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天祥等宋元诗人为啥都喜欢陶渊明?其实他们是有心杀贼无力

文天祥等宋元诗人为啥都喜欢陶渊明?其实他们是有心杀贼无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00 更新时间:2024/1/19 13:46:10

转载 以史为鉴

2022-12-25 12:19

河北

作家,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已关注

中国的古代诗词都是遣词造句,千辛万苦“推敲”得来,因此每一首流传下来的名句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名句。

但是你可见过,古代诗人一首诗开篇就直呼“我爱陶渊明”这样的大白话诗句?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很多次。

本期 @以史为鉴 就跟大家聊聊宋元时期的诗人为啥都这么喜欢陶渊明!

宋代曾经写出千古名篇《资治通鉴》的大文豪司马光,曾经写过一首《独乐园七题·见山台》的五言诗,其中第一句就是“吾爱陶渊明”。

吾爱陶渊明,拂衣遂长往。 手辞梁主命,犧牛惮金鞅。 爱君心岂忘,居山神可养。 轻举向千龄,高风犹尚想。

宋代诗人郭祥正在读了陶渊明的传记后,也忍不住写下两首关于陶渊明的诗词,其中一首在开篇第一句也直接写道:“我爱陶渊明,超然遗世想”

《读陶渊明传二首其一》 我爱陶渊明,超然遗世想。 一奏无弦琴,妙曲寄玄响。 翛然听以气,万籁应诸掌。 舟车就所便,丘壑信孤往。 泉涓木欣欣,酌酒助俯仰。 酣醉颓云烟,舒啸逸罗网。 斯人孰可见,梦寐期彿彷。 兀如南山松,亭亭植千丈。

元末明初的诗人周致也写过一首《怀古》诗,里面也直接说:“我爱陶渊明,所居惟种柳。”

我爱陶渊明,所居惟种柳。 与世实寡谐,委怀在杯酒。 不有千古心,谁识千载后。 意欲从之游,斯人复何有。

那么宋元时期的诗人为啥都这么喜欢陶渊明,还喜欢直接在诗词开篇高呼“我爱陶渊明”呢?

其实陶渊明在他所处的时代一直是被忽视的存在,陶渊明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仕或者不愿出仕,干脆把自己投身入田园山水之间,开创了田园派的诗词。

但是陶渊明的诗在南朝时期一直备受冷遇,当时文人、官方都瞧不上这种作品,甚至连《世说新语》这样记录当时名人故事的小品文中都没有陶渊明的故事。

当时著名的诗词评论作品集《诗品》,评论古今无数诗人优劣,但是只给了陶渊明一个中品的评价,就这有人还说是拔高了。

只有南朝时期的昭明太子萧统在编纂《文选》时,才对陶渊明进行了推崇,这也开了唐宋时期陶渊明的热潮。

到了宋元时期,当时的局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强盛的唐朝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中原文人面临的是割据一隅不思进取的中原王朝和虎视眈眈的异族入侵。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许多人有心杀贼可惜进不了政治中枢,于是走上了隐居的道路。而陶渊明正是隐居文人的代表。

所以在宋元时期,许多文人都喜欢上了陶渊明的诗词,喜欢上了陶渊明的隐居,并不是说他们真的喜欢隐居山林不去出仕,而是时代大势逼迫这些人,如果不想投靠异族,还想保持气节,那么就不得不效仿陶渊明隐居山林,不得不喜欢陶渊明,以他为精神寄托。

比如在元代诗词中,陶渊明和诸葛亮是经常并列出现的一对名人。其实在我们看来,陶渊明隐世,诸葛亮出世,而且诸葛亮从各个方面都要比陶渊明有名有成绩,为啥元代文人会把这两人并列为固定搭配呢?

图注:明末画家陈洪绶所绘的诸葛亮和陶渊明相对弹琴

其实这就是元代文人心中的矛盾所在,他们想像诸葛亮一样寻找明主出仕救国,但是时局无奈,又只能选择像陶渊明一样隐居避世。

宋元之交时期的诗人谢枋得的诗词就是典型,他的诗中有很多:“渊明岂但隐逸人,渊明素怀诸葛志”,“靖节少陵能自解,孔明王猛使人悲。”这样把诸葛亮和陶渊明并列相提的名句。

谢枋得等人认为孔明在隆中高卧的时候,和陶渊明隐居田园是一回事,只不过诸葛亮后来得了天命,有了刘备这样的明主三顾茅庐,这才创下了赫赫大名。

而陶渊明则是虽然有卧龙的才华,也有平定天下的想法,但可惜终归没有天命明主,最后只能老终于田园。

但是无论怎样,陶渊明和诸葛亮都是“不事二主”、“不仕二朝”的忠义典范,是宋元时期文人心目中的一杆旗帜。

甚至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宰相文天祥都多次表达过效仿陶渊明隐居的思想。“世无徐庶不如卧,见到渊明便合归。”

