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哪次战役使得勾践的越国被吴国近乎灭亡?

解密:哪次战役使得勾践的越国被吴国近乎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7 更新时间:2023/12/10 15:29:16

春秋时期的“夫椒山”位于太湖之中,严格说是两个四边不着岸的湖心岛,中间还相隔约五公里的太湖水面,夫椒之战就爆发于夫椒两山中间的水面上。

战事发生在太湖水面,论说应该属于水战,为什么说是水陆混合之战呢?这就是因为预先布置在夫椒两山上的吴军步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严格说,夫椒之战是由多个小型战斗组成的大型战役,其战场虽爆发于太湖中的夫椒水面,但是却逐渐向南转移,一直延伸到杭州湾的钱塘江,春秋时叫做“浙江”。

战事爆发于公元前494年春,后代有人著书说:夫差当时令伍子胥在夫椒山操练军队,越王勾践闻讯后,企图先发制人,率领数万人由太湖进军吴国,抢占夫椒山;吴军事先未有准备,属仓促应战。

实际上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吴都就处于太湖东岸不远(今天的苏州),距夫椒近在咫尺,而越军水路遥远,几万水军浩浩荡荡向吴国心脏地带进军。在自己的国土上,吴国岂能得不到任何军情警报,导致无备?

事实上不光有备,夫差还能集结多达十万的庞大水陆军,并且能水陆配合作战,简直是“有备无患”。

此战的统帅是夫差本人,前敌主将为伍子胥,孙武在此战名不见经传,也就位居参谋一类幕后角色。

[var1]

其实,就整个战役风格看,战役部署风格极具《孙子兵法》中所述的“庙算”特征,并且实施精确,不时有神来之笔,用兵正奇兼顾,尤其对天时、地理的运用,让后世人们能明显感觉到孙子风格。

此时,孙武在吴军中的地位,肯定已经不是初讨楚国时的全军主将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夫差的心目中,别说孙武,就是宿将伍子胥也就仅在军中位居伯嚭之上,此时的吴王最欣赏的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伯嚭,伯嚭已经上升到夫差主要助手地位。

伯嚭其人,从政能力是没说的,就是到了战场,也应属大将之才,这在后来吴国与齐国的十万悍兵的交战中得到了充分证明。不过有一点:此人具有官员们的通病――贪财。

这个后来给吴国带来灭顶之灾的“职业病”,现在还看不到危害,至少在夫椒之战中,伯嚭还是个优秀将领,不过,贪腐就如一副神效慢性毒药,绝对致命!

夫差其人,多才而自负,治军能力与战场指挥,比其老爸阖闾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也有个古今官员的通病――好色。

这也是个“职业病”,更要命的是:夫差还有个官员通病:好大喜功爱面子。

君臣联手,贪财好色全占,再加上好大喜功爱面子,吴国的血液里就等于感染了“艾滋病毒”――但还处于潜伏期。

这一切都与目前不相干,就夫椒战役来说,其部署还是绝妙的。

伍子胥摆出一副毫无知觉的架势,在夫椒正常练兵,其实充当诱饵,在钓越王这条大鱼;夫差亲率水师潜伏于太湖水面,落帆息鼓,好似撑开了一张大网;孙武调度散兵游舸,带火种备燃,这是预伏的疑兵。

现在就差越军配合了。

越王勾践率大军沿东苕溪直插太湖,一路没遇到任何阻击,进入太湖之后,勾践松了口气,前面是预定的突击点:夫椒!据报有少量吴军在那里集训,越军目的是占领夫椒作为跳板,进军吴都。

假如就此能吸引吴军增援,则更合越军心意:越军水战绝不弱于吴国水师,这样也就等于剥夺了吴国陆军强悍的优势。

夫椒地处太湖,地域狭小,不容大军云集,这样也就不存在吴军数量占优的问题了。

具体开战计划:趁夜色朦胧,从水面突袭夫椒,以局部兵力的绝对优势,一举攻占夫椒,然后构筑工事据守,若能吸引吴国水军来夺,越国水军则从吴军背后围捕,水陆结合,打掉吴军水师!或以此作为囤积粮草据点,支援越军向吴都进击。

此时的夫椒,在越军看来,是块肥肉,实际上称为诱饵更确切!不管是哪种,越军都要先吞下再说,因为:不打掉夫椒,越军便不能登陆吴都,一旦后路被夫椒之兵所断,越军便前后受敌,退无归路。

此刻的勾践没有盘算到,这块肥肉之中,埋藏着锋利的吴国金钩,正等待着鱼儿吞蚀!

