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外族侵入,元、清朝不算中华正统?史学家给出专业定义

外族侵入,元、清朝不算中华正统?史学家给出专业定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678 更新时间:2024/1/17 4:17:28

“吾为华夏之,自允落幕。真正的天命之人,从大漠入华夏,为天下之主。传承百年,传于子孙,运势已今天结束。” ——洪武帝登基诏书节选

近年来网上流行一种说法: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根本就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连中国都不是

宋元明清与日本侵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外族入侵中原。对于中国来说,入侵中原汉族地区的蒙古骑兵,无异于外来侵略者,就像满洲八旗一样。为此,曾有网友制造了一个“裕仁王朝”的恶搞剧本,将裕仁天皇等同于康熙天皇,称裕仁天皇也是统治中原的“少数民族天皇”,是“大日本帝国”。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和王朝”。 “ETC。

这种以统治者是否为汉族来判断一个朝代是否“正统”的观点,在“黄汉”(即汉民族主义者)群体中非流行。

不过,我想说的是,虽然元清两朝在元清建立的过程中,对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犯下了很多屠杀掠夺的罪行,但这两个朝代一直以来都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认可。中国历史学家中国正统王朝。

所以宋元明清不能与日寇侵华相提并论。

元清两代侵占中原汉地,与日寇侵华有本质区别。

宋元明清易与日本侵华有共通之处

诚然,对于当时生活在宋/明统治下的普通人来说,元军和清军是绝对的外敌入侵。元清征战给中原汉人带来的经济、化、人口损失也是极其惊人的。

以四川省为例,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变化。

在宋末蒙/元军队入侵四川之前,四川是当时南宋经济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拥有千万人口的成都它是当时世界上与伦敦、纽约一样的国际大都市。

但经历了宋元战争的劫难和蒙/元军队的长期屠杀掠夺,川川人口锐减,民生每况愈下。

人口下降90%以上,人口流失超过1000万

.仅成都就有140万平民被屠杀,是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四倍多。直到明朝,四川才略有恢复。

然而,明末清初,在长期的战乱和动乱中,四川再次迎来了浩劫。

相比之下,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自然是数不胜数。

不仅在攻陷首都南京后残酷屠杀放下武器的30万多名手无寸铁的平民和士兵,还公然使用细菌战对中国军民进行攻击,严重挑战人类道德底线,最终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也是极其巨大的。

从汉族的角度来看,数百年前的蒙元骑兵和满清的八旗军,确实与日本侵略者有很多共同之处。从表面上看,日寇侵华简直就是蒙元满清南下的翻版。

但实际上,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宋元明清为与日本侵略中国不一样

首先,日本虽然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但仍以汉字为官方语言。

但是中国的中原王朝从来没有对日本实行过行政管辖(哪怕只是建立在朝贡关系和名义上的管理),甚至宗藩制度,日本早就置身于宗藩朝贡制度之外。

中国没有固定的贡品与越南和朝鲜不同,越南和朝鲜几乎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宗主权制度的成员。

也就是说,日本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异国他乡,只不过是一个深受我国文化影响的异国他乡而已。

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始祖室韦氏,在唐代接受唐朝册封,名义上成为唐朝的边境官员——室韦总督,存在于辽代之间与金朝和辽金册封的关系。

直到孟津战争爆发,辽金王朝才算是正朔。

清朝直接起源于明朝在东北建立的建州三卫。

另一方面,日本的统治者不仅是中原王朝政策下的边疆少数边臣,更不是朝贡国的朝贡官,没有继承中原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政权。因此,日本侵华归根结底只是对外侵略。毕竟,如前所述,日本始终是异国他乡,而不是边疆少数民族。

对于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的合法性,连汉朝也多半承认。

例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基诏书中就提到了宋元之变:“

自宋末真命大漠人,入华夏为天下主

”,认为元朝也和以前汉族在汉代建立的中原王朝一样,也是靠“天命”进入中原,成为天下之主,所以如正统如前汉。

为笼络北元残余势力,安抚统治下的蒙古人民,明太祖还将元朝皇帝纳入万代帝王殿供奉香火。由此可见

就连“重开大宋”的洪武帝也没有质疑元朝统治中国的合法性

,却表明元朝的命运已经结束,应该由他继承。

背后的真正含义

如上所述,从汉族的角度来看,宋、元、明、清、彝时期与日本侵华有相似之处。蒙满贵族屠杀掠夺汉族平民也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但站在今天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拿宋、元、明、清、夷与日寇侵华相提并论,是荒谬的!

