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武王举鼎被砸死,他为何要这么做?绝非简单的意气用事

秦武王举鼎被砸死,他为何要这么做?绝非简单的意气用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972 更新时间:2024/1/19 12:12:51

在这部剧中,最具戏剧色彩的莫过于秦武赢荡。这位年少即位的秦国君主,在继位四年之后,便被巨鼎砸伤膝盖,最终因流血过多而死。正因秦武王这种莫名其妙的死法,让他留给人们莽撞匹夫的形象。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秦武王并非有勇无谋。秦武王确实好勇斗狠,但是这样的人往往有着十分远大的胸襟和抱负,而当时的人们对其也十分认可,因此在他死后才能够得到“武”这一谥号。

大秦王子

公元前329年,秦国迎来了正统的继承人。虽然当时秦国的国君秦惠王已经有儿子,但并非秦国皇后所生。而这个孩子是秦惠文王与皇后所生,根据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他才是正统的秦国继承人。

而秦惠文王对这个孩子同样寄予了厚望。作为家族下一任的继承人,秦惠文王为其取名赢荡,有“荡平天下”之意。这不仅是秦惠文王的期望,更是秦国历代祖先们的期望。

而赢荡自幼便展示出了过人的天赋,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力大无穷。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赢荡的食量大得惊人,力气也比普通的孩子大很多。在十岁时,他与成年人的角力已丝毫不落下风。

看到自己的儿子如此孔武有力,秦惠文王十分高兴,但同时也十分苦恼。通常情况下,四肢发达的人往往头脑简单,而这样的人如果作为君王,一定会被臣子玩弄于股掌之间。

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秦惠文王决定将赢荡送到军营当中锻炼。没想到来到军营之后,赢荡似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各项训练当中,他都名列前茅,称其为“勇冠三军”毫不过分。

不仅如此,在与士兵们的朝夕相处当中,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都对这个皇室贵族成员心悦诚服地接纳。赢荡不仅没有贵族们矫揉造作的通病,其直率的性格更是让他们将其视为手足兄弟。

因此,赢荡来到军营不久之后,便和士兵们打成了一片,将军们对其也是称赞有加。看到儿子能够得到将士们的拥护,秦惠文王终于放心地将他召回了皇宫。

秦武烈王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作为储君的赢荡继位。与其父亲一样,赢荡十九岁继位,是一位年少的君主。而与其父亲不同的是,秦惠文王继位时,国家尚处在变法的动荡之中,而赢荡继位时已是国富民强。

在这样的环境下,赢荡可以有更广阔的空间来施展拳脚。为了与其他六国加以区分,赢荡继位之后便废弃了相国一职。在他看来,相国的权力实在太大,从某种程度上看甚至超过了君权,是巨大的隐患。

在废弃相国之后,他又设立了丞相一职,并且由左右丞相两人来担任丞相之职。这一政治举措不仅分化了原来相国的巨大权力,而且左右丞相之间还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对君权的威胁。

这一创造性的举措,不仅开创了历史的先河,而且在之后的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沿用了下来,成为了我国封建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态,直到朱元璋时期才将丞相废除。

由此看来,秦武王不仅有着惊人的气力,其政治头脑也过于常人。对内如此,对外如是。在秦武王继位之初,各国都派出使臣前来祝贺,实际上,各国的国君是想趁此机会了解这位新秦王的情况。

如果赢荡睿智过人,他们便与之结盟,如果昏庸无道,便可以伺机侵略,蚕食大秦。因此这次与使臣们的会面,对于秦国的命运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与使臣们会面之前,秦武王面对着地图思忖良久。在经过几番考虑之后,秦武王亲自召见了越国的使臣。之所以选择越国,是因为越国与楚国接壤,与越国结盟,便可以牵制楚国,让秦国得以发展。

从秦武王的这一举动便不难看出,赢荡非但不是一个四肢发达但头脑简单的匹夫,相反,无论是其政治眼光还是政治抱负,秦武王都是当时各国君主当中的佼佼者。

那么,既然秦武王并非鲁莽之人,又为何会做出举鼎这样鲁莽的举动,最终让自己死于非命呢?

举鼎的意义

在秦国的历代君主心目中,有着一个共同的伟大目标。这个目标便是将天下纳入到秦国的版图当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天下。为了这一目标,历任秦国君主都在不停地努力,壮大秦国。

作为此时秦国的国君,秦武王同样将这一目标视为己任。当时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而周天子仍然被视为天下共主,原因就在于周王室的手中,仍然掌握在权力的象征。这个权力的象征,便是九鼎。

相传大禹在成功治理水患之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铸造了九尊巨鼎来象征对九州的统治权。周武王在夺取天下之后,将九鼎聚于太庙之中,以此宣告周王室对天下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作为极具野心的年轻君主,秦武王自然对九鼎极其渴慕。而秦国与周王室之间,最大的阻碍便是两者之间的韩国。因此,秦武王对魏国进行了威逼利诱,逼迫魏国与秦国结成同盟,共同讨伐韩国。

在攻破韩国重镇宜阳之后,秦国到洛阳的通道被彻底打通,秦武王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见到九鼎了。在看到这些庞然大物之后,秦武王便提出要带走雍州鼎,而雍州鼎所代表的正是秦国所在的雍州。

面对秦武王的要求,周天子自然不能答应,以无法搬运作为借口,拒绝了秦武王。于是秦武王才奋力举起了雍州鼎,以至于砸伤胫骨,回到馆驿后因失血过多而死。

可见秦武王所要举起的并非是鼎本身,而是要举起问鼎中原的决心和期望。正是由于秦武王对于这一目标的执着,才让后世的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

