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07 更新时间:2024/1/16 17:30:03

但这都是偏见,刻板的受到电视剧的误导,这些年来,由于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珅的实际地位,因此倒是不再有人把纪昀和和珅来做对比。

纪昀年少有为,年纪轻轻的就很有才名,也因此养成了容易骄傲自满的性格,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当中的乡试,直接中了第一名解元。来对自己才学极度自信的纪昀果然飘了,觉得这科举考试也不过如此,像他纪昀这样的人,取得功名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简单,但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棍子,让他静了下来——会试没有通过。

会试没有通过对于纪昀来说打击还是很大的,纪昀很不能理解考官为什么不让他通过,像他这样优秀的人才怎么可能会被会试给刷掉呢?曾经不可一世骄傲自负的纪昀经过这场挫折后变了,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在纪昀看清自己的弱点之前,纪昀人生的又一大挫折降临了。

纪昀在这个心情最低落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钻研考试,而转向去守孝。纪昀守孝结束后,端正心态后,果然是一路顺风,连过会试和殿试,正式取得了在大清国做官的资格。由于纪昀富有才名,被选派翰林院,在翰林院纪昀学习到了很多以前没学过的知识,同时他也很用心的在为皇帝陛下修书编辑东西,后来皇帝陛下查阅的时候都说好。

既然皇帝陛下都说好了,那还有什么说的,当然是大大的有前途啊……什么前途?当然是去继续修书啊——于是纪昀一头扎进了翰林院国史馆,成天忙着编辑修改各种典籍与藏书,这么一个化人形象的纪昀沉迷于学术,加上本身形象就欠佳,看上去猥猥琐琐,一点和所谓的高大英俊风度翩翩扯不上关系。

纪昀这样的专业文化人的形象深深被皇帝看在眼里,于是继续任命纪昀主持修四库全书——依旧是他最喜欢以及最习惯的图书编辑和修订工作——业务水平太熟练了,专业学者人才,正好是适合他的岗位。

乾隆皇帝活了八十多岁,是有名的长寿皇帝,按这个标准,纪昀显然也是长寿大臣,而且由于纪昀比乾隆皇帝要小,所以在乾隆皇帝驾崩后,纪昀依旧活的生龙活虎。

在乾隆之子嘉庆皇帝在位的时候,因为他纪昀是这种前朝老臣而且属于特别擅长修书编辑的这么一种专业技术人才骨干——主持修完了四库全书,嘉庆给纪昀升了官,纪昀终于在嘉庆年间,也成了朝廷里面数一数二的大佬了——被加了尚书衔,当然了这种所谓的大佬,名誉上的更为主一点,虽然算六部最高长官之一,但纪昀已经风烛残年了,而且是在礼部这种清贵的衙门或者兵部这种有名无实的衙门,之后嘉庆皇帝听说纪昀年迈极了打算退休的时候,又给纪昀上了荣誉称号“太子太保”,所以总得来讲嘉庆朝对待曾立下各种修书功劳的纪昀还是很棒的。

我们可以看看纪昀最后那段日子身上的官职属于什么级别——兵部尚书换算到现在就是国防部部长,但是由于清朝中央设军机处,地方设有总督,兵部更多时候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机构,所以我们换算到现在应该属于国防部名誉部长、军事高级顾问;至于礼部尚书,礼部尚书类似于外交部部长,对于搞了一辈子学术研究的纪昀这个职位也是一个非适合养老的职位,因为在清朝礼部尚书一般情况下都非常清闲。

至于最后纪昀退休之前的加官那属于荣誉称号,相当于现在的军衔认定——太子太保的加官相当于现代的上将军衔,极为荣华了,但始终没有握有实权。

更多文章

  • 历史的另类脸谱:打仗变成赛跑,七万余北洋军不敌三千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末军队历史资料,历史上真实的湘军,历史湘军将领

    北洋九年的暮春,直系军阀骁将吴佩孚开始收拢部队撤防,虽然一直瞧不上北洋军阀在前线的上司之一,时任湖南督军的皖系军阀骨干张敬尧,在撤防之前,吴佩孚还是打好了招呼,与其协商换防的事宜。但是庙堂之上的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却不买账,毕竟算是自己学生的吴佩孚擅自撤军,实在是不把自己这个老师当腕儿,于是一日数电命

  • 小偷进了和珅家的库房,什么都不拿,为何却带出了一支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我们知道和珅的确是大清王朝富可敌国的存在,和珅最初的经历也是相当励志的,他是福建副都统常保的儿子,但是常保在和珅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其母去世得更早,所以小小的和珅和弟弟和琳就成了孤儿。和珅从小就很刻苦,精通好几种语言,但是他二十岁那年参加科举考试却失败了,不得不以门荫入仕。和珅颇有才华,很快

