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被评为诸葛亮第二,可自负盛名,本可名扬天下,可后人知之甚少

他被评为诸葛亮第二,可自负盛名,本可名扬天下,可后人知之甚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697 更新时间:2024/1/16 20:23:08

廖立,在《三国志·蜀书》里只能算个小角色。即使到了《三国演义》里,“英雄情结”被无限放大,就像拿着放大镜去找这个人,也很难发现他的“丰功伟绩”。

可是廖立本人并不这么小瞧自己,他“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

廖立给自己这样的历史定位,并不全是他自高自大,还有“事实”为根据。

当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借”了荆州,刚刚站住脚,就把年轻的廖立招致麾下,“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准备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此时廖立受器重的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

刘备急着入蜀开辟新的根据地,就把诸葛亮留在荆州镇守,而近在咫尺的孙权主动“遣使通好于亮”,还很替诸葛亮担心,怕他没有人才治理好荆州。

当时诸葛亮就明确表示,孙权您的担心是多余的,咱手里有法宝,“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庞统号称“凤雏”,与诸葛亮这条“卧龙”不相伯仲,名气自然足以镇住孙权和他的智囊们。

而在如此敏感的外交场合,把年轻的廖立也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其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诸葛亮这番“答中外记者问”,不仅有效地遏制了孙权对荆州的觊觎之心,也极大提高了廖立的国际知名度。

有了刘备和诸葛亮两位最高领导的直接肯定,廖立的自信心自然越来越高涨了。

不仅如此,廖立还得到领导的“特别照顾”。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已经顺利在前一年拿下成都,占领益州,孙权就派人来要荆州了。

刘备讨价还价,说:“须得凉州(属曹操),当以荆州相与。”

这让孙权很恼火,就直接对荆州出手了,“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此时,长沙太守廖立不能抵挡,但坚决不投降,意志坚定地跑到成都去见刘备了。

本来丢了城池,再怎么说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错误,可是刘备“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

刘备举重若轻的态度,让廖立也挺感动,不仅一点处分没受,还得了个更大的美差,廖立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而以后的好处,更多。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廖立被提拔为侍中。此官身居君侧,是个很受欢迎的职位,因为极易被提为三公。

现在,廖立终于“明白”,原来他是如此重要,完全有资格成为“诸葛亮第二”。喝了“盛名”的几杯烈酒,他已经醉了。

如果刘备多活几年,廖立的政治前途一片大好。可惜四年后,刘备就撒手西去了。

后主袭位,廖立立刻就被降为长水校尉。遭此打击,廖立心里有点拧巴,“常怀怏怏”。

以前根本不入他法眼的李严等人都爬到他上面去了,他却像泰山压顶一样牢靠,在长水校尉任上一动不动好多年。

这让他积攒了许多牢骚,像遭到不幸的祥林嫂,逢人就说他那“阿毛和狼的故事”。这故事也许开始还能得到别人的同情,但说的多了,就惹来讨厌了。

更糟糕的是,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变得十分刻薄,满眼都是不合时宜,都是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这让与他接触过的人更加难以忍受。

泡在盛名的酒坛里,他已经烂醉如泥,而且找不着北了。

毕竟,“残酷”的现实里有太多东西让他困惑不解:一切原本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走样了呢?

后来,他把故事讲给了丞相诸葛亮的秘书李邵和蒋琬,彻底结束了自己用盛名编织的噩梦。

他说起当初刘备不先取汉中却跑去跟吴人争南三郡,害他丢了长沙,“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

数落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最终“数丧师众”,失了荆州;

批评治中(刺史高级佐官)文恭“无纲纪”、长史(秘书长)向朗是“凡俗之人”、侍中郭演长“不足与经大事”、蜀郡太守王连“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还说重用这几个人简直是时代的悲哀。

李邵和蒋琬听到这里,头上已经冒汗了,心想:要是当着别人的面,还不知这廖立怎么糟蹋我们俩呢?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李邵和蒋琬两个老实人“具白其言于诸葛亮”,告了廖立的黑状,让很多人感到痛快淋漓。

