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富甲两宋的江西为何后来衰落了?

富甲两宋的江西为何后来衰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88 更新时间:2024/2/6 8:11:15

在唐开元21年(733年)唐玄宗设置江南西道(今湖北省、安徽省长江以内地区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前,江西与其他南方省区一样,都被中央视为蛮夷——古代江西在政治经济化等方面并无任优势。之后也一直保持着这种情况,直到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江西伴随整个长江中下游崛起,最终在两开始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省份。

两宋时期的江西不仅有“天下粮仓”的美誉,在茶叶、陶瓷、采矿、冶金、纺织、造纸等工商业以及城市发展等各方面也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以瓷器闻名于世的景德镇便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声名鹊起,成为中国瓷器的金字招牌。

除了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江西的文化产业也开始走兴盛。鼎盛时期的江西,各地书院林立(如白鹿洞等江西四大书院),文风昌盛(如著名的临川派),是科举大省、文教重镇。

经历过元代的战争动荡,到明清时期,江西继续保持着经济、文化和城市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自两宋到明清,这一段时期江西的鼎盛发展,主要得归因于江西得天独厚的河网条件。事实上,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江西省内山地丘陵广布,加上封闭的地形,其地理条件实在算不上多有优势。然而受多山地势的影响,加上南方降水丰富,反而使得江西河流广布。众多河流的发展促成了冲积平原的形成,继而带动了江西农业的快速发展,江西人口和城市也在这些河流和平原上逐步发展起来。

最为重要的是,四方畅达的河流给江西带来了发达的水路运输。向北,通过鄱阳湖江西可与长江流域甚至北方中原地区相联系。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更使江西进一步可与华北地区接触。向南,水陆转运后翻越梅关,又可经水路至广州。而南北方向上的这条黄金水道——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广州通道也将成为清朝中后期最重要的南北交通线。向东,通过信江——玉山——衢江——钱塘江这条水陆通道,江西可进抵浙江。向西,通过水陆通道亦可进抵湖南。如此看来,江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四通八达。

在封建社会后期,由于明清的“闭关锁国”,广州成为全国仅有的对外通商口岸,江西所处的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广州通道因而变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交通线和商道。然而在近代战争、国际形势以及工业技术等一系列历史变化的背景下,江西的地缘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53年至1864年间,湘军与太平天国在江西境内展开了持久的拉锯战。长久的战争使江西遭遇重创,对江西的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与此同时,两次鸦片战争的落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帝国主义列强签订屈辱条约,诸多沿海和长江城市被辟为开埠通商口岸。在近代海运和现代交通方式崛起的历史背景下,传统的赣江大庾岭黄金水道地位一落千丈,江西从历史上的交通要地变成了封闭的内陆省份。

在工业革命和新的商业形式的影响下,江西传统的农业型经济难以发展,近代工商业又受到诸多限制,江西于是进入了历史发展衰退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王朱棡做了一件事,朱元璋训斥儿子:我23年都不敢做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棡和朱樉是被朱元璋杀掉的吗,晋王朱棡临死前送来兵马,晋王朱棡多大死的

    他一生有42个孩子,这个数量在古代皇帝中也算是很不错的,况且朱元璋还是开国皇帝,打了那么多年的仗,有那么多国事要做,这身体怎么说都是很棒的。在这42个孩子中,有26个是儿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懿文太子朱标和明成祖朱棣。而朱标、朱棣还有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在《明史》中都记载是马皇后所生,但这种记

  • 据说朱棣靖难时攻入皇宫,杀了不少宫中美女,有这可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靖难杀了多少人,朱棣靖难后发生的事情,朱棣靖难合集

    朱棣率大军攻陷南京城,之后进入皇宫时,当时皇宫内已是相当混乱,并且到处是大火,而建文帝朱允炆却已不知所踪。扑灭大火后,朱棣发现其中有几个人的遗骸,但因尸体被大火烧焦,不能辨认,于是朱棣询问宫中之人,据一些太监说道尸骨为皇帝、皇后和其长子朱文奎的尸骨。朱棣为了名正言顺的登基也只好对外宣称朱允炆已被烧死

  • 崇祯提拔武举人为言官首领,因他指出朝政三大病根,科举是头一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年间几次科举,崇祯时期武举人,科举殿试崇祯连问8个时政难题

