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大战为何非换下廉颇 原来是这个原因

长平大战为何非换下廉颇 原来是这个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34 更新时间:2024/1/22 22:07:16

[var1]

从国家层面来看,最根本的是赵国扛不住了,廉颇的坚守消耗战,使得赵国被拖垮,国力不允许打持久战。

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是其战功并不显着,史料也未见廉颇在战场上如何杀敌,如何用兵如神。而其之所以称为名将,主要在于其守城之力、防御之法。廉颇打仗虽不能保证胜利,但是基本可以不败。而长平大战,廉颇率领近60万赵军深挖狗、铜墙铁壁,坚守不出,打了2年的消耗战。而赵国胡服骑射虽然国力增长很多,但是也扛不住这么大规模的损耗,因此,换掉廉颇成为必然!

从赵王层面来说,其显然没有赵武灵王的雄才伟略,而廉颇是外姓将领,其手握几乎赵国全部可用之兵,其实并不信任,并不放心。

赵国自赵武灵王在沙丘饿死后,国君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而且脱离原本的改革路线,王权不断加强,而且赵武灵王善用人才的格局也被打破。在赵国朝野,有能的非宗族人才得不到重用,重用也得不到信任,赵姓宗族才是其倚重对象。所以,从赵王角度来说,廉颇手握60万雄兵又不是自己放心的人,打了两年也未有任何进展,加上秦国的离间,赵王对廉颇越来越不安。因此,当得知赵括(宗族)的才华后,果断换掉了廉颇。

从廉颇自身层面来说,因为太过忠厚,缺乏变通,因此其人缘并不好,在朝中没有朋友,唯一的蔺相如已死。这导致,在关键时刻没人站出来为其说话!

为什么说廉颇这个人忠厚有余变通不足,主要有两点可以说明:一是,与蔺相如的故事,因为蔺相如的才华,升迁,这位老将却在部下面前直接开骂,虽然最后两人和解,但也可以看出这位老将为人处世太过直接,什么都写在脸上,能不得罪人么?二是,之后新赵王准备再次用廉颇,而派了个太监前去查看,其因为没有给太监送礼,因而最后被诬陷淘汰,这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廉颇为人处世太过正直,估计也没少得罪人!

[var1]

从对手秦国层面来说,有廉颇在,秦国可能永远没有获胜的机会,战到最后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多年建立的功业可能毁于一旦,因此搞掉廉颇成为必然!

最为经典的就是范睢的离间计谋,一边诬陷廉颇之所以迟迟不动兵,是想拥兵自重,自己做赵王;而另一方面,不断夸大赵括的才能,把他包装成举世无双的军事天才,还生动的表演说,秦国的将军最怕赵括。而这些虽然拙劣,但是正是由于前面三个原因的存在,使得这本身很滑稽的离间,变成了轻而易举实现换掉廉颇的利剑!

所以说,廉颇被换掉那是必然的,是多种势力结合的必然结果。

更多文章

  • 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 为何都出土楚墓群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王夫差剑与越王勾践剑,揭秘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出土纪录

    那么,在1995年从湖北省望山楚墓群中,出土的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其宝剑的身世却让众人陷入了一个迷局。越王剑出土的时候,剑长55.6厘米,剑行挺拔,剑光逼人,而且剑身也满饰着黑色菱形暗纹,还镶嵌着绿松石和蓝色琉璃,剑柄处以丝缠绕,给人以庄重华贵之感觉。尤其是出土的宝剑上面,镌刻着“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 解密:平原君赵胜为什么对自己的爱姬痛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胜被通缉,平原君赵胜结局,赵胜个人资料

    平原君赵胜(?-前251),原为赵惠文王之弟,赵国宗室成员。虽然他无缘继承王位,但却在诸公子中最为贤明,也最为关心国事。为了维护自己和赵国的利益,他也四处招揽名人贤士,聚集在自己的门下,几年下来,门客人数达到了几千人。[var1]网络配图平原君宅第附近有几家民宅,其中一家的户主是个腿脚有点不利索的瘸

  • 秦国的外交和战略失误与六国的积极抵抗使赵国得以赢得邯郸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六国为什么打不过秦国,邯郸赵武灵王,秦国灭赵国最大的功臣