只不过历史没有给文天祥、谢枋得们效仿陶渊明,隐居田园的机会。

谢枋得曾经亲自举兵抗元,失败后拒绝蒙元朝廷征召最后绝食而死,也体现了自己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更是宁死不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气节的典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带头给一块三行字的石碑磕头,才确保宋朝300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作为宋朝第一位皇帝,出生于公元927年,地点就在河南洛阳的夹马营。赵匡胤出生在五代十国的乱世,长大之后也加入军队成了一名军人。公元950年,23岁的赵匡胤结识了29岁的柴荣,遂北投邺都郭威的部队,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两人建立起了兄弟般的情谊。公元951年,郭威代汉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已经成为禁

  • 为什么赵普进得了宋朝昭勋阁,却进不了明朝名臣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青史人物面面观青史人物面面观2022-01-20 10:07历史领域爱好者已关注他是宋朝开国的元勋,是三度拜相的社稷良臣,是名列宋朝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他在宋朝初建时,可以说是立下了非常之功。但因为他隐藏至深的野心和视野狭隘,也导致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悲剧。今天,我们就走近赵普,来看看这位古代

  • 岳飞被冤死后,其妻儿的下场如何?儿子被杀,小女儿的遭遇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岳飞是回民吗,赵构晚年后悔杀岳飞没,岳飞野史秘闻完整版

    岳飞被害后他的妻儿下场如何?儿子冤死,最惨要数它女儿。英雄岳飞的临终境遇有多惨?大儿子岳云被害身亡,就连妻儿也难逃秦桧的毒手,他的后人最终下场如何?又能否沉冤得雪? 岳飞 岳飞共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岳飞极其注重家教‘‘遇诸子尤严’’对这几个子女教育极其严格。宋朝酒文化兴起,瓦舍酒楼林立,可岳飞让孩

  • 苗人世界里的汉人,生活在现代的明朝人,600年前朱元璋的棋子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是纯正的汉人吗,朱元璋怎么成为汉人的,朱元璋与南京历史

    为何汉人会偏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这还要从600多年前说起。1368年正月,40岁朱元璋在动荡的乱世中扫除了其他起义军后在应天府正式登基,建立了大明王朝。同年7月,明军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弃城北逃,中国大一统逐步完成,只剩下最后的几枚钉子,其中就有一枚非常强硬的盘踞在云南的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由于云南特

  • 捐宅兴学贵天下,北宋慈善第一人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范仲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除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外,他还是一位忧国忧民、心系百姓的名臣,他所创办的义庄、义学,开创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新模式。 划粥断齑,忧乐天下 范仲淹出生于北宋初年,2岁丧父, 孤儿寡母,为求生

  • 朱元璋的酷刑有多恐怖?最残忍1招曝光:不见血,却无法忍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发明1种刑罚,不会溅血却能把犯人吓坏。(示意图/翻摄自Unsplash图库)明朝时代著名的刑罚就是“贴加官”那是什么呢?“贴加官”据说是朱元璋发明的,这种刑罚不会在受刑者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一般用于审问官员,不对外开放。《雍正王朝》原班人马打造的电视剧《李卫当官》中,那个县捕头就对李卫的老妈使

  • 越王勾践曾发明“卒妻制”,非常残忍,1800年后才被朱元璋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士兵打仗如何解决生理需求?考验着历代君主的智慧。(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然而大家都知道勾践静待时机复国的故事,但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想出一方法来解决士兵生理需求,这方法一直被沿用千年,直至朱元璋时期才被废除。▲勾践“

  • 历史真相:李自成并不是汉人,上位就追封蛮族为太祖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回族为啥要给李自成开门,粤语版李自成,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

    所以很可笑的是到最后,唐朝被继承人并不是真正的汉人,而是西夏王朝的后代。而且吴三桂当时投降的时候还被人所耻笑,因为他是一个汉奸。其实李自成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皇位继承人的,他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娃,但是后来因为自己的生活实在是生活不下去的,百姓剥削的太严重,所以他就拨杆起义了。其实李自成他的这一生可

  • 国家图书馆藏周叔弢所捐宋元明清古籍善本说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周叔弢(1891-1984),原名明扬,后改名暹,字叔弢,晚号弢翁,我国著名民族实业家和古籍文物收藏家,曾任天津副市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周叔弢素笃典籍,其“自庄严堪”书斋藏书达4万余册。1952年8月,周叔弢将其中715种2672册善本无偿捐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本文便对这

  • 明朝有资格拥有庙号的皇帝,只有这3位,其余都是浮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有庙号的皇帝,明朝杰出的三位皇帝,明朝末期的三位皇帝

    第一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般来说开国之君是最有资格拥有庙号的帝王,朱元璋起自布衣,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领导才能,收天下最顶尖人才于麾下,历经多年的艰苦奋战终成帝业,建立了近三百年国祚的大明王朝。朱元璋驱除蒙元势力,恢复和延续汉文化,重新确立了中国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堪称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