诸葛亮是个很重法纪的人,现在居然有人公开诽谤最高领导和政府官员,的确是个不容小觑的大问题。

在极短的时间内,诸葛亮就对廖立的“诽谤门”做出了批示:“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廖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

大意是说,廖立你现在就是个害群之马,到处瞎咧咧,蛊惑人心,影响很坏。

也许诸葛亮早就对廖立看不过眼了,除了李邵和蒋琬的证词,他自己还搜集了一些证据。

《诸葛亮集》里就有一份文件,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公文,说廖立“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守长沙则开门就敌,领巴郡则有暗昧之事,随大将军则诽谤讥诃,侍梓宫(灵柩)则挟刃断人头于梓宫之侧”。

弃城、贪污、诽谤、杀人,罪还真不少。在这份文件里,诸葛亮还主动检举他,提到刘备即位之后,曾封廖立为将军,但廖立好像很不满意,当面跟诸葛亮说“我何宜在诸将军中”,直接跟诸葛亮要更高的官做。

这让丞相诸葛亮很不舒服,也很为难。一气之下,后来就把他按在长水校尉任上了。

现在为了统一思想,矫正视听,也只好“委屈”你廖立了:一抹到底,连长水校尉都别干了,到汶山郡当农民还比较合适。

于是,廖立就被贬为庶民,到汶山郡“躬率妻子耕殖自守”。

以后的很多年里,除了当地老百姓在田间地头还能看到这个中年男人郁郁寡欢外,蜀国的政府官员耳根清净,再也听不到“诸葛亮第二”的满腹牢骚了。因为当时也没有抖音。

那廖立有没有真心悔过呢?非也。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溘然长逝。这个国际要闻传得很快,不久之后就连汶山的乡下老农都知道了。

大家都陷入真切的悲痛中,廖立的悲戚更甚,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

左衽,是落后蛮族的穿衣风格。看来,他没有一天不希望诸葛亮能“幡然醒悟”,重新起用他廖立于陇亩之中。

诸葛亮的死,让他连这个简单而虚幻的梦都破灭了。想来,诸葛亮常年忙得晕头转向,哪有功夫想起在这个淹没在汶山地头上的田间老农?有趣的是,同样是廖立,曾经却是能“赞兴世业”的“楚之良才”。

再后来,诸葛亮的继任者姜维率军经过汶山时,还专门去看望过廖立,留给姜维和世人的最后一点印象是“意气不衰,言论自若”。

他的执着性格让成都方面彻底失望,廖立“遂终徒所”,死在流放地。

“诸葛亮第二”的荣誉不是自封的,而若真正有了那份才干,不用自封也会名扬天下。可惜廖立自视甚高,毁在盛名之下,留给历史的也只是一段笑柄。

更多文章

  • 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要慎用此人,诸葛亮不听,注定北伐无功而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床上一直从诸葛亮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谋士,也就是三个国家支撑轮机模最为厉害的人。虽然他没有张飞,吕布的武艺深厚,是他是一个天生的将领之才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途中塔发挥了一般人不能达到的优秀水准。但是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他老人家在晚年也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到这儿了,蜀汉在也没有

  • 张飞和赵云对比,谁才是吕布之下,堪称三国第二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飞和赵云谁厉害,赵云张飞徐庶组蜀骑,张飞加赵云可以打过吕布吗

    一吕二赵的设定让大伙顺理成章感觉赵云为第二猛将,可是客观事实确实是那样吗?实际上在三国中,有一位英雄人物常常被用来与赵云来做比较,他便是和刘备关羽一起结拜的张飞。今日咱们就历史文化来聊聊这二位三国武将,哪位才算是真真正正的第二猛将。一样身为刘备的属下,张飞刚出道即加入了刘备组织的消灭黄巾军战争并取得

  • 袁绍升官为三公之一的太尉,为何他会感到耻辱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袁绍的三公都是谁,太尉司徒司空是三公吗,袁绍十大功臣排行榜

    l 袁绍实力强大,视曹操为附庸袁绍与曹操是小时要好的玩伴,但自董卓挟汉献帝西迁关中后,两人开始分道扬镳。没了董卓的威胁,袁绍开始发展私人实力。先是利用“四世三公”的名号,袁氏家族门生故吏纷纷奔走,劝说韩馥主动让出冀州,袁绍就是这样兵不血刃地占据一块土地。此时的曹操除了招募的些许部队外,没有任何土地。

