

齐桓公先抛出了自己的想法:齐国有强大的军队,发动对外战争,打服其他诸侯,什么叫雄霸天天下?就是我想打谁就打谁,这天下不就我说了算了吗?这不就叫称霸吗?

管仲听了,微微一笑,反驳了齐桓公:这样不对,靠武力打这个打那个,那是流氓、黑社会,不是真正的霸主。

齐桓公问:那怎样才算称霸?如何称霸呢?

[var1]

管仲说:要用爱,在外交上要爱邻国,咱们别轻易的侵犯邻国,有机会咱们就吃点小亏,邻国要是帮我们做事,我们加倍的给人家报酬,我们给人家做事,不要报酬,这样我们的邻居就会喜欢我们,进而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以后就会听我们的话,就会爱我们。

管仲这话听着还凑合,是吧?马马虎虎别深究,应该说这也是仁爱,但是下边的话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齐桓公问:邻居的事解决了,那怎么处理和比较远的诸侯的关系呢?

管仲说:还是爱,您派出40个出使团队,多带礼物,去远处这些国家结交他们的士大夫,然后这些国家就爱我们了。

你看管仲多会说话,多带礼物结交士大夫,他居然说这是爱,这个是爱吗?这明明就是贿赂,通过贿赂他国的官员,来建立亲齐国的政权。

齐桓公又问:大家都爱我们了,那我们就可以称霸天下了吗?

管仲说:还不够,我们还要尊王,要带着大家都去尊敬周天子,去朝见周天子,这是我们对周天子的仁爱。

管仲的目的是要树立周天子的地位吗?不是,管仲说这个尊王是为了齐桓公称霸,挟天子令诸侯。

但这种挟天子令诸侯的事情,管仲说的时候却是满嘴一句一个爱,管仲的说话艺术真是高明。

[var1]

实际上这不是爱,不是我们认为的仁爱,这是术,这是仁术,是帝王之术的核心,以仁爱之名行帝王之术。

仁爱是真的爱,用爱去感召天下,追求内心的一个纯净,而仁术是假的,仁术的核心是表演,欺骗那些有仁爱之心的人,仁术不等于说仁爱。

管仲这一席话开了中国封建社会仁术治国的新时代。

管仲和齐桓公说了三天三夜,最后齐桓公决定拜管仲为相,管仲却没有答应。

管仲说: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你要是想成就大事,你要用一个团队,然后说了几个人的名字。

管仲说的实际上是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官员团队,在中国历史上可能这是第1次,国家的主要管理部门都掌握在一个官员团队手中,这其实就是以后皇权和相权争斗的开始,齐桓公答应了,把政权以及治理国家的权利交给了管仲。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管仲推荐的这5个人里没有他的好友鲍叔牙,为什么?鲍叔牙可是救了他的命,把他推举给齐桓公的。

因为鲍叔牙不是相权的一部分,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老师,是齐桓公的心腹,他是齐桓公的人,他是王权的一部分,鲍叔牙和管仲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阵营。

鲍叔牙和齐桓公的关系是传统的周朝的诸侯和士大夫的关系,管仲和齐桓公的关系是一种新的君王和他的臣子之间的关系,但是管仲和齐桓公之间却没有像以后的皇帝和宰相之间爆发冲突,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齐桓公是个很特殊的人,齐桓公找到管仲,他问管仲:我这个人,你也知道,我也不喜欢工作,但我喜欢打猎,各种声色犬马没有我不爱的,我的爱好很多,但是我也想追求霸业,你觉得像我这样的人能成霸主吗?我的这些习惯是不是对我称霸有害啊?

[var1]

管仲说无害也。意思就是你吃喝玩乐,不影响称霸。

这个说法和我们认知不一样吧?我们都认为国君如果不理朝政,打猎喝花酒,那就是不务正业,不是一个好国君。

齐桓公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齐桓公又问:那什么才是影响我称霸的因素呢?