延伸阅读:人物简介:伯嚭。读音bó pǐ,祖上为晋国公族,姬姓,先祖公孙伯纠为晋国郤氏的旁支,后公孙伯纠之子伯宗被本族三郤诬陷致死,伯宗之子伯州犁逃到楚国,被任命为楚国大夫。

伯州犁生郤宛,又为楚国大夫,生子伯嚭,后郤宛被令尹囊瓦攻杀,伯嚭逃难于吴,得到吴王宠信,屡有升迁,直至宰辅。

伯嚭其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

更多文章

  • 解疑庞涓是否指挥过马陵之战?马陵之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马陵之战的庞涓是怎样的人,庞涓参与马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庞涓是个什么样的人

    公元前343年末,魏国联合赵国向韩发动进攻,韩国求救于齐。次年,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师,发兵攻魏而救韩。魏国指挥这次战争的是将军庞涓,他见齐军来援,便释韩而调头迎击齐军。齐军在孙膑的策划下,施出行军减灶之计,即第一天行军营地有10万灶,第二天军队后退减为5万灶,第三天再退缩减至3万灶,装出一副怯

  • 骊姬生平简介 骊姬如何除掉晋国三公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骊姬容貌复原,晋国骊姬之乱,晋国骊姬之乱是怎么回事

    [var1]公元前672年,晋献公将侵略战争延伸到了骊戎,晋军和戎族士兵互相攻击,晋军获胜。骊戎国君只好选择投降,为了求和,他将自己的女儿骊姬嫁给了晋献公,又让骊姬的妹妹少姬作为陪嫁,一同嫁给了晋献公。春秋时期,身份高贵的女子出嫁都会准备几个陪嫁,陪嫁越多,女方则越有脸面。骊姬和少姬便跟着晋献公来到

  • 隐藏在白起光芒下的名将——秦国宿将王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龁历史,秦国名将王龁之死,白起跟王龁谁厉害

    [var1]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公元前259年,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公元前258年,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但未能攻克,楚、魏联军大败秦军。公元前257年,王龁继续攻打邯郸,但依旧未能攻克。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撤围逃奔秦军增

  • 彭城之战,刘邦被打的丢盔卸甲,大将军韩信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彭城之战韩信算败吗,彭城之战以后韩信在哪里,韩信彭城之战为什么输了

    [var1]《史记》中关于韩信去哪里了,还真的没有介绍,只能根据一些细节来推测了。可能一:兵围废丘刘邦出关之前,第一个面对的便是雍王章邯,章邯一败再败之后便退居到了雍国的都城废丘,之后就一直是围城战,直到第二年的六月,才“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虽然《史记》中有说曹参“以将军引兵围章邯於废丘

  • 魏国灭蜀他建立奇功,却成三国死得最冤的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魏国灭蜀,魏国灭蜀谁最厉害,魏国对蜀吴两国的评价

    一、屯田建安十三,曹操拿下荆州,迁了一大批民众到汝南屯田开垦,邓艾也在期中。背井离乡的小邓艾孤苦伶仃,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放牛娃。从小就和农田稻谷打交道,熟悉农家的一草一木,春耕秋收。他老老实实地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向上爬。能力和上进心让他成为小吏。但对一个出身贫寒的子弟,又口吃,想要得到重用是件

  • 魏国可以被称为曹魏,东吴可以被称为孙吴,为何蜀汉不是刘汉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魏蜀汉孙吴的故事都有哪些,武将曹魏和孙吴,曹魏蜀汉东吴

    [var1]其实这是一个历史划分问题,所以刘蜀这个国家是不可能存在的,在历史上以某种姓氏在加国号的形式,主要功能就是来区别中国的其他朝代,比如说在宋朝,我们一般都知道,在宋朝的时候,他的开国皇帝姓赵。但是除了赵宋之外,还有一个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所以就需要在朝代面前加一个姓氏来加以区分。[var1

  • 长平大战为何非换下廉颇 原来是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廉颇能守住长平吗,廉颇虽老尚能战矣,秦赵长平大战

    [var1]从国家层面来看,最根本的是赵国扛不住了,廉颇的坚守消耗战,使得赵国被拖垮,国力不允许打持久战。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是其战功并不显着,史料也未见廉颇在战场上如何杀敌,如何用兵如神。而其之所以称为名将,主要在于其守城之力、防御之法。廉颇打仗虽不能保证胜利,但是基本可以不败。而长平大战,

  • 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 为何都出土楚墓群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王夫差剑与越王勾践剑,揭秘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出土纪录

    那么,在1995年从湖北省望山楚墓群中,出土的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其宝剑的身世却让众人陷入了一个迷局。越王剑出土的时候,剑长55.6厘米,剑行挺拔,剑光逼人,而且剑身也满饰着黑色菱形暗纹,还镶嵌着绿松石和蓝色琉璃,剑柄处以丝缠绕,给人以庄重华贵之感觉。尤其是出土的宝剑上面,镌刻着“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 解密:平原君赵胜为什么对自己的爱姬痛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胜被通缉,平原君赵胜结局,赵胜个人资料

    平原君赵胜(?-前251),原为赵惠文王之弟,赵国宗室成员。虽然他无缘继承王位,但却在诸公子中最为贤明,也最为关心国事。为了维护自己和赵国的利益,他也四处招揽名人贤士,聚集在自己的门下,几年下来,门客人数达到了几千人。[var1]网络配图平原君宅第附近有几家民宅,其中一家的户主是个腿脚有点不利索的瘸

  • 秦国的外交和战略失误与六国的积极抵抗使赵国得以赢得邯郸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六国为什么打不过秦国,邯郸赵武灵王,秦国灭赵国最大的功臣

    赵国方面的应对赵孝成王回国后,立即与臣下商议割地议和之事。亲秦的楼缓主张割地给秦,认为不这么做而招来秦军,那么所割的就不止于六城,而且各国也会利用秦国对赵国的不满,乘机瓜分赵国。主张合纵抗秦的虞卿则认为,秦国撤兵,是由于其师老兵疲,力量不足。如果现在以其力所不能取的土地白送给秦国,这无异于帮助秦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