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土木堡之变导致哪些恶果?对明朝历史走向产生哪些影响?

土木堡之变导致哪些恶果?对明朝历史走向产生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51 更新时间:2024/4/4 1:50:42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兵分四路南下犯边,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蛊惑下率军亲征,结果于土木堡遭遇惨败,不仅所率官兵几乎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那么,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中衰的标志,对明朝的历史走向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影响之一:皇帝外臣矛盾激化,宦官集团开始出现

对于每一个王朝来说,打天下凭借的都是武力,但当天下逐步稳定后,则不免要开始转入文治。因此,历朝历代武将集团衰落、文官集团崛起都是个不可逆的过程,不过这个过程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而明朝由于“土木堡之变”的爆发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明初的武将功勋集团同样极为强大,虽然朱元璋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来了一次大清洗,导致开国功臣集团损失惨重,但之后由于朱棣靖难成功,以靖难六国公为主的靖难功臣集团却又补上了这个缺口,而从明成祖朱棣去世到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不过短短十余年时间,这一时期的武将和功勋集团实力仍然相对较大。

然而,“土木堡之变”的爆发,无疑让武将和功勋集团损失极为惨重,包括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等全部死于此战。而由于于谦等大臣在之后北京保卫战中的优秀表现,导致文官领兵现象开始出现。此消彼长之下,明朝武将功勋集团的衰弱速度和文官集团的崛起速度都被加快。

文官集团的急速崛起,无疑对明朝中期以后的朝局和国策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是内阁权力的急速扩大,甚至对皇权形成了极大的压制,这导致明朝中期以后皇权与外臣之间矛盾开始加重,间接促使了宦官集团的崛起。

影响之二:中期以后倭患严重,经略辽东埋下隐患

明初实行卫所制,卫所官兵主要驻扎于全国各地,并于京师左近设立京营,京营不仅是明初最为精锐的军队,而且是对外出征的主力。朱棣五次北伐,所调动的军队便主要是京营,而“土木堡之变”距离朱棣最后一次北伐,相距不过二十五年,结果“土木堡之变”一战便让京营几乎损失殆尽。

虽然明朝最后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但京营损失如此惨重、京城遭遇外敌威胁仍然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一方面是造成了明朝战略重心的北移,这虽然使得明朝京师此后再也没有遇到外来威胁,但此举却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内地和沿海卫所的崩坏,进而导致明朝中期以来南方倭患的日益严重。

另一方面则是明朝战略收缩日益严重,虽然明朝自仁宣年间开始便由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但以当时明廷的军力来说,仍然有对外打击能力,但“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的军事思想则开始变得更为保守,再加上战马等军备的损失,明朝开始彻底转入战略防御,而这对明朝经略辽东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倭患的严重最终得以解决,但战略收缩造成的恶果却是致命的,由于明朝的战略收缩是全方位的,结果不仅导致漠南卫所大量内迁,以九边重镇成为北方主要防线,而东北部的战略收缩,则导致朵颜三卫最终占据了大宁地区,由于朵颜三卫的时叛时附,结果导致明朝对辽东的经营持续弱化,并最终导致了经营辽东的全面失败,这为明末后金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影响之三:朝廷局势急剧动荡,统治形势开始恶化

明朝初期,在洪武帝朱元璋、永乐帝朱棣的治理下,明朝国力可谓蒸蒸日上,最终在仁宣年间形成了“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政局相对较为清明,朝中官员也大多能够尽忠职守,然而“土木堡之变”后这一切都变了。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之后,也先也曾想过利用他皇帝的身份攫取更多利益,而明朝方面为了防止被挟制,则在于谦等人的提议下,经过孙太后的点头同意,将郕王朱祁钰扶上了皇位,遥尊明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一年后,明英宗返回京师,但却被明代宗朱祁钰囚禁南宫长达七年,而明代宗则在皇位稳固后,通过改立太子,意图将皇位巩固至自己一系。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病重之际,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重新夺回皇位,而朱祁镇重登大宝后则诛杀了于谦等人。之后,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凭借拥立之功掌控朝政,结果曹吉祥、石亨专横跋扈、培植党羽,弄得朝政一片乌烟瘴气,又爆发了“曹石之变”。

接连发生的变故,导致朝政被荒废十余年,而中央朝廷的持续混乱,很快便自上而下影响到了全国各地官员,这对明朝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官员腐败、土地兼并等情形日益严重,这加速了明朝统治的动荡。

影响之四:皇帝自此难以出宫,间接导致明末起义频繁

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尤其是在大一统王朝,皇帝被俘乃是极为罕见的事件,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不过发生了两起而已,其中宋朝还是因为“靖康之变”,皇帝出征被俘的,可以说唯独明英宗朱祁镇一例。

明英宗朱祁镇的被俘,可以说让明廷自此蒙上了一层阴影,此后皇帝御驾亲征简直就成了天方夜谭,毕竟没人再敢承担皇帝出事的风险。而也正因如此,明武宗朱厚照不顾劝阻率兵出征打了个“应州大捷”,但却根本不被朝廷文官所承认。

