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杀伐无情,却在外出巡查路上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朱元璋杀伐无情,却在外出巡查路上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59 更新时间:2024/1/30 3:36:47

郭子兴提拔后很多人私下不信服朱元璋,也是汤和鼎力支持自己的兄弟全力帮扶,然而这样一个亲兄弟都得不到朱元璋的信任,足见洪武皇帝有多么的无情。

朱元璋虽然无情但却有义气,尤其是对自己身边因战功而死去的功臣,战后、建国后都给予了相应的嘉奖。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有一个人却被疏漏,这个人还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以至于发生了大明朝贫民辱骂皇帝的戏码。

朱元璋外出巡防巧遇一妇人

谈起大明朝的建立、兴衰和融入都离不开朱元璋,他即是一个国家的皇帝,又一位被后世认可的明君贤主,当然也是一位制造“胡惟庸案”、“蓝玉案”的刽子手。

其实朱元璋有这样的心态和行为离不开他早年的经历,根据历史的记载朱元璋25岁征战沙场,奋斗了15年才在40岁当上皇帝,可谓是坎坷与生死。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皇帝之位朱元璋非常在意,为了稳固大明王朝和老朱家的统治,他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将权力下放到了六部,即使自己“累成狗”也在所不惜。

开国之后,他不仅要日日夜夜处理政务和北方边疆元朝残余势力的反击,还要治理刚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天下及天下百姓,这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

扬州曾是我国历史上最繁华的一个省份,然而在明朝初期却仅仅只剩下了断壁残垣,甚至于明朝的在当地设立的官府都只有一把椅子而已。

为了体察民情也为了不被百官的奏折蒙蔽双眼,朱元璋总是会选择一些合适的季节外出巡防,有时候微服私访有时候大张旗鼓,都是为了查看查看民间老百姓的真实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百姓的辛勤劳作,大明王朝出现了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发展,如此才有了“洪武之治”的盛世。

不过,有一次外出朱元璋巡防时偶然间在一座桥上碰到了一个老妇人,老妇人见朱元璋的銮驾到来不仅没有让路,反而还堵在路中央不让他过。

朱元璋愤怒的同时也很好奇,为何这个老妇人要拦住自己,他让人把老妇人请过来询问情况。

老妇人看到朱元璋没有跪拜而是痛骂不已,朱元璋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自惭形秽,向老妇人道了歉还封上了一定的爵位。

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看到这里或许有很多人不明所以,堂堂大明朝的皇帝为何要向一个辱骂自己的老妇人道歉呢?想要了解此事还需要从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说起,与故事相关的另一个人名叫韩成。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红巾军是当时反元最大的一股力量,朱元璋便是红巾军的一员,还因为郭子兴的赏识很快成为了部队中的将领,并有了属于自己的权力班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韩成投奔而来,与朱元璋一样他也出身于农家、以打鱼为生,韩成自小就开始学习武功修的一身好武艺,元末乱世走投无路的他决定揭竿而起。

当时,朱元璋的名声在濠州成非常响亮,于是乎韩成便投靠了他。 韩成性情耿直、忠厚老实,再加武功比一般的兵卒要好上许多,便被安排在朱元璋的身边当护卫。

值得一提的是,韩成的身材、模样与朱元璋非常相似,这也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伏笔。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最大的一个对手就是陈友谅,后者不仅地盘大、粮草多,就连部队的总人数也比朱元璋多很多。

公元1363年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东进攻打朱元璋,但在洪都这个地方却遭到了明军的顽强抵抗,60万大军被拖延了3个多月以至于军心不稳、士气低迷。

很快朱元璋就率领20万士气饱满的大军杀来,陈友谅想要撤退但朱元璋却不想放过这样一个好机会,你退我追双方来到了鄱阳湖最终的战场。

鄱阳湖上的危机

陈友谅的水师战船无疑是当时最强的,虽然他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但依旧在鄱阳湖上让朱元璋焦头烂额。有一次在与陈友谅的水战中,朱元璋所在的船只被陈汉大军包围,最终搁浅在浅滩之上。

见此情况朱元璋感慨不已“孤舟被围,势不能动,虽有神鬼,亦何能为”,简单来说就是他想要放弃最后的挣扎,危急关头韩成站了出来。

上文提到他与朱元璋的身材、样貌非常相似,在韩成的苦心哀求下两人换了衣帽鞋子等,等于说韩成在船只上吸引陈友谅大军的火力,朱元璋则可以坐着小船趁机逃走。

临走前朱元璋问韩成有什么未完成的愿望,韩成回答道“岂复念家......”最终韩成被陈友谅的大军逼迫而死,朱元璋则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逃出重围的朱元璋整军再战,最终在鄱阳湖上杀了陈友谅,奠定了自己统一天下的基础。后来,明军先后击败张士诚方国珍和北方的元朝于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

朱元璋称帝后大封对自己有功劳的臣子,但因为一些不知名的原因忘记封赏韩成,亦或者说当时韩成没有子嗣没有办法封赏,这件事情也就被搁置了。

谁知韩成在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儿子死后老母亲于家中没有人照顾,过着无依无靠十分艰苦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朱元璋的行为越来越不满,毕竟儿子是为了救他才死的,如此才有了大桥上拦驾骂人的场景。

