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灭蜀他建立奇功,却成三国死得最冤的大将

魏国灭蜀他建立奇功,却成三国死得最冤的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57 更新时间:2024/1/17 10:35:01

一、屯田

建安十三,曹操拿下荆州,迁了一大批民众到汝南屯田开垦,邓艾也在期中。背井离乡的小邓艾孤苦伶仃,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放牛娃。从小就和农田稻谷打交道,熟悉农家的一草一木,春耕秋收。

他老老实实地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向上爬。能力和上进心让他成为小吏。但对一个出身贫寒的子弟,又口吃,想要得到重用是件登天难事。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邓艾升到典农功曹,到了公司中层干部的位置,得到去洛阳向司马懿汇报工作这个机会。厚积薄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邓艾的工作汇报得到了司马懿的极大的欣赏,这是个人才啊!当场把邓艾留了下来,这是邓艾人生的转折点。从此飞黄腾达,成就一番事业。

曹魏的对吴作战,江淮是主战场。司马懿派邓艾去实地考察了一通,邓艾果然不凡,给一个平台就唱出一出好戏。回来给司马懿一个完整全面的规划图。他的发言第一点兴修水利;第二点大规模屯田。邓艾说:“以前粮草都聚集在许都一带,现在四方只余淮南战事,大军南征,运粮的人力物力就要消耗一半。从京城到淮南,土地肥沃。引水向东南,即通漕运,又灌溉农田,一举两得。”建议在淮北驻军二万、淮南驻军三万进行屯田戍边,五分之一轮休,常年驻军就有四万,这些人工作五六年后,会有几千万斛的粮食储备,以此攻吴,无往而不克。

[var1]

司马懿非常满意,这个基层上来的工作真扎实,眼光也很远大,这盘大棋下得好嘛!一切按邓艾的想法开工。几年之后,从京城到淮南寿春,每五里一个军屯点,一路鸡犬相闻,人烟繁盛。为打击东吴提高了整个战略优势,正合孙子兵法“以饱待饥”之说。后来淮南几次大战,魏军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又有粮草储备,都非常干净利落地消灭了敌人,邓艾的先见之明功不可没。

二、统军

邓艾军事天分相当高。屯田到高山大川,就自己在那儿看,指点这里布兵多少,那里屯粮多少。同事们都笑道,这个结巴又在做梦。邓艾也不理这些人。被司马赏识,提拔为安南太守,到西线对付蜀汉大将姜维,他的天赋表现出来。

嘉平元年(248),魏征西将军郭淮和姜维对峙一段时间,姜维退军。郭淮率主力往西进攻羌族,邓艾留守白水河北边。三天后,蜀将廖化到白水河南安营不动。邓艾分析说:“敌军突然回师,我军人少,按理说他们一定渡河进攻。现在却不架桥,这是姜维想用廖化拖住我们,他自己一定却偷袭洮城。”

洮城在白水河北边,离邓艾营六十里。邓艾连夜率军赶到洮城,才驻扎下来,姜维果然率军来渡河。魏军抢了先手,占据坚城,击退了姜维的进攻。老邓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在西线出了名。

[var1]

这以后邓艾主要工作就在西线对付姜维交手。甘露元年(257)年七月,姜维再次出祁山,与蜀镇西将军胡济约期进攻上邽。听到邓艾已有准备,就转身经董亭进攻南安。邓艾抢先一步,在董亭西北边的要害武功山布置防守。两军开战,蜀军失地利难胜,姜维不得不乘夜渡过渭水,往东越岭向上邽进发。邓艾再次提前半步,在段谷截击蜀军。一战打下来,处处先机的魏军大占上风,蜀军大败,大将张嶷阵亡,人马损失惨重。

这是一次著名的成功防御战。一方面蜀军另一支人马胡济失约没到,另一方面邓艾料敌于先,随机应变,牢牢地掌握着主动权,才造成蜀军的大败。蜀中怨言大起,恨姜维穷兵黩武,铸此大败。姜维从大将军贬为卫将军。蜀军对中原的威胁基本解除。

三、灭蜀

曹魏景元四年(263),曹魏兵分三路伐蜀。镇西将军钟会统十万大军从子午谷进攻汉中,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军队攻沓中姜维部队,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军队攻武街桥头,断姜维退路。总指挥是钟会,却不是久在西线战场的邓艾。

当时蜀国国贫民疲,只能苦苦支撑。姜维、廖化、董厥等人竭尽全力与强大的魏军周旋,虽然丢失了汉中、阳平关等地,但退守到剑阁,据险死守,还是顶住了魏军的进攻。钟会大军粮草接应不上来,有退军的打算。

