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殷商时期的疫病认知 中国古代治理视域下的疾疫与医疗

殷商时期的疫病认知 中国古代治理视域下的疾疫与医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13 更新时间:2023/12/11 4:52:50

商代的疫病认知与防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宋镇豪

殷商时期的疫病认知

群体性突发疾疫在甲骨文中已有反映,如:

贞疾人,隹父甲害。

贞有疾人,不隹父甲害。(《甲骨文合集》z'2123)

疾人,隹父乙害。

不隹父乙害。(《合集》5480反)

这是一期武丁时的两版卜辞,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有关疾疫文字记录。此卜辞中的“疾人”与专指某种疾病或患者的“王其疾肩”、“埽某疾齿”、“子某疾目”等辞例不同。“疾人”之“人”,与“贞我其丧众人”(《合集》50)、“告其丧人”(《合集》1084)、“于滴丧人”(《合集》1082)、“邑人”(《合集》799)、“尔以西人会我”(山博甲8.281.1)、“立人三百”(《合集》5515)、“登人五千”(《合集》7312)之“人”相同,是指众多的人,大略涵盖殷商王朝治下社会各阶层人群。“疾人”泛指人群间发生的大规模突发性、流行性疾疫,相当于《说文》所云:“疫,民皆疾也。”《礼记·月令》:“民殃于疫。”《字林》:“疫,病流行也。”《释各·释天》:“疫,役也,言有鬼行疫也。”当时人们视此类疫病为已故先王父甲(阳甲)、父乙(小乙)等人鬼作祟降灾以示警人间,与《逸周书·祭公解》“天降疾病”的疾疫心理观存在代差。③甲骨文又有云: 乍n父乙女,妣壬豚,兄乙豚,化口。

午众,于祖丁牛,妣癸卢豕。(《合集》31993)

口子1、,钾o即…一女……(《合集》21057)

一期甲骨文还有云:

丙辰1、,贞。

丙辰1、,疾。(《合集》22044)

辛丑,贞疾。

辛亥,贞邑自。(《合集》21982)

我们在整理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文时,又发现下面一组武丁时有关“疾年”行事的卜辞:

贞【燎]于东于西。

贞正。

贞燎五牛,正。

贞正。

贞于高燎。

甲骨文又有云:

己巳l-,兄,贞其燎于盟室,玄小字。(《英国所藏甲骨集》④2119)

己巳1、,王,于围辟朗燎。

己巳l-,王,燎于东。(《合集》21085)

这是卜问举行熏燎窒屋、门道与东边野外场所的祭祀行事。熏燎防疫可追溯到更早时期。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7000年前人们已掌握薰燎樟科植物叶片来杀灭病虫,净化生活场所。⑨《周礼·秋官》有云:

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袷之,嘉草攻之。

剪氏掌除蠹物,以攻禁攻之,以莽草熏之。

以嘉草、莽草熏燎除蛊驱虫防控疾疫,流传于后世。如北宋刘延世编《孙公谈圃》云:“泰州西溪多蚊,使者行按左右,以艾熏之。”⑥此后还衍生出熏蒸消毒祛除瘟疫的民俗,甚至见于行军征战的紧急场合。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38《服器部》云:“天行瘟疫,取初病患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此是后话,不赘述。驱疫祛病的方式方法面对瘟疫袭来,商代人采取的应对方法,既有囿于认知水平和宗教观念的非科学应对手段,也有基于理性思考的防控措施。

甲骨文中记载有以巫术殴驱疫鬼行事:

庚辰,贞口降鬼,允隹帝令。

庚辰,贞其卑鬼。(《合集》34146)

“降鬼”与“每鬼”同贞,“降鬼”是视瘟疫为上帝命疫鬼降临所致。“譬鬼”的每字,如手执某种十字交器具,盖指装扮鬼巫殴驱疫鬼的法器。《论衡·订鬼篇》:“巫者为鬼巫。”①《周礼·夏官》:“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殴疫”,郑注:“蒙,冒也,冒熊皮者以惊殴疫疠之鬼,如今魃头也。”方相氏戴鬼面具执戈扬盾,率领百人举行殴鬼祛疫的大型巫术活动,殷人手执十字交法器殴驱疫鬼与之类似。

出于防御瘟疫蔓延,甲骨文中还有“宁疾”以求消除瘟疫的祭祀行事:

贞今日其宁疾【于四方],三羌九犬。(《屯南》1310)

