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骨文“活起来”了!

甲骨文“活起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898 更新时间:2024/1/19 16:32:46

图①:中国文字博物馆“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陈列区域。

徐玉洁摄

图②: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的子其射卜甲。

徐玉洁摄

图③: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沉浸式文旅IP舞台剧《殷墟遗梦》。

侯婧怡摄

图④:安阳梅东路小学学生书写的甲骨文。

侯婧怡摄

制图:潘旭涛

3月18日至19日,河南省安阳市。

“甲骨文识读大会”初赛,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举行。600名入围者中,有80多岁退休职工,有不满6岁的幼儿园孩童。自1月1日起,这一活动已吸引了河南、江苏、安徽、新疆、广西、天津等地11万余名选手参与海选。

一些网友感慨,“甲骨文又火了!甲骨文‘活起来’了!”

日前,笔者来到“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寻访甲骨文的故事。

甲骨学人的步履

安阳人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甲骨文。

他们清晰记得,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

聊甲骨文的故事,要从124年前说起。

1899年秋,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偶然从药材“龙骨”上发现文字痕迹。经过反复搜集、推敲、排比、拼合,他确认“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古老的文字。“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汉字的起源和发展、青铜器铭文中悬而未决的疑问、商代的存续历史,都因甲骨文的发现而获得崭新的研究方向。王懿荣被后人尊为“甲骨文之父”,“甲骨学”成为20世纪中国三大显学之一。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还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巨大贡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2019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接续120余年,甲骨学人步履未停。从考证出商王世系的王国维,到多次主持殷墟发掘的董作宾,再到集甲骨文研究之大成的《甲骨文合集》编撰者胡厚宣……一代代学者前赴后继,将解开古老文明密码作为毕生使命。

韩江苏教授在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工作,常年从事甲骨文研究。“甲骨文字形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她起身演示说,“人体一些关节,能够屈伸延展。‘膝盖’的‘膝’,在甲骨文里,是‘人’身上关节处加一个指示符号。”在她看来,每一个甲骨文,都是一幅生动的画。研究和破译甲骨文字义的过程,也能探索祖先造字的思维方式。

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永革,还有着另外一个职务——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他自2004年起,便与韩江苏教授合作,着手甲骨文图文资料库的搭建。从一点一点将甲骨文文献与骨片编码录入,再到搭建“殷契文渊”数据平台,甲骨文研究插上了“数字化”翅膀。

刘永革介绍,“殷契文渊”是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服务网站。它收录了甲骨著录152种、甲骨图像234762幅、甲骨论著33368种。以一个文字为源头,使用者能够轻松找到这个字在哪片甲骨上出现过,长什么样子,当时是怎样使用的。

甲骨文研究需要大量人才,刘永革身边也总围绕着一群学生。“有一个寝室7个学生一直跟我做科研,从大一做到大四。最后那几个学生里,有好几个毕业后从事文博工作的。”

甲骨文的身影

“甲骨文应该‘活起来’!”安阳人这么说,也这么做。

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甲骨文身影。高铁安阳东站,有甲骨文站名。安阳文体中心,装饰墙上能触摸甲骨文。市区主要公交站点、3.6万多套道路窨井盖,处处有甲骨文、殷墟元素。全市105座甲骨文书屋,“成为百姓身边的诗和远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安阳力推“甲骨文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目前,该市拥有37所省、市级甲骨文特色教育学校。他们中,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识记趣学为主,初中以文化积累和书写为主,高中注重书法特长教育和文化浸润。这些学校里,有甲骨文化长廊、甲骨大道、甲骨文化主题区角等,甚至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随处可见师生的书法作品。

“我们希望,学生们对常见的甲骨文能准确识读,能讲出他们蕴含的故事。”安阳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罗明刚介绍,起初,甲骨文教学没有教材和教程可以参考。各个学校从编写教材开始,逐步构建起以语文教育为主,以美术课、书法课、历史课为辅的“一主多翼”甲骨文课堂教育模式。