    崇祯九年正月,崇祯皇帝提拔淮安卫三科武举陈启新为吏科给事中,成为言官的首领之一。而陈启新之所以能够得到崇祯皇帝的青睐是因为此前的一封奏疏。陈启信看到朝政的弊病,写了一封奏疏,揭示了明朝当时的三大政治弊病。第一个,陈启新将矛头直指科举,认为朝廷只凭借科举的名次来选拔官员是有弊端的。陈启新认为,考科举、

  • 如果李自成派一员嫡系大将前去镇守山海关,中国的历史将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自成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在山海关的地位,李自成与清军山海关大战

    李自成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是山海关之战,而关键人物则是辽东总兵吴三桂。在人们对于吴三桂的认识上,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吴三桂之所以能够占据山海关并放清军入关,是因为吴三桂是山海关总兵,其实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吴三桂并不是山海关总兵,而是明朝的辽东总兵,和山海关总兵并不是一回事,那么吴三桂为何

  • 明朝文官权势滔天的本相:为皇权服务的工具,声势浩大不外乎错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对比前朝,明朝确实加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但内阁从来都不是类似于西方的民主内阁,也做不到跟前朝那样跟皇权相争。毕竟把一个权势熏天的首辅打倒只是一纸诏书的事儿。01就算文官集团联合了又怎么样?就算众正盈朝又怎么样?短短几年全军覆没,而不结党的温体仁却能在人事调动频繁的内阁待上八年且还有可能待更久。所

  • 北宋此将领功绩赫赫,征战半生伤痕50处,其中一个令他被后世忽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十大隐藏名将,北宋最感人的名将,宋朝最勇猛的将军

    纵观历史,文官争于朝堂,武官战于沙场。如果说文官可以用笔墨来记载荣耀,那武将身上的伤疤就是无言的“军功章”。在冷兵器时代,将士们基本都是近身搏斗,刀剑无眼,身手最好的将军也不可能一辈子在战场上都全身而退,越是勇猛的将士就越是冲在前头,受的伤就越多,相应的功勋自然也就越大。比如唐朝初年,有人诬陷大将尉

  • 朱棣耗费国力让郑和下下西洋,朱棣死后,郑和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和下西洋郑和是太监吗,朱棣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贡献

    从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出来,从明成祖到明宣宗,两位皇帝对郑和而都是非常支持的。明成祖这边不用说了,航行的想法就是他提出来的,他对于完美贯彻自己命令的郑和态度一直非常好。而明宣宗这边待郑和也不薄。郑和因为建造“龙船”受到了明宣宗的赏赐,准许了他修建净觉寺的请求。至于郑和没有被后来的皇帝针对,这其实不难理解

  • 赵匡胤扭转了五代十国武将篡位的局面,仅仅只靠杯酒释兵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夺取统治权,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历史小故事

    赵匡胤最成功的地方不是当了皇帝,因为皇帝在五代十国时期根本不值钱,三五年就换一个,赵匡胤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终结了五代十国时期武将篡位的局面。五代十国时期,一个节度使要是权倾朝野,他要是不篡位大家都替他着急,比如李嗣源、石敬瑭、郭威等,他们都是权势大到一定地步之后造反或者篡位建立新朝,为什么赵匡胤能够

  • 明朝究竟亡于哪一年?史学界众说纷纭,但肯定不是1644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明朝虽然首都北京失守,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但是明朝还掌握着中国大部分的领土,只是北方被大顺军和入关的清军占领,天下究竟鹿死谁手,1644年绝对没有分出胜负,不管是李自成、多尔衮还是南明都有机会。历史上多次有过国都沦陷、政府南移的先例,比如西晋、北宋,政府南移后又有了新的政府,虽然从后人的角度

  • 此人本是明代大汗之妻,却主动下嫁7岁曾孙,铁血统一蒙古草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代蒙古三大部落,明代最重要的蒙古史,明代蒙古将军

    众所周知,明朝建立后,蒙元势力仍妄想卷土重来,明军在进行数次北伐后才将“黄金家族”赶回草原,继续过着放马牧羊的生活。此后大明王朝一直秉承着“分化打压”政策,使蒙古内部四分五裂,久久不能统一。不过在一位彪悍女子的努力下,草原上实现了元朝灭亡后的唯一一次大一统。她就是明朝时期的蒙古女子满都海。满都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