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下令斩杀吴王爱妃,扶持吴国灭亡楚国,功成身退后去向成谜!

他下令斩杀吴王爱妃,扶持吴国灭亡楚国,功成身退后去向成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467 更新时间:2024/1/27 13:02:55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本姓田,后因军功被齐王赐姓孙,孙武年少之时,齐国内部新旧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为了避开国内日益恶化的险峻政治斗争,孙武遂弃齐而奔吴。

18岁那年,孙武孤身一人来到吴国都城姑苏附近隐居了起来,在隐居期间,孙武潜心研究兵法,成兵书十三篇,在兵书中,孙武直言不讳道:“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他看来手握一国之军的统帅,国君应该充分授予其足够的自由决策的权力,而不该处处掣肘,否则再好的计策也难以奏效。

其实在孙武隐居姑苏并非单纯的高枕草堂做一个远离世俗的超逸隐士,他在隐居期间时刻关注天下大势,并积极结交伍子胥

而此时的伍子胥刚从楚国投奔吴国在公子光幕僚中担任首席智囊,公子光也欲广罗人才为铲除吴王僚做着精心的准备。

在伍子胥参谋下,刺客专诸成功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一举通过流血政变夺取了吴国大权。

[var1]

即位后的阖闾为了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多方延揽人才,伍子胥因与孙武交好且非常钦佩孙武的军事才能,便多次向阖闾举荐孙武。

为了探清孙武是否有真才实学,阖闾给孙武出了一道考题,考题的内容是让孙武给他后宫嫔妃训练成伍。

一日在教武场之上,阖闾端坐在高台,台下熙熙攘攘的嫔妃身着戎装铠甲听说一名叫孙武的年轻人要让他们“踢正步”。

在训练前,孙武讲述了操练的流程,吴王阖闾的一个宠妃自恃得宠于君王,肆意带头嬉闹,两队嫔妃宫女散漫无形,阖闾见此情形哈哈大笑,并顾左右而言道:“都说孙武有军事天下,看他今天如何将寡人的嫔妃们训练成形”。

孙武见嫔妃无视军规法纪,倒也不怒,便重申道:“刚才是我没有讲清楚操作流程,现在我重新讲一遍,击鼓令前,则视心;令左,视左手;令右,视右手;今后,即视背。”

孙武重新讲述了一遍操练规程后,大声问道:“是否明了?”

嫔妃宫女们嬉笑道:“听明白了”

孙武道:“此次训练规程已明,若是再次不安规程操练者,当斩首”!

宣布完惩处军纪后,孙武再度发号施令,但得宠的嫔妃依旧带头嬉闹。

孙武大怒,当场斩杀了嫔妃小队长。

[var1]

在场人无不震惊,嫔妃宫女们见孙武动了真格,都被吓破了胆,一举一动完全按照孙武下达的指令进行操练。

阖闾虽然不甘心自己宠妃被杀,但看到孙武治军有方于是将孙武收入麾下。

在伍子胥和孙武两名当时能臣的全力辅佐下,吴国国力有了大幅提升,军队战斗力也得到了爆表式增长。

这为吴国伐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这在孙武看来还不足以击败实力强大的楚国,为了进一步削弱楚国势力,孙武向吴王阖闾提出了“疲楚、弱楚”之计。

具体来说就是将吴国军队分散为若干小股部队,大张旗鼓不断袭扰楚国边境重镇,让楚国军队士兵和主帅长期来回奔波,待楚国人困马乏之际,集中优势兵力一举突破楚国边境防线直下楚国郢都。

阖闾采纳了孙武的计谋,经过吴国军队连续两年的侵扰,楚国军队在吴国军队的牵引之下,始终处于疲于奔命人困马乏的状态,孙武看到伐楚时机已到,便请求兵出楚国。

在孙武的策划指挥下,吴军一举夺得柏举之战的完胜,并五战五捷攻破郢都。

楚昭王慌忙逃入云梦泽。

[var1]

攻入郢都的阖闾被突如其来的大胜冲昏头脑,肆意在楚国郢都城内烧杀掳虐,楚国上下人神共愤,申包胥血泣于秦,秦国发兵讨伐吴国不以之师,在经过短暂的前哨战后,统兵一方的夫槪兵败见阖闾身负重伤,遂率领手下精兵暗自返回姑苏自立为王,阖闾闻讯急忙赶回姑苏平息叛乱。

经过伐楚之战,吴国国力耗损严重,阖闾在伐楚战争后不久撒手人寰,其子夫差即位称王,复查在伍子胥、孙武的全力扶持下,吴国国力再次强盛了起来。

而此时邻国越国趁火打劫,孙武指挥吴国军队大败越军,越国险近亡国,勾践不得已只得回落在宠臣伯嚭,在奸臣伯嚭的挑唆下,夫差没有根绝将越国斩尽杀绝。

越王勾践则趁机积蓄力量伺机反扑灭亡吴国,此时志得意满的夫差沉溺于声色犬马无法自拔,加之奸臣伯嚭欺君罔上祸乱朝堂,吴国政局乌烟瘴气。

忧愤不已的孙武见吴国君主早已失去当日的雄心壮志,遂愤而辞官归隐山林,在孙武归隐后数十年后,越国趁势而起一举灭亡吴国。

[var1]

