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与楚国大战,三晋为什么会站在秦国一边?

秦国与楚国大战,三晋为什么会站在秦国一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45 更新时间:2024/2/9 12:02:07

对于楚怀的这个决定,楚国国内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楚国打不过秦国,贸然出兵只能是自取其辱。

[var1]

从历史关系上来说,由于晋国和魏国的存在,秦国和楚国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但在楚怀王时代,晋国早已烟消云散,魏国则是苟延残喘,秦国和楚国只是维持着表面友好,地缘矛盾早就处于被引爆的边缘了。

于是楚怀王决定顺势而为,倒也可以理解。

但问题就在于,楚国想要真正威胁到秦国,需要一点运气。

秦国最重要的两大经济区——关中经济区和成都经济区的确都在楚国的威胁之下,但如果对手只是楚国,那么秦国防守起来会相对简单。

因为秦国的防守区域位于上游,楚国想要威胁这两大区域,就必须逆流而上。

因此在楚国这方面看来,最好的结果是楚国逆流而上,三晋猛攻函谷关,这会导致秦国首尾难顾,从而一战定胜负。

然而等战争打起来之后,三晋不但没有猛攻函谷关,反而站在秦国一边帮着打楚国。

这下子,楚国彻底失去了战略主动权,被秦国打得凄凄惨惨戚戚。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消息传回国内,楚怀王一直难以释怀,他认为三晋短视,放任眼前的大威胁秦国于不顾,反而帮着秦国打自己。

可如果我们不开上帝视角,不知道秦国将来会一统天下,自然就会得出结论:帮着秦国一起收拾楚国,一点病都没有。

[var1]

战国时期的格局,很像我们打麻将,楚国是上家,秦国是对家。

秦国如果胡牌,我是需要付钱的;可如果让楚国胡牌,我也需要付钱啊。

因此,对于我来说,秦国固然是对手,楚国也不会是朋友。

想要从这个牌局中脱身,甚至从中赚到钱,唯一的办法就是保佑自己摸到好牌,在他们胡牌之前抢先胡牌。

换言之,当秦国和楚国掐起来之后,我们只需要考虑,帮谁能够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站在楚国一边打秦国,如果真能把秦国灭了,得到最大好处的自然是楚国和魏国,可秦国既是长江上游,又有天险阻碍,哪是那么好灭的?

站在秦国一边打楚国,那利益简直肉眼可见。

楚国边境线极长,随便从什么地方插进去,都能挖到一块肉吃,不存在什么难以攻克的天险。

如果能够和秦国一起瓜分楚国,三晋的力量也会获得增长,即使将来再跟秦国对垒,底气也要足一些。

与其把命运寄托在别人手里,不如抓在自己手里,三晋这账算得明明白白毫无问题。

[var1]

这是最赤裸的利益计算,但张嘴说话的时候得说大道理。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种说法:齐国原本和楚国关系很好,可楚怀王就是贪图张仪许诺的六百里土地,于是悍然与齐国断交。这样反复无的小人国家,根本就不值得相信。

其实哪有那回事呢?要说反复无常,要说背信弃义,秦国才是当之无愧的NO.1。

可那些逼着眼睛欺骗自己,每天努力秦国朝拜的国家,却对这个事实视而不见。

楚国和楚怀王最大的问题,不过是他们失败了,后人居高临下地看着,给出了各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结论。

击败楚国之后,秦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把自己打扮成了一只小白羊。

为什么要夺魏国的河西之地呢?因为这地方本来就是我老秦人的,只是物归原主而已;

为什么要打楚国呢?因为楚国仗着武力,随时会威胁我们秦国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我们只是自卫反击而已;

为什么要侵占蜀国呢?因为蜀地落后,向往着被秦国统治,从此过上好生活而已。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迫不得已的原因,各国政要又凭什么会争先恐后地给我们秦国当带路党呢?

由此可见,天下由秦统一,是所有人的共识啊。

所谓“成王败寇”、“谎言千遍即成真理”,不外如是。

秦国最喜欢做的,就是获得一定的胜利果实之后,立刻闭门消化,完全消化之后,再出门抢一点果实回来继续消化。

等秦国将优势积累得足够庞大之后,席卷天下就变成了一种流程,按部就班地走完即可。

更多文章

  • 诸葛亮5次北伐,为什么总想占领陇右,原来和关羽丢失荆州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为何北伐而不夺取荆州,诸葛亮后期为什么不夺荆州,诸葛亮为什么要派关羽去荆州

    隆中对的关键是占据荆州市、益州,随后双路发兵,以象中华。关云长丧失荆州市以后,刘备为了夺走荆州市,让隆中对的战略继续有效,启动了夷陵之战,最后全军覆灭。刘备死之后,诸葛亮马上与吴国调停,再次结为了同盟。与吴国结成联盟以后,诸葛亮就迅速启动了姜维北伐。诸葛亮姜维北伐的另外,吴国也进攻三国曹操,从战略上

