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5次北伐,为什么总想占领陇右,原来和关羽丢失荆州有关

诸葛亮5次北伐,为什么总想占领陇右,原来和关羽丢失荆州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70 更新时间:2024/2/9 11:57:23

隆中对的关键是占据荆州市、益州,随后双路发兵,以象中华。关云长丧失荆州市以后,刘备为了夺走荆州市,让隆中对的战略继续有效,动了夷陵之战,最后全军覆灭。刘备死之后,诸葛亮马上与吴国调停,再次结为了同盟。

与吴国结成联盟以后,诸葛亮就迅速启动了姜维北伐。诸葛亮姜维北伐的另外,吴国也进攻三国曹操,从战略上相互配合诸葛亮。诸葛亮姜维北伐前2年,曹操就率五万精兵进攻江夏区。诸葛亮第二次姜维北伐前夜,曹操进攻曹军获得巨大胜利,曹休差点儿全军覆灭。

曹操对曹军较大的一次进攻是诸葛亮第五次姜维北伐期内的公元234年。曹操亲自带领十万精兵进攻合肥市新城区,西路军由陆逊诸葛瑾带领,约万人,由江夏区、夏口进攻襄阳。东路军由孙韶、张承带领,约万人,进攻广陵淮阴。

从诸葛亮与诸葛瑾的通讯能够看得出,蜀汉与吴国在军事机密层面一直是维持紧密沟通交流的。虽然彼此是不一样势力,也没法在国防上产生统一的指挥,可是吴国在战略上相互配合蜀汉的个人行为是较为显著的。双路出军的隆中对战略并没有更改。

尽管战略并没有更改,可是战略总体目标更改了没有?隆中对的战略总体目标是北定中原、修复汉室、攘除奸凶,那么诸葛亮姜维北伐的战略发展目标呢?尽管从口号上看,总体战略目标并没有更改。可是口号是给他人看的,诸葛亮的具体战略总体目标还是出现了极大的调整。

诸葛亮战略总体目标的调整从他五次姜维北伐的进攻总体目标就可以看得出。第一次姜维北伐诸葛亮立即进攻陇右;第二次姜维北伐立即攻陈仓,总体目标还是往西逼陇右;第三次姜维北伐总体目标仍然是陇右;第四次姜维北伐仍然是出祁山,进攻陇右;第五次以直追北京长安为战略错觉,事实上是与关陇地域的诸葛亮战斗,要想夺走陕西关中,最先要拿到陇右,因此陇右仍然是逃不了的。

诸葛亮为什么要攻占陇右呢?实际上,丧失荆州市以后,曹军的人口数量是蜀汉的五倍,可鼓励的部队总数也类似是蜀汉的六七倍。在这个状况下,诸葛亮北定中原早就是幻梦了。但是,对蜀汉而言,夺走陇右,从而占有陕西关中尤为重要。

最先,陇右地域户籍宽裕,民风民俗彪悍,空出将才,关平、姜维全是陇右人;次之,陇右地域是极其重要的农牧区,产良马,在三国时代,好马是一级国防资源;再度,陇右地域是极大的粮库,西汉至今全是产粮战区;最终,陇右地域战略部位极其重要,从陇右东进,陆上上面有古径,海上有渭河,可以说一级战略部位。

诸葛亮姜维北伐的目的是为了占领陇右,拿到陕西关中,为蜀国获得人口数量、谷物和国防化学物质。拿到陇右、关中平原,对蜀汉而言也提升了战略安全系数。总的来看,诸葛亮的姜维北伐早就并不是北定中原了,只是推进蜀汉。

更多文章

  • 秦国灭亡后,项羽的轻率决定让他失去了关中根基和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统一大业是以关中的老秦国为根据地、吞并六国来完成的。于是,在秦朝内部以函谷关为界,就出现了两大地域之间的不平等。“关中”秦人,上至统治集团的高层,下到一般吏民,均以征服者自居,对关东吏民多有欺凌奴役之举。久而久之,关东之人对“关中”秦人就产生了极深的隔阂甚至仇视

  • 荆轲刺秦后,秦军挥师北上,可燕国为何没被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荆轲刺秦王给燕国带来的后果,荆轲新传燕国在哪,燕国荆轲故事

