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王朱棡做了一件事,朱元璋训斥儿子:我23年都不敢做这件事

晋王朱棡做了一件事,朱元璋训斥儿子:我23年都不敢做这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414 更新时间:2024/1/23 3:13:41

他一生有42个孩子,这个数量在古代皇帝中也算是很不错的,况且朱元璋还是开国皇帝,打了那么多年的仗,有那么多国事要做,这身体怎么说都是很棒的。在这42个孩子中,有26个是儿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懿文太子朱标和明成祖朱棣

而朱标、朱棣还有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在《明史》中都记载是马皇后所生,但这种记载并不被后世认可,除了朱标是马皇后所生能够基本明确外,其余的似乎都是庶子,是别的妃子生的。

当然,历史过去了这么久,很多东西都已经真假难辨,他们究竟是哪位妃子所生,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也不是最要紧的,只要知道他们是朱元璋的儿子就可以了。

在这五个儿子中,朱标、朱樉和朱棡都在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事实。尤其是朱标的去世,让朱元璋失去了最得意的一个儿子以及最完美的皇位继承人。

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的次子和第三子又相继去世,其中第三子朱棡是在1398年的三月去世,当时的朱元璋已经71岁,人生已经快走到了尽头,又要承受这丧子之痛,两个多月后,朱元璋也去世了。

说起来,晋王朱棡活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颇有意思。朱棡出生于1358年,当时正是朱元璋争夺地盘的关键时期。等到朱元璋登基之后,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1370年,朱元璋又开始封建诸子,将自己的另外九子分封到腹里和边疆。其中十三岁的朱棡被封为晋王,而到了1378年,二十一岁的朱棡到山西太原就藩。

朱棡这个人很聪明,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和书法家杜环都曾是朱棡的老师,聪明之余,朱棡还比较残忍,这也是很多皇子们的一个通病,没有经历过战场的洗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从小在权力中长大,难免就目中无人了一些,朱棡也不例外,总觉得自己的命金贵,别人都是奴才。

在朱棡就藩之前,朱元璋千叮咛万嘱咐,让朱棡做好一个藩王,不能辱没皇家威仪。但在从京城到太原的途中,还是出事了,原来朱棡带着人一路风尘仆仆去往太原,生活自然不能和在京中一样,吃食也不可能和在京中一样色香味俱全。有一天,朱棡嫌弃队伍中的厨子做的饭不好吃,直接鞭笞了这名厨子。

朱棡本来以为这是一件小事,却没有想到朱元璋很重视,朱元璋本就对朱棡就藩很关注,知道了他在途中居然鞭笞厨子,赶紧八百里加急,让使者传来口谕:

“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明史·诸王列传》

朱棡是知道朱元璋对部下和臣子很严厉地,动辄打骂,他没有想到只不过是一名厨子竟能让朱元璋亲自八百里加急训斥。朱元璋是想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服朱棡善待身边的厨子,要知道朱元璋自己从起兵开始带领群雄南征北战、平定祸乱,在这个过程中,部下犯错,他从来不姑息,该打打,该杀杀,该罚罚,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但是即便朱元璋如此严厉,但对待自己身边的厨子徐兴祖,他却23年来从来没有打骂、责罚过,为什么呢?朱元璋并没有明确说出来,只说“怨不在大”,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什么道理呢?厨子看起来没有什么地位,不过就是一个做饭的伙夫,似乎除了做饭啥也不会,但就是这个做饭才是最危险的。

要知道人活着就不能不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顿顿离不开厨子,如果惹怒了厨子,让厨子感觉到了屈辱,他自己不计较还行,一旦计较,也是背地里计较,那就危险了,倘若他在饭菜里做点什么,几乎是防不胜防的。

最厉害的莫过于直接下毒,虽说下毒一般能验出来,但中有马虎和不在意的时候,他要是在你最不在意的时候下了毒,那就直接毒死了,轻点的也可以做别的,比如在饭菜了动点手脚,虽不是下毒,但也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吃到了脏东西,总之厨子不好惹。

即便到了现在,很多人在饭店吃饭,也不愿意轻易招惹厨师,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朱元璋自己是不敢打骂厨子的,他在知道朱棡居然敢打厨子的时候,才八百里加急训斥儿子,就是希望儿子能善待厨子,不得不说朱元璋用心良苦,对自己的儿子是真的很爱护,当然,不仅仅是厨子,有时候,越是小人物越能干出大事。

后来朱棡到了太原之后也是不怎么守法,惹出了不少祸事,让朱元璋很是生气,想治他的罪,在太子朱标的劝说下,朱元璋才没有动这个儿子。说起来,朱标对自己的这些弟弟拿捏的很好,他很有威仪,朱棡后来在跟随朱标回京一段时间后再回到藩地,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自是折节,待官属皆有礼,更以恭慎闻。”

更多文章

  • 据说朱棣靖难时攻入皇宫,杀了不少宫中美女,有这可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靖难杀了多少人,朱棣靖难后发生的事情,朱棣靖难合集

    朱棣率大军攻陷南京城,之后进入皇宫时,当时皇宫内已是相当混乱,并且到处是大火,而建文帝朱允炆却已不知所踪。扑灭大火后,朱棣发现其中有几个人的遗骸,但因尸体被大火烧焦,不能辨认,于是朱棣询问宫中之人,据一些太监说道尸骨为皇帝、皇后和其长子朱文奎的尸骨。朱棣为了名正言顺的登基也只好对外宣称朱允炆已被烧死

