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可敬,唐朝可佩,宋朝可爱,明朝可畏,你赞成吗

汉朝可敬,唐朝可佩,宋朝可爱,明朝可畏,你赞成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5 更新时间:2024/2/7 9:21:11

关于四个朝代的史学评价,向来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褒扬就有人贬低,这是人之常情。但我总结出一句话: 汉朝可敬,唐朝可佩,宋朝可爱,明朝可畏,不知道您赞成吗? 可敬的汉朝 汉承秦制,汉朝是真正意义上封建王朝的开始,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雏形。秦朝打开封建朝代的大门,汉朝找到通往封建社会的道路。

在文化上,它给华夏族人烙上“汉人”的印迹,把一个朝代变成一个族人的代称。虽然汉初遭到白登之围的打击,汉朝活得有点没骨气,但随着文景之治的积蓄,陆续出现汉武盛世、昭宣之治、光武中兴的局面,也彻底扭转汉匈之间的关系。 汉朝四百年间,许多有关它的词汇至今沿用,比如“汉人”“汉族”“汉化”“汉语”等等,这些都是汉朝的功劳,无伦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汉朝的可敬不容否定。

可佩的唐朝 唐朝与汉朝非常相似,很多典制承继隋朝,尤其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千万不要小瞧科举制,它的作用实在太大了。表面上它促使中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深层次的意义是解决庶民与贵族阶层的矛盾。 先秦时期采取分封制,确立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观念,那时的士大夫仅仅局限于贵族阶层。一个人出身是什么,祖祖辈辈就是什么样的人。祖上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子孙只能以种地为生;祖上是诸侯,子孙生来就是诸侯。长久下去,庶民必然不会同意。所以,陈胜吴广才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科举制出现过,它给庶民带来希望,尤其是给庶民一条改变身份和命运的途径。虽然这条路很窄,但至少比无路可走要好得多。庶民不用再像陈胜吴广那样铤而走险,只要用功读书,将来不失荣华富贵。 唐朝是唯一可以跟汉朝相提并论的朝代。在海外,中国人又被称作唐人,就是源自对唐朝的敬仰。唐朝之所以可佩,与它包容开放的文化密切相关。

比如男女恋爱,唐朝的妇女享有恋爱的自由,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少见。文化的开放,得益于思想的包容,更是来自经济的繁荣。唐朝是李家的江山,周边游牧民族仰望唐朝的强大,纷纷争相臣服,西夏、契丹、高丽等国还要求唐朝给他们赐姓李氏,这种大规模赐姓的现象,只有唐朝一例。 可爱的宋朝 对于文化人或是生意人,假如能够穿越回到宋朝,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宋朝向来有“重文轻武”的观念,文化人的地位达到历史巅峰。宋朝是真正做到“刑不上大夫”的朝代,即使文人犯下再大的过错,贬谪流放已经是顶格的处罚。整个宋朝319年,有名气的士大夫只杀过两个,岳飞张邦昌

宋朝的皇帝偏向于文弱,开国皇帝太祖和太宗以后,基本上都是文皇帝坐江山。文人做皇帝有个优点,他们的文化和修养比较高,脾气普遍比较温和,真正意义上做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朝又是唯一不贬低商人的朝代。在各个朝代里,宋朝的疆域面积相对较小,大宋的称呼没有“大汉”“大唐”“大明”那么有底气。为什么 面积不大,富裕程度却是“汉唐明”的总和。因为宋朝的财富大多数来自商业,赋税常年过亿。康乾盛世已经够富了吧,赋税也不过七千万两白银。宋朝早在600年前就超过它了。对寻常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生活富裕更可爱的事了。

可畏的明朝 明朝是个非常复杂的朝代,它不像其他朝代丁是丁卯是卯,从皇帝到大臣都不好给出准确的评价。朱元璋挖空心思要老朱家江山永固,为此他改变前朝厚待士人的传统,对士大夫“拳脚相加”如同家常便饭。 为了控制百官,皇帝大量培养自己的耳目,以东厂和西厂为代表的锦衣卫登上明朝历史舞台。皇帝越是苛责严厉,文人越是跟皇帝争斗,最终导致明朝的皇帝被文臣架空。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明朝更加令人心生畏惧。宋明理学中“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被发展到顶峰,明朝是“烈女”最多的朝代,也是妇女殉节最多的时期,不知有多少妇女,被区区一个“气节”压迫而死。 不说其他人,就拿海瑞年幼的女儿来说,因为家里的长工给她一块点心,这一幕被海瑞看到后,海瑞便用各种口若悬河的大道理说服五岁的女儿,最终小孩实在无法忍受父亲的喋喋不休,用饿死的方式成全父亲眼中的气节。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笔者也知道,每个朝代都有很多精彩之处,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绝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笔者只是从有限历史认知,去阐述自己对它们的看法,多少有点班门弄斧。有不妥之处,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贵妃的艳丽风采,究竟有多让人神魂颠倒?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4k高清杨贵妃免费观看,杨贵妃tvb,杨贵妃的真实模样

