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被作者罗贯中遗忘的猛将?

在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被作者罗贯中遗忘的猛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511 更新时间:2024/1/20 12:41:12

有哪些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遗忘的历史猛将?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其中五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三国演义》影响力实在太大,而其描写又是“七分真三分假”,因此不免让大家将小说误作历史。《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为了突出其中的主要人物,难免对历史上的人物进行艺术加工,结果便导致不少历史上的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变成了衬托主要人物的“路人甲”。

1、东吴名将朱然。在《三国演义》中,朱然只出场了两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朱然随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击败关羽之后,朱然奉命率兵五千设伏,配合潘璋抓住了关羽。第二次则是在第八十四回“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中,朱然参加“夷陵之战”,并于火烧连营之后率军追击刘备,结果遇到了前来接应的赵云,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历史上,朱然乃是毗陵侯朱治的外甥,原名施然,因朱治早年无子而被收为养子,并改名朱然,因曾与孙权一同读书学习而交往颇深。孙权执掌江东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建安二十四你安(219年),朱然随吕蒙偷袭荆州,配合潘璋在临沮擒关羽、关平、赵累,因功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吕蒙去世后,朱然代其镇守江陵,后在“夷陵之战”中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因功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夷陵之战”后,朱然与陆逊等人认为曹丕必然偷袭东吴,因而并未追击刘备,结果魏军果然南下,朱然坚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从此“名震敌国”。后来,朱然多次攻打江夏和樊城,但始终难有建树,但两次出征柤中却略有所获。

朱然作为孙权执掌东吴后期主要将领,可以说备受礼遇,最终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并于赤乌十年(247年)出任大督,总领东吴军事。不过,仅仅两年之后,朱然便于赤乌十二年(249年)三月病逝了,终年六十八岁,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2、蜀汉名将霍峻。在《三国演义》中,霍峻出场次数较少,其在第六十二回“取涪关杨高授首,攻雒城黄魏争功”中首次出场,经孟达推荐给刘备,与孟达一起驻守葭萌关。后在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中,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霍峻则将消息急报刘备,之后便有了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这场攻防战也就与霍峻没什么关系了。

而在历史上,霍峻原为刘表部将,刘表病逝后归降刘备,被任命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川作战。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自葭萌南下攻打刘璋,霍峻被留下镇守葭萌城,后张鲁派杨帛用计夺取葭萌,但却被霍峻识破。不久,刘璋又派扶禁、向存等率领一万余人攻打葭萌,霍峻则仅靠城中数百守军坚守长达一年之久,不仅确保了城池不失,甚至还趁敌军疲惫之机主动出城作战,大破刘璋军、斩杀向存。

刘备平定益州后,霍峻因功被任命为梓潼太守、裨将军,负责镇守葭萌、白水、剑阁、江油、涪城等重要关隘,乃是与巴西太守张飞共同承担北方防守重任的大将。可惜的是,霍峻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便病逝了, 年仅四十岁,刘备不仅率重臣亲自前往吊丧,甚至还在其墓前留宿。

3、袁绍大将麴义。在《三国演义》中,麴义只在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中出场。当时,袁绍与公孙瓒在磐河交战,袁绍派麴义率弓手八百,步兵一万五千迎战,公孙瓒则派大将严纲为先锋出战,麴义军乱箭齐发,麴义拍马上前斩杀严纲,随后杀过界桥,击败公孙瓒,后又率军冲击公孙瓒后军,结果遇到赵云,交手数回合被赵云刺死。

麴义(另称曲义),本为冀州牧韩馥部将,后背叛韩馥,并击败韩馥讨伐大军。初平二年(191年),麴义与袁绍联手夺取冀州,麴义自此在袁绍帐下效力,后南匈奴单于於夫罗劫持河内太守张杨反叛袁绍,麴义率兵一路追击至邺南击败其部。在袁绍与公孙瓒的大战中,麴义可谓战功卓著,尤其是在“界桥之战”中,麹义仅率八百精兵,便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与一万骑兵。