  • 崇祯提拔武举人为言官首领,因他指出朝政三大病根,科举是头一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年间几次科举,崇祯时期武举人,科举殿试崇祯连问8个时政难题

    崇祯九年正月,崇祯皇帝提拔淮安卫三科武举陈启新为吏科给事中,成为言官的首领之一。而陈启新之所以能够得到崇祯皇帝的青睐是因为此前的一封奏疏。陈启信看到朝政的弊病,写了一封奏疏,揭示了明朝当时的三大政治弊病。第一个,陈启新将矛头直指科举,认为朝廷只凭借科举的名次来选拔官员是有弊端的。陈启新认为,考科举、

  • 如果李自成派一员嫡系大将前去镇守山海关,中国的历史将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自成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在山海关的地位,李自成与清军山海关大战

    李自成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是山海关之战,而关键人物则是辽东总兵吴三桂。在人们对于吴三桂的认识上,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吴三桂之所以能够占据山海关并放清军入关,是因为吴三桂是山海关总兵,其实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吴三桂并不是山海关总兵,而是明朝的辽东总兵,和山海关总兵并不是一回事,那么吴三桂为何

  • 明朝文官权势滔天的本相:为皇权服务的工具,声势浩大不外乎错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对比前朝,明朝确实加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但内阁从来都不是类似于西方的民主内阁,也做不到跟前朝那样跟皇权相争。毕竟把一个权势熏天的首辅打倒只是一纸诏书的事儿。01就算文官集团联合了又怎么样?就算众正盈朝又怎么样?短短几年全军覆没,而不结党的温体仁却能在人事调动频繁的内阁待上八年且还有可能待更久。所

  • 北宋此将领功绩赫赫,征战半生伤痕50处,其中一个令他被后世忽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十大隐藏名将,北宋最感人的名将,宋朝最勇猛的将军

    纵观历史,文官争于朝堂,武官战于沙场。如果说文官可以用笔墨来记载荣耀,那武将身上的伤疤就是无言的“军功章”。在冷兵器时代,将士们基本都是近身搏斗,刀剑无眼,身手最好的将军也不可能一辈子在战场上都全身而退,越是勇猛的将士就越是冲在前头,受的伤就越多,相应的功勋自然也就越大。比如唐朝初年,有人诬陷大将尉

  • 朱棣耗费国力让郑和下下西洋,朱棣死后,郑和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和下西洋郑和是太监吗,朱棣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贡献

    从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出来,从明成祖到明宣宗,两位皇帝对郑和而都是非常支持的。明成祖这边不用说了,航行的想法就是他提出来的,他对于完美贯彻自己命令的郑和态度一直非常好。而明宣宗这边待郑和也不薄。郑和因为建造“龙船”受到了明宣宗的赏赐,准许了他修建净觉寺的请求。至于郑和没有被后来的皇帝针对,这其实不难理解

  • 赵匡胤扭转了五代十国武将篡位的局面,仅仅只靠杯酒释兵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夺取统治权,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历史小故事

    赵匡胤最成功的地方不是当了皇帝,因为皇帝在五代十国时期根本不值钱,三五年就换一个,赵匡胤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终结了五代十国时期武将篡位的局面。五代十国时期,一个节度使要是权倾朝野,他要是不篡位大家都替他着急,比如李嗣源、石敬瑭、郭威等,他们都是权势大到一定地步之后造反或者篡位建立新朝,为什么赵匡胤能够

  • 明朝究竟亡于哪一年?史学界众说纷纭,但肯定不是1644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明朝虽然首都北京失守,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但是明朝还掌握着中国大部分的领土,只是北方被大顺军和入关的清军占领,天下究竟鹿死谁手,1644年绝对没有分出胜负,不管是李自成、多尔衮还是南明都有机会。历史上多次有过国都沦陷、政府南移的先例,比如西晋、北宋,政府南移后又有了新的政府,虽然从后人的角度

  • 此人本是明代大汗之妻,却主动下嫁7岁曾孙,铁血统一蒙古草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代蒙古三大部落,明代最重要的蒙古史,明代蒙古将军

    众所周知,明朝建立后,蒙元势力仍妄想卷土重来,明军在进行数次北伐后才将“黄金家族”赶回草原,继续过着放马牧羊的生活。此后大明王朝一直秉承着“分化打压”政策,使蒙古内部四分五裂,久久不能统一。不过在一位彪悍女子的努力下,草原上实现了元朝灭亡后的唯一一次大一统。她就是明朝时期的蒙古女子满都海。满都海,一

  • 摧毁大明拿到主角剧本,李自成怎么还是败了?看他称帝后干的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明末年李自成,大明是怎么败给李自成的,大明对李自成的评价

    “月夜贪看击剑晚,星辰风送马蹄轻。”李自成虽然屡屡战败被擒,但一直不改意气风发,最终就在一鼓作气之下攻破北京,灭亡大明。李自成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犹如昙花一现,仅在位42天就走到末路。他究竟为何失败?01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击败孙传庭,占据西安后,集结了所有兵力开始向北京进军,这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