关键时刻,邓艾说:“现在蜀军连败,我军应乘胜追击。从阴平小路经汉德阳亭到涪县,成都近在咫尺。派精兵由此直捣敌军巢穴,一定拿下成都。这就是兵法上说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他亲率军队翻山越岭,硬是在无人区砍出一条路来到蜀汉后方。下山无路,只有陡峭的山崖,年近七十的邓艾身先士卒,裹上毡子滚下山来。士兵们备受鼓舞,攀着树木,沿着岩壁,一个接一个下得山来,进入蜀汉大后方。

腹地突然出现敌军,蜀汉军民大乱。在绵竹抵抗一阵,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阵亡,军队溃败。消息传到成都,蜀后主刘襌投降。并给剑阁的姜维部队下令不抵抗了,姜维率军向对面的钟会投降,到此,蜀汉灭国。

灭蜀一役,邓艾居功至伟,他从阴平小道直取成都这一招,就是一把匕首插进了蜀国的心脏,从心理上摧毁了蜀人的意志。后面的战斗看似激烈,其实已成定局。这个成功的奇袭,足以进入军事教科书做为教材。邓艾因此被封为太尉,登上人生的巅峰。

[var1]

四、自矜

邓艾这个人,自视甚高。十二岁时,读到汉末大儒陈寔碑文上名句“文为士范,行为士则”,非常羡慕,就自己改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同族中有同名,才改为邓艾。北师大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异曲同工之意。小邓艾早早就确立成为士子模范的目标,不简单。

世说新语上说,邓艾向司马昭汇报工作。臣下向君长作答,要称自己的名,他“艾、艾”了老半天,结巴老毛病,讲不出话。司马昭促狭鬼,故意问:“你艾来艾去,有几个邓艾嘛?”老邓一激灵,不结巴了:“凤兮凤兮,唯有一凤。”只有一只凤凰,只有一个邓艾。这也是期期艾艾这成语的来源。

因为从寒门一路艰辛万苦地攀上权力高峰,邓艾很看不起平庸之辈,打骂部下是常有的事。将官士兵怕他过于爱他。灭蜀后,邓艾得意忘形,对蜀人说:“你们碰上我是你们的运气好。如果碰上脾气坏的吴汉(东汉初平蜀大将,杀了很多降人)那样的人就完蛋喽。”又说姜维也是好汉,只是碰上我只能挨打。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他给司马昭写信,建议在蜀国操练水师,为以后征吴打下基础,又说要封刘禅为王,让吴人归心。司马昭不高兴,回信说,事情该汇报还是要汇报,不能独断专行。邓艾自恃功劳大,讲话就重了:大将在远方,有利于国家的事,该做就要做。目前的形势,不能太过拘泥,这样容易失去机会。我邓艾钦慕古人的气节,不会避嫌而损害到国家利益。

信件的来往经过剑阁,被钟会截下。钟会是个野心家,大军在手,加上投降的蜀军,早就蠢蠢欲动。唯一忌惮的人就是邓艾,于是在信件上做了手脚。他是有名的书法家,最善于模仿别人的字,就把邓艾的信改得更加无理上给司马昭,又把司马昭给邓艾的昭书毁掉,改了语气写信给邓艾,让老邓心神不定。

[var1]

机会成熟,钟会和监军卫瓘,大将胡烈、师篡等都上表说邓艾要造反,司马昭终于忍不住了,下令,用囚车把邓艾运到京城来。邓艾被抓,长叹道:“白起被冤枉的事,又要重演了。”

接下来,钟会联合姜维发动政变,激起兵变,被魏军杀掉,蜀中乱成一锅粥。邓艾的旧部趁乱追上邓艾的囚车,把他和他的儿子都救了下来。邓艾是卫瓘联合钟会陷害的,人也是卫瓘抓的,听到情况他马上派部将田续再去杀邓艾。田续追上去,把正在庆幸虎口余生的邓艾父子都杀掉了。这个一生为曹魏做出巨大贡献的名将,又死在了自己人手上,让人不胜唏嘘。

更多文章

  • 魏国可以被称为曹魏,东吴可以被称为孙吴,为何蜀汉不是刘汉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魏蜀汉孙吴的故事都有哪些,武将曹魏和孙吴,曹魏蜀汉东吴

    [var1]其实这是一个历史划分问题,所以刘蜀这个国家是不可能存在的,在历史上以某种姓氏在加国号的形式,主要功能就是来区别中国的其他朝代,比如说在宋朝,我们一般都知道,在宋朝的时候,他的开国皇帝姓赵。但是除了赵宋之外,还有一个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所以就需要在朝代面前加一个姓氏来加以区分。[var1

  • 长平大战为何非换下廉颇 原来是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廉颇能守住长平吗,廉颇虽老尚能战矣,秦赵长平大战

