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国必败之原因深究

长平之战赵国必败之原因深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62 更新时间:2024/1/26 22:43:41

现在在后世看来,此战是因为主帅赵括的无能,光会纸上谈兵不顾战场实际情况胡乱出击却遇上了秦国赫赫有名的武安君白起。可是平心而论,此战就算秦国没有中途换将,主帅依然是廉颇,难道赵国真的可以赢秦国吗?

小编在此看来,就算主帅依然是廉颇,赵国也很难赢。长平之战打了整整三年,已经不是一场战役了,可以说是一次战争都不为过。而要打赢一场战争则要从各方面因素去考虑,军事,政治,外交还有综合国力等等。

[var1]

首先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当时秦赵两国的兵力是相等的,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军事实力大增,秦国也因为商鞅变法有了一只威震六国的虎狼之军。长平之战虽说是秦国胜了,但也可以说是惨胜,自己的伤亡并不小,综合对比来说,此时的秦国虽略胜赵国但是差距不大,所以长平之战赵国才能打那么久。所以军事实力之间的比拼两国可以说是打个平手。

其次综合国力方面来说,这一点赵国比秦国可是差远了。首先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是在自己国土上面作战,属于以逸待劳,秦国则是属于劳师远征,可是却反而是赵国先撑不住了。而秦国因为有了巴蜀之地,再加上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秦国的后勤补给部队可以沿水路直接到达前线,而赵国本身就不是产粮大国再加上需要翻越太行山脉才能到达前线,运输极不方便。所以这一比赵国已经输了一大半。

[var1]

其次赵国在和秦国作战时,北方还有防备匈奴十余万的军队没有投入到长平之战中。当时的赵国还没有彻底解决匈奴之祸,可以说这十余万精锐根本动不了身。但是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正是因为这支军队的存在,赵国才能在邯郸保卫战之中顺利。

而反观秦国这面,秦国早已经平灭了义渠,义渠王在秦宣太后时期就已经被杀了。所以秦国边境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随时派遣精兵到前线。

可是换一种想法,就算赵国北部的军队投入到了战斗中,可是多了十余万人以赵国的综合国力还能再养十几万人吗?可能赵国甚至坚持不了三年。所以在这个方面的比拼之中赵国输了一筹。

其次外交方面,当时秦赵两国的大战可以说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但是赵国在外交方面远远不如秦国,秦国当时的“远交近攻”战略可以说很成功。

赵国是因为韩国被拖下水的,可是此时的韩国早已经蹦不起来了,只能在战争初期抵抗一下秦国,后期则在全程打酱油。而魏楚两国早已经被秦国打残。再加上秦国将赵王主动和议这件事大肆宣扬,所以使得这两个国家以为两国已经和解最后都处于观望之中。

反观秦国因为“远交近攻”国策的成功,齐国和燕国这两个国家则就在背后搞小动作。齐国因为当年五国攻齐之时,赵国也有参与所以当赵国向齐国求助借粮时,齐国因为这件事没有借粮给赵国。而赵国则是为了防备燕国在北部的十余万精兵都不能随时支援长平,长平之战后燕国更是企图趁火打劫赵国。因此在外交方面相比来看,赵国已经又输了一大块。

最后再来看将领方面的对比,赵国先是廉颇后是赵括,秦国方面先是王龁后是白起。赵国最精锐的是骑兵部队,而当时的长平地形其实不利于骑兵作战。因此廉颇在和秦国打了几仗发现他无法在野战中取胜对手,于是只能坚守不出,但是赵国国力根本耗不过秦国。因此只能派赞成主动出击的赵括来代替廉颇,而秦国与此同时也秘密换将,换上了老谋深算的沙场老将武安君白起。赵括虽然经常给他父亲出谋划策,但是却从没有独当一面过,当个参谋可以说绰绰有余。但是赵王偏偏让他出战,并且赵括出战后立马换下廉颇的心腹换上自己的人。

[var1]

可是秦国呢,虽然秦国方面不知道当时赵括的实力究竟如何,但是他们他们换将是秘密进行的,并且下令军营不准泄露否则就会杀头。而年轻的赵括以为秦军将领还是王龁主动出击却不知已经落入了白起的圈套。白起是谁?伊阙之战斩韩魏联军二十四万,鄢郢之战斩楚国十余万,更是焚毁了楚国宗庙。六国听到武安君之名无不胆寒。一个纵横沙场数十年未逢一败的沙场老将对上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这就好比一个小孩打大人,谁胜谁败已经可想而知。

因此长平之战或许从军事实力来说,两方可能不相上下。但是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外交手段,将领之间的对比,赵国都是远远的逊色与秦国。因此长平之战无论是谁来,赵国都是会输,秦国一样会占领长平,之后的邯郸保卫战也是一样会发生,所不同的是赵国的损失是大还是小而已。

更多文章

  • 他曾亲手托起悬门,他70岁娶妻而且还生了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为何要将女儿嫁给一个囚犯,孔子的几段婚姻,唯一与孔子心契神合的弟子

