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之法中,为了激励士兵作战,提出了首级制度。割下敌人一个脑袋,就能升一级并加爵。一首一级,故而后来脑袋也被称为“首级”。
[var1]
首级制度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富贵不再只属于上层人,只要拼命杀敌,就能换来钱财和地位,何乐不为?于是秦国从此强大,后世也一直采用。但是,宋仁宗却废除了首级制度,这却是为何?
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首级制度也有一些问题。
首先,容易误事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既然首级意味着财富和地位,那么上了战场,士兵杀了敌人,自然是要抢着割下头颅的。问题是,倘若杀了一人就停下来光顾着割头,不再杀敌,那岂不是误事?再者说,这么做还容易被敌人反杀。
[var1]
打仗并不容易,时间不会很短,更不会暂停,所以对方不会给你留下时间,让你从容割去首级后再继续作战。另外,一旦士兵都停下,往往会被敌人打败。
其次,容易争功
除非单挑,否则很难确定是谁杀死了敌人。要是遇到追击战或者围歼战,更容易混淆。加上一个首级可能意味着赏银30两或者级别一级,更容易让士兵眼红,所以为首级而争功甚至自相残杀的并不少见。
[var1]
戚继光曾经说过,为了一个首级,几十人来报功,这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北宋名将狄青也遇到过这种问题。当时狄青部下有一营士兵,为了一个首级,几百人干了起来,死伤惨重,狄青在平暴之后,立刻上书宋仁宗,陈述首级制度的种种弊端,建议予以废除。
宋仁宗看了之后,于是这才废除了首级制度。
最后,容易导致冒功杀良
依旧是因为首级背后代表着钱,所以一些士兵甚至军队,不惜杀害无辜的老百姓来冒充敌人的首级,这就是丧心病狂了,比敌人还可恶,所以首级制度后来逐渐变废除了。
[var1]
其实,为了给古代士兵割首级记军功,古人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用耳朵或者鼻子代替首级,这样不但方便而且更快;或者有专门的士兵负责割首级;甚至还有一些人负责观察,记录下杀敌的士兵或者队伍,还可以作为证人,这样杜绝了抢功的可能性。
我们看史书上,很多战役中,杀敌人数可能有一万,但是首级却只有几百或者一两千,原因就在于,割首级麻烦,耽误作战,只能尽量在打扫战场时才会割首级,以确保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