管仲说: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

什么意思?先明白什么叫贤,管仲口中的贤就是以他为首的士大夫,士大夫的领袖那就是贤人,贤才。

什么事情影响称霸?不重用我们士大夫,你的霸业没戏。你不但要知道我们士大夫,你还要重用我们,还要信任我们,把我们放在重要的岗位上,让我们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但如此,你还不能让你身边的那些小人破坏我们的事业,这样您的霸业就成了。

管仲这几句话,意味深长,管仲的意思是大王您去吃喝玩乐,把国家交给我们,霸业就成。

纵观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动荡,说的都是因为昏庸的君王,但是如果你细看都是来自君臣斗,反而一两个不上朝的皇帝,通常都是太平盛世,一个吃喝玩乐的国王真的可能是臣民之福,越是那些有作为的皇帝,想干点事儿的皇帝,往往把臣民折腾的够呛,比如汉武帝为了自己的集权,连年战争,搞的民不聊生,汉初文景之治积累的那点家底全被他败光了,从此西汉开始走下坡路。

齐桓公也不是傻子啊,管仲这明白着是夺权,让我把国家的权力交给你管仲?凭什么?你凭什么让我放心?

但是齐桓公是个聪明人,齐桓公给管仲来了个术,说:照你说的办,听你的。

然后还对大臣们说:以后所有朝廷上的事,大家先告诉管仲,然后再告诉我。

齐桓公这是在演戏,说给管仲听的,他并没有真的完全相信管仲,也没有按管仲说的去做,这从后面的事就可以看出。

不久,一场大战爆发,而且这一场大战是齐桓公发动的,这场大战我们都很熟悉,这就是课本上的曹刿论战,又叫长勺之战。

这是齐国和鲁国之间的一场战争,鲁国是齐国的邻国,齐桓公没有像管仲说的那样对邻国爱,不侵犯邻国,而是心里仍然相信武力称霸之路,所以首先发动对鲁国的战争。

[var1]

齐桓公只是把朝政名义上交给管仲,如果真交给管仲,那么发动这场战争的人就应该是管仲,可是实际上不是,这场战役齐国的主帅是鲍叔牙,鲍叔牙是贵族,是齐桓公的老师,在齐桓公还是公子时,力保齐桓公,是齐桓公共患难的心腹。

鲁国这边因为有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计谋,打败了齐国。

曹刿是什么人?曹刿也不是贵族,也是和管仲一样出身平民,因才能成为朝中的士大夫,曹贵和管仲一样,都是新兴的士大夫阶层,长勺之战背后的一个象征意义就是士大夫打败了贵族。

齐桓公不甘心,随后和宋国结盟,鲍叔牙再次领军与鲁国再战,结果还是大败,后来通过外交渠道得以解决,周天子出面调和,这场战争才算结束。

实际上这件事本质就是齐桓公想走武力称霸之路,但是实践证明行不通,碰了一鼻子灰。

到此,齐桓公才算老实了,终于明白自己武力称霸那一套行不通,这才真的相信管仲,把国家权力真的交给管仲。

齐国从此成为一个在诸侯当中很独特的国家,这个国家真正的掌权人,从这以后就是管仲,控制这个国家的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而是一个士大夫团队,齐国的国家体制发生了一个微妙的转变,从原来的诸侯、贵族、奴隶这样一个三层结构变成国王和宰相同时存在,国家主体变成了宰相,士大夫,平民。

千万别小看这个转变,这是中国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开始,管仲带领齐国走向繁荣,这背后是国家体制的革命,士大夫阶层闪亮登场,从此诸侯和贵族的命运走向落幕。

更多文章

  • 如果邓艾没有偷渡阴平,蜀汉会在短时间内被魏国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邓艾偷渡阴平之后为何能迅速灭蜀,阴平古道邓艾,邓艾偷渡阴平原文

    先大概了解一下发生于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此战是司马昭执意发起,为了转移国内对司马昭弑君这个大逆不道的行为,而发动的战争。[var1]在发动战争前,只有钟会刻章迎合司马昭,因此钟会也成为魏国讨伐蜀汉军队的主帅,魏国兵分三路,西路军由邓艾率领3万人,由狄道向姜维所在的沓中进发,中路军由诸葛绪率领3

  • 曹氏都时刻提防着司马懿,为何最后还是让司马懿独掌了魏国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是怎么篡夺曹氏江山的,司马懿把曹氏都杀干净了吗,司马懿怎么叛变曹氏的

    司马懿尽最大所能的在曹魏集团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又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使用韬光养晦的策略,以此来保存实力。曹操呢,是一个爱才之人,同时也善于用人,但是他的疑心又很重。所以曹操活着的时候,对司马懿的情感十分复杂。一方面他要利用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替自己打天下,另一方面又要提防着司马懿的

