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战让大唐输光家底,陈涛斜的火牛阵为何成笑柄?主帅被赵括附体

一战让大唐输光家底,陈涛斜的火牛阵为何成笑柄?主帅被赵括附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49 更新时间:2024/1/20 8:35:46

[var1]

作为一个非法登基的皇帝,唐肃宗的压力很大。老爸唐玄宗虽然妥协了,但掉了牙的虎依旧是虎,兄弟们散布各地,如群狼一般窥视着他的皇位。

唐肃宗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倘若不能完成平叛大业,他的小身板是经不住撕咬的。连亲手养大的弟弟李璘都开始跟自己叫板,擅自在江陵一带自立山头了。

所以,他需要一场胜利来宣誓自己的主权,来获得大唐子民们的欢呼和拥戴。

但唐肃宗又很命苦,帝国47万边军,被安禄山搞走了18万,潼关一战又折损20万。为了凑齐平叛的人马,河西、陇右、安西几乎被抽空了,连散兵游勇全都算上,这才攒了这么一点家底。

[var1]

有胜于无,想想当初北上灵武的途中,只能靠几百名侍卫抵挡散兵、盗匪的袭扰,如今已经算是“小中产”啦。

不过,靠这么一点兵力平叛就显得有点自不量力了,该如何破局呢?

唐肃宗像个卖茶叶蛋攒了一袋子零钞的大爷,攥紧了钱袋子,怀着几分激动,几分期盼,几分紧张的心情,四下里寻找新的暴富机会。

机会说来就来,一位“投资大神”从天而降,此人如同诸葛再世,给唐肃宗指了一条光明大道。

他就是房琯,唐玄宗派来支援唐肃宗的宰相。

[var1]

☞伶牙俐齿腹中空空的伪诸葛

房琯是武周时期宰相房融的儿子,原本可以靠家族余晖走进官场的他,却别出心裁,走了一条“非典型仕途”。

少年时期,房琯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变得很老成,居然过起了隐居生活,在伊阳山读书,与世隔绝十几年。

有点想不通,古代父母的心都那么大吗?不怕儿子被狼叼走?也很奇怪,小小少年怎么会产生遁世的想法,难道缺少家庭的温暖?

[var1]

事实证明,年轻人的心性不稳,终究抵挡不住仕途的诱惑。27岁那年,唐玄宗封禅泰山,房琯以一篇《封禅书》惊动了宰相张说。

张说是文坛领袖,对文学之士颇有照顾,被认为是奇才的房琯,就这样靠一篇文章得到张说的赏识,走进了官场。

不过房琯的仕途并不顺,每当他熬到“中级职称”时总是掉链子,可是一到地方当县令,他就显示出卓越的政绩。

这不就是一位才具有限,应付一般事务游刃有余,却无力应对复杂政务的官员嘛。

[var1]

人生的机遇有时候来得莫名其妙,房琯就是如此,原本在基层和中层来回晃荡的他,却因为“安史之乱”一步登天。

天宝十五载六月的一个早上,时任宪部侍郎的房琯发现长安乱了,皇宫空了,再一打听,原来皇帝半夜跑了。

跟随唐玄宗一起出逃的,除了部分皇家子弟外,还有朝中的重臣,像房琯这种边缘人物自然只能当弃儿。

房琯迅速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抛弃家人,去追赶唐玄宗。他一路奔驰,终于在普安郡追上了唐玄宗一行

[var1]

那年头,大唐前途不明,连宰相、驸马都成群结队地投靠了安禄山,有几个人愿意追随流亡天子呢?

于是唐玄宗鼻子一酸:加官,从今往后你就是宰相了。

这经历,跟中了彩票似的,你说魔幻不魔幻?不,对房琯来说,更魔幻的还在后面。

一个月后,唐玄宗接到儿子的报喜:俺当皇帝了,恭喜您升级为太上皇了。

对儿子的背叛,唐玄宗还算理智,他也没那个心气了,因此他干脆将房琯,和另两位宰相韦见素、崔涣一起打发到了灵武。

[var1]

唐肃宗对父亲塞过来宰相其实是不大情愿要的,韦见素和崔涣很快被他撸掉了,唯独房琯,竟然被他视为自己的诸葛亮

那一天,房琯口吐芬芳,迅速折服了唐肃宗:“道当时利病,箝索虏情,辞吐华畅,帝为改容。琯既有重名,帝倾意待之,机务一二与琯参决,诸将相莫敢望。”

历史上著名的君臣会谈很多,比如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邓禹刘秀的“邺县对”,韩信刘邦的“汉中对”,鲁肃孙权的“江东对”等等。

很遗憾,房琯提出了什么奇谋史书一字未载,因为后来的结果表明,记载那玩意儿纯属浪费纸张,老房就是个光说不练的花架子,连赵括都不如。

[var1]