  • 秦国灭亡后,项羽的轻率决定让他失去了关中根基和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统一大业是以关中的老秦国为根据地、吞并六国来完成的。于是,在秦朝内部以函谷关为界,就出现了两大地域之间的不平等。“关中”秦人,上至统治集团的高层,下到一般吏民,均以征服者自居,对关东吏民多有欺凌奴役之举。久而久之,关东之人对“关中”秦人就产生了极深的隔阂甚至仇视

  • 荆轲刺秦后,秦军挥师北上,可燕国为何没被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荆轲刺秦王给燕国带来的后果,荆轲新传燕国在哪,燕国荆轲故事

    ———司马光据传燕国太子丹是为了保证燕国的宗庙社稷而设计了荆轲刺秦计划,但是因为刺秦计划的失败,不仅没能够保住燕国的正常发展,反而给燕国带去了巨大的祸患。荆轲死后,嬴政余怒未消,派遣王翦率领大军北上伐燕,那是一场力量十分悬殊的战争,濒临灭亡边缘的燕国与一家独大的秦国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战争的结局也并未

  • 此人是蜀国真正的国舅爷,刘备却不敢重用,只怕抢了刘禅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尚香孙策刘禅刘备关系网,刘备为啥告诉刘禅赵云不可重用,刘备的儿子刘禅读音

    蜀国是三国中占据天险的一个国家,川蜀一带自古易守难攻;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蜀国后来竟是三国中最先被灭的国家,实在不可思议。为此,后人议论纷纷;有人说,蜀国的失败都怪诸葛亮。虽然诸葛孔明是个大能人,但是他不擅长教育精英,导致国内人才匮乏。也有人说,蜀国的国主刘禅是个无能的君主,他不可能和魏国的曹操家族

  • 若诸葛亮成为蜀汉皇帝,是否能够打败魏国,诸葛亮的表现说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力到底有多大,蜀汉能打赢魏国吗,诸葛亮为什么不能使蜀汉免于灭亡

    [var1]首先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况,其实决定蜀汉未来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都知道当时的他们出现了很严重的经济问题,从益州疲弊这方面来讲就能看出来,他们缺乏人才还缺乏人口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并且之前刘备强行要攻打东吴让蜀汉的老本基本上都败光了。那么无论是换上谁上来那么现有的情况依然还是存在的,是没有办

  • 诸葛亮生前为何不称帝?不是不想,而是有更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和李严一起成为顾命大臣。而刘备临终遗言是这样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短短几句,直接给所有在场之人提出并且确定了诸葛亮日后的政治地位问题。而诸葛亮在听到之后更是流着泪说:“臣当效忠主上,竭尽股肱之力,辅佐幼主,至死不渝!

  • 美日韩三国历史教科书都是怎么写中国的?可能有点出乎国人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俗来讲, 其意思就是看待同一件事物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即便是在史学家的眼中,他们对于历史的真正记载也会因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譬如说,在明朝时期,史学家的观点和清朝时期的观点就不一样。经过后人大量的考证之后发

  • 此人一句话灭掉一个朝代,诸葛亮非其对手,他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乱世狂谋贾文和,此人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他也许有着种种别人难以企及的过人之处,但就客观效果而论,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就连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曾将贾诩与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并列立传,撇开道德威望,先注重影响世事的深度,则贾诩与二荀并列,并无不当。他出生在武威,在当时

  • 秦王请薛公入秦为相,不惜代价与楚绝盟,太后设套离间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太子在秦为质,质秦期间怒杀秦国大夫,祸事上身怕殃及自身,便连夜逃回楚国,楚国为制衡秦国,又将太子质与齐国为质,与齐结盟,这苦命的刚逃离虎口,又进狼窝,最后终于把苦日子熬尽,摆脱人质生涯之苦。楚怀王被囚禁于秦国,秦王胁迫楚王割地之事,消息传回楚国,众臣惊恐不已,为破秦之诡计,众臣商议扶太子以正位保

  • 飞将军李广齐名,百人阵中取敌将首级,不幸媳妇被皇帝看重,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广将军的故事简介,李广个人简介,卫青和李广哪个厉害

    ★摩诃讷于语言,恂恂长者,至于临戎对寇,志气奋发,所向无前。年未弱冠,随侯安都在京口,性好射猎,无日不畋游。及安都东征西伐,战胜攻取,摩诃功实居多★萧摩诃、任蛮奴为大将,皆一夫之用耳以上是历史人物对于这名将领的忠勇的描述,能与李广齐名的,还有这么高的评价的将领,。是,对武将的最高描述也就是万人军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