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五):商鞅四面秦孝公,改革由此起

秦朝(五):商鞅四面秦孝公,改革由此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597 更新时间:2024/1/25 11:48:26

秦孝公这篇求贤令有没有能够广传天下,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传到邻近的魏国倒是一定的。因为当时正在魏国郁郁不得志商鞅,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篇求贤令,才决定前往秦国的。商鞅出身于卫国宗室,应该是某位卫国国君的孙子,所以商鞅原本被称为“公孙鞅”或者“卫央”的,后来等到他辅佐秦孝公变法成功之后,被封为“商君”,才有了“商鞅”这个名字。不过为了方便,我们还是从一开始就称呼他为商鞅。

[var1]

这个商鞅的祖国卫国,并不是三晋之中的那个魏国,而是当初西周建国的时候,周公东征之后,在原来商朝故地建立的那个卫国。后来商鞅出仕三晋之一的魏国,成为了魏国国相公叔痤的中庶子,大概相当于秘书。公叔痤非常欣赏商鞅的才能,后来公叔痤病重,魏惠王来探望他的时候,公叔痤就对魏惠王说,我手下这个商鞅是个人才,您一定要重用他,他的才干足足可以做魏国的国相。

但是因为商鞅当时很年轻,也没有什么名气,所以魏王并没有重用他的打算。公叔痤就看出来了魏王不想重用商鞅,于是就赶紧接着说,如果国君您不想重用商鞅,那就一定要杀了他,千万别让他投奔别国。魏王听了这番话之后,觉得公叔痤一定是因为病入膏肓,所以头脑混乱才说出这些语无伦次的话。因此,他对于公叔痤的这一番话,根本没往心里去。

等魏王一走,公叔痤赶紧命人找来商鞅,然后跟他说,我是魏国的国相,必须要先忠于国事。所以我刚才跟魏王说,你商鞅是个人才,要么重用,要么杀了,我看出来了,魏王没有用你的意思,所以啊,你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快跑吧。商鞅听完之后,淡淡一笑说,国相您放心,魏王根本没把我这么一个中庶子放在心上,他确实不会重用我,但是他肯定也不会杀我。

事实证明,对于魏惠王,商鞅或许比公叔痤看的更透彻一些。后来公叔痤去世,秦孝公的求贤令传到了魏国境内。商鞅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离开了魏国,去投奔秦国。到了秦国之后,商鞅也不知道走了什么门路,就结交到了秦孝公身边的楚臣大太监景监,然后商鞅就请景监去举荐自己见秦孝公。

但问题是,商鞅对于秦孝公并不了解,所以他其实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打动秦孝公,让他能重用自己。因为史籍上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商鞅为什么,没有通过景监或者其他的途径,先了解一下秦孝公的喜好和政见之类的事情,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次,商鞅在景监的推荐下见到了秦孝公,然后商鞅就云里雾里的,跟秦孝公聊了半天三皇五帝是怎么治国的,秦孝公听着都睡着了。事后,秦孝公就把景监臭骂了一顿,说你从哪儿找了这么一个狂生啊,这种人怎么能用啊?结果景监把秦孝公的话告诉商鞅之后,商鞅一点都不在意,反而是死皮赖脸的请景监帮忙,再见一次秦孝公。这次商鞅和孝公聊的是商汤啊,周文王啊、周武王他们是怎么治国的?这回孝公觉得靠谱点了,不过还是没有什么能够打动他的地方。

于是商鞅再一次请景监帮忙,第三次见了秦孝公,这次聊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是如何称霸中原的。这次秦孝公对商鞅的态度改观了不少,还跟景监说,商鞅这个人其实还不错,有点儿本事。没事啊,可以让他进宫来,多跟我聊聊。就这样,商鞅第四次面见秦孝公,这回他跟孝公说的是如何在秦国变法,以图国富兵强。孝公非常感兴趣,和商鞅深入商谈变法内容。其中好几次,秦孝公不自觉的听着听着,就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凑到了商鞅的跟前。经过多次商谈之后,秦孝公力排众议,决定变法。他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全权主持变法。

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其实第四次拜见秦孝公之后,景监就曾经问过商鞅,说为什么他四次面君,结果截然不同呢?商鞅就说,我一开始啊,劝国君效仿三皇五帝,教化黎民,垂拱而治。后来我又劝国君效仿商汤和周文王,实行王道。但是国君嫌这些都太慢了,这种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成就帝王之业,他等不及,所以我就跟他谈了变法强国的事,国君听了特别高兴。最后商鞅说完,还感叹了一句,说秦国恐怕“亦难比德于殷周矣”。

虽然秦孝公在改革期间,将国政大权确实全部委任给了商鞅,他自己几乎是一个“虚君”式的存在。但是追根溯源,终究孝公才是秦国的国君,而商鞅只不过是一个远来求官的外国客卿。所以说,是秦孝公自己从商鞅提供的种种可能之中,选择了一条道路,然后按照秦孝公所选的这条道路,商鞅努力去实现孝公的政治愿望。因此,在商鞅变法之中,确实流露出了一些暴戾之气。但如果说,一定要将这些归罪于某一个具体的人的话,那这个人也应该是秦孝公,而不是商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啥曹丕只活了40岁,看看曹操死后他干了什么?色是刮骨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之死后曹丕怎么死的,曹操为何选了曹丕,曹丕被曹操吓得最惨的一次