    赵国方面的应对赵孝成王回国后,立即与臣下商议割地议和之事。亲秦的楼缓主张割地给秦,认为不这么做而招来秦军,那么所割的就不止于六城,而且各国也会利用秦国对赵国的不满,乘机瓜分赵国。主张合纵抗秦的虞卿则认为,秦国撤兵,是由于其师老兵疲,力量不足。如果现在以其力所不能取的土地白送给秦国,这无异于帮助秦国来

  • 战国末期的环境使吕不韦得以博采众家,《吕氏春秋》总体倾向于道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吕不韦简介,战国时代的吕不韦,吕不韦在战国时期的地位

    吕不韦以商人的智慧来经营政治事业,由商入政,提出了“奇货可居”的经营理论,他极力斡旋、打通关系竭力扶立异人为国君,他也借此顺利进入秦国政界的高层,成了嬴柱时期和嬴政前期的著名丞相,对秦国国力的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吕不韦有深刻的政治谋略和很大的政治成就,是战国末期著名政治家,而且,他还通过编撰《吕

  • 战国本来有八雄?只因国力太强大被七国合力灭国,这多出来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七雄有多强,战国七国的旗帜,战国七国是指哪七个国家

    [var1]其实战国时期,本来还有一个叫做中山国的国家。但因为他的势力实在强大,其他七雄都十分忌惮,于是合力将他消灭了。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战国七雄。周王朝实行分封制。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每个诸侯国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政权,周天子也就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治者,他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实权的。公元前411年,

  • 搞笑的楚国,不去争霸中原,眼睁睁的看着秦国一个一个的收拾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与楚国,乐高秦国大战楚国,爆笑中国历史秦国

    [var1][var1]秦国灭六国的时候开始是不敢硬吃楚国的,因为楚国的国家实力强大,即使一时之败,楚国也不会垮,而魏失去河东之后,就少有抵御秦的本钱了,论国家整体实力,战国时候秦和楚的强是贯穿始终的,秦是真正野心勃勃的强悍,楚国是个强大的大架子。[var1]其他的齐国的整体实力是最大的,军事上,魏

  • 孟子认为仁义治国方能得天下,此人反其道而行之,却最终夺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孟子仁义之人最高境界,孟子说仁义才能一统天下,孟子主张以德治国

    [var1]孟子一生奔走在各国之间,游说各个国君,或者说是,希望有君主能够接纳他的仁政思想,因为儒家思想核心便是仁义当先。如果君主能以仁义治国,则能全面推广这种思想。虽然孟子这种思想在后来得以兴起,但在战国时期并不吃香,于是屡屡碰壁,到了晚年孟子跑不动了,只能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等事业。孟子曾在

  • 此人本是魏国名将,才能卓越战功赫赫,最后却因一事沦为千古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国名将排行榜,魏国国君,魏国十大顶级武将

    说起三国,感兴趣的读者想必为数不少,在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英雄辈出、豪杰四起,许多人的生平事迹令人荡气回肠,至今读来仍欲罢不能。子渊之前曾为大家介绍了许多英勇名将,今天要讲的则是一位有些可悲的将领,本身能力非常突出,却因人生中唯一一次败仗而沦为笑柄。[var1]此人便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

  • 此人历经曹魏四朝,功绩赫赫地位堪比郭嘉,晚年无心之失葬送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魏郭嘉,曹魏第一谋士郭嘉简介,曹魏郭嘉什么关系

    纵观三国人物,曾有无数英雄豪杰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人中有许多是闻名后世的谋士将领,比如关羽、张飞、周瑜、贾诩、郭嘉等等。然而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一些人其名声虽不显于当世,但他们同样有着不输于他人的才干。子渊之前给大家介绍了许多蜀汉及孙吴政权的冷门人物,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魏国的蒋济。[va

  • 汉末三国的唯一完人,文韬武略天下敬重,韩国有其后裔三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末三国唯一的完人,文韬武略震九州,曹操文韬武略的例子

    各位朋友中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了不少或知名或不知名的三国人物,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今天咱们既不谈文臣也不说武将,来说说三国时期顶级名士——卢植。卢植文武兼备,性格温厚,为人正直,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早期唯一的“完人”。相比之下,曹操太过自傲、孙权优柔寡断,刘备则仁慈过度。[var1]卢植,字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