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图解楚汉战争:楚汉对峙,韩信出兵齐国,击溃20万齐楚联军

图解楚汉战争:楚汉对峙,韩信出兵齐国,击溃20万齐楚联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384 更新时间:2023/12/10 22:20:37

项羽回援彭城之后,再度引兵北上,一举荡平刘邦所倚重的荥阳-成皋防线,对刘邦的关中大本营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刘邦在荥阳-成皋防线被攻破之后,连忙将据点后推,在巩县重新增设防御据点,以图阻止项羽大军进入关中。

刘邦这种持久消耗战,极大的扼制了项羽兵锋,让其一度停留在河南地区无法真正的染指其关中大本营,而项羽的后方大本营彭城一带却屡屡受到侵袭。

同时,刘邦选择北上进抵小修武,当时的韩信张耳两人已经平定代、赵两地,刘邦突然闯入韩信、张耳大营夺取兵符印信,将小修武的汉军为己所用。

刘邦此举让自己重振军威,可也让韩信心生异心,为以后韩信自称齐王埋下了祸种。他下令让韩信征调赵地兵力,南下攻打齐国,从侧翼威胁楚军。

而刘邦则听取郎中郑忠的建议,继续婴城自守,消耗楚军:

刘邦驻守小修武,稳固后方卢绾、刘贾统领两万步兵,数百骑兵,南渡黄河骚袭楚军后翼

[var1]

对于项羽而言,他想要进入关中,彭城-荥阳-栎阳这三个据点所联结的战线,跨度有六百公里,虽然此时项羽还未入关,可彭城-荥阳这条战线则足有三百多公里,如此漫长的距离,项羽的后勤补给几乎全部依赖于彭城。

彭城的除了东翼齐国暂时保持中立,其余西、北两个方向各有韩信、彭越,卢绾,刘贾三股势力连番威胁。

而项羽的身边能够独挡一面的将领极其稀少,这不得不让其屡屡亲自驰援各地,项羽的屡屡驰援让其自身很快就在战场中陷于被动,无法全力统兵西进。

公元前203年,八月。

彭越带领大军接连攻克外黄、睢阳等十七座城池,卢绾、刘贾则在燕郭西一带击破一部分楚军,他们三人带领大军疯狂侵袭项羽的运粮据点,项羽供给粮仓屡屡被焚烧殆尽,如此一个多月的侵袭,项羽不但在前线战场无法安心推进,就连后方大本营彭城也即将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var1]

项羽眼看后方形势危急,只能再度引兵驰援后方:

曹咎司马欣屯驻成皋,扼制刘邦南下钟离昧统兵扼守荥阳东一带项羽引兵东行攻打彭越

[var1]

项羽引兵攻打彭越,并非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因为彭越并非真正的想要攻打城池,而是想要长期侵袭项羽大后方,让其无法顺利引兵西进。

彭越看到项羽东行进军,转而北上进攻穀城,斩杀楚将薛公,又顺利攻下昌邑一带二十座城池,得粮十余万斛,全部送给了在修武盘踞的刘邦。

项羽在重新收复睢阳时,刘邦迅速南下进抵泗水,派遣一部分军队在成皋挑衅,汉军在城下辱骂楚军四五天,曹咎忍不可忍,引兵出战,在他下令渡河之际,刘邦引兵进攻,一举攻破楚军。

[var1]

刘邦得以顺利重新占据成皋,抢夺河南一带最大的粮仓敖仓,屯集大军于广武山西城,继而将荥阳东驻守的钟离昧全面包围。

此时,更为可怕的消息出现:

韩信已经即将平定齐国!