结语

如果单纯从死亡的方式来看,秦武王的死确实微不足道,甚至荒唐至极。而如果从其举鼎的意义来看,秦武王则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激励着后世子孙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

而他所选择的雍州鼎,是代表着秦国的所在地。由此看来,秦武王举鼎所要表达的,是不甘受制于人下的精神。正是凭借这种精神,秦国才能在六国中脱颖而出,最终一统天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王朝。

更多文章

  • 林启容忠魂驻九江,与士兵食野草,最后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战略要地,一直以来曾国藩的湘军试图多次打九江的主意,但屡次被林启容回击得皮青脸肿,湘军对他咬牙切齿。1854年,曾国藩攻打九江时损失了手下的悍将童添云。就连湘军名将罗泽南、塔齐布、李续宾等都无法逾越林启容设下的障碍,他们成了林启容的手下败将,号称湘军第一猛将的塔齐布因多次败于林启容之手气得吐血,最终

  • 邓禹认为刘秀可轻松平定天下故追随刘秀,东汉建立后便远离名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以上只是假象,刘秀手下同样有相当杰出的人物。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刘庄在位的第三年,命人绘制了东汉二十八位功臣的画像,挂于洛阳南宫的云台,世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位列第一。纵观东汉的开国功臣,若单论文韬或武略,邓禹都不是最拔尖的,为什么说他“最厉害”呢?邓禹的出类拔萃之处,在于他的全能、

  • 楚武王县制改革未触动既得利益者利益故能稳定执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长期分封制之下,西周中央集权被缓慢侵蚀,导致周王室地位每况愈下。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在西申国联合鄫、犬戎的大力攻击下,镐京城被攻破,周幽王在骊山下被杀死,西周从此覆灭。有鉴于西周覆灭的深刻教训,楚武王才创立了更便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县制:废除分封制的世袭制,改成县制的官长任命制。在楚人建立了第一

  • 在被问及信仰时,启功大师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佛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家道中落有迹象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各个时期都名人辈出,可真要论当代大师,启功一定榜上有名。启功的出身不凡,他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本来启功家族作为皇亲贵族理应享受优厚的待遇,但是自其始祖开始,启功家族就逐渐从王府中分离出来,到了曾祖父溥良这一代,家族完全失去荫蔽,只能靠着参加科举考试光耀门楣。启功的祖

  • 历史冷知识:昏君的另一面——周厉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厉王简介,周显王昏君,周厉王止谤原文

    周厉王厉王简介西周文物实行“专利”的背后故事周厉王在位期间,周王室正处于比较衰弱的时期,王室与王族公卿之间的平衡岌岌可危,王族公卿庞大的利益集团已经严重威胁了王室安危,基于此,周厉王打破“世为卿士”的惯例,在经济和军事上任用有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这种动王族公卿蛋糕的举措,自然遭到了大部分人的抵制

  • 郑州商代王城遗址规划出炉 商业项目遇上文化加持,会结出啥新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郑州商代王城遗址片区(资料图)《郑州商代王城遗址核心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片来自郑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管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邓飞 文 白周峰 摄影本报讯业界关注的郑州商代王城遗址规划,有了新进展。近日,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其官网发布了《郑州商代王城遗址核心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

  • 一战让大唐输光家底,陈涛斜的火牛阵为何成笑柄?主帅被赵括附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火牛阵资料,火牛阵败了多少燕军,火牛阵视频完整版

    [var1]作为一个非法登基的皇帝,唐肃宗的压力很大。老爸唐玄宗虽然妥协了,但掉了牙的虎依旧是虎,兄弟们散布各地,如群狼一般窥视着他的皇位。唐肃宗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倘若不能完成平叛大业,他的小身板是经不住撕咬的。连亲手养大的弟弟李璘都开始跟自己叫板,擅自在江陵一带自立山头了。所以,他需要一场胜利来宣

  • 春秋往事7|树敌诸侯,郑庄公是如何得罪卫、周、宋三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当初,郑桓公友为了给郑国找退路,看中了“洛之东土、河济之南”这块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土地。仗着自己是天子的叔叔,以势压人,取了虢国和郐国十座城邑来立国,后来郑武公干脆灭了这两个国家,使得郑国实力迅速增强。但如果仔细分析郑国的位置,你会发现,它西有王室、西北有晋、南有楚、东边从东北到东南依次有卫、宋、

  • 郑宋鲁这三个春秋初期的大国,为何到春秋后期却成了弱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第二梯队的准一等强国有吴国、越国、秦国。第三梯队的二等强国有四个:郑国、宋国、鲁国、卫国。第四梯队的三等小国有陈国、蔡国、曹国、许国等。第五梯队的入流弱国有滑国、六国、英国等。[var1]在二等强国中,最令人惋惜的便是郑国。在郑庄公时期,郑国本来是有希望进入一等强国之列的,但由于郑庄公没有战略眼光,

  • 为何“亡秦必楚”会应验?看看嬴政灭六国的顺序,你就能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嬴政灭六国时的十大名将,六国嬴政宝哥,嬴政一统六国视频

    如果说这是某种天意,那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似乎是种天意。你看,陈胜,是不是楚国人虽有待考证,但他确实是在楚地大泽乡起义,并建立了“张楚政权”,“张”意为扩张。再看陈胜之后的原楚国贵族项羽,楚人,辅佐楚王起义,再之后的刘邦,所在沛县,也原是楚地,“亡秦”的果然是“楚”,而且“三户”。[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