    ———司马光据传燕国太子丹是为了保证燕国的宗庙社稷而设计了荆轲刺秦计划,但是因为刺秦计划的失败,不仅没能够保住燕国的正常发展,反而给燕国带去了巨大的祸患。荆轲死后,嬴政余怒未消,派遣王翦率领大军北上伐燕,那是一场力量十分悬殊的战争,濒临灭亡边缘的燕国与一家独大的秦国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战争的结局也并未

  • 此人是蜀国真正的国舅爷,刘备却不敢重用,只怕抢了刘禅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尚香孙策刘禅刘备关系网,刘备为啥告诉刘禅赵云不可重用,刘备的儿子刘禅读音

    蜀国是三国中占据天险的一个国家,川蜀一带自古易守难攻;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蜀国后来竟是三国中最先被灭的国家,实在不可思议。为此,后人议论纷纷;有人说,蜀国的失败都怪诸葛亮。虽然诸葛孔明是个大能人,但是他不擅长教育精英,导致国内人才匮乏。也有人说,蜀国的国主刘禅是个无能的君主,他不可能和魏国的曹操家族

  • 若诸葛亮成为蜀汉皇帝,是否能够打败魏国,诸葛亮的表现说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力到底有多大,蜀汉能打赢魏国吗,诸葛亮为什么不能使蜀汉免于灭亡

    [var1]首先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况,其实决定蜀汉未来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都知道当时的他们出现了很严重的经济问题,从益州疲弊这方面来讲就能看出来,他们缺乏人才还缺乏人口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并且之前刘备强行要攻打东吴让蜀汉的老本基本上都败光了。那么无论是换上谁上来那么现有的情况依然还是存在的,是没有办

  • 诸葛亮生前为何不称帝?不是不想,而是有更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和李严一起成为顾命大臣。而刘备临终遗言是这样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短短几句,直接给所有在场之人提出并且确定了诸葛亮日后的政治地位问题。而诸葛亮在听到之后更是流着泪说:“臣当效忠主上,竭尽股肱之力,辅佐幼主,至死不渝!

  • 美日韩三国历史教科书都是怎么写中国的?可能有点出乎国人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俗来讲, 其意思就是看待同一件事物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即便是在史学家的眼中,他们对于历史的真正记载也会因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譬如说,在明朝时期,史学家的观点和清朝时期的观点就不一样。经过后人大量的考证之后发

  • 此人一句话灭掉一个朝代,诸葛亮非其对手,他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乱世狂谋贾文和,此人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他也许有着种种别人难以企及的过人之处,但就客观效果而论,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就连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曾将贾诩与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并列立传,撇开道德威望,先注重影响世事的深度,则贾诩与二荀并列,并无不当。他出生在武威,在当时

  • 秦王请薛公入秦为相,不惜代价与楚绝盟,太后设套离间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太子在秦为质,质秦期间怒杀秦国大夫,祸事上身怕殃及自身,便连夜逃回楚国,楚国为制衡秦国,又将太子质与齐国为质,与齐结盟,这苦命的刚逃离虎口,又进狼窝,最后终于把苦日子熬尽,摆脱人质生涯之苦。楚怀王被囚禁于秦国,秦王胁迫楚王割地之事,消息传回楚国,众臣惊恐不已,为破秦之诡计,众臣商议扶太子以正位保

  • 飞将军李广齐名,百人阵中取敌将首级,不幸媳妇被皇帝看重,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广将军的故事简介,李广个人简介,卫青和李广哪个厉害

    ★摩诃讷于语言,恂恂长者,至于临戎对寇,志气奋发,所向无前。年未弱冠,随侯安都在京口,性好射猎,无日不畋游。及安都东征西伐,战胜攻取,摩诃功实居多★萧摩诃、任蛮奴为大将,皆一夫之用耳以上是历史人物对于这名将领的忠勇的描述,能与李广齐名的,还有这么高的评价的将领,。是,对武将的最高描述也就是万人军中取

  • 汉武帝临终为何非要处死钩弋夫人,并非担心母强子弱,而是个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古代历史的点评很高,他是汉朝第七位皇上,将国家治理的发达,殊不知在挑选继承者一事上,却看起来没那么游刃有余。本来他看中的皇太子刘据,由于牵涉巫蛊之祸被整死了,渐渐地老去的他居然发觉,自身没有一个适合的儿子承继帝位,最终,汉武帝决策让自身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称帝,殊不知这是要杀了刘弗陵的妈妈钩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