得知老妇人是韩成的母亲,又看着她一身破衣烂衫的乞丐打扮,朱元璋感到自己对不住韩成,更对不住他的老母亲,惭愧之余便立刻赔礼道歉。

不久后,韩成被追封为高阳侯,他的母亲也得到了应有的待遇,幸福过完了后半生安享晚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文天祥等宋元诗人为啥都喜欢陶渊明?其实他们是有心杀贼无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以史为鉴2022-12-25 12:19河北作家,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已关注中国的古代诗词都是遣词造句,千辛万苦“推敲”得来,因此每一首流传下来的名句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名句。但是你可见过,古代诗人一首诗开篇就直呼“我爱陶渊明”这样的大白话诗句?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很多次。本期 @以

  • 赵匡胤带头给一块三行字的石碑磕头,才确保宋朝300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作为宋朝第一位皇帝,出生于公元927年,地点就在河南洛阳的夹马营。赵匡胤出生在五代十国的乱世,长大之后也加入军队成了一名军人。公元950年,23岁的赵匡胤结识了29岁的柴荣,遂北投邺都郭威的部队,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两人建立起了兄弟般的情谊。公元951年,郭威代汉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已经成为禁

  • 为什么赵普进得了宋朝昭勋阁,却进不了明朝名臣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青史人物面面观青史人物面面观2022-01-20 10:07历史领域爱好者已关注他是宋朝开国的元勋,是三度拜相的社稷良臣,是名列宋朝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他在宋朝初建时,可以说是立下了非常之功。但因为他隐藏至深的野心和视野狭隘,也导致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悲剧。今天,我们就走近赵普,来看看这位古代

  • 岳飞被冤死后,其妻儿的下场如何?儿子被杀,小女儿的遭遇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岳飞是回民吗,赵构晚年后悔杀岳飞没,岳飞野史秘闻完整版

    岳飞被害后他的妻儿下场如何?儿子冤死,最惨要数它女儿。英雄岳飞的临终境遇有多惨?大儿子岳云被害身亡,就连妻儿也难逃秦桧的毒手,他的后人最终下场如何?又能否沉冤得雪? 岳飞 岳飞共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岳飞极其注重家教‘‘遇诸子尤严’’对这几个子女教育极其严格。宋朝酒文化兴起,瓦舍酒楼林立,可岳飞让孩

  • 苗人世界里的汉人,生活在现代的明朝人,600年前朱元璋的棋子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是纯正的汉人吗,朱元璋怎么成为汉人的,朱元璋与南京历史

    为何汉人会偏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这还要从600多年前说起。1368年正月,40岁朱元璋在动荡的乱世中扫除了其他起义军后在应天府正式登基,建立了大明王朝。同年7月,明军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弃城北逃,中国大一统逐步完成,只剩下最后的几枚钉子,其中就有一枚非常强硬的盘踞在云南的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由于云南特

  • 捐宅兴学贵天下,北宋慈善第一人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范仲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除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外,他还是一位忧国忧民、心系百姓的名臣,他所创办的义庄、义学,开创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新模式。 划粥断齑,忧乐天下 范仲淹出生于北宋初年,2岁丧父, 孤儿寡母,为求生

  • 朱元璋的酷刑有多恐怖?最残忍1招曝光:不见血,却无法忍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发明1种刑罚,不会溅血却能把犯人吓坏。(示意图/翻摄自Unsplash图库)明朝时代著名的刑罚就是“贴加官”那是什么呢?“贴加官”据说是朱元璋发明的,这种刑罚不会在受刑者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一般用于审问官员,不对外开放。《雍正王朝》原班人马打造的电视剧《李卫当官》中,那个县捕头就对李卫的老妈使

  • 越王勾践曾发明“卒妻制”,非常残忍,1800年后才被朱元璋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士兵打仗如何解决生理需求?考验着历代君主的智慧。(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然而大家都知道勾践静待时机复国的故事,但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想出一方法来解决士兵生理需求,这方法一直被沿用千年,直至朱元璋时期才被废除。▲勾践“

  • 历史真相:李自成并不是汉人,上位就追封蛮族为太祖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回族为啥要给李自成开门,粤语版李自成,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

    所以很可笑的是到最后,唐朝被继承人并不是真正的汉人,而是西夏王朝的后代。而且吴三桂当时投降的时候还被人所耻笑,因为他是一个汉奸。其实李自成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皇位继承人的,他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娃,但是后来因为自己的生活实在是生活不下去的,百姓剥削的太严重,所以他就拨杆起义了。其实李自成他的这一生可

  • 国家图书馆藏周叔弢所捐宋元明清古籍善本说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周叔弢(1891-1984),原名明扬,后改名暹,字叔弢,晚号弢翁,我国著名民族实业家和古籍文物收藏家,曾任天津副市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周叔弢素笃典籍,其“自庄严堪”书斋藏书达4万余册。1952年8月,周叔弢将其中715种2672册善本无偿捐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本文便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