    [var1]这叔梁纥可是力大无比,武力绝伦。在偪阳之战中,因为逼阳人先打开城门放将士们进攻,后又突然放下城门想要困杀这些将士。但是就在危难关头叔梁纥用自己的双手撑住了城门,等里面的将士都出来才撤退。那你要想啊,古代那城门动不动就是几百斤,几千斤的。叔梁纥能双手举起,那可真是力大无比。[var1]叔梁

  • 教科书为什么没写,渑池之会的后续?老师:赵国输的实在太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渑池赵国照片,秦国赵国渑池会盟,渑池之会赵国得以胜利原因有哪些

    而战国中期齐秦双雄鼎力的局面在这之后成为秦、赵、楚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公元前279年当时的秦国和赵国在赵国边境的渑池之地举行了一次会盟,历史上将这次会盟称之为“渑池之会”。[var1]这一次会盟奠定了之后秦赵争霸的格局,也是赵国崛起的一部分,而此次会盟呢?秦国是输得灰头土脸,秦王在会上是面子都没挣到

  • 秦凭借军功爵制灭掉六国,六国为何不能如法炮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灭六国时的兵力,秦国20级军功爵制,秦统一六国的九大功臣

    秦民可以凭借军功改换门庭,担任朝廷官吏或跻身于有爵的新贵。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格局由此被打开缺口,无数秦国的布衣之士与山东宾客为了功业富贵而成为虎狼之师的将相兵吏。布衣将相的不断涌现,为后来的秦汉帝国奠定了基础。早期军功爵是商鞅变法时期确定的,分为两个序列。第一个序列是赐给军队中勤杂人员的爵位,由“小

  • 渑池之会的博弈:暴露的是秦国的野心以及赵国的战略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渑池之会赵国得以胜利原因有哪些,赵国楚国秦国渑池之会,渑池之会的秦国大臣

    就在赵惠文王这两面为难的情况下,赵惠文王身边的一个贤宦缪贤就向赵惠文王推荐了蔺相如。于是蔺相如就身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赵国使者出使秦国。果然如赵王所预想的那样,秦王在得到和氏璧之后决然不提以城换璧之事,蔺相如就使计拿回了和氏璧。总之在这之后的事历史课本上估计都有讲,因为篇幅原因便不多做介绍了。总之蔺相

  • 花园野果无数,秦昭襄王宁可放坏也不给灾民,之后给秦国带来昌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昭襄王收复赵国了吗,秦昭襄王领土变化,秦昭襄王民间故事

    废什么话啊,当然是赶紧救灾了!我想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事实上,历史的选择和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赶紧赈灾。如果赈灾不力,那么百姓大面积饿死,或者发生李自成这种农民起义,不说朝廷要焦头烂额,最起码在史书上肯定会留下一笔骂名。但是总有那么一些“牛马”与众不同,他们的选择就是让你看不懂,以至于感

  • 吴越争霸背后的“国际力量”:春秋末年的局部战争与大国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越争霸后的历史,吴越争霸是局部战争吗,晋楚争霸与吴越之战

    晋楚争雄:美女引起形势逆转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其中晋楚争霸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成为吴越争霸的滥觞。[var1]公元前636年,晋献公长子重耳在秦军护送下,带领狐偃、赵衰等心腹回国,除掉了侄子晋怀公和一干佞臣。重耳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晋文公大权在握,封赏功臣,建立三军

  • 孔子被人偷走一只鞋,小偷仔细一看,马上送到国库,被珍藏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临死前预言,孔子金言10句,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我们都知道孔子会拽文,但倘若让他来习武,必定也是可造之才,为啥?因为孔子的身材高大威猛,不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史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七尺男儿都够魁梧的了,而孔子却有九尺六寸,相当于2.21米,如果去掉单位换算的误差比,怎么也有两米以上,所以孔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东

  • 大秦一统天下的道路上秦国国君都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一统天下谁功劳最大,秦国错过的一统天下之机,秦国什么时候有一统天下的能力

    首先秦孝公无可厚非,让秦国变强的第一人。他即位时正值秦国最积贫积弱的时候,而且又在河西之战遭遇新败割地赔款给魏国。此时的秦国不适合再和中原六国交战,只有强大国力方位上策。于是才有了之后的秦孝公的求贤若渴,各国才俊纷纷前来投靠,其中商鞅就是最著名的。秦孝公重用商鞅奉为上宾,正是因为国君都无条件信任秦国

  • 魏国的特种兵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竟然能以五万击败五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国武卒为什么厉害,魏国魏盾,魏国最厉害的部队

    当时魏国处于四战之地,魏文侯就在吴起的建议下组建魏武卒。但是魏武卒装备精良,并且都以重装步兵为主。据《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简单的来说就是士兵披上三层的重甲和头盔,并且带一张弩,地上五十枝弓箭,而且拿

  • 看看战国最具盛名的特种兵,赵国、秦国、齐国、魏国尽皆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国打赵国,战国后期赵国军,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所有资料

    秦之锐士秦国锐士是一种称呼,详细点说是铁鹰锐士。据说当时司马错做上将军的时候创立了铁鹰锐士,这种锐士要求不单剑术要好,且马战步战样样精通,选拔标准步战以超越魏武卒为准,上马骑战以超越赵齐骑士与与匈奴胡骑为准。当时秦国有新兵二十多万人,铁鹰锐士就选出了一千六百人,想一下什么概念。而且当时铁鹰锐士有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