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初年朱元璋,杀了数以万计的官员,为何当官的还是前赴后继?

明朝初年朱元璋,杀了数以万计的官员,为何当官的还是前赴后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27 更新时间:2024/1/16 3:24:50

他在位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整顿贪官,要说到对整顿贪污腐败最严厉的皇帝,朱元璋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可是自他之后,到了明朝中后期,贪污腐败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即使打击力度如此严厉,还是有人投机取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第一:明朝的低薪养廉政策,有明一代官员的工资都很低

1:朱元璋为了让朱家江山得以长久巩固,分封藩王,由朝廷供养,不干实事

老朱为了让自己的江山得以长久巩固,在洪武三年分封几个年长的藩王。比如说秦王,晋王,燕王等。洪武十三年让几个年长的儿子前往藩王就藩,后面其他的一些儿子陆陆续续赶去。

这些藩王所在的各地,比如说周王分封在河南汴梁,也就是北宋故都。在藩王之上有布政使,都指挥使,提刑按察使等。但藩王手上掌握着军队,所以才有了后面的靖难之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用心良苦,这些藩王从小就能得到俸禄。一年是一万石,比最高一级的公爵还要多一半。你如果生在了朱家帝王家,你不用干实事,就能得到天赐的东西。

2:明朝的低薪养廉政策做得很失败,官员工资很低,官员们没有活路只有贪

我们看哪一个朝代官员待遇最好,那就是宋朝。待遇最低的朝代就是明朝,谁也比不上他

。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说法是低薪养廉,所以明初时期的老百姓生活很好,可是官员就未必了。一个七品官一年的俸禄也就几十石而已,勉强维持一家四口人的开销。这就让一些人心里痒痒,利用了职务之便,到处贪污受贿。比如说工部侍郎的韩铎,户部侍郎的郭桓等。即使杀了那么多人,虽然有所好转,可是洪武朝还是有贪污的事情,朱元璋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二:历朝历代的发展,到了朱元璋时期废除宰相,皇权达到了前所未有巅峰

1:春秋时期重视的忠孝节义,战国时代为谋生不择手段

我们都知道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间段,其中春秋最重视的就是忠孝节义。

出现了让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说为智伯报仇的豫让,他很有名的一句:“视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让我们很多人难以忘怀;到了战国时期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彻底的转变。春秋时期许多小国家到了战国时代不复存在,变成了战国七雄。我们看秦国最终能取胜,少不了一些阴谋诡计。恰好这些六国的君主都昏庸无能,比如说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李牧都是被离间计陷害被杀,抑郁而终的。那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贪官,可想而知后面!

2:从秦国到明朝的许多奸臣要么就是贪财,要么就是贪权

从秦国建立一直到明朝结束,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涌现出许多的奸臣,权臣,贪官,正臣,能臣,忠臣。

比如说汉武帝时期的公孙弘,由于他的自私,更是害死了一代能臣主父偃。而他以70岁的高龄当上了御史大夫,专门负责弹劾。八十岁去世,也算得上是善终。还有一点就是善于揣测皇帝的意思,这些人数不胜数。贪权贪财最典型的就是秦桧,不管是小说演义还是电视剧里面,我们看到过很多这样的影子。为了一己私欲,而去贪财贪权害人。

3: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宰相制度,皇帝大权独揽,可他的子孙们做不到

朱元璋农民出身,本来就特别痛恨贪官污吏。

所以他有那个决心去惩贪,洪武十三年老朱废除了一千多年以来的中书省宰相制度,从此皇帝大权独揽。之前归中书省掌控的六部也升了一级,所有政务都让皇帝亲自处理。因此他是明朝历史上最辛苦的皇帝之一,每天还必须甘之如饴。到了永乐大帝篡位登基后,这个问题应该解决。于是成立了内阁组织,和中书省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使用的都是品级比较低的老儒,到了后面内阁首辅就相当于宰相无疑。皇帝一看既然有内阁处理,自然开始怠慢政务。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富察皇后能令乾隆如此魂牵梦绕?除了长得美,还有2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富察皇后评价乾隆,乾隆对富察皇后有多痴情,富察皇后为什么能治愈乾隆的病

    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镶黄旗人,她和乾隆皇帝年少相伴,在乾隆皇帝册封为帝后,随之成皇后,尔后经历了十七年的皇后生涯,成就贤后之名,无论在生活上还是政务上,都是乾隆皇帝的好伴侣。但是钟灵毓秀的富察皇后,却早早的就离开了人世,乾隆十七年,富察皇后去世,享年三十六岁。蕙质兰心的富察氏的离开,对乾

