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可以被称为曹魏,东吴可以被称为孙吴,为何蜀汉不是刘汉呢

魏国可以被称为曹魏,东吴可以被称为孙吴,为何蜀汉不是刘汉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04 更新时间:2024/2/6 8:14:21

[var1]

其实这是一个历史划分问题,所以刘蜀这个国家是不可能存在的,在历史上以某种姓氏在加国号的形式,主要功能就是来区别中国的其他朝代,比如说在宋朝,我们一般都知道,在宋朝的时候,他的开国皇帝姓赵。但是除了赵宋之外,还有一个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所以就需要在朝代面前加一个姓氏来加以区分。

[var1]

再比如说曹魏,它也是有这样的原因,历史上以魏国为国号的朝代有很多,除了三国时期的曹魏,还有北魏,东魏,西魏,所以加一个曹魏加以区分,东吴也一样,除了三国时期的东吴,南北朝时期,南唐的前身国号也叫吴国。而春秋时期也有吴国,就是被越王勾践灭掉的那个,后来朱元璋称帝之前自己也当过吴王。

[var1]

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都是正式国号的背景下,以皇族的姓氏再加一个国号,这种叫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蜀汉就不一样了,在三国时期没有蜀国这样的国号。所以在当时是没有哪个军队是可以扛蜀这个旗子。这就相当于八路军的军旗上面写着支那。所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var1]

那么为什么蜀国不能叫做刘汉呢?在中国历史上叫汉朝的王朝太多了。这些汉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皇帝全部都姓刘,在中国历史上有西汉,东汉,蜀汉,南汉北汉,赵汉后汉等等等等。这其中,东汉西汉,还有蜀汉是刘邦的一派的血脉,其他的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因为刘邦的历史地位很高。所以他也有很多追随者。这些人用汉室后裔的身份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比如说当初灭掉西晋的刘渊,他明明就是个匈奴人,却非得往刘邦这儿靠。

[var1]

实际上蜀汉政权就是有点贬义的,一般都被称之为季汉,也是刘备一心想争夺一些正统地位吧。至于刘备的季汉为什么会被称之为蜀汉, 这还得怪陈寿,他在写蜀汉史书的时候,没有写汉史,而是写的蜀史,他作为曹魏的官员编写史书,他也不能做到绝对的客观。必要的政治正确还是要做到的。毕竟他还想多活一会。所以刘备的汉国变成了蜀汉也是很正常的。陈寿要是写汉史,那就是承认刘备的政权合法性,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陈寿又不傻,他才不会这么做。

更多文章

  • 长平大战为何非换下廉颇 原来是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廉颇能守住长平吗,廉颇虽老尚能战矣,秦赵长平大战

    [var1]从国家层面来看,最根本的是赵国扛不住了,廉颇的坚守消耗战,使得赵国被拖垮,国力不允许打持久战。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是其战功并不显着,史料也未见廉颇在战场上如何杀敌,如何用兵如神。而其之所以称为名将,主要在于其守城之力、防御之法。廉颇打仗虽不能保证胜利,但是基本可以不败。而长平大战,

  • 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 为何都出土楚墓群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王夫差剑与越王勾践剑,揭秘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出土纪录

    那么,在1995年从湖北省望山楚墓群中,出土的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其宝剑的身世却让众人陷入了一个迷局。越王剑出土的时候,剑长55.6厘米,剑行挺拔,剑光逼人,而且剑身也满饰着黑色菱形暗纹,还镶嵌着绿松石和蓝色琉璃,剑柄处以丝缠绕,给人以庄重华贵之感觉。尤其是出土的宝剑上面,镌刻着“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 解密:平原君赵胜为什么对自己的爱姬痛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胜被通缉,平原君赵胜结局,赵胜个人资料

    平原君赵胜(?-前251),原为赵惠文王之弟,赵国宗室成员。虽然他无缘继承王位,但却在诸公子中最为贤明,也最为关心国事。为了维护自己和赵国的利益,他也四处招揽名人贤士,聚集在自己的门下,几年下来,门客人数达到了几千人。[var1]网络配图平原君宅第附近有几家民宅,其中一家的户主是个腿脚有点不利索的瘸