安阳市北关区区直幼儿园,组织编写了园本课程《好玩的甲骨文》。“小班孩子刚入园时,老师拿一些比较形象的甲骨文让他们猜。好多都猜得八九不离十,这让我们很意外,好像孩子先天和老祖宗有一种共通的灵感。”园长高静说,例如,讲解甲骨文时,“孝”是子辈对老人的关爱和照顾。从“风霜雨雪”“山川河流”到“口目四肢”“衣食住行”,甲骨文与自然、社会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甲骨文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甲骨学堂”成立于2014年11月,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传承汉字文化的公益性社会教育活动阵地。它利用博物馆资源,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汉字文化背景,研发了100余项汉字主题教育项目。

这些项目中,有以讲述汉字形体演变、解读字音字义古今嬗变为主的汉字知识类项目,也有依托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结合手工体验的乐游博物馆类项目。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张悦介绍,“我们的工作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甲骨文传播给更多青少年,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基因。”

视听作品更能吸引年轻人参与。大型歌舞剧《甲骨文》、网络电影《天命玄女》等广为人知。《殷墟遗梦》是一台殷商文化舞台剧,深受欢迎。它以殷墟考古发掘开头,用一片古老的甲骨为线索,把视角延伸到神秘深厚的殷商文化,再现了“商王武丁与帝后妇好大婚”“女将军妇好请缨”等历史故事。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时间轴线上,大婚、占卜、出征、生离死别四大情景精彩上演,一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一段可歌可泣的民族故事生动呈现。现代声光电技术、裸眼3D、纱幕投影与深度沉浸式的演艺效果, 让置身剧场的观众,仿佛身临殷商王朝,如梦似幻。

作为“中国书法名城”,安阳还把“甲骨文书法”列入公益培训。当地邀请专家开设甲骨文培训系列课程、举办“大美甲骨文”国际书法大赛及优秀作品展,向社会普及甲骨文书法及绘画艺术。

殷墟考古的持续

安阳人说,“中国、世界只有一个殷墟,保护殷墟人人有份!”

作为甲骨文发掘地、中国考古学的摇篮,安阳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遗址的面积超过36平方公里,其中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是核心区域,并被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殷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

2021年,殷墟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殷墟是我国持续发掘时间最长、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大遗址。即便如此,也还有大量未知领域需要探索,殷墟的发掘将是长期的。”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亲历了殷墟申遗、殷墟博物苑以及新馆建设等重大事件,关注着殷墟考古的一举一动。

2021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开展了商王陵及周边区域的考古勘探。用了两年时间,工作队确认了两个新发现的围沟是围绕商王陵园的隍壕。在王陵区东南方向半扇形空白区域,工作队还发现了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的西周遗址。据悉,这是殷墟范围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

“殷墟这个地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考古学者,他们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李晓阳介绍,“之后,我们应该精细化发掘。哪个地方的研究是空白,就在哪个地方做发掘,通过科技手段尽可能多还原那个时候的历史信息。”

在他看来,对殷墟,对甲骨文,投入再多都是值得的,投入再多都是不足的。“守护殷墟,就是在守护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还有约16万片甲骨分散在世界各地,我们正借助数字技术让它们回归安阳。我们做这些事既有强烈的崇高感,更有巨大的责任感。”

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洹河相望,殷墟遗址博物馆预计今年建成。这里将成为研究展示甲骨文和中华文明的国际交流传播平台。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在加快推进,整体保护、整体展示的理念贯穿始终。

现在,在殷墟遗址保护区,包括巡防队员、村(社区)干部在内,有360余名殷墟文物安全守护人。他们每天至少巡防一遍。守护殷墟,是守护中华文明的根脉。

甲骨文是千年中华文明的鲜明标志。韩江苏说,“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甲骨文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甲骨文及中国古文字巡展、《汉字》巡展等活动,不断提升甲骨文的国际影响力。

目前,“殷契文渊”数据库面向全球免费开放,甲骨文资源成为世界共享的文明果实。(陈振凯 侯婧怡 徐玉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3月23日 第 05 版)

责编:闫宇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脾气好,却险被此差生气病,骂出一句粗口,今仍是老师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宰予本是鲁国人,他慕名来到孔子的私塾,用几根腊肉充作了学费。此人能言善辩,聪明伶俐,很快便受到了孔夫子的重视,被分到了“言语”科。然而时间久了,孔子就觉得这个宰予有些不对劲,非常欠骂。首先,宰予非常喜欢睡懒觉,即使白天也照睡不误。在古代,灯油很贵,除非很有钱,一般人是很难在晚上挑灯学习的