    首先,让我们看看杨贵妃的外貌。据记载,杨贵妃长得非常美丽,五官端正、肌肤细腻,在当时的社会中堪称绝佳。她的容貌曾经被文人墨客们描述为:“粉面含春流水澄清,红颊迎夏花露晶。”而且,她还有着一头黑发和一双美丽的眸子,让人无法抗拒她的美丽魅力。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杨贵妃的内涵和气质。据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

  • 梁山最有手段的人,玩死王伦晁盖,把宋江也害死,自己无路可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晁盖斩王伦,晁盖占领梁山后做了什么大事,王伦接纳晁盖晁盖日后会反吗

    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有一个人飘忽不定,处于关键地位,梁山的兴也是他,败也是他。他就是天机星,排名第三的吴用。 水浒传出场最比较早的林冲和吴用没什么关系,但吴用的到来直接导致林冲刀劈王伦。最早的一批好汉在晁盖的带领下上了梁山,是因为成了朝廷追捕的要犯,智取生辰纲是晁盖领导的,策划人却是吴用。大家看看

  • 王维为乐师鸣不平,写下一首隐晦诗指责讽刺,好在安禄山没有看懂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维写过的最恐怖的诗,安禄山简介,安禄山为什么阉掉李猪儿

    唐朝确实很牛,尤其是在文化之上,更是缔造了一个巅峰。数之不尽的诗人,传诵不完的古诗,是那个时代最为独特的印记,如果身在唐朝,却不能出口成诗,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读过书。而在朝堂之上,那些满腹经纶的官员,更是将作诗当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调剂品,难过的时候他们会写诗,高兴的时候会写诗,升官的时候会写诗,

  •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剧照) ?不过外号若是起得不合适,不仅不能够吓住敌人,有可能还会冒犯一些人,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梁山上有两位好汉的外号就显得十分狂妄,直接得罪了五虎将之一,若非宋江的关系,他们很难在梁山立足。 一、 梁山虎将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虽说梁山之上的大部分好汉都算得上是身怀绝技,但三十六天罡的

  • 浅析晋朝名士的行为逻辑与社会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晋名士对后世的影响,为什么说晋朝差点毁了整个文明,什么是行为逻辑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名士辈出,被誉为“晋文化”的代表。晋朝名士的行为逻辑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文化修养、人际关系、政治表现等方面,这些逻辑在晋朝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风雅的晋朝名士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名士众多,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晋朝名士包括政治家、文

  • 朱元璋岳父入宫探女为何被赐死?《明史》义正言辞,真相却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回答这些问题,都要从朱元璋的发迹之路说起。 谁都知道朱元璋放着好好的和尚不做,去冒着杀头的危险揭竿而起,不是为了反抗谁,而是为了权力。权力有什么用,可以得到金钱,也可以得到女人。事实上不光是朱元璋,天下所有男人不都是如此吗?话说朱元璋从一个念经的和尚,一路走来袈裟变成黄袍,禅椅变成了龙椅,收获了最

  • 明神宗有个儿子,做藩王时终日沉迷酒色,被李自成杀害后分尸泄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朱常洵生于公元1586年(万历十四年),生母是郑贵妃,她在万历初年入宫做了妃子,因妩媚动人,深得明神宗宠爱,后来生下了明神宗第三子朱常洵,晋封皇贵妃,当时明神宗的王皇后没有生育子女,明神宗偶然宠幸一个宫女,生下了长子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在册立太子问题上犹豫不定。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祖制“有嫡立嫡

  • 上官婉儿到底有多风流?单单就凭这一点,武则天就得靠边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其实是一个出身非常悲惨的女子,她的家族全部被杀害,只剩下她和母亲逃过一劫。好在上官婉儿并没有因为武则天杀害了她的家人而记恨武则天,反而是发愤图强,希望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成功征服武则天。后来上官婉儿文采出众,也吸引了武则天的注意力,武则天向她出题进行考察的时候,上官婉儿对答如流,如此有才华的

  • 明神宗共发动五次对外战役,为何说万历三大征,是失败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万历三大征谁最惨,万历年代三大怪事,万历新明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万历1573—1620年间,明朝明神宗皇帝发动了共计五次的对外战役,但是由于有两次规模较小,影响并不是那么巨大,唯有三次大的战争被历史铭记,所以被称之为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的结局以明朝的胜利为终焉,奠定了明朝的军事强国的地位,致使周边百国数年内都不敢来犯,但是这三场战争却又被后世

  • 明朝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朱元璋一个国策!民族骨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乎有人说了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然后有了“抗美援朝”,“中印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暴打南亚小霸王,瞬间征服了世界。宋朝国强兵弱,我们除了惊叹于宋朝的文学艺术高峰,灿烂的文明,还给我们留下了“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 明朝给我们留下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