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汉族国家,我们还应该从多民族、多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历史结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有多耻辱,超乎常人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样一来,金国占领了燕京,灭了辽国,金人表示燕京归金国所有了,经过宋、金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北宋一再退让后,最后金国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北宋,北宋除了把每年原给辽国的40万岁币转给金国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国,北宋答应每年另交一百万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国这

  • ​甲午战争,清军阵亡4万人,你们知道日军伤亡多少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19世纪末对于晚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整个19世纪后半期,战争伴随着变革,不断的在晚清展开。但其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晚清是始终萎靡不振的。无论是与英国,法国还是日本,晚清总是在对战中落败。不平等的条约一个接一个的签订,晚清朝廷步步退让,是保存实力,还是强弩之末?答案似乎逐渐明确了起来。事实上在

  • 1367年,张士诚兵败被擒、绝粒自尽而亡,朱元璋:他的妻子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367年10月,徐达攻破平江城,生擒张士诚。在押解回南京时,徐达特意派张士诚的亲信李博生陪同,以防不测。当李博生发现张士诚坐在囚车里时,他哭得说不出话来,叹道:当初,我们18个兄弟聚众起义,攻入高邮城。面对百万大军,我们也不怕。吴,拥有数十万大军之后,你贪图享乐,狂妄好色,完全忘记了高邮的危险。现

  • 清官回乡运十箱金子,乾隆得知后,再赏十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画像相传孙嘉淦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没有存下什么家产。他告老还乡时怕被乡亲们笑穷酸,载运十几箱砖头返乡充场面,这事被人举报传到乾隆皇耳里,乾隆反倒又赏了他十箱金子。孙嘉淦(1683年-1753年),字锡公,谥文定,祖籍山西。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除了清廉以外还以直言敢谏著名,在乾隆皇

  • 魏璎珞第一次服侍乾隆,为何要在阁楼上?这智商,很多人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多长的时间中,多少的古代影视剧出现,而在这些影视剧中大多都是讲述的清朝事情,这便是因为在清朝的时候,是距今最近的一个朝代,所以当人们去考证历史的时候也是最为接近,表现出来的时候也是比较容易的还原历史真相。然而就拿刚刚过去没多久的《延禧攻略》来说,其中的女主角魏璎珞第一次服侍乾隆,为何要在阁楼上?这智

  • 以贸易换和平——北宋用“货币战争”克制了强大的辽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于宋辽金,北宋货币演变的原因及评价,南宋与金朝的贸易

    引言作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峰的北宋王朝,虽然无力依靠军事手段有效压制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但是却善于利用自身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文化对周边民族施加巨大的影响力,将文化经贸活动作为调节民族关系的重要工具和辅助 手段。从宋辽之间持续近百年的互市情况来看,与武力压制相比,经济力量的影响无疑程度更深,影响面更大,

  • 生前饱受慈禧虐待,死后惨遭盗墓开膛,孝哲皇后尸身百年不腐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的傍晚,紫禁城内撕心裂肺的哭嚎声打破了这座庄严肃穆的宫殿内的宁静,哭声经由同治皇帝居住的养心殿内传出,此时的养心殿内,两位皇太后正襟危坐,同治皇帝的嫡母慈安太后痛哭失声,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也默默垂泪,而跪在地上哭泣的则是同治皇帝的后妃以及宫中服役的宫女和太监,能让这些人一起痛

  • 亦非阴鸷之谋、徒以恃宠溺爱—明宪宗万贵妃和纪淑妃的那段史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英宗在权宦王振的撺掇下,仓促出兵征讨入寇的瓦剌,临出征前,英宗册立只有两岁的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并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以安定京师。当年八月,英宗在于土木堡之役中战败被俘,五十万大军土崩瓦解,大明社稷危在旦夕。情势万分紧张之际,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群臣们奏请孙太后

  • 3本民国历史文,主角凭着非凡的眼界、手腕与魄力,终成大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历史小说十大经典,民国历史看哪本书好,讲述民国历史的书籍

    一、《民国教父》 作者:叁拾伍短评:民国历史文,本文讲述1915年民国上海滩,江湖后辈翘楚的男主角,获后世的国安英雄记忆的加持,知晓家国的苦难,凭着非凡的眼界、手腕与魄力,在帮派林立的上海滩之中,快意恩仇,终成大势的故事。作者大大叙事老道,角色性格鲜明,大量的历史人物穿插在其中,鲜活又真实,故事推进

  • 崇祯说此人是明朝的“诸葛亮”,若他不死明朝就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究竟是谁能够让崇祯皇帝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呢?这个人就是是明末时期河北高阳的孙承宗,他当时担任东阁大学士,他的相貌也是很奇特的,他的体型高大挺拔,他的胡子还非常多,他的长相虽然很奇特,但是他的家里很穷,学业有成之后就去富贵人家当私人教师,教有钱人家的小孩知识。其中有一次他在去明朝北境的一户人家当老师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