  • 花脚大仙分享:《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7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系列之七花脚大仙分享陕西曾长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特别是周秦汉唐四个大一统王朝,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本次展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奉贤博物馆承办,陕西省多家文博单位大力支持。四个时

  • 民间传说:姜子牙为何要给马氏封神?一段少为人知的趣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姜子牙关于他婚姻的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姜子牙,名尚,道号飞熊,人们习惯称之为姜太公。传说,姜子牙是一个与道家很有缘份的这么一个人,他32岁时,上昆仑山拜玉清圣人元始天尊为师,在昆仑山上学道四十载。在这四十年里,姜子牙是苦心修炼,只因天命难违,元始老天尊道法无穷,用慧眼观测子牙的未来不

  • 大战关键时刻,司令员却说:此事关系重大,等韩先楚回来再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千里驹”之外,外线还有敌人的好几个师在正合围过来,而四纵当时兵力不足,局面非常被动,这让司令员胡奇才非常为难。危急时刻,当时正配合三纵作战的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立即率领第10师从新宾、永陵地区赶回新开岭来“救火”。10师赶到后立即投入战斗,但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始终未能攻克敌人驻守的746高地

  • 历史的隐秘:秦灭六国之后,原六国的国君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扫六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伟大事业,让统一的“秦王朝”出现在了普罗大众的视野。[var1]秦灭六国之后,原先的六国国王失去了宗教社稷,沦为了普通人。之前高高在上的时候,他们的衣食住用行自然都有专人负责,现在他们沦为普通人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原国王”们,下

  • 73岁的邱处机开启西行之路,觐见成吉思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图/网络)大约在成吉思汗攻克讹答剌城前后,邱处机一行来行燕京,即今北京,下榻在玉虚观。大约是在1220年的5月下旬离开燕京,出居庸关,于6月抵达德兴(今河北涿鹿),在龙阳观度夏。龙阳观附近的山上有许多岩洞,常有修道之人在这里修炼。邱处机与大家常常一起出游,观赏美景,赋诗联句,日子过得闲适而愉快。

  • 李牧有多厉害?灭掉匈奴十几万,王翦都不敢挑战他,却含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牧是被王翦杀的吗,王翦和李牧谁打仗厉害,李牧怎么击败匈奴的

    [var1]李牧之后,匈奴每次侵犯,赵国都出战。出战后,战事不利,损失很多,边境的人都不敢种田放牧了。于是赵王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称自己生病了。赵王再次强求李牧上任。李牧说:“大王如果一定要用臣,请允许臣实行以前那样的方法,臣才敢听从命令。”赵王答应了。李牧再次担任雁门主将,实行以前的方法

  • 他下令斩杀吴王爱妃,扶持吴国灭亡楚国,功成身退后去向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本姓田,后因军功被齐王赐姓孙,孙武年少之时,齐国内部新旧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为了避开国内日益恶化的险峻政治斗争,孙武遂弃齐而奔吴。18岁那年,孙武孤身一人来到吴国都城姑苏附近隐居了起来,在隐居期间,孙武潜心研究兵法,成兵书十三篇,在兵书中,孙武直言不讳道:“将听吾计,

  • 春秋与战国,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形势图春秋得名,来源于鲁国的编年史《春秋》,相传是孔子所做,但目前没有定论;战国得名,来源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一二。春秋有儒家的影子,讲究的是礼法;战国以战为策,讲究的是实力。[var1]▲《春秋》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是韩、赵、魏三家分晋,《资治通鉴》里有过

  • 他貌胜潘安,智谋、剑术无人能及 秦灭六国后有人说他穿越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就曾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位高权重、貌胜潘安,智谋剑术独步天下享尽荣华富,然而秦灭六国后就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浩瀚的史料之中。[var1]因此有人说这个人穿越了,避开了杀伐无度征战不休的战国。此是何人?有着何等传奇的经历?秦灭六国后为何突然人间蒸发?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古代第一超级帅哥----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