韩信攻打齐国其实是谋变之战,因为韩信引兵进入齐地时,齐王下令征调二十万大军在历下防守,刘邦派遣使者郦食其说和,齐王下令撤掉了历下防守齐军。

韩信准备撤军之际,范阳策士蒯彻劝说韩信脱离汉军,成为了独立政权。

韩信听取其建议,突然引兵从平原津渡过黄河,出其不意的拿下历城,攻破国都临淄,擒获齐国将领四十六名,齐国大惊。

韩信的贸然进攻,让齐王颇为恼怒,国相田横更是下令烹杀郦食其,开始四处逃亡,分散据守。

韩信趁势两路分兵推进:

灌婴统军进攻博阳曹参统军进攻济北韩信的这两股大军节节胜利,齐国已经形势危急。博阳、城阳、高密、胶东到处分散齐军,齐国统治核心已经濒临崩溃。

[var1]

他的突入,更让项羽的东翼受到巨大的威胁。

项羽在战场中形势瞬间显得极为被动,他只能再度分兵:

龙且统领大军驰援齐国项羽统领大军驰援荥阳项羽进抵荥阳之后,将大军屯集于广武山东城,和刘邦大军对峙。

龙且带领号称二十万大军沿着城阳、琅琊急进,在潍水东部高密一带驻守。

韩信听闻龙且引大军前来驰援,也开始下令合兵于潍水西部地区,以图和龙且对峙。

龙且作为楚国大将,在军中素有威望,在各诸侯国诸侯国更是一位难得的骁勇战将,对于韩信他从未放在眼中,更多的时候充满了轻视。

只是这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更为强悍的敌手,也让自己的生命走向了终结。

两军对峙期间,韩信深夜派遣骑兵堵塞潍水上游,让其水量减少,第二天派遣一部分兵力渡河攻击龙且大军,佯装大败。

[var1]

龙且掉以轻心,自以韩信不足为惧,不顾众人劝阻,亲统大军急渡潍水。

韩信果断下令掘开上游砂石,潍水奔腾而下,将龙且的渡河大军分割两半,西岸渡河齐楚联军被全部击溃,东岸齐楚联军竞相奔逃。

韩信下令全军追击,大破其联军,斩杀龙且,齐地被顺利平定,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只能默然同意封其为齐王。

项羽自知大本营将受到重大威胁,急忙派遣使者说和韩信,韩信拒绝项羽的建议,继续挥兵南下攻破薛城、下相、广陵、邹县,极大的撼动了项羽的大后方。

公元前202年,八月。

楚汉以鸿沟为界,楚汉双方僵持一年多的成皋战役终于宣告结束。

[var1]

此时,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已经被刘邦全局掌控,项羽的形势已经异常危急,与其是和平裂土言和,不如说是项羽的无奈之举。

曾经的西楚霸王,横扫天下霸主,可如今,长时间的耗战还是拖垮了楚军,也打击了这位曾经的悍将。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更多文章

  • 曹魏、蜀汉都有统一天下的可能,那么吴国的机会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魏和蜀汉,蜀汉统一吴国的机会在哪里,周瑜不死吴国会统一吗

    其实从中国历史上来讲,江南地区和四川盆地一般都是割据政权,极少能诞生一统天下的存在。其中仅仅有两个例外。[var1]一个是从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汉高祖刘邦。一个是从乞丐白手起家建立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而刘邦和朱元璋在所有的开国之君中也是极为厉害的存在。历史大家孟森在《明史演义》中说到:中国自三代(

  • 古代君主都在为制度发愁,秦国没解决,魏晋能解决吗?不好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奖罚制度,魏晋政治制度,秦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实施,在秦朝就已经展开讨论了,而且持续了近千年。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此发表了很多见解。“臣闻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必树异姓以明贤。”——《六代论》这句话强调了分封制,在兴盛之时各地诸侯共同治理天下,衰败之时共同守卫王土,天下安定之时诸侯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天下危机之时一同

  • 三国时期,魏国为什么不主动进攻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蜀国进攻魏国,三国后期魏国进攻蜀国路线,为什么魏国不主动进攻蜀国

    当年,汉中战役曹操一战而败,从此放弃了南下进攻蜀地的打算。原本,汉中由曹军大将夏侯渊镇守,可以说是曹军南下进攻蜀地时,极其重要的一块大本营。汉中战役爆发大抵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