孙武也在吴国美如江山的山林中悲凉感慨走完了余生。

白话说史,洞察历史人心!这里是由《明月秋风照当年》出品的历史原创文章,欢迎关注该头条号,每日更新,共同探讨历史人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与战国,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形势图春秋得名,来源于鲁国的编年史《春秋》,相传是孔子所做,但目前没有定论;战国得名,来源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一二。春秋有儒家的影子,讲究的是礼法;战国以战为策,讲究的是实力。[var1]▲《春秋》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是韩、赵、魏三家分晋,《资治通鉴》里有过

  • 他貌胜潘安,智谋、剑术无人能及 秦灭六国后有人说他穿越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就曾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位高权重、貌胜潘安,智谋剑术独步天下享尽荣华富,然而秦灭六国后就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浩瀚的史料之中。[var1]因此有人说这个人穿越了,避开了杀伐无度征战不休的战国。此是何人?有着何等传奇的经历?秦灭六国后为何突然人间蒸发?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古代第一超级帅哥----龙阳

  • 春秋五霸最具争议的宋襄公,留下千年笑柄,蠢猪式的仁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襄公简介,襄公仁义小故事,春秋五霸和宋襄公的关系

    [var1]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常出现为争夺王位而兄弟相互残杀的情况。但是宋襄公与哥哥子瑜不但不争权,而且还相互谦让。宋襄公任命哥哥子瑜为相国。哥俩团结一心,宋国也进入一段稳定发展期。[var1]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他的那帮不孝子直接开干,齐国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太子昭逃到宋国,宋襄公

  • 孔子为什么会被称为“孔老二”?原来是有依据的,并非是胡乱叫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上饶孔宗亮儿子为什么叫孔老二,孔老二个人简介,孔老二小号

    [var1]“孔老二”这个称谓,不是古代的产物,而是近现代的产物,更准确的是这个称谓就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当时,整个儒学不被社会所接受的,被儒家就是封建腐朽思想的化身,社会上掀起了“批孔”的狂潮。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直接首当其冲地受到了波及,而“孔老二”就成为了人们对孔子的一个蔑称了。当然,

  • 十万敌军进犯,众将主张先捏软柿子,韩先楚却说:先打最强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蒋军名将、东北“剿总”司令长官杜聿明,把他手下的第13军、新6军及第93军各一部约10万余人调集到南满,向临江发动进攻。杜聿明的如意算盘是,先解通化之围,再夺柳河等县城,然后迫使我三、四纵队在通化地区与其决战,最后攻占临江。这一形势对于东北联军来说无疑是极其严峻的。因为敌人的总兵力有11个师、共计1

  • 尊王攘夷!逐鹿中原?齐国为什么敢那么大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国兴衰史,驭王攘夷,外攘夷狄指的是什么事件

    为了开拓东方,太公姜尚“劝其女工,极技巧”,引进先进的手工纺织技术;又“通利末之道”,发展商业,并以商促工,以商促农,搞活经济;“通渔盐,而人物归之”;因势利导发挥地方渔盐生产的优势;引进人才。经济发展使得“人物辐凑”,这样就为东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经济、文化基础。春秋以后,东夷人也逐渐融合到

  • 此人将一物随手一扔,竟得到4800两黄金,还改变了战国历史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墓出土的半两钱,传说故事藏金与寻金,西汉巨额黄金下落之谜

    夏无且是谁?有必要先说明一下,这个“且”字是古字,它的读音不是qiě,而是jū。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古代人。没错,他是战国末期秦国宫廷中的一名医生,确切地说是侍医,其医术是否很高明无从得知,因为史书上从未提及。即便从他在宫廷当差这个角度可以推断他至少是秦国官方认可的正牌医生,但侍医这个职位在

  • 春秋名将战场上骁勇善战,却被车夫拉去敌营,只因分羊忘给车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10位名将,车夫把国君拉去敌营是什么成语,车夫开车到敌营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出现过不少骁勇善战的将领,很多人喜欢用名将这个词来称呼他们。在众多的名将当中,春秋时期宋国名将华元算是当时一个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在昭公、文公、共公、平公这四位君主的手下当官,算是一个“四朝元老”。[var1]历史上关于华元的出生年不详,只知道他出生于宋国都城商

  • 吕布到底长啥样?专家用AI将其样貌还原后,网友:难怪貂蝉会爱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貂蝉吕布的故事,吕布真的是个莽夫吗,吕布与貂蝉吻戏视频片段

    ▲吕布尸骨(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小说中的吕布,一个人可以力拼刘、关、张三兄弟,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吕布,身型外貌到底长的如何呢?据史书记载,吕布出身汉朝边疆九原郡,或有游牧民族血统或熟悉胡骑战法,故弓马娴熟且勇猛善战,被认为堪比西汉名将李广,同样有“飞将”的美誉。《三国志平话

  • 唯一攻无不破的猛将,为何无兵权?杀他曹操问了四字,刘关张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关于高顺的记载并不多,根据现存史料,高顺至少有三个特点让人印象深刻。一是统帅“陷阵营”。陷阵营,顾名思义,即为冲锋队,冲锋必陷阵,“每所攻击无不破”。历史上少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部队,高顺的陷阵营按其逻辑并非没有打过败仗,吕布兵败白门楼,高顺即跟着陪葬。战争胜负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高顺的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