遗憾的是唐肃宗中毒了,像个小迷弟似的将自己的股本全都交到了房琯的手里。

☞一战输光东家的所有股本

在房琯的宏伟蓝图中,收复两京就是重头戏,我估计正是这个原因让唐肃宗陷入不能自拔,因为这正是他最关心的一笔投资。

房琯说得天花乱坠,反正唐肃宗也是个军事盲,两个“睁眼瞎”相互吹捧,一场收复长安的计划就这么儿戏般地敲定了。

估计赵括都要哭了:俺好歹纸上谈兵谈了几十年唉。

[var1]

唐肃宗开出的待遇也很惊人,直接授予房琯天下兵马元帅,持节、招讨西京、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可自行选择佐官。

于是一群书呆子进入房琯的帐下:邓景山、李揖、宋若思、贾至、魏少游、刘秩、王思礼。这些人当中,除了王思礼浸淫军营多年外,其他都是“之乎者也”。即便王思礼,也不善于打仗。

面对叛军铁骑,房琯却放出大话:“曳落河算个球,我帐下刘秩才是高人。”

唐肃宗被忽悠得热血沸腾,五万大军就这样被房琯带进了死亡陷阱,陈涛斜之战拉开战幕。

[var1]

陈涛斜其实应该叫“陈陶泽”,是位于长安西北、渭河北岸的一块沼泽地。其东面就是渭河三桥之一的中便桥,西面就是西便桥。

叛军迎战的兵力不足,只有一万人,但将领却是大名鼎鼎的安守忠,安禄山帐下的四大猛将之一。

得知唐军即将到来,安守忠立刻率军从中便桥渡过渭河,抢先占领了陈陶泽的有利地形。

房琯分兵三路,杨希文率南军,从宜寿进军;刘悊率中军,从武功进军;李光进率北军,从奉天进军。南军约一万人,中军和北军各约两万人。

[var1]

在唐肃宗的催促下,房琯不等南军到位,便亲率北军和中军进入战场。

等两军相遇时,安守忠几乎惊呆了:嘛意思?穿越啦?咋还用上了兵车战术了呢?

兵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流战术,那是马匹的数量不足,装备落后的条件下的战术,后来被机动性更强的骑兵战术所替代。到这个时候,兵车战术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一千年了。

房琯居然从故纸堆里淘宝,复活了兵车。

除了兵车,房琯又在阵前配置了2000辆“重型坦克”——牛车,两侧配以步兵和骑兵。

房琯的战术是,前面用“牛魔王”猛冲,打乱敌人的阵型,中间再以兵车掩护,两侧步兵与骑兵最后出击,捡胜利果实就行了。

[var1]

然而事与愿违,安守忠太不守规矩,他居然无视动物保护,顺着风向敲锣打鼓,把“牛魔王”搞疯了。牛脾气一上来唐军也控制不住了,乱七八糟地乱闯,把唐军先冲了个稀里哗啦。

接着安守忠又出“浑招”,他一声令下,火把纷纷飞入牛群,烧得牛魔王们皮开肉绽,掉过头来踩着唐军就往回跑。

唐军被自家的“火牛阵”踩得东倒西歪,叛军趁机发动了进攻。那些兵车全都趴窝,想往回跑也跑不过骑兵,等着挨刀。

腿长一点的士兵们被赶进了陈陶泽,动弹不得,眼睁睁地看着叛军挥刀过来。

半天时间,四万大军全军覆没。

[var1]

轮到房琯疯了,隔了一天,南军进入战场,这一次更简单粗暴,就是一个肉搏战。但战斗没打多久唐军就败了,因为指挥官杨希文不跟房琯玩了,投降安守忠了。

就这样,房琯轻轻一挥手,败光了东家所有的股本。

☞陈涛斜失利带来巨大危机

陈涛斜之战的失利对唐军来说简直是致命性的,唐肃宗得到战报几乎晕倒。

前面我们交代了,大唐的兵马几乎丧失殆尽,这五万还是东拼西凑,连歪瓜裂枣都算进去,才凑了这么点人马。

[var1]

一次战斗就输得光光,谁能承受得起这种打击?

您可能会说,不对,还有一支部队呢?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朔方军呢?

没错,朔方军确实还在,而且是眼下相对完整的边军,大约有三万人。几个月前,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连续打了几场胜仗,又带回了部分河北团练兵,凑齐了5万兵马。

不过,朔方军对唐肃宗来说,有点如鲠在喉的感觉。

“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藩镇制度就是病根,节度使们军事、行政、财权、人事权一把抓,那些军爷们相互之间形成了牢固的利益体,根本不听朝廷的招呼。

[var1]

从这个角度讲,朔方军跟安禄山的范阳、平卢、河东一样,都是个隐形炸弹。

一场叛乱,倒是让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四镇彻底歇了,但却让朔方军成了朝廷唯一的依赖。

