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兵能入主中原除吴三桂降清外还要感谢另一个人,他是谁

清兵能入主中原除吴三桂降清外还要感谢另一个人,他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924 更新时间:2024/1/22 3:24:34

众所周知,大清王朝几乎是在不费兵卒的情况下通过“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主要是因为镇守山海关的前明平西伯吴三桂降清,大开山海关门户,清兵得以从容入关。而且当时的情况是李自成亲自率军攻打吴三桂,就在吴三桂奋力抵抗而渐渐不支之时,吴三桂“援军”清兵拍马赶到,然后以摧枯拉朽之势击退大顺军队。兵败如山倒的李自成在紫禁城匆匆称帝之后,一把火烧了宫阙,然后仓皇西撤。

1644年,明末形势图_图

一直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吴三桂是什么原因投靠大清,究竟是因为京城老家被抄,老父吴襄朝不保夕,还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只因爱妾陈圆圆被掳?这段历史真相已很难查明。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是不应被忽视,那就是本来占得先机的李自成怎么会让吴三桂从容叛清?将山海关如此重要的关隘轻松地交给了满清。就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品评一下,在那个风云凸起的年代,各路势力的得失成败。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军攻破大明都城北京,崇祯皇帝逃亡,在煤山被迫自缢,以崇祯皇帝为首的大明王朝灭亡,李自成新建大顺政权取而代之,历史确实是给了李自成问鼎中原的大好机会。关于大顺政权的灭亡,普遍归结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驻京城之后,不久便堕入京城纸醉金迷的腐化生活,这也是吴三桂爱妾被李自成麾下大将刘宗敏掳掠霸占之说的来源。但实际上,李自成的农民军队此时训练有素,并无堕落腐化之记载。真正导致大顺政权早夭的原因之一是政策上没能及时转变而犯下致命错误,那就是李自成集团还是秉承农民阶级的朴素需求作为执政方略,继续实行以打压前明官员和地方土豪而不收农民税负之政策,如此一来,大明官僚以及地方士绅从开始对大顺示好到纷纷倒戈反顺,这也就有了吴三桂之父吴襄被打压与囚禁之说。李自成这一政策上的错误,确实为自己不久将来的失败,挖了一个大坑。

王进京_图

原本,吴三桂和很多前明官员一样投靠大顺。其实对于这些有身家的官绅而言,能够保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比维护老朱家的社稷江山更加重要,而且此时崇祯皇帝已亡,新生政权入住京城,因此这些官绅起初大部分都是积极投靠大顺,争取拥护新政权的好名声。吴三桂自然也是这类人群的一分子,只是对于吴三桂来说他多一个选择权,那就是投靠关外大清,但是由于民族气节和名誉问题,加之家里老小此时都在京城,吴三桂还是首选了大顺。

公元1644年3月,吴三桂已经动身前往北京准备接受大顺政权的招降与封赏,顺便与家人团圆一下。然而,就在吴三桂行至北京附近之时,闻讯大顺政权对待前明官员的政策主要是惩治为主,小心谨慎的吴三桂顿时感觉北京招降很可能是个陷阱,于是调头返还关宁,并发动麾下五万铁骑轻松占领山海关,盘踞关口。吴三桂态度的突然转变,让原本占尽优势的李自成,变得十分被动。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_图

李自成之所以会变主动为被动,他的重要错误除了惩治前明官员(尤其是京城官员)的政策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没有趁吴三桂接受归降并离开关宁之际,派遣自己亲信大将和重兵接管关宁防务,而仅仅是派遣一些文官和个别低级别武官配合吴三桂原本部将把守关隘重镇。因此李自成并没有及时地控制住吴三桂,使得吴三桂有了及时调头返回的机会。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李自成没有及时安排自己人接管关宁防务,根本原因还是李自成并没有认识到,此时对于自己刚刚建立的政权来说,最强劲的敌人是关外满清政权,他还天真的认为满族贵族仅满足于占领辽东就会适可而止。正是这样的想法,李自成大部分主力还是投入到中原内部对前明势力的进一步打击之中,从而忽视了关外虎视眈眈的大清王朝。

