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负荆请罪人尽皆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是何下场却鲜有人知

负荆请罪人尽皆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是何下场却鲜有人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704 更新时间:2024/6/17 21:43:16

饱读经书的蔺相如,一生为赵国安危出谋划策,他和廉颇举世闻名的负荆请罪故事给后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两个人更是被后人称为“将相之和”,作为赵国最出色的文官武将,即使不出兵,都能震慑四方。负荆请罪人尽皆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是何下场却鲜有人知。

[var1]

廉颇一生经历的战争加起来得有上百场,以勇气闻名各国的廉颇,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武将。在面对比自己职位高的同事,即使心生嫉妒,在得知对方的宽容大度之后,也毫不避讳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堂堂一国之将,背负着荆条去到蔺相如面前赔罪。

身经百战的廉颇在长平之战的时候,面对强大的秦国,廉颇主张内耗的策略,秦国兵马极多,廉颇认为先不出兵,等秦国的粮草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再猛地发起进攻,此时赵坐不住了,派赵括来代替廉颇去和秦国硬碰硬。

[var1]

没有听廉颇这位经验丰富的武将的策略,后果可想而知,长平之战失败之后,廉颇再度出山,他并没有生赵王的气,像前面说的,廉颇永远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誓死报效国家和君王。于是在秦国包围即将要占领邯郸的时候,廉颇结合别国帮助挺身而出。

才得以打破了秦军的包围,经过几轮战争下来,尽管胜利的廉颇军队还是大伤元气,但就在此时燕国趁虚而入,廉颇再一次的迎难而上,面对敌人的六十万精兵,廉颇并没有惧怕,而是率领十三万的新兵残将来应战。

[var1]

尽管敌强我弱,廉颇凭借惊人的指挥力和武力将燕国军队拿下,并且为赵国谋来燕国五座城池。眼看廉颇让赵国起死回生,赵王因为当初没有听廉颇的话感觉羞愧不已。于是赐廉颇尉文给廉颇,重用廉颇并封为信平君。

郭开是太子的伴读,但是是一位极其奸诈的小人,作为下人的他总是在赵王面前“拍马屁”,一来二去被廉颇撞见了几回,刚正不阿的廉颇哪能忍受下人这般谄媚,立刻在郭开面前揭露他谄媚的丑象,弄得郭开很没面子,从此郭开就怀恨在心。

[var1]

廉颇没有想到,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他一样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反省自己,负荆请罪在郭开身上是不会发生的,因为郭开心怀恶种,就等着有朝一日把廉颇给弄下去,不久后赵王去世,太子赵偃上位。郭开眼看着机会来了,于是经常在赵偃面前说廉颇的坏话。

有一次廉颇出兵魏国,郭开瞄准时机在赵偃面前造谣廉颇想要谋反,吓得刚上位的小太子赶紧夺掉了廉颇的兵权,廉颇一生为国效力,没想到在沙场上就夺了兵权,一气之下投奔了魏国。后来秦国把赵国打的那是屁滚尿流,赵王又想起了曾经的勇士廉颇。

[var1]

于是派使者去慰问廉颇,把他请回来。郭开这种心胸狭窄的小人一听赶紧收买了使者。廉颇虽然到了魏国,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魏国还是不敢重用廉颇。悠闲烦闷的廉颇见使者来高兴坏了,极力表现的自己还可以驰骋疆场。

但是使者回去却报告廉颇已经老了,不能战斗了。一生爱国的廉颇最终也没有等到来自故乡的邀请,最后客死他乡,悲愤至死。作为同期的,和他同称为将相和的蔺相如在长平之战后的结局也没有比廉颇好到那里去。

[var1]

蔺相如是一位极具勇气的文官,要说史上的文官说可以,但是像蔺相如这种既能说又敢做的大臣实在是少见。蔺相如要是生活在现代,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外交官。他敢和大国之王秦王正面刚,足智多谋又谦虚的他另各国闻风丧胆。

“完璧归赵”中,蔺相如早早识破了秦王的小把戏,秦王是不会划城池给赵国的,在秦王欣赏玉璧的时候,引出玉璧上有瑕疵的话引,在过来交给秦王看的时候迅速作势将要把玉璧摔到旁边的柱子上,为了拖延时间,更是提出让秦王和赵王一样要