  • 清朝三座宫殿活人不得居住,前两座家喻户晓,第三座却遭洗劫一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很多与故宫的趣事,引发了读者热议,今天就再给大家说说明清时期三座不能住人的宫殿,前两座还较为出名,最后一座则几乎是无人知晓。众所周知,故宫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其珍贵价值无法估量,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按理说故宫的首要功能应该就是住人,那为什么却有三座

  • 乾隆最喜欢的女儿十公主,为何后半生却十分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最喜欢的公主是谁,乾隆救十格格,历史上乾隆最疼爱的女儿

    而乾隆之所以宠爱十公主,也确实是有很多原因的。十公主是乾隆的么女,是乾隆的最后一个孩子,而且是乾隆年过六十才出生的孩子,是典型的老来女,在此之前,后宫已经有近十年没有孩子出生了,上一个出生的还是1766年出生的皇十七子永璘。因此,十公主出生后,乾隆极为宠爱这个女儿,真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

  • 鸦片本身价格高昂,为何清朝贫民人人都抽得起?实情令人愤怒痛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从清朝到民国鸦片为何如此猖獗,清朝走私鸦片主要国家,清朝火烧鸦片全集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四月二十二日,钦差大臣林则徐主持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大批鸦片,史称“虎门销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禁毒活动,在国内外引发巨大轰动,甚至成为诸多国家的禁毒范例。然而在此之后,罂粟之花仍以惊人速度侵占了中华大地,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被铲除。为何中国近代史上鸦片屡禁不止、

  • 北洋军阀的人情味:兵戎相见却手下留情,不是因为利益而是礼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揭秘北洋军阀,对北洋军阀的积极评价,北洋军阀之间的规矩

    在北洋历史上,庙堂之上的掌门人,走马灯般变幻,但是血流漂橹的惨烈却很少见。相比于历史上改朝换代之时必将斩草除根,庙堂之上不相信眼泪,只信奉利益至上的原则,当时的北洋军阀,血液里依然流淌着浓淡不一的礼义敬畏,以及游离若馨的人间烟火气,也就是人情味。民国九年的直皖战争,皖系军阀一败涂地,段祺瑞避走津门,

  • 北洋军阀的杀手锏:开战前通电揭丑,只为在道义上占尽先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洋军阀斗争激烈,揭秘北洋军阀,北洋军阀历史事件导图

    在北洋历史上,小军阀之间的摩擦好比是过家家,像川系军阀之间的混战,二十年的时间里不少于400次,以至于老百姓还会当作看戏一样前来“观战”,噼里啪啦一顿招呼,至于为何而开战则不明所以,也就是“师出无名”。大军阀的之间的对决,可不是这般简单粗暴,毕竟每个军阀集团都有自己的扛纛人,也要给手底下一群“草头王

  • 宁古塔有多可怕,为何有些清朝官员一听流放到那里,都怕得要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宁古塔的真实历史,清代边境宁古塔,清朝人眼中宁古塔

    相信随着各种清宫剧的热播,大家也逐渐有所了解。其实宁古塔并不是一个塔,它代表的只是一个地名,位于黑龙江省的宁安市,它的面积很广,分为新城和旧城。宁古塔地区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并且管理着黑龙江流域一带所有的事物,由此可以想象宁古塔具有何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重要归重要,在清朝,却抹除不了它穷山恶水的

  • 清朝军服上的“兵”和“勇”,到底有何区别?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我们知道清兵的制服都是那一身:带着个尖尖的帽子,托这个长长的辫子,拿刀的拿刀,拿矛的拿矛,但是他们身上都还有一个字,你们注意到了吗?可能有的人会说是个“兵”字,有的人会说是个“勇”字,其实两个字都有,而且两个字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身份。而我们的电视剧里面经常把这两个字用错。原来清朝的军制一开始是八旗

  • 六岁过继给允礼的圆明园阿哥,做了三件事,惹怒了乾隆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圆明园是乾隆送给哪位皇子的,乾隆皇帝和圆明园的关系,乾隆圆明园

    弘昼和乾隆年纪相仿,是个玲珑剔透的人儿,在《雍正王朝》中,相信很多人都对弘昼印象深刻,他自导自演了一出“活出丧”,明明活着,却让府里的人为自己办丧礼,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但这个闹剧也是聪明人的游戏,他在向父亲雍正表明,自己无意于那个位置。在《雍正王朝》中,弘昼的聪明甚至在弘历之上,只不过他选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