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申不害变法后,韩国历经6位君主,大多碌碌无为!

申不害变法后,韩国历经6位君主,大多碌碌无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18 更新时间:2024/1/15 18:27:15

[var1]

一、韩昭侯

韩武(?-前333年),姬姓韩氏,韩懿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第6位国君。韩昭侯在位初期,韩国内部混乱,律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决定变法图强,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主张以“术”治国。

诚然,申不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但是,申不害变法远远不如商鞅变法彻底,也即主要是策略层面上的小修小补。

[var1]

所以,韩昭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41年),申不害去世后,这场变法的效果也逐渐减弱。韩昭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39年),秦军攻占韩国的宜阳,打开了进入中原地区的门户。韩昭侯三十年(公元前333年,一作前337年去世),韩昭侯就去世,其子韩宣惠王继位。

二、韩宣惠王

韩宣惠王一开始被称之为韩威侯,公元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对方为王。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韩威侯正式称王,史称韩宣惠王。在位初期,韩宣惠王曾联合魏国、赵国、楚国、燕国攻打秦国,不过合纵攻秦之战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反而让自己损兵折将。于是,韩宣惠王后来开始依附于秦国,还曾联合秦国一起进攻楚国。

[var1]

三、韩襄王

公元前311年,韩宣惠王去世后,韩襄王即位。韩襄王在位时,秦国多次攻打韩国,后者连续吃到败仗并丢失城池。对此,韩襄王也联合齐国、魏国反击秦国,不过收效甚微,也即没有让秦国元气大伤。

四、韩厘王

公元前296年,韩厘王即位。韩厘王三年(公元前293年),韩厘王派将领公孙喜率领周朝、魏国军队攻打秦国。秦军在伊阙打败联军二十四万,俘虏公孙喜,史称伊阙之战。伊阙之战后,秦国继续蚕食韩国的疆域。公元前284年,韩厘王参加了五国伐齐之战,也即联手燕国、赵国、魏国、楚国攻打齐国,差一点就彻底灭亡齐国。韩厘王十五年(前280年),韩非子出生于韩国。

[var1]

韩厘王二十年(前275年),韩国又被秦国击败,韩军被秦军斩首四万余。公元前273年,韩厘王去世。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韩厘王依然没能守住韩国的疆域,也即无法对抗强大的秦国。

五、韩桓惠王

韩桓惠王在位时,韩非多次要求推行变法,不过没有得到采纳。韩桓惠王二十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这就是郑国渠。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韩桓惠王割上党(今山西长治)给秦国求和。但是,郡守冯亭则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

于是,赵国接受韩国的上党郡,从而引发了长平之战。此战,赵国元气大伤,而韩国自然也更加畏惧秦国了。公元前239年,韩桓惠王去世,他的儿子韩安即位,这就是韩国的亡国之君——韩王安

[var1]

六、韩王安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进攻韩国。此时,韩国的大部分疆域已经丢失,更不能指望魏国、赵国等诸侯国相助。于是,韩王安开城投降。在被秦军俘获后,韩王安一开始被软禁起来。公元前226年,韩国宗室发动了叛乱。于是,在平定叛乱后,秦始皇为了以绝后患,就将韩王安处死了。

更多文章

  • 古籍中发现白起水淹楚国背后隐藏重大阴谋,史书中都不敢记载此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白起水淹鄢城之战视频,大秦帝国白起水淹郾城,战国时期白起简介

    [var1]在白起率军攻打楚国之时,曾经发生了最为激烈的鄢城之战,此战惨烈不下于秦赵长平之战,但是却被很多人遗忘,世人只知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余万,却不知鄢城之战之惨烈。此战之后,偌大的楚国形势逆转,再也没有了当年楚庄王时的辉煌盛况。[var1]鄢城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三十六年,即公元前279年。在

  • 秦始皇为什么能兼并六国?这3样东西,本不应出现在2000多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始皇是如何一步步吞并六国的,秦始皇当年为什么只统一了六国

    秦国本是周朝下面的诸侯国之一,且最初的实力并非很强,但它却最终完成了第一次统一中国的这一创举。对于“秦国为何能够兼并六国,完成大一统并最终建立秦朝”这个问题,有人将其归功于秦国历代君王的努力,也有人将其归功于“商鞅变法”,还有人将其归功于秦始皇的文治武功。虽然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不