  • 乐毅攻破齐国70多座城池,为何排不进战国四大名将?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乐毅简介,乐毅大破齐国的故事,历史上乐毅攻打齐国

    乐毅后来成为三国名相诸葛亮的偶像,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并把乐毅放在与管仲相同的地位,可见诸葛亮对乐毅的推崇,到了唐朝时期,乐毅进入武庙,成为武庙十哲之一,整个战国除了乐毅之外,只有白起与吴起进入武庙十哲。[var1]乐毅乐毅后来还成为武庙中的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其地位与同时期的廉颇、李牧、王翦、田

  • 田齐贵族限制贤才昏庸腐朽是齐国最终衰落的重要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齐国田齐下场,田齐是正统齐国吗,田齐上位国号为什么还叫齐国

    齐威王是齐国的有为之君,他在位时期曾创造了齐国的盛世。然而齐威王重用的相田婴却是一个庸才。田婴是齐威王的亲信,有记载说他是齐威王之少子,亦可能是其庶弟,被封为靖郭君。齐威王对田婴非常信任。当时齐国国君每日必须听五官(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司徒)的奏事,而齐威王听“五官”奏事的国务很是厌倦。《战国策

  • 战国时六国均曾辉煌但最终衰落,秦国历经百余年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一统天下电影,10分钟看完秦国一统天下,嬴荡不死秦国能一统天下吗

    山东六国虽然也曾辉煌,但因各种因素又迅速衰败从战国初期因李俚变法而强盛的魏国,到战国后期因胡服骑射而强盛的赵国,山东六国皆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然而由于变法不彻底、地理因素、君主昏庸等因素影响,六国的辉煌时期均极为短暂。1、魏国:地处四战之地,“马陵之战”后迅速衰退。“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李悝

  • 晋献公开创晋国霸业,并17国服38国,却被骂成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晋国晋献公资料,晋献公个人简介,晋献公实力

    晋献公在位26年,尽灭公族子弟,巩固君主之位,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消灭强敌虞、虢,让晋国声望大震。但是,史书却把他批斗成听信谗言,杀害子嗣的昏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史记》有记载,“献公昏惑,太子罹殃。”[var1]晋国原本是北方一个小诸侯国,能够成为影响中原的大国,晋文侯功不可没。他出兵攻

  • 邯郸之战时,魏楚两国支援赵国,齐、燕、韩三国为何沉默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邯郸之战赵国崛起,赵国为啥打赢邯郸之战,韩赵魏三国简介

    [var1] 因此,如同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选择联手对抗曹操一样,在邯郸之战中,山东六国也应该团结在一起,从而阻挡秦国的扩张势头。不过,实际上,在邯郸之战中,只要魏楚两国派出了援军,至于另外三个国家,则没有在关键时刻派兵支援赵国。那么,问题来了,邯郸之战时,魏楚两国支援赵国,齐、燕、韩三国为何沉

  • 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女性和她们的传奇故事-春秋篇之息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息夫人的故事讲解,花神息夫人,历史上赵姬的真实故事

    这些人中,女性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记录,更是少之又少。今天开始,中医饶大夫与你一起,细数那些曾经在史书中留下标记,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女性们,去了解她们的传奇和故事。[var1] 为爱情殉情的息夫人 一我出生的时候,满山满树的桃花都开了,艳丽如霞,落英缤纷。娘亲说,我是笑着来到这个世

  • 那些嘲笑赵括的,你能比赵括做的还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括个人资料,赵括母亲谈赵括原文,历史上的赵括和小说里的赵括

    [var1] 事实就是长平之战之初,让将军们去,一个个全尿了,打死不去,而廉颇是名气太大, 推脱不开,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而且一味防守,导致局势急剧恶化,当时的赵括是帮廉颇负责后勤,赵王要换帅,谁都不愿去帮廉颇檫屁股,只有赵括愿去,赵王只能派他前去,而且赵括自己就是负责长平之战后勤,赵国能不能撑下去

  • 商鞅为什么非死不可,而改革却史前的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商鞅为什么要改革,商鞅后代子孙,改革不可违背十大原则

    [var1].经常读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这个世界上,任何完美的人都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是被人为刻画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每当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定会拷问自己的内心,总要权衡得失和利弊。商鞅也不例外,事实上,他最终落得被车裂的下场,一定不是他心甘情愿的。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人类,商鞅也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