    于是,建功立业的任务就交由到了曹丕手上。能被曹操立为继承人,曹丕一定有着过人之处,他迅速稳固政权局势,培植自己的势力,在220年11月逼迫汉帝退位禅让,并建立曹魏帝国。但这位年轻的帝王却在执政了7年后就病故了, 驾崩之时也不过才40岁,为什么曹丕会早亡,难道真的如传闻所说是在继位后因纵欲,导致气血亏

  • 秦始皇统一六国那年,有12个11米的巨人帮他完成一件事,造福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们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是秦朝,而当时它的统治者嬴政则创造了很多很多成就,有一些到现在都是令人惊叹的,还有的到现在被评为文化遗产,而有一些到现在人们都没有办法解释,他们是如何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var1]有很多人说秦始皇嬴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他发明的很多刑罚都让人胆寒,但是

  • 《陈涉世家》因与史实不符被移出中学课本?陈胜起义背后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胜公示,陈胜为什么叫陈涉世家,陈胜的真人照片

    “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经典名句怕是要消失在学生们的记忆中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有更好的佳作替代,属于正常变动。但是有专家指出,《陈涉世家》中的内容与史实不符,所以被替代。 专家说得有没有道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

  • 春秋大墓出土一件金权杖,牵出消失千年的芮国和戎人,轰动考古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芮国简介,韩城梁带村芮国古墓,芮国历代国君

    [var1]这个春秋大墓位于刘家洼遗址,遗址位于陕西澄城县,这座遗址之所以被发掘,是因为受到了盗墓者的侵扰,才进行了抢救形的挖掘。在这片遗址中,有一片10万平方木的城市遗址,可见这里曾经是多么的繁华。而且这里存在的古墓有210多座,其中拥有墓道的,中字形大墓有两处,而在其中的一处大墓中,就出土了一件

  • 关羽为啥斩杀颜良如此轻松,曹营诸将为何袖手旁观,不敢出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关羽斩杀颜良是个意外,骑着赤兔马上去就是一刀斩,颜良没防备,因为只有这样解释才能弱化关羽的武力,不然关羽的武力要上天了,事实上关羽斩颜良一点也不意外,正史里就是这样记载的,准确来说是刺颜良,斩其首还,那么问题来了,曹营猛将真的害怕颜良吗?我看未必。 士气大减 白马之战首先派出的是,原吕布手下部将

  • 秦国与楚国大战,三晋为什么会站在秦国一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和楚国谁厉害,乐高秦国大战楚国,楚国灭秦国

    对于楚怀王的这个决定,楚国国内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楚国打不过秦国,贸然出兵只能是自取其辱。[var1]从历史关系上来说,由于晋国和魏国的存在,秦国和楚国的关系一直都很好。但在楚怀王时代,晋国早已烟消云散,魏国则是苟延残喘,秦国和楚国只是维持着表面友好,地缘矛盾早就处于被引爆的边缘了。于是楚怀王决定

  • 诸葛亮5次北伐,为什么总想占领陇右,原来和关羽丢失荆州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为何北伐而不夺取荆州,诸葛亮后期为什么不夺荆州,诸葛亮为什么要派关羽去荆州

    隆中对的关键是占据荆州市、益州,随后双路发兵,以象中华。关云长丧失荆州市以后,刘备为了夺走荆州市,让隆中对的战略继续有效,启动了夷陵之战,最后全军覆灭。刘备死之后,诸葛亮马上与吴国调停,再次结为了同盟。与吴国结成联盟以后,诸葛亮就迅速启动了姜维北伐。诸葛亮姜维北伐的另外,吴国也进攻三国曹操,从战略上

  • 秦国灭亡后,项羽的轻率决定让他失去了关中根基和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统一大业是以关中的老秦国为根据地、吞并六国来完成的。于是,在秦朝内部以函谷关为界,就出现了两大地域之间的不平等。“关中”秦人,上至统治集团的高层,下到一般吏民,均以征服者自居,对关东吏民多有欺凌奴役之举。久而久之,关东之人对“关中”秦人就产生了极深的隔阂甚至仇视

  • 荆轲刺秦后,秦军挥师北上,可燕国为何没被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荆轲刺秦王给燕国带来的后果,荆轲新传燕国在哪,燕国荆轲故事

    ———司马光据传燕国太子丹是为了保证燕国的宗庙社稷而设计了荆轲刺秦计划,但是因为刺秦计划的失败,不仅没能够保住燕国的正常发展,反而给燕国带去了巨大的祸患。荆轲死后,嬴政余怒未消,派遣王翦率领大军北上伐燕,那是一场力量十分悬殊的战争,濒临灭亡边缘的燕国与一家独大的秦国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战争的结局也并未

  • 此人是蜀国真正的国舅爷,刘备却不敢重用,只怕抢了刘禅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尚香孙策刘禅刘备关系网,刘备为啥告诉刘禅赵云不可重用,刘备的儿子刘禅读音

    蜀国是三国中占据天险的一个国家,川蜀一带自古易守难攻;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蜀国后来竟是三国中最先被灭的国家,实在不可思议。为此,后人议论纷纷;有人说,蜀国的失败都怪诸葛亮。虽然诸葛孔明是个大能人,但是他不擅长教育精英,导致国内人才匮乏。也有人说,蜀国的国主刘禅是个无能的君主,他不可能和魏国的曹操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