而更为严重的是,就连皇帝的人身自由也受到了限制,明朝中期以后皇帝就连想要出宫都变得极为困难,这导致皇帝根本无法直接了解民间疾苦,而只能通过外臣或厂卫来间接了解,而由于皇帝本人与外廷关系紧张,外廷和厂卫则忙着相互对抗,于是皇帝与民间的联系就此彻底断绝。

对于帝国的最高决策者来说,不解民间疾苦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制定政策根本不符合民情,这在明末的变革中表现的更为明显,结果非但没能缓解朝廷困境,反而导致民怨四起,这应该也是明朝中后期农民起义极为频繁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土木堡之变”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明朝的未来走向,由于其带来的,则完全导致明朝开始由盛转衰。

标签: 恶果导致土木

更多文章

  • 在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被作者罗贯中遗忘的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演义,三国,作者

    有哪些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遗忘的历史猛将?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其中五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三国演义》影响力实在太大,而其描写又是“七分真三分假”,因此不免让大家将小说误作历史。《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为了突出其中的主要人物,难免对历史上的人物进行艺术加工,结果便导致不少

  • 明朝有多少开国功臣有丹书铁券?其中绝大多数下场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丹书铁券,下场

    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开国功臣其实不少,朱元璋先后封了(包括追封)二十五位公爵、七十九位侯爵、十二位伯爵、十一位子爵、二十三位男爵等一百五十位功臣,

  • 大明战神朱祁镇被抓之后 于谦为何不立朱见深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皇帝,大明,战神

    对于谦和朱见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于谦能够在明朝遭遇倾覆之危的时候力挽狂澜,他的格局、能力和手段自然有他的高明独到之处。明英宗对明朝所带来的破坏是前所未有的,倘若当时没有于谦站出来的话,老朱家在1449年就已经缩到东南一隅了。朱祁镇被俘之后,明朝的士大夫顿时就慌

  • 为什么说朱祁镇是忘恩负义之人 朱祁镇是一个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昏君,忘恩负义

    还不知道:朱祁镇是什么样的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的皇帝大多数都是饱受争议的,这些皇帝比起其他朝代的皇帝来说,的确是有点特立独行了。而明朝的英宗皇帝朱祁镇更是此中翘楚,他的受争议程度在明朝这十几位皇帝中绝对是属于前列的,千百年来,关于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的

  • 朱元璋下令嫔妃都要为他殉葬,那么张美人为何可以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殉葬,嫔妃,美人

    朱元璋下令嫔妃都要为他殉葬,那么张美人为何可以幸免于难?这是因为当朱元璋的女儿自己的父亲要那么无辜的女人去死的是时候,她感到非常震惊。她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妃嫔和亲属要在丈夫去世后就随他们而去。她想到这些无辜的女性要陪葬,心里感到十分不公,便决定向她的父亲陈述她的看法。朱元璋被女儿的话吓到了。他想到了

  •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如此短命?关于他的死因有哪些猜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短命,猜测,死因

    朱瞻基,即明宣宗,他是明朝第五位皇帝、书画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宣宗朱瞻基虽然也爱好文艺(书画大家),喜好玩乐(玩蟋蟀),却也算是极为称职的帝王,其在位虽仅有十年,却成功开创了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然而,这位允文允武的皇帝,在位仅十年便突然驾崩,年仅三

  • 朱元璋和朱棣曾前后发动近二十次北伐,为何没能彻底消灭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发动,消灭,蒙古

    在元朝败出中原,重新退回北方草原之后,为了彻底打击北元残余势力,稳定北部边疆,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先后发动了十三次北伐战争,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更是五次亲征漠北。然而,在接近二十次北伐之后,蒙古非但没有彻底被消灭,反而在仅仅二十多年后便又酿成了“土木堡之变”,这又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

  • 明末的梃击案是怎么回事?是郑贵妃所为,还是朱常洛的苦肉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末,贵妃,苦肉计

    梃击案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场有关太子朱常洛被刺杀的政治事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黄昏,一男子手持木棍闯入皇宫,直入太子朱常洛所在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意图行刺太子朱常洛。这便是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的“梃击案”,关于此

  • 朱棣作为明朝开国皇帝 朱棣是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昏君

    还不知道:明朝皇帝朱棣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时,陈胜曾经掷下一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为揭竿而起的宣言,很遗憾,当时他们的起义并未获得胜利。回溯历史,借助农民起义夺权政权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平民起义建立政权的典型案例。

  • 古代吃肉真的能做到大块吃吗 实际上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

    对古代吃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洪武初年,刚刚登上皇位的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一桩著名的教育福利:每一位国子监的学生“面三日一餐,每人八两造馒头,猪肉四两做馅”。也就是说,国子监学生每隔三天,就能吃一顿“夹肉馒头”。如此优厚待遇,却也常叫好些“野史迷”们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