    [var1]从国家层面来看,最根本的是赵国扛不住了,廉颇的坚守消耗战,使得赵国被拖垮,国力不允许打持久战。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是其战功并不显着,史料也未见廉颇在战场上如何杀敌,如何用兵如神。而其之所以称为名将,主要在于其守城之力、防御之法。廉颇打仗虽不能保证胜利,但是基本可以不败。而长平大战,

  • 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 为何都出土楚墓群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王夫差剑与越王勾践剑,揭秘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出土纪录

    那么,在1995年从湖北省望山楚墓群中,出土的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其宝剑的身世却让众人陷入了一个迷局。越王剑出土的时候,剑长55.6厘米,剑行挺拔,剑光逼人,而且剑身也满饰着黑色菱形暗纹,还镶嵌着绿松石和蓝色琉璃,剑柄处以丝缠绕,给人以庄重华贵之感觉。尤其是出土的宝剑上面,镌刻着“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 解密:平原君赵胜为什么对自己的爱姬痛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胜被通缉,平原君赵胜结局,赵胜个人资料

    平原君赵胜(?-前251),原为赵惠文王之弟,赵国宗室成员。虽然他无缘继承王位,但却在诸公子中最为贤明,也最为关心国事。为了维护自己和赵国的利益,他也四处招揽名人贤士,聚集在自己的门下,几年下来,门客人数达到了几千人。[var1]网络配图平原君宅第附近有几家民宅,其中一家的户主是个腿脚有点不利索的瘸

  • 秦国的外交和战略失误与六国的积极抵抗使赵国得以赢得邯郸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六国为什么打不过秦国,邯郸赵武灵王,秦国灭赵国最大的功臣

    赵国方面的应对赵孝成王回国后,立即与臣下商议割地议和之事。亲秦的楼缓主张割地给秦,认为不这么做而招来秦军,那么所割的就不止于六城,而且各国也会利用秦国对赵国的不满,乘机瓜分赵国。主张合纵抗秦的虞卿则认为,秦国撤兵,是由于其师老兵疲,力量不足。如果现在以其力所不能取的土地白送给秦国,这无异于帮助秦国来

  • 战国末期的环境使吕不韦得以博采众家,《吕氏春秋》总体倾向于道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吕不韦简介,战国时代的吕不韦,吕不韦在战国时期的地位

    吕不韦以商人的智慧来经营政治事业,由商入政,提出了“奇货可居”的经营理论,他极力斡旋、打通关系竭力扶立异人为国君,他也借此顺利进入秦国政界的高层,成了嬴柱时期和嬴政前期的著名丞相,对秦国国力的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吕不韦有深刻的政治谋略和很大的政治成就,是战国末期著名政治家,而且,他还通过编撰《吕

  • 战国本来有八雄?只因国力太强大被七国合力灭国,这多出来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七雄有多强,战国七国的旗帜,战国七国是指哪七个国家

    [var1]其实战国时期,本来还有一个叫做中山国的国家。但因为他的势力实在强大,其他七雄都十分忌惮,于是合力将他消灭了。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战国七雄。周王朝实行分封制。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每个诸侯国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政权,周天子也就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治者,他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实权的。公元前411年,

  • 搞笑的楚国,不去争霸中原,眼睁睁的看着秦国一个一个的收拾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与楚国,乐高秦国大战楚国,爆笑中国历史秦国

    [var1][var1]秦国灭六国的时候开始是不敢硬吃楚国的,因为楚国的国家实力强大,即使一时之败,楚国也不会垮,而魏失去河东之后,就少有抵御秦的本钱了,论国家整体实力,战国时候秦和楚的强是贯穿始终的,秦是真正野心勃勃的强悍,楚国是个强大的大架子。[var1]其他的齐国的整体实力是最大的,军事上,魏

  • 孟子认为仁义治国方能得天下,此人反其道而行之,却最终夺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孟子仁义之人最高境界,孟子说仁义才能一统天下,孟子主张以德治国

    [var1]孟子一生奔走在各国之间,游说各个国君,或者说是,希望有君主能够接纳他的仁政思想,因为儒家思想核心便是仁义当先。如果君主能以仁义治国,则能全面推广这种思想。虽然孟子这种思想在后来得以兴起,但在战国时期并不吃香,于是屡屡碰壁,到了晚年孟子跑不动了,只能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等事业。孟子曾在

  • 此人本是魏国名将,才能卓越战功赫赫,最后却因一事沦为千古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国名将排行榜,魏国国君,魏国十大顶级武将

    说起三国,感兴趣的读者想必为数不少,在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英雄辈出、豪杰四起,许多人的生平事迹令人荡气回肠,至今读来仍欲罢不能。子渊之前曾为大家介绍了许多英勇名将,今天要讲的则是一位有些可悲的将领,本身能力非常突出,却因人生中唯一一次败仗而沦为笑柄。[var1]此人便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