  • 明朝名臣:充满争议的袁崇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十大名将袁崇焕,明朝时期袁崇焕怎么死的,明朝不杀袁崇焕了吗

    我们先看他的简历,1619年中进士,分配工作,福建邵武知县,三年期满,考核三项全优,升兵部主事。放弃兵部主事的位置,前往山海关人监军,后来被孙承宗看重,派往宁远收成。1626年,努尔哈赤来攻,锦州望风而逃,袁崇焕坚守孤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升任辽东巡抚。1627年五月皇太极围攻锦州,袁崇焕驻调山海关

  • 康熙王朝:康熙要干掉双簧管的计划,班布尔善趁机捣乱,康熙展现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和班布尔善各有心思鳌拜被顺治任命为援相。此时,索尼和苏克沙哈已经死去,朝廷的大权全部掌握在鳌拜手中。班布尔善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地道的皇室成员。奥拜和班布尔善联手照顾年仅16岁的康熙。鳌拜想废掉康熙,另立贤君。他的本意是找一个傀儡皇帝,实现自己继续掌权的目的。鳌拜一直以忠臣自居,但鳌拜还真没有叛逆

  • 明朝冷知识13则:朱棣忌日当天,竟有1118人放了皇帝鸽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配图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 局部01明朝工业很发达,但是因为没有打假部门,所以造假也做的很不错,有的人可以用纸伪造成皮革制品,造假技术炉火纯青,从外表看和正品一模一样,只是不能见水,一下雨就完蛋了。02当今打工人,不论996还是007,考勤是少不了的,指纹打卡、面部识别总有一种方式会提醒你:别睡了,

  • 都是清朝割出去的地,为何香港可以回归,海参崴却难以收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在时间的磨砺之下,往往会经历建立或者是灭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一个国家也往往会丢失掉自己的一些国土。比如古代再强大的中国在近代面临西方国家的时候,也免不了被他们宰割一番的厄运。不过虽然当时的中国丢失掉了不少的国土,但是好在现在我们的国家十分的争气,在近几十年的时间中一直为收复我国领

  •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祯,才有可能挽救危局?国人答案出奇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祯后人邹启贵,崇祯哥哥,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在分析开始之前咱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当年的崇祯帝面临着怎样的烂摊子?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定然是“内忧外患”,而且还是典型的那种,此话从何说起呢?且听我慢慢道来。首先是东林党的问题,崇祯帝在位期间,东林党一家独大,皇室对他们竟然只能起到压制性的作用,根本无法去除这块顽疾。你可能就要问了,明太祖朱元璋都

  • 嘉庆皇帝虽然很努力,但是却失败了,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大清皇帝里面谁比较勤快一些,相信绝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嘉庆皇帝。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勤快的皇帝,而且他把所有的内容都想进去了。他在皇帝这个位置里面待了25年的时间,几乎是把所有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全部都做了。一直希望大清能够继续发展下去,而且也希望他们能够一直繁荣下去。可是现实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 明朝凤阳守备太监,敢在朱元璋龙兴之地放肆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包揽词讼压迫军伍成化十八年,“中都留守指挥郭玉,亦上言:‘(凤阳)守备中官,徇奴隶之言,掣诸司之肘,决狱惟货,多不以情,请罢勿设。’”却被“下巡按御史,逮问妄奏之罪,”理由是“临濠乃祖宗根本之地,特命中官往镇,寄以守备之权,循祖制也。玉何人,敢议罢革”《明宪宗实录》对该事亦有登载,内容稍有异同:

  • 大清一等带刀侍卫:五步之内格杀勿论,一刀毙命,佩刀是宫廷特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是奉旨办事,陌生人一旦靠近存在对皇帝造成危险之人,果断出手;一刀毙命是他们的特点,腰板挺直是他们的作风,他们就是御前带刀侍卫。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保证首脑的人身安全都是安保的一等大事,尤其在古代集权社会,皇权更替无不血雨腥风,所以他们的作用就至关重要,连佩刀都是宫廷特制。如何去做一个带刀侍卫?

  • 明朝川蜀之战:7位名将上阵,“大夏”国君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投降名将一览表,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明朝开国最惨战役

    1368年,明军北伐,燕京之战、太原之战、庆阳之战、兰州之战,王保保的蒙古骑兵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不敢再来招惹徐达。明军连战连胜,北方边境比较安定,却未能彻底解决问题,而西南地区还没纳入版图,对朱元璋远征漠北造成极大的困扰。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有两个“政权”存在。一个是忠于元朝的梁王,麾下兵马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