实际上,麴义最终并非战死,而是被袁绍所杀。麴义本为冀州旧部,算是相对独立的一支力量,再加上履历功勋,这自然引起了袁绍的猜忌,《后汉书》对此有载“曲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

4、曹操部将李通。在《三国演义》中,李通也总共出场两次,第一次是在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拨矢啖睛”,曹操南征张绣却听说袁绍将偷袭许昌,率军撤退却被贾诩识破而遭遇战败,李通因率兵救援而立功,被封为建功侯,负责驻守汝南西界。第二次则是在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马超与曹操在关中激战,马超攻破潼关后曹操又率军去夺,于禁、张郃先后出战皆败于马超,李通出战与马超交战数回合,被马超一枪刺死。

在历史上,李通早年以游侠闻名于江汝地区,后与陈恭起兵于朗陵,先后吞并义军周直、黄巾吴霸等部,于建安元年(196年)率众投奔曹操,获封振威中郎将,屯住于汝南西界。次年,曹操征讨张绣时,李通作为先锋大破张绣,李通因此功被升任裨将军,封为建功侯,在汝南做了阳安都尉。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暗中派人以高官厚禄拉拢李通,李通却毫不犹豫的杀了使者,并将其送来的征南将军印绶交给了曹操,后豫州各郡反叛,却只有李通所在的阳安郡不为所动,而且还积极为曹操筹措军需粮草。后李通不仅平定了郡中叛贼,还平定了淮河、汝水一带,因功被曹操升任汝南太守,封都亭侯。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和刘备围攻曹仁于将领,关羽则率兵北上断绝曹仁援兵,李通率军救援曹仁,与关羽军交手。李通身先士卒、作战勇猛,一步步逼近曹仁,然而最终却病死于途中,终年四十二岁。

5、东吴名将贺齐。这位是正儿八经的被罗贯中给遗忘了,《三国演义》中压根就没有出场。

历史上,贺齐原为会稽郡吏,后代理剡县长。县吏斯从因轻薄放荡、为非作歹被贺齐斩杀,斯从族人遂纠集上千人攻打县城,结果被贺齐率领官吏百姓大败,贺齐由此威震山越,后又用时一个月平定太末、丰浦两地叛乱。后于建安元年(196年)经过孙策考察,经举孝廉入仕,后历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新都太守、奋武将军等职,期间多次率兵平定叛乱,可以说为孙氏创立江东基业立功甚伟。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进攻合肥大败,正是贺齐率兵三千救援,孙权这才得以逃命。次年,贺齐又与陆逊率兵平定鄱阳、陵阳、始安、泾县等地叛乱,因功升任安东将军,封爵山阴侯。黄武元年(222年),曹休等人攻吴,吕范、徐盛、全琮孙韶等人战败,又是因为贺齐才得以保全,战后贺齐又被升任后将军、假节,兼任徐州牧。次年,吴戏口守将晋宗叛吴投魏,常袭扰吴国边境,贺齐率麋芳、刘邵等突袭蕲春,俘虏晋宗,并收回蕲春郡之地。

黄武六年(227年),贺齐去世。要知道,《三国志》中描述贺齐,用了足足一千四百余字,要知道《三国志》关于蜀汉名将关羽的描述也就仅仅一千一百多字,由此可见贺齐的地位。不过,由于贺齐率兵大多为平定内乱,因而惨被《三国演义》所遗漏。

如上,《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虚构和戏说是免不了的。实际上,除了以上五位之外,出于艺术创作需要,如陈到、句扶、刘邕、曹真等人出场次数都不算多,而孙坚、周瑜、乐进等人出场次数虽不算少,但能力却被大幅度削弱。

标签: 演义三国作者

更多文章

  • 明朝有多少开国功臣有丹书铁券?其中绝大多数下场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丹书铁券,下场

    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开国功臣其实不少,朱元璋先后封了(包括追封)二十五位公爵、七十九位侯爵、十二位伯爵、十一位子爵、二十三位男爵等一百五十位功臣,