壬辰1、,其宁疾于四方,三羌叉九犬。(《屯南》1059)

甲申贞,其宁疾于四方。(《屯南》363+493,《醉古》②184)

即向四方诸神祭祀,以求宁息瘟疾之灾,祭品用三个人牲羌奴和九条狗。《史记·封禅书》云:“作伏祠。磔狗邑四门,以御蛊灾。”③

面对瘟疫,殷商统治者也采取了比较理性的作为——隔离防控措施,同时又意识刭要禁止谣传。比如一期甲骨文有云:

辛丑1、,亡疾。

辛丑1、,亡口。

辛丑1、,贞疾蚀,亡亦疾。(《合集》22258)

壬寅1、,亡口。

亡入,疾。(《合集》22392)

口戌1、,口亡入,口疾。(《合集》22390)

彳虫同如蚩,害也。“疾害,亡亦疾”,“亡亦疾”是“亡疾、亦疾”的急语,盖面临突发的疾疫之害,再正反两问“亡疾、亦疾”,反映了恐惧心理。①“亡口”与“亡疾”、“疾害,亡亦疾”、“亡人,疾”同卜,“亡口”意思是毋传播谣言。《尚书·盘庚》:“其发有逸口”,“罔有逸言,民由丕变”,“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谣言惑众,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造成民情不安,社会动荡,故必须“度乃口”,杜绝流言蜚语。①“亡人,疾”则谓不得轻易进入疾疫场所,否则会招致扩大传染之祸。犹如《周易·复·亨》云:“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无妄·元亨》:“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即可与出入无疾的朋友交往,如果是疾病患者或眼疾患者,则不应过近往来接触,以免传染遭殃。《周礼·天官·疾病》云:“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人于医师。”《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②甲骨文所言“亡人,疾”,与“有疾病者,分而治之”、“舍空邸第”的隔离措施类似。

药物医疗与防疫,商代之前已然。浙江省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1件距今约8000年的小陶釜,外底有烟炱痕,釜内盛有一捆20余根植物茎枝,经检测为“单方”“中药罐”遗存。④甲骨文中记殷商武丁时设有“小疾臣”(《合集> 5598正反)的专职医官。《尚书·说命》记商王武丁之言:“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清华简《傅说之命》亦云:“若药,如不瞑眩,越(厥)疾罔瘳。”④意思是如果服药后感觉不到头晕目眩的药物反应,病未必能治愈,这是对某种药性药力的感受体验。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一座墓葬.随葬品中有卜骨3块及1个长方形漆匣,内装“石砭镰”针灸医疗用具,墓主为45岁左右的中年男性,生前应是位巫医。⑨《逸周书·大聚解》记武王灭商后效仿“殷政”,“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畜百草,以备五味。”⑨《吕氏春秋·勿躬》:“巫彭作医。”⑦《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鼢、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抱朴子外篇·仁明》:“疫疠之时,医巫为贵,异口同辞,唯论药石。”c's]巫因鬼神崇拜而产生,巫医不分,是信仰与理性的合一。“立巫医,具百药”,反映人们在直面疠疫中伴随着无数次痛苦教训而日积月累取得的医疗经验。

①《合集》22405:“多口,亡祸。多言,亡祸。”《英藏》1897:“亡乍口。”均是讲不要多 口多言,摇唇鼓舌,造谣生非,不然会引发祸害的。《尚书书序·商书》及《古文尚 书·说命中》有云:“惟口起羞。”《礼记·缁衣》引《兑(说)命》作“惟口起羞”,郑 注:“羞,犹辱也。惟口起辱,当慎言语也。”参见拙著:《商代史》卷7《商代社会生活 与礼俗》“绪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窒熏鼠。”《诗·豳风·东山》:“洒扫穹窒。”毛传:“穹,穷;窒,塞也。”笺:“穿窒鼠穴。”严一萍谓“寇寝”之寇,像以殳殴驱虫虺于室外,又谓“今俗端午节犹以雄黄酒浸喷洒居室四壁,以辟恶除毒虫疾疫,其即水寝之遗意欤”。①《周礼·秋官》:“赤发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狸虫。”用蜃炭涂抹室屋的墙壁,能除鼠虫毒菌,与甲骨文言预防疾疫的“水寝”,作用类似。

三、个人保健与疫病防治

贞于塾用。(《合集> 1824正)

贞小子有鱼。(《合集》151正)