  • 秦国的外交和战略失误与六国的积极抵抗使赵国得以赢得邯郸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六国为什么打不过秦国,邯郸赵武灵王,秦国灭赵国最大的功臣

    赵国方面的应对赵孝成王回国后,立即与臣下商议割地议和之事。亲秦的楼缓主张割地给秦,认为不这么做而招来秦军,那么所割的就不止于六城,而且各国也会利用秦国对赵国的不满,乘机瓜分赵国。主张合纵抗秦的虞卿则认为,秦国撤兵,是由于其师老兵疲,力量不足。如果现在以其力所不能取的土地白送给秦国,这无异于帮助秦国来

  • 战国末期的环境使吕不韦得以博采众家,《吕氏春秋》总体倾向于道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吕不韦简介,战国时代的吕不韦,吕不韦在战国时期的地位

    吕不韦以商人的智慧来经营政治事业,由商入政,提出了“奇货可居”的经营理论,他极力斡旋、打通关系竭力扶立异人为国君,他也借此顺利进入秦国政界的高层,成了嬴柱时期和嬴政前期的著名丞相,对秦国国力的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吕不韦有深刻的政治谋略和很大的政治成就,是战国末期著名政治家,而且,他还通过编撰《吕

  • 战国本来有八雄?只因国力太强大被七国合力灭国,这多出来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七雄有多强,战国七国的旗帜,战国七国是指哪七个国家

    [var1]其实战国时期,本来还有一个叫做中山国的国家。但因为他的势力实在强大,其他七雄都十分忌惮,于是合力将他消灭了。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战国七雄。周王朝实行分封制。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每个诸侯国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政权,周天子也就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治者,他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实权的。公元前411年,

  • 搞笑的楚国,不去争霸中原,眼睁睁的看着秦国一个一个的收拾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与楚国,乐高秦国大战楚国,爆笑中国历史秦国

    [var1][var1]秦国灭六国的时候开始是不敢硬吃楚国的,因为楚国的国家实力强大,即使一时之败,楚国也不会垮,而魏失去河东之后,就少有抵御秦的本钱了,论国家整体实力,战国时候秦和楚的强是贯穿始终的,秦是真正野心勃勃的强悍,楚国是个强大的大架子。[var1]其他的齐国的整体实力是最大的,军事上,魏

  • 孟子认为仁义治国方能得天下,此人反其道而行之,却最终夺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孟子仁义之人最高境界,孟子说仁义才能一统天下,孟子主张以德治国

    [var1]孟子一生奔走在各国之间,游说各个国君,或者说是,希望有君主能够接纳他的仁政思想,因为儒家思想核心便是仁义当先。如果君主能以仁义治国,则能全面推广这种思想。虽然孟子这种思想在后来得以兴起,但在战国时期并不吃香,于是屡屡碰壁,到了晚年孟子跑不动了,只能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等事业。孟子曾在

  • 此人本是魏国名将,才能卓越战功赫赫,最后却因一事沦为千古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国名将排行榜,魏国国君,魏国十大顶级武将

    说起三国,感兴趣的读者想必为数不少,在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英雄辈出、豪杰四起,许多人的生平事迹令人荡气回肠,至今读来仍欲罢不能。子渊之前曾为大家介绍了许多英勇名将,今天要讲的则是一位有些可悲的将领,本身能力非常突出,却因人生中唯一一次败仗而沦为笑柄。[var1]此人便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

  • 此人历经曹魏四朝,功绩赫赫地位堪比郭嘉,晚年无心之失葬送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魏郭嘉,曹魏第一谋士郭嘉简介,曹魏郭嘉什么关系

    纵观三国人物,曾有无数英雄豪杰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人中有许多是闻名后世的谋士将领,比如关羽、张飞、周瑜、贾诩、郭嘉等等。然而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一些人其名声虽不显于当世,但他们同样有着不输于他人的才干。子渊之前给大家介绍了许多蜀汉及孙吴政权的冷门人物,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魏国的蒋济。[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