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教科书为什么没写,渑池之会的后续?老师:赵国输的实在太惨

教科书为什么没写,渑池之会的后续?老师:赵国输的实在太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98 更新时间:2024/2/13 13:14:24

而战国中期齐秦双雄鼎力的局面在这之后成为秦、赵、楚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公元前279年当时的秦国和赵国在赵国边境的渑池之地举行了一次会盟,历史上将这次会盟称之为“渑池之会”。

[var1]

这一次会盟奠定了之后秦赵争霸的格局,也是赵国崛起的一部分,而此次会盟呢?秦国是输得灰头土脸,秦在会上是面子都没挣到,还被蔺相如反将一军想要趁机打垮赵国的图谋也就此落空,赵国此次会盟也让秦国见识到了赵国是人才济济,有蔺相如,武有廉颇,短时间之内想要打垮赵国是不可能的。

然而教科书上的历史只是一部分,真实历史上赵国之后可并没有这么轻松,简单来说一句话就是赵国赢在当下却输在未来,而秦国输在一时却赢得将来,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秦国邀请赵国会盟的目的:打垮楚国

相信我们的教科书上只写了秦王邀请赵国前往渑池会盟,而当时蔺相如等人怕当初楚怀王事件再次发生,提前让赵王立好太子,同时又派廉颇陈兵边界,做到了万无一失,这才前往渑池会盟,会上蔺相如又多次挫败了秦国的阴谋,最终秦国灰头土脸的回去了。

[var1]

然而当我们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就不会这样想了,当当初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秦赵两国的蜜月期结束了,当时秦国的重心放在赵国,而当时赵国受到了秦国的攻击,赵国的境遇很不好。

就在秦赵交恶的时期,曾经的庞然大物楚国开始不安分了,楚国的楚顷襄王不满自己老是被齐国欺负,又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是因为秦国而死,所以私底下开始联合韩齐两国开始图谋合纵伐秦,然而这件事最终还是让秦国知道了。

当时秦国朝野意识到此时的楚国虽然衰败但是还有庞大的国力支撑着他,秦国想要变强必须继续进一步打击楚国,然而当时秦赵交恶根本无法两线作战,于是秦国为了能够安安心心的攻打楚国所以才有了这次渑池之会,会上蔺相如大发神威,而秦国什么都没有得到。

[var1]

赵国只看到了短期利益却输在了将来

这次会盟让赵国之后的局面焕然一新,可以说也是这次会盟成全了赵国,在渑池之会时赵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如秦国,也是这次之后赵国才开始国力大增,在后期成为和秦国并肩的存在,然而历史方面的权威学者则认为赵国此次会盟却是输的很惨,他赢得了短期利益,却输在了未来,长平之战之后的失败也是在此战之后。

首先在当时战国七雄的格局是秦国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而齐国自五国伐齐衰落之后便一蹶不,剩下的是领土庞大的楚国以及军事实力强大的赵国是当时的三强,然而比之秦国这两国还是有差距。

楚国比赵国强在国力上,毕竟楚国领土广袤,是当时七雄之中地盘最大的,但是经过丹阳蓝田之战以及垂沙之战导致军事实力大衰,士兵战力不强;而赵国当时率先实行骑射,军事实力大增,灭掉中山国之后更是消除了心腹之患,可是综合国力不强,国内耕地很少。

[var1]

当时的局面之下,秦国单一较量是不怕任一国的,然而如果两国结盟那么危险的就是秦国了。在完璧归赵之后,赵国承受了秦国的怒火,赵国重燃战火,之后由于楚国自己作死所以秦国便将矛头指了楚国,秦赵则是结盟。

不过渑池之会赵国却是将自己置于了危险之中,在鄢郢之战之后,楚国是彻底衰落下去,丢失了半壁江山只剩下苟延残喘了,这个时候唯有赵国成为了山东六国的抗秦领袖,然而此时还有谁能够和自己结盟抗衡秦国呢?韩魏两国在后期摇摆不定,燕国一直是秦国盟友,楚国苟延残喘,齐国则是老死不相往来,所以赵国后期只有自己独自面对秦国,秦国要想统一天下唯一的绊脚石就是当时国力还强大的赵国,所以秦赵渑池之会的胜利让赵国赢得了喘息之机,可是却输了当时唯一值得结盟的盟友。

正是渑池之会的结盟让赵国在当时对秦国攻打楚国见死不救,最终楚国衰败,秦国的心腹大患唯有赵国。

[var1]

其次渑池之会胜利之后赵国便立马掉头东向对准了齐国,当初五国攻齐时候赵国也有参与,而赵国这个时候又将矛头对准了齐国,不是新仇旧恨吗?

赵国此举的确夺得了齐国大片土地,可是却也彻底得罪了齐国。本来齐国虽然五国伐齐之后元气大伤,可是八百年强国的底蕴还在,外加上坐拥东海之滨拥有盐铁之利,外加上渔业、耕地发达,已经恢复了一部分元气。

赵国这个时候的举动无疑是进一步打击了齐国的经济,外加上当初五国伐齐的帐让齐国对赵国已经仇恨更添一笔,而这就直接影响了几十年后的渑池之会,赵国找齐国借粮食,齐国不给,而赵国输了长平之战,可以说这就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var1]

渑池之会赵国从秦国的战争之中抽出身来,又挫败了秦国的阴谋,同时把自己的损失找齐国补上,在这之后国力大增,从短期来看的确是赵国赢了,可是却把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之局面,不得已在此之后独自面对秦国;而秦国虽然输了面子,可是将出国打垮之后,唯有需要面对的只是赵国,而赵国综合国力又不如秦国,想要收拾他虽然费一番周折,并非不能做到,这就是赢得了里子。