罗振玉谓笾字“注水于盘,而人在其中浴之象也”。⑧《说文》:“浴,洒身也。”《论衡·讥月》:“浴去身垢。”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出土甲骨文云:

口酉,喜。

弱鸯。

二辞正反对贞,与沐浴洁身相关。“鸯”像一女湿身盆中“浴去身垢”,与“垫”、“鱼”同字异构,从女、从入通作。c02003年安阳孝民屯的商代铸铜作坊遗址发现一件铸范,平面圆形,直径达154厘米,折沿,沿宽约7厘米,是一特大型青铜盆形范,可铸造用作个人沐浴洁身的硕大洗澡盆。⑤

强健的体魄,可以有效抵抗疫病侵袭。《吕氏春秋·古乐》:“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追述上古洪水泛滥,渲泄不畅,人们情绪郁结,筋骨萎缩,手足肿胀,体质虚弱,疠疫多发,于是通过某些伸展运动,调节情绪,增强体魄,减少疫病侵染。甲骨文亦有云:

贞中子肱疾,呼田于凡。(《合集》21565)

即中子的胳膊有疾,让他去凡地参与口猎活动。可见当时已意识到野外口猎活动是一种积极的运动锻炼,能舒筋活络,调理血气,有利于疾患痊愈。

最后,不妨讲述一位在殷墟《花东》甲骨文中的“子”(武丁时的王室成员)在健康状况不佳时,如何通过坚持运动锻炼来抵御疠疫的事例。《花东》416记“子心不吉”,即子感到心区不安吉。《花东》102记子“今又心魃”,形容子心绞痛似棍棒敲击一般。《花东》304记“子疾首亡延”,即头痛不已。《花东》450又记下了“子耳鸣”。据《黄帝内经》,经气厥逆或精血不足会引起耳鸣。《花东》446记“子目既疾”,《花东》59谓子“目丧火”。据《黄帝内经》,眼疾有目痛、泣出(流泪症)、目赤、眦疡、眼睑水肿、视歧、目翳(白内障)、目盲等。“目丧火”,似指目赤之类红眼病。《花东》247谓“子口疾”,可能是患咳嗽、口腔炎症、嚼咽困难或构音障碍之类的疾患。《花东》240记“子腹疾”。由此可见,子的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可谓周身是病。但是,下面一系卜辞则反映子并未沉沦,而是通过积极的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减轻疾息:

己1、,子其疫,弱往学。

庚1、,子心疾亡延。

壬1、,子舞不又,亡言,丁永。(《花东》181)

甲寅1、,丁永,于子学商。用。

丙辰1、,延奏商。用。(《花东》150)

丁卯1、,子其入学,若永。用。(《花东》450)

丁丑1、,在主京,子其玄舞戌,若。(《花东》206)

“子其疫”,即子染上了某种疠疫;“子心疾,亡延”,谓子患心脏病缠绵不已;“亡言”,古文字言、音可通,谓病不能出声,《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第六十九》:“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①“往学”、“入学”犹言就学。“子舞不又”,不又为族名,相当于文献中的舞散乐。《周礼·春官·旄人》:“掌教舞散乐”,郑氏注:“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皆有声歌及舞。”“学商”、“奏商”,《花东》 130又提到“子用我瑟……舞商”。“商”是一种类似于融器乐、歌辞、舞蹈三者一体的祭祖舞,属于所谓“文舞”。“舞戊”,戊为斧钺类兵礼器,执钺而舞,当是武舞的一种。②《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郑氏注:“干,盾也,戚,斧也,武舞所执也。羽,翟羽也,旄,旄牛尾也,文舞所执。”这一系卜辞,具体而微地记下了子尽管染患疠疫,又有心疾等多种基础性疾病,厌于说话,却仍坚持就学,不仅练习不又舞、商舞等文舞,还学习力量型的执钺武舞。可见子是一位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坚持锻炼身体以抵抗疠疫的人。

殷商时期,在疠疫瘟疾猖獗之际,人们井非束手无策,而是通过国家行政、社会群防、运动保健等方式,积极抵御疫病侵害,形成了许多预防疠疫传播的社会风尚和习俗,其内容涉及医药学、环境学、营养学、卫生保健学、心理学、体育学等。散积久演的疠疫防控行为,标志着当时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更多文章