  • 大明战神朱祁镇被抓之后 于谦为何不立朱见深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皇帝,大明,战神

    对于谦和朱见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于谦能够在明朝遭遇倾覆之危的时候力挽狂澜,他的格局、能力和手段自然有他的高明独到之处。明英宗对明朝所带来的破坏是前所未有的,倘若当时没有于谦站出来的话,老朱家在1449年就已经缩到东南一隅了。朱祁镇被俘之后,明朝的士大夫顿时就慌

  • 为什么说朱祁镇是忘恩负义之人 朱祁镇是一个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昏君,忘恩负义

    还不知道:朱祁镇是什么样的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的皇帝大多数都是饱受争议的,这些皇帝比起其他朝代的皇帝来说,的确是有点特立独行了。而明朝的英宗皇帝朱祁镇更是此中翘楚,他的受争议程度在明朝这十几位皇帝中绝对是属于前列的,千百年来,关于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的

  • 朱元璋下令嫔妃都要为他殉葬,那么张美人为何可以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殉葬,嫔妃,美人

    朱元璋下令嫔妃都要为他殉葬,那么张美人为何可以幸免于难?这是因为当朱元璋的女儿自己的父亲要那么无辜的女人去死的是时候,她感到非常震惊。她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妃嫔和亲属要在丈夫去世后就随他们而去。她想到这些无辜的女性要陪葬,心里感到十分不公,便决定向她的父亲陈述她的看法。朱元璋被女儿的话吓到了。他想到了

  •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如此短命?关于他的死因有哪些猜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短命,猜测,死因

    朱瞻基,即明宣宗,他是明朝第五位皇帝、书画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宣宗朱瞻基虽然也爱好文艺(书画大家),喜好玩乐(玩蟋蟀),却也算是极为称职的帝王,其在位虽仅有十年,却成功开创了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然而,这位允文允武的皇帝,在位仅十年便突然驾崩,年仅三

  • 朱元璋和朱棣曾前后发动近二十次北伐,为何没能彻底消灭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发动,消灭,蒙古

    在元朝败出中原,重新退回北方草原之后,为了彻底打击北元残余势力,稳定北部边疆,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先后发动了十三次北伐战争,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更是五次亲征漠北。然而,在接近二十次北伐之后,蒙古非但没有彻底被消灭,反而在仅仅二十多年后便又酿成了“土木堡之变”,这又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

  • 明末的梃击案是怎么回事?是郑贵妃所为,还是朱常洛的苦肉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末,贵妃,苦肉计

    梃击案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场有关太子朱常洛被刺杀的政治事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黄昏,一男子手持木棍闯入皇宫,直入太子朱常洛所在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意图行刺太子朱常洛。这便是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的“梃击案”,关于此

  • 朱棣作为明朝开国皇帝 朱棣是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昏君

    还不知道:明朝皇帝朱棣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时,陈胜曾经掷下一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为揭竿而起的宣言,很遗憾,当时他们的起义并未获得胜利。回溯历史,借助农民起义夺权政权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平民起义建立政权的典型案例。

  • 古代吃肉真的能做到大块吃吗 实际上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

    对古代吃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洪武初年,刚刚登上皇位的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一桩著名的教育福利:每一位国子监的学生“面三日一餐,每人八两造馒头,猪肉四两做馅”。也就是说,国子监学生每隔三天,就能吃一顿“夹肉馒头”。如此优厚待遇,却也常叫好些“野史迷”们大惑不解

  • 南明的第一任皇帝朱由崧,为何登基后要先造床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明,皇帝,登基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经常有所谓的前后朝之分,比如西汉、东汉,北宋、南宋这种,前者往往是出现了大变故,而后者则是继承了前者的制度。而我们今天要聊到时代也是这种存在,它就是南明。而今天的主角则是南明的第一任皇帝朱由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吧。南明小朝廷作为明朝的延续,本来就风雨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