唯一的依赖就意味着脱缰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唐肃宗对它既想用,又不敢用。

正是这心理,才有了后来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不停遭遇打压的事件发生,也有了郭子仪死后,朔方军不断出现叛乱的情形。

[var1]

可以这么说,中唐以后藩镇的彻底失控,就始于朔方军。

陈涛斜之战的失利,恰恰是唐肃宗打压朔方军的开端,从这时候开始,朝廷与朔方军的恩怨一发不可收拾,藩镇的危害也愈演愈烈。

从这个角度讲,房琯祸害不前呐。

更多文章

  • 春秋往事7|树敌诸侯,郑庄公是如何得罪卫、周、宋三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当初,郑桓公友为了给郑国找退路,看中了“洛之东土、河济之南”这块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土地。仗着自己是天子的叔叔,以势压人,取了虢国和郐国十座城邑来立国,后来郑武公干脆灭了这两个国家,使得郑国实力迅速增强。但如果仔细分析郑国的位置,你会发现,它西有王室、西北有晋、南有楚、东边从东北到东南依次有卫、宋、

  • 郑宋鲁这三个春秋初期的大国,为何到春秋后期却成了弱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第二梯队的准一等强国有吴国、越国、秦国。第三梯队的二等强国有四个:郑国、宋国、鲁国、卫国。第四梯队的三等小国有陈国、蔡国、曹国、许国等。第五梯队的入流弱国有滑国、六国、英国等。[var1]在二等强国中,最令人惋惜的便是郑国。在郑庄公时期,郑国本来是有希望进入一等强国之列的,但由于郑庄公没有战略眼光,

  • 为何“亡秦必楚”会应验?看看嬴政灭六国的顺序,你就能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嬴政灭六国时的十大名将,六国嬴政宝哥,嬴政一统六国视频

    如果说这是某种天意,那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似乎是种天意。你看,陈胜,是不是楚国人虽有待考证,但他确实是在楚地大泽乡起义,并建立了“张楚政权”,“张”意为扩张。再看陈胜之后的原楚国贵族项羽,楚人,辅佐楚王起义,再之后的刘邦,所在沛县,也原是楚地,“亡秦”的果然是“楚”,而且“三户”。[var1]

  • 东晋十六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五个国号都是“燕”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燕安王赵礼简介,东晋十六国国号设置的特点,十六国和东晋是并存的吗

    [var1]东汉末年,鲜卑成为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少数民族。不过与之前称霸北方草原的匈奴不同,鲜卑没能保持持续时间较长的统一,而是分为东、北、西三大部分。西晋时期,东部鲜卑又分为三个大部落:慕容部、段部、宇文部。东部鲜卑三大部中实力最强的鲜卑部落是慕容部。[var1]“八王之乱”后,大量中原士人百姓为了

  • 墨子:和平宗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创建了墨家学派并被尊为“和平宗师”。墨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是他勤奋好学,一直努力追求知识。他的思想受到了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并且创造了自己的墨家思想。他主张爱人如己,反对战争和暴力,宣扬爱

  • 庞涓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孙膑因为天赋过人,被庞涓干掉了。好在孙膑机智过人,才躲过一劫。不过,也能看出庞涓急功近利,不惜动用任何手段。在不计后果的同时,他最后的结局也很悲惨,可惜也很悲哀。他最出名的不是他的军事实力,而是他的竞争对手弗拉基米尔孙膑。[var1]军事人才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无论是战略还是军事,他的才能都特别出众

  • 山海经中帮助黄帝打败蚩尤最后被应龙杀死的女神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代表作,中国古代神话绝大部分都出自此书。但此书语言晦涩,内容庞杂,许多道理不为后人所知。就像《山海经》里的天帝是谁一样,一直存在争议。找出《山海经》中天帝的真实身份,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远古神话,也有助于我们了解炎黄时代皇位争夺的历史真相。神话是历史的反映。《山海经》中的很多

  • 为什么楚怀王宁愿死在秦国的囚徒,而不愿回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怀王,姓芈,是战国时期楚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春秋时期,楚怀王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不唱则一鸣惊人”的佳话。很多人会用这个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当时,熊槐继位。当时的楚国正处于最强大的时期,但后来听从了别人的怂恿,逐渐疏远了屈原,以至于屈原最终投给了江明志。没想到竟遇客死在他乡,结束了悲

  • 胡服骑射,是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剪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本文约 2600 字 阅读需要 7 min历史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十分有名,使赵国一跃成为可与秦国对抗的强国。胡服骑射不仅体现了赵国的民族交融,其他诸国也发生了区域性民族融合。在某种程度上说,赵国胡服骑射,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奔放壮阔的民族大交融历史图景。01赵

  • 孔子不肯卖车给颜回添置棺椁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哦,颜回是个很有才的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但是英年早逝,颜回父亲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回添个外棺椁。这边解释一下:古代棺材有的有两层,内层叫棺,外层叫椁。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