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位处朝鲜半岛,渔猎、农耕、游牧三种文明集合一体,极盛时期的疆域达到东临日本海、南制汉江、西北越辽水、北到辉发河。他们不仅有土地资源,还有无人争夺的海洋资源,每一年的一个特殊几天,都会有成群结队的鱼儿逆流而上供他们捕捉。
高句丽的文化和中国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很早就建国,从部落文明走向封建文明,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与中国不可避免的爆发战争,被打的迁徙国都方才逃过一劫。其实打过高句丽的中国政权不只是隋朝和唐朝,还有汉朝、曹魏、晋朝、新莽、前燕等等,他们或多或少都重创过高句丽,比如曹魏,他们曾摧毁其王都丸都城,但七十年后他们重建城池,卷土重来,又开始兴风作浪了。
中原乱战,高句丽趁机进行大规模的武力扩张,将昔日汉土玄菟、乐浪多郡收入囊中,疆域得到空前的扩大。高句丽的对外征伐是不分种族的,北边的契丹部落、南边的百济、西边的中原国家等。扩张领土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一次与百济作战中,高句丽的王被流矢射中离世,新任高句丽王开始放慢扩张的脚步,内修国政,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软实力。
隋文帝征高:诏令大军30万,由名将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周罗喉统帅,分水路和陆路两路进攻,因突遇大风、疫病兴起、粮食不足、道路泥泞等问题,被迫退还。十分之八以上的隋军死在了路上。此次军事行动虽然没有取得实际成果,却威慑住了高句丽。
隋炀帝征高:一征,召集天下所有州郡县的军队汇聚涿郡,总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运输物资的民夫有两三百万之众。高句丽坚守不出,隋军大败而归。二征,再次召集群国军队,因杨玄感造反不战而退,丢下大量军械物资,乱糟糟的回国,被高句丽抓住机会杀死数千殿后隋军。三征,剧情大致是一样的,动用了政治上的一些手段,再次败归。这三次征伐都是杨广御驾亲征的,而这样的连年征战使数百万隋人丧生,高句丽的国力尚存,依旧坚挺。
唐太宗征高:动用的军队不超过十万,采取联合百济与新罗的外交策略,打的高句丽损兵折将、丢盔弃甲,唐军得到大量的牛羊马,及铁甲和其他装备无数。大胜而归,没有彻底消灭高句丽,但其灭亡之势已显。
唐高宗征高:时间跨越十四年,终于灭亡高句丽,分其土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高句丽的人大部分内迁融入了中华民族。
从这四位皇帝的征伐不难看出,高句丽真的很难灭亡,实力算得上强劲。如果它在极盛时期,彻底灭亡它,还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在其中。如果放任高句丽度过这一段虚弱期,它很有可能在中原内乱时,入主中原,这个可能性非常的大。隋唐开国的强大军力都灭不了的高句丽,留到后世,灭亡难度会更大。
后话:隋唐时期的高句丽其实是被阉割过的,因王室纷争、百济和新罗的反扑,高句丽对中原国家的进攻已经是力有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