相比之下,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就要比李自成高明太多,他以自己过人的智慧和大度,以最快最和平的方式解决了大清内部贵族之间的矛盾,同时他察觉李自成占领京都并且逼死崇祯皇帝,正好利用中原大乱,人心并没有所向李自成之际,正是发兵中原的绝好时机。于是,多尔衮调兵遣将,留郑亲王济尔哈朗镇守盛京,自己亲自领兵准备向西绕过山海关,从内蒙古入关攻打北京。

历史就在此时抛弃了大顺而选择了大清。

山海关_图

正在向西行军的多尔衮收到了吴三桂的求降信。原来,盘踞山海关的吴三桂很清楚,自己这五万铁骑根本抵挡不住李自成的大顺大军,留给他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投靠关外大清,于是就有了多尔衮手中的这封求降信。接到信件的多尔衮断定这是千载难逢之良机,迅速调整部队改道南下。这时,李自成试图再次招降吴三桂不成,集结2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山海关。面对大兵压境,吴三桂越来越慌张,投靠多尔衮之心愈加坚定和迫切,所以他接二连三地给多尔衮写信乞降,言词也是对多尔衮愈加恭敬。多尔衮对于吴三桂的诚心乞降自然是心里开花,同时对于吴三桂也是尽力安抚,并同意吴三桂只要为大清所用将会被封赏王爵。多尔衮心里早已盘算好如何利用吴三桂,这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必备的能力。

李自成大兵如期而至并对山海关发起总攻,此时多尔衮并没有贸然出兵援助吴三桂,而是在攻守双方激战一昼夜之后,吴三桂军队已经不支,并且亲自跪拜与多尔衮面前乞求大清支援的情况下,才决定出兵。战斗的结果如同文章开篇所述,大清军队完胜。从战斗中结果不难看出,李自成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关外大清政权“放在眼里”,根本没有做好对满清军队的防范工作。

李自成败亡路线_图

回顾整个过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之时,犯下的一系列错误,最终失去“大一统”之良机。而以多尔衮为实际领导人的大清集团,却能够审时度势很好地抓住了历史机遇,完成了太祖、太宗皇帝之遗愿。相比之下,相形见绌,因此历史最终成就了大清而遗弃了大顺。

古今中外,世间之事大抵相同,较量之间谁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更好地利用客观资源谁往往就是最后的胜者,所以说还是事在人为。

文:王金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这才是乾隆当上皇帝的原因,康熙都连声夸其:真是洪福齐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的关系,乾隆洪福齐天玉牌,康熙见乾隆完整版

    乾隆帝是雍正帝的第四子、康熙帝的孙子。他能承继父祖之业,登上皇帝的宝座,是与祖父康熙帝在世时对他的宠爱、培养有很大关系。 乾隆帝生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八月十三日,取名弘历。6岁时,开始入学读书,请庶吉士(官名)福敏做老师,传授知识。他很聪明,据说,凡学过的知识,他都能过目成诵。11岁那年

  • 乾隆喜欢穿汉服历史学家给出了三个原因,但小编觉得这个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乾隆,穿汉服的历史人物形象,乾隆汉服画像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我们都知道,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最后定型于周朝,那是历代的中原帝王、臣民们都必须穿的服装,可是到了清朝却变了,竟变成了长袍马褂,可是老百姓的脖子没有清朝皇帝手里的刀把子硬,大家只得脱去

  • 清朝时的晋商过春节,必吃这道美食,暗藏深刻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美食排行榜,山西晋商特色美食,古代过年必吃的美食

    不知道读者们看到过关于清朝盐商的电视剧没有,当时富甲一方的江浙盐商,花起钱来,可以用一掷千金来形容。接下来,有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与江浙盐商起名的晋商,他们过年的时候,吃什么美食呢?您别着急,下面小编就摆事实,讲真相,为您揭开晋商春节美食的最终秘密:(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

  • 清朝已经灭亡,溥仪已经退位,婉容家人为何还将她嫁给溥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婉容死后溥仪找过她吗,婉容溥仪什么时候去世的,溥仪和婉容是有血缘关系吗

    1911年10月,武昌的一声枪响掀起了一场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的的革命,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隆裕便被迫代小皇帝溥仪同意了退位之事。不过,当时袁世凯为了尽快并且顺利地推翻清朝,从清朝手中接过政权,允诺给清朝皇室以一定的“优待条件”,袁世凯对隆裕一边施以威胁,一边又许以利诱,隆裕哪还敢不接受袁世凯的条件

  • 乾隆身世之谜:到底谁是弘历生母?一条关键史料到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弘历关系图,乾隆的爷爷和弘历的关系,弘历是乾隆第几个孩子

    第一种是浙江海宁陈家说。此说兴起于清朝末年,当时一名陈姓之人著有《清秘史》,该书中提到了弘历身世,特意强调乾隆皇帝其实是浙江海宁陈氏之后:“陈氏自明季衣冠雀起,渐闻于时。至(陈)之遴始以降清,位至极品。厥后,陈诜、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并位极人臣,遭际最隆。康熙间,雍正与陈氏尤相善,会两家各生子

  • 雍正杀年羹尧,真是因为兔死狗烹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为啥要杀年羹尧,雍正刺死年羹尧的真相,雍正真的杀了年羹尧吗

    很多人认为,雍正杀年羹尧与历代君王一样,都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行为。而且,由于年羹尧曾在九子夺嫡时掌握了雍正太多“把柄”,雍正为了隐瞒真相,才杀害了年羹尧。但如果认真分析便会发现,雍正杀年羹尧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年羹尧权势过大,威胁到了皇权。雍正皇帝对于年羹尧贪污、结党等行为,早已心存不满,只不过此次

  • 雍正两次对阵西北叛乱,为何敢重用年羹尧而避忌同为汉将的岳钟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从康熙十七年年始,西北就不再安定。先是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政府的支持与怂恿下,割据西北,预与大清成割据之势。为挤掉噶尔丹这个“火疖子”,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五年,大清王朝三征准葛尔,到底将噶尔丹打败,逼入绝境的噶尔丹自缢而亡,这场大战告一段落。康熙末年,三征噶尔丹时期的大清同盟,策妄

  • 雍正宠臣田文镜做错了什么?乾隆真的下令御林军推平其墓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田文镜个人资料简介,田文镜查山西库银全集,田文镜借兵

    田文镜1662年出生,1683年中进士,二十二岁的田文镜出仕县丞,升知县、知州,历二十余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康熙帝辞世的时候,田文镜已经是六十一岁,所任不过是州县官、郎官而已。可见田文镜在康熙一朝为官四十年没有得到大的提升,只是一个屈沉下僚的老头子罢了,连年轻这个资本都

  • 乾隆时期,清朝与缅甸的战争,为何清军没能打胜缅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缅甸战争,清朝时期与缅甸的战争,康熙时期中缅战争

    在探讨清朝失败原因之前,首先应了解清缅战争因何而起。乾隆三十年,缅甸国王莽纪觉去世之后,他的弟弟懵驳继位,兼并了西部和南部的一些部落,其中包括孟艮,孟艮的土司逃到云南,投靠镇沅府,缅甸就趁机骚扰中国西南一带。事态恶化,这样清缅战争爆发。乾隆三十年正处于乾隆鼎盛时期,清军之所以惨败,原因也是多重的。第

  • 民国的胡子老关东养着三个闲人,靠他们的妙招,打败保安队的围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小兵最新照片,民国保安队,老关东孙大海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东北地区拥有辽阔的平原,同时更是我国著名的粮仓,是全国农民最向往的生存地之一。用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是东北的黑土地可以攥出油来。在清朝末年时期,随着清廷对东北地区掌控力的削弱,以及中原连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