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明朝的疆域很大,现在来看看明朝最大的疆域有多大:
这是明朝最鼎盛时期的疆域地图,而且还有水份,比如西藏地区,简单来说,自土蕃被灭至清乾隆年西藏行省建立,这一期间的西藏始终是处于各派分治的状态。相比于元朝政府扶植某一派别做“盟主”,明代对于西藏近乎于不管不治:明廷对有实力的几个派别进行册封,然后坐观他们相互厮杀,偶尔在厮杀无果的情况下介入,作为中介人进行调停。
至于“归附”,实话说有待商榷。尽管以名义上来说,西藏各王、各法王都接受明廷册封,然而就如同瓦剌接受“顺义王”一样不过是个场面,明廷的旨意既不在瓦剌的领地、也不在藏区产生效果。
而且在东北的统治力度其实也并不强。
再来看看清朝早期的地图:
这是康熙继位之时的疆域,是不是觉得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没了?是不是觉得西藏再次脱离了?那些地本来就不属于明朝。。。
再来看看,康熙大帝后来扩充的土地:
在康熙时期,喀尔喀、准噶尔、和硕特等都被康熙拿下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另外一位雄主,这位雄主就是绰罗斯·噶尔丹,也就是准噶尔的汗王。
准噶尔汗国(西里尔蒙文:З??нгарын хаант улс;藏文:???????;维吾尔语:??????),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建立的一个汗国。明末清初,准噶尔首领最早是哈剌忽剌。
1634年,巴图尔即位,对外扩张疆土,并于1640年制定了《卫拉特法典》,正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1670年,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僧格被杀后,他的异母弟噶尔丹夺得了准噶尔的统治权。
1678年,噶尔丹出兵南疆,占领叶尔羌汗国。1688年,噶尔丹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土谢图汗,迫使喀尔喀蒙古诸部南迁。
1690年6月,噶尔丹又向漠北喀尔喀蒙古进攻,玄烨组织左右两路大军亲征,噶尔丹溃逃。
噶尔丹败亡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部台吉,准噶尔部又逐渐强大起来,与清朝再次发生冲突。1716年,准噶尔部出兵西藏,占领拉萨。1718年,清朝由青海出兵入藏,全军覆没。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兵,赶走准噶尔军。
1755年,弘历趁准噶尔内乱之机出兵进占伊犁击溃达瓦齐军,并于1757年平定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准噶尔汗国自此告终。
一战而取喀尔喀,二战灭噶尔丹顺路取了西藏。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来看,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关系,应该是类似匈奴与大汉,辽金与宋朝,明朝与鞑靼之类的关系类似,游牧民族天生凌驾在农耕民族之上,没想到上天开了个玩笑,人家满族在入关之前也是彪悍的游牧民族,主力就是骑兵——八旗。
所以历史没有在这里循环了,准噶尔汗国很干净利落的就被灭了,白白送给康熙盖世功劳,全部加起来,足足有当时的整个清朝领土那么大。
但是,康熙消灭准噶尔汗国之后的弊端就是,清朝没有外敌了,当时的俄罗斯虽然眼馋清朝的领土,可是道路太远,交通不便,根本打不过来,清朝周围其他的所有国家都弱的跟送菜一样,绝大部分都臣服于清朝,这也就导致了清朝的狂妄自大,到最后的“闭关锁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拥有势均力敌的外敌的时候,才会不断的进取发展,如宋朝的科技;包括唐朝也一直都有死敌,那就是吐蕃;只有有强大的对手在时刻盯着的时候,才不敢松懈,致力与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但是为什么历史上为什么对于如此盖世功绩却如此轻描淡写?要知道新疆那一大片土地以及西藏和东北,在正统的中国王朝上,都不是真正属于中国的,还有蒙古;究其原因,还是和康熙有关,康熙击败噶尔丹汗之后,几乎将整个准噶尔部落灭族,康熙虽然击败了噶尔丹汗,但是准噶尔部落的反抗从未停止过,一直延续到乾隆中期,所以清朝统治者深以为恶,在不断的反抗中,准噶尔部的人几乎也都断绝了。
这样的历史,清朝后任统治者当然要遮掩,加上后来的民国要淡化清朝的影响,几番结合之下,似乎新疆、西藏、蒙古和东北,顺理成章的就成了中国的了,一直记恨清朝损失了多少土地,多么昏庸无能,但是,清朝曾经,做过的事情,谁又记得呢?只记得他人的恶,却不记得他人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