更多文章

  • 秦凭借军功爵制灭掉六国,六国为何不能如法炮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灭六国时的兵力,秦国20级军功爵制,秦统一六国的九大功臣

    秦民可以凭借军功改换门庭,担任朝廷官吏或跻身于有爵的新贵。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格局由此被打开缺口,无数秦国的布衣之士与山东宾客为了功业富贵而成为虎狼之师的将相兵吏。布衣将相的不断涌现,为后来的秦汉帝国奠定了基础。早期军功爵是商鞅变法时期确定的,分为两个序列。第一个序列是赐给军队中勤杂人员的爵位,由“小

  • 渑池之会的博弈:暴露的是秦国的野心以及赵国的战略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渑池之会赵国得以胜利原因有哪些,赵国楚国秦国渑池之会,渑池之会的秦国大臣

    就在赵惠文王这两面为难的情况下,赵惠文王身边的一个贤宦缪贤就向赵惠文王推荐了蔺相如。于是蔺相如就身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赵国使者出使秦国。果然如赵王所预想的那样,秦王在得到和氏璧之后决然不提以城换璧之事,蔺相如就使计拿回了和氏璧。总之在这之后的事历史课本上估计都有讲,因为篇幅原因便不多做介绍了。总之蔺相

  • 花园野果无数,秦昭襄王宁可放坏也不给灾民,之后给秦国带来昌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昭襄王收复赵国了吗,秦昭襄王领土变化,秦昭襄王民间故事

    废什么话啊,当然是赶紧救灾了!我想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事实上,历史的选择和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赶紧赈灾。如果赈灾不力,那么百姓大面积饿死,或者发生李自成这种农民起义,不说朝廷要焦头烂额,最起码在史书上肯定会留下一笔骂名。但是总有那么一些“牛马”与众不同,他们的选择就是让你看不懂,以至于感

  • 吴越争霸背后的“国际力量”:春秋末年的局部战争与大国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越争霸后的历史,吴越争霸是局部战争吗,晋楚争霸与吴越之战

    晋楚争雄:美女引起形势逆转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其中晋楚争霸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成为吴越争霸的滥觞。[var1]公元前636年,晋献公长子重耳在秦军护送下,带领狐偃、赵衰等心腹回国,除掉了侄子晋怀公和一干佞臣。重耳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晋文公大权在握,封赏功臣,建立三军

  • 孔子被人偷走一只鞋,小偷仔细一看,马上送到国库,被珍藏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临死前预言,孔子金言10句,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我们都知道孔子会拽文,但倘若让他来习武,必定也是可造之才,为啥?因为孔子的身材高大威猛,不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史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七尺男儿都够魁梧的了,而孔子却有九尺六寸,相当于2.21米,如果去掉单位换算的误差比,怎么也有两米以上,所以孔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东

  • 大秦一统天下的道路上秦国国君都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一统天下谁功劳最大,秦国错过的一统天下之机,秦国什么时候有一统天下的能力

    首先秦孝公无可厚非,让秦国变强的第一人。他即位时正值秦国最积贫积弱的时候,而且又在河西之战遭遇新败割地赔款给魏国。此时的秦国不适合再和中原六国交战,只有强大国力方位上策。于是才有了之后的秦孝公的求贤若渴,各国才俊纷纷前来投靠,其中商鞅就是最著名的。秦孝公重用商鞅奉为上宾,正是因为国君都无条件信任秦国

  • 魏国的特种兵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竟然能以五万击败五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国武卒为什么厉害,魏国魏盾,魏国最厉害的部队

    当时魏国处于四战之地,魏文侯就在吴起的建议下组建魏武卒。但是魏武卒装备精良,并且都以重装步兵为主。据《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简单的来说就是士兵披上三层的重甲和头盔,并且带一张弩,地上五十枝弓箭,而且拿

  • 看看战国最具盛名的特种兵,赵国、秦国、齐国、魏国尽皆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国打赵国,战国后期赵国军,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所有资料

    秦之锐士秦国锐士是一种称呼,详细点说是铁鹰锐士。据说当时司马错做上将军的时候创立了铁鹰锐士,这种锐士要求不单剑术要好,且马战步战样样精通,选拔标准步战以超越魏武卒为准,上马骑战以超越赵齐骑士与与匈奴胡骑为准。当时秦国有新兵二十多万人,铁鹰锐士就选出了一千六百人,想一下什么概念。而且当时铁鹰锐士有一大

  • 那些和老子、孔子同时代的外国人,他们的成就不低于老子、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弟子对孔子评价,孔子的学生感恩孔子,老子和孔子谁的智慧大

    2600年前,中国进入了所谓的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上第一次这么繁荣了。出现了好多伟人,那个时代的所有人的思想都深深影响着我们。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等,所有人都在思考着人类的未来。尤其是当时的孔孟老庄等人,真的是影响到我们现在。我们公认那是我们思想迸发的时代,不过我们知道当时的

  • 从李牧破匈奴连却秦国说起,看赵国名将李牧在军事指挥上的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牧和李牧是什么关系,李牧抗匈奴发言稿,李牧破匈奴读后感100字

    由于李牧的性格和军事上的高度导致很多人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外加上赵王迁的昏庸无能,最终这个赵国良将无端身死。历史对他更加不公的是,如此良将竟没有其单独列传,对于他的事迹我们也只能从《资治通鉴》、《战国策》以及别人的列传之中才能找到其生平的少部分事迹。从这有限的史料之中看其生平事迹,可以说李牧的一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