  • 范蠡那么爱西施,为何还要狠心割爱,把西施送给吴王夫差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蠡最后把西施杀了吗,西施和范蠡夫差,西施秘史西施范蠡

    [var1][var1][var1]范蠡可以说是春秋末期的一个奇才,他不仅才智过人,非常了解当时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而且范蠡在越国称霸之后就开始隐退于江湖,更神奇的是范蠡隐退之后开始从商,还成为了春秋时期非常有名的富商,被人称之为陶朱公。可见范蠡的一生也非常的传奇。[var1][var1][va

  • 图解楚汉战争:楚汉对峙,韩信出兵齐国,击溃20万齐楚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楚汉战争韩信,图解楚汉战争刘邦引兵,楚汉之争韩信攻打齐国

    项羽回援彭城之后,再度引兵北上,一举荡平刘邦所倚重的荥阳-成皋防线,对刘邦的关中大本营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刘邦在荥阳-成皋防线被攻破之后,连忙将据点后推,在巩县重新增设防御据点,以图阻止项羽大军进入关中。刘邦这种持久消耗战,极大的扼制了项羽兵锋,让其一度停留在河南地区无法真正的染指其关中大本营,而项羽

  • 曹魏、蜀汉都有统一天下的可能,那么吴国的机会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魏和蜀汉,蜀汉统一吴国的机会在哪里,周瑜不死吴国会统一吗

    其实从中国历史上来讲,江南地区和四川盆地一般都是割据政权,极少能诞生一统天下的存在。其中仅仅有两个例外。[var1]一个是从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汉高祖刘邦。一个是从乞丐白手起家建立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而刘邦和朱元璋在所有的开国之君中也是极为厉害的存在。历史大家孟森在《明史演义》中说到:中国自三代(

  • 古代君主都在为制度发愁,秦国没解决,魏晋能解决吗?不好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奖罚制度,魏晋政治制度,秦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实施,在秦朝就已经展开讨论了,而且持续了近千年。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此发表了很多见解。“臣闻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必树异姓以明贤。”——《六代论》这句话强调了分封制,在兴盛之时各地诸侯共同治理天下,衰败之时共同守卫王土,天下安定之时诸侯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天下危机之时一同

  • 三国时期,魏国为什么不主动进攻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蜀国进攻魏国,三国后期魏国进攻蜀国路线,为什么魏国不主动进攻蜀国

    当年,汉中战役曹操一战而败,从此放弃了南下进攻蜀地的打算。原本,汉中由曹军大将夏侯渊镇守,可以说是曹军南下进攻蜀地时,极其重要的一块大本营。汉中战役爆发大抵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

  • 隋唐四任雄才伟略的皇帝,为什么都拼了命要灭亡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太宗为什么选择高句丽,唐太宗在位期间灭了高句丽吗,历史上杨广几次征高句丽

    高句丽位处朝鲜半岛,渔猎、农耕、游牧三种文明集合一体,极盛时期的疆域达到东临日本海、南制汉江、西北越辽水、北到辉发河。他们不仅有土地资源,还有无人争夺的海洋资源,每一年的一个特殊几天,都会有成群结队的鱼儿逆流而上供他们捕捉。高句丽的文化和中国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很早就建国,从部落文明走向封建文明

  • 穷出身的安禄山,为何能在安史之乱前平步青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史之乱第一年安禄山就死了,安禄山与安史之乱的故事,安史之乱安禄山有多强

    后来在安禄山长大后,因为不喜欢自己的这个继父,便想着法子的逃出了那个家中,虽然在第一次的逃脱中,被继父抓了回来,但是在第二次的逃离中顺利的摆脱了那个家庭。发迹的原因说起他的发迹,是带有戏剧性的,因为正是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个贵人。在那一天中,不知他是因为为了换取生活的费用,还是为了解馋

  • 隋炀帝杨广的两个女儿,长得貌美如花,却都嫁给仇人,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炀帝杨广有多少个儿子和女儿,隋炀帝杨广资料,杨广女儿图片

    作为一个荒淫无道的皇帝却只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这很不正常。隋炀帝被属下勒死,他的子孙下场也不好过,三个而儿子自然不会被仇人放过,都死掉了,而他的两个女儿,虽然没有被杀,但是过的也很悲惨。杨广的两个女儿长的貌美如花,大女人嫁给宇文家,小儿女嫁给李世民。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是他的杀父仇人,李家灭掉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