  • 本可以轻松诛杀努尔哈赤,大明王朝一政策却放虎归山,贻害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努尔哈赤怎么打败明朝,努尔哈赤在明朝有多厉害,努尔哈赤是如何打败明朝的

    万历四十六年即1618年,努尔哈赤正式发布七大恨誓师,宣布对明朝宣战。而这也为大明朝的覆灭,大清朝坐实最强捡漏王的名号奠定了基础。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同年清军在多尔衮带领之下由吴三桂放入关内,继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掌控全国。那么又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皇太极改后

  • 宋朝名将岳飞,并非将门之后,那么他是怎么成为一代名将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名将岳飞简介,宋朝有哪些名将岳飞排第几,宋朝岳飞同期的抗金名将

    据《宋史》等史料记载,岳飞家世代为农。另外从历朝的名人姓氏中,也几乎找不到较为出名的岳氏先贤,由此判断,岳飞家的祖上为官宦的可能性不大。岳飞祖上能溯源的,是他的曾祖父岳成、祖父岳立,以及岳飞的父亲岳和。岳和当家时,岳家虽然有几百亩贫瘠的田产,但是家中过得并不富裕,岳家人经常要靠野菜充饥。在岳飞长大之

  • 及时雨宋江,一声贤弟,却让他抱憾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及时雨宋江的事迹,宋江及时雨的故事50字,宋江绰号是呼保义还是及时雨

    武松能为老大哥,气愤杀掉嫂嫂,杀掉西门庆,鲁提辖更能为了萍水相逢之人,便能拳打镇关西。可我们的林大官人,却是不敢,甚至于可以用“窝囊”来形容这个男人。好在,在历史上查无此人。也让我等观众,了了这等烦心。自己被高俅陷害,却不知反抗,老伯被人戏谑落得个自尽的结局,是如有个好仕途还能说过一二,可即便是你在

  • 汉献帝,崇祯,光绪三个皇帝,如果给他们机会,哪个翻盘最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献帝和光绪,光绪和汉献帝谁能力强,光绪汉献帝哪个最难

    1.汉献帝汉献帝是最应该说出“我太难了”这句话的人。汉献帝从记事开始,便成为了傀儡皇帝。他先是被董卓控制,在董卓死后又被董卓的部将挟持,最后更是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有能力,有才情,有胆识,史料有载其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但他的命运实在是太悲惨了,从出生开始就受到胁迫。

  • 青年风流不羁,中年不伦晚年扒灰,有关欧阳修的这些传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欧阳修简介照片,欧阳修的个人经历,深度剖析欧阳修

    风流的青年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醉翁亭记》之外,其实还写过很多诗文,据骆驼不完全查证,这个数字应该在1300篇之上。而在这些诗词中,有几首非常有意思,咱们先来说第一首《临江仙》:这首诗骆驼就不从文采上给大家细分析了,光看最后一句的字面的意思:“床上放着俩枕头,枕头旁有放着她头上遗落的发

  •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真的有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水浒传武大郎之死,武大郎后人,施耐庵后人去武大郎墓

    前些年阳谷县令武植的后人曾在网上公开表示他们就是小说中武大郎的后代,并且要求作者施耐庵的后人向他们道歉。甚至有一些不太懂历史的专家也就认为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武植本身就是一个人。严格的来说,武大郎和武植是两个人,两者根本没有任何的联系。尽管武植的后人表示他的祖先就是小说中的武大郎,但是二者确实不是一个人

  • 明朝的名人那么多,为什么金庸先生,只给袁崇焕写了一篇人物评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还有袁崇焕吗,明朝怎么评价袁崇焕的,明朝的第一将军袁崇焕

    第一个消息,是曾扬言六万人就可以把女真铁骑干趴下的王化贞,被女真人痛打一番之后,赶出了辽西。第二个消息,是刚来兵部不久的一个小主事,突然人间蒸发了。女真自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军队占据辽西,前面其实已经经历过了两次打仗。公元1619年,距努尔哈赤正式和大明叫板已经过去了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