  • 甲骨文“活起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图①:中国文字博物馆“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陈列区域。徐玉洁摄图②: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的子其射卜甲。徐玉洁摄图③: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沉浸式文旅IP舞台剧《殷墟遗梦》。侯婧怡摄图④:安阳梅东路小学学生书写的甲骨文。侯婧怡摄制图:潘旭涛3月18日至19日,河南省安阳市。“甲骨文识读大会”初赛,在殷墟宫殿

  • 孔子脾气好,却险被此差生气病,骂出一句粗口,今仍是老师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宰予本是鲁国人,他慕名来到孔子的私塾,用几根腊肉充作了学费。此人能言善辩,聪明伶俐,很快便受到了孔夫子的重视,被分到了“言语”科。然而时间久了,孔子就觉得这个宰予有些不对劲,非常欠骂。首先,宰予非常喜欢睡懒觉,即使白天也照睡不误。在古代,灯油很贵,除非很有钱,一般人是很难在晚上挑灯学习的

  • 花脚大仙分享:《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7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系列之七花脚大仙分享陕西曾长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特别是周秦汉唐四个大一统王朝,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本次展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奉贤博物馆承办,陕西省多家文博单位大力支持。四个时

  • 民间传说:姜子牙为何要给马氏封神?一段少为人知的趣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姜子牙关于他婚姻的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姜子牙,名尚,道号飞熊,人们习惯称之为姜太公。传说,姜子牙是一个与道家很有缘份的这么一个人,他32岁时,上昆仑山拜玉清圣人元始天尊为师,在昆仑山上学道四十载。在这四十年里,姜子牙是苦心修炼,只因天命难违,元始老天尊道法无穷,用慧眼观测子牙的未来不

  • 大战关键时刻,司令员却说:此事关系重大,等韩先楚回来再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千里驹”之外,外线还有敌人的好几个师在正合围过来,而四纵当时兵力不足,局面非常被动,这让司令员胡奇才非常为难。危急时刻,当时正配合三纵作战的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立即率领第10师从新宾、永陵地区赶回新开岭来“救火”。10师赶到后立即投入战斗,但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始终未能攻克敌人驻守的746高地

  • 历史的隐秘:秦灭六国之后,原六国的国君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扫六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伟大事业,让统一的“秦王朝”出现在了普罗大众的视野。[var1]秦灭六国之后,原先的六国国王失去了宗教社稷,沦为了普通人。之前高高在上的时候,他们的衣食住用行自然都有专人负责,现在他们沦为普通人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原国王”们,下

  • 73岁的邱处机开启西行之路,觐见成吉思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图/网络)大约在成吉思汗攻克讹答剌城前后,邱处机一行来行燕京,即今北京,下榻在玉虚观。大约是在1220年的5月下旬离开燕京,出居庸关,于6月抵达德兴(今河北涿鹿),在龙阳观度夏。龙阳观附近的山上有许多岩洞,常有修道之人在这里修炼。邱处机与大家常常一起出游,观赏美景,赋诗联句,日子过得闲适而愉快。

  • 李牧有多厉害?灭掉匈奴十几万,王翦都不敢挑战他,却含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牧是被王翦杀的吗,王翦和李牧谁打仗厉害,李牧怎么击败匈奴的

    [var1]李牧之后,匈奴每次侵犯,赵国都出战。出战后,战事不利,损失很多,边境的人都不敢种田放牧了。于是赵王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称自己生病了。赵王再次强求李牧上任。李牧说:“大王如果一定要用臣,请允许臣实行以前那样的方法,臣才敢听从命令。”赵王答应了。李牧再次担任雁门主将,实行以前的方法

  • 他下令斩杀吴王爱妃,扶持吴国灭亡楚国,功成身退后去向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本姓田,后因军功被齐王赐姓孙,孙武年少之时,齐国内部新旧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为了避开国内日益恶化的险峻政治斗争,孙武遂弃齐而奔吴。18岁那年,孙武孤身一人来到吴国都城姑苏附近隐居了起来,在隐居期间,孙武潜心研究兵法,成兵书十三篇,在兵书中,孙武直言不讳道:“将听吾计,

  • 春秋与战国,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形势图春秋得名,来源于鲁国的编年史《春秋》,相传是孔子所做,但目前没有定论;战国得名,来源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一二。春秋有儒家的影子,讲究的是礼法;战国以战为策,讲究的是实力。[var1]▲《春秋》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是韩、赵、魏三家分晋,《资治通鉴》里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