  • 隋唐四任雄才伟略的皇帝,为什么都拼了命要灭亡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太宗为什么选择高句丽,唐太宗在位期间灭了高句丽吗,历史上杨广几次征高句丽

    高句丽位处朝鲜半岛,渔猎、农耕、游牧三种文明集合一体,极盛时期的疆域达到东临日本海、南制汉江、西北越辽水、北到辉发河。他们不仅有土地资源,还有无人争夺的海洋资源,每一年的一个特殊几天,都会有成群结队的鱼儿逆流而上供他们捕捉。高句丽的文化和中国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很早就建国,从部落文明走向封建文明

  • 穷出身的安禄山,为何能在安史之乱前平步青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史之乱第一年安禄山就死了,安禄山与安史之乱的故事,安史之乱安禄山有多强

    后来在安禄山长大后,因为不喜欢自己的这个继父,便想着法子的逃出了那个家中,虽然在第一次的逃脱中,被继父抓了回来,但是在第二次的逃离中顺利的摆脱了那个家庭。发迹的原因说起他的发迹,是带有戏剧性的,因为正是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个贵人。在那一天中,不知他是因为为了换取生活的费用,还是为了解馋

  • 隋炀帝杨广的两个女儿,长得貌美如花,却都嫁给仇人,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炀帝杨广有多少个儿子和女儿,隋炀帝杨广资料,杨广女儿图片

    作为一个荒淫无道的皇帝却只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这很不正常。隋炀帝被属下勒死,他的子孙下场也不好过,三个而儿子自然不会被仇人放过,都死掉了,而他的两个女儿,虽然没有被杀,但是过的也很悲惨。杨广的两个女儿长的貌美如花,大女人嫁给宇文家,小儿女嫁给李世民。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是他的杀父仇人,李家灭掉隋朝

  • 古画揭秘武则天真容,堪称“绝代佳人”,身高1米67长相异于常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头骨容貌复原图,武则天简单的画像,武则天画像真实原图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武则天身为女性能逆流而上,简直堪称历史传奇,她凭借自己的实力,稳坐王位这么多年。武则天能让李治神魂颠倒,甚至出家后都没让李治放弃找回武则天的心,可见武则天的容貌并非凡夫俗子那般普通。不然也不会在她还是少女时因美貌被皇帝看中,并纳入自己的后宫,但武则天在宫中十多年不被皇帝宠爱,

  • 贞观之治时唐朝以德治为主,开放包容,注重人才赢得后世赞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的贞观之治,唐朝贞观之治起止年代,贞观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了吗

    李世民治下的唐朝,之所以能创造“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这与李世民以稳妥而有效的治国思想来管理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李世民的治国思想和治理方式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和认真借鉴的方面。第一,“仁义为治”“德主刑辅”隋灭唐立,李世民亲眼目睹隋朝灭亡的过程,对隋朝失败教训记忆犹新。隋初建时,隋文帝锐意改革,政绩显

  • 外来突厥部落吸收融合各地居民后形成今日土耳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土耳其认突厥为祖先,突厥族现状,突厥部落分布图

    在东西突厥政权灭亡后的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广大中亚、中东地区曾经建立过几个突厥的政权,其中最强盛的突厥政权之一就是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塞尔柱帝国。到了12世纪初,由于内忧外患,塞尔柱帝国一分为三,其中只有位于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国则“延续了整个两个世纪而成为特别延长的事业,因为从他那里析出来了历史上的土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唐朝的边疆政策导致安史之乱必然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史之乱唐朝女性,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北方还是南方,七年级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兴盛转向衰落的关键性事件至今,唐朝给了人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大唐盛世”,是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确实,唐朝有过盛世,自从唐高祖李渊开创了唐王朝之后,唐朝曾接连出现了比较兴盛的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成了唐朝最令人羡慕的时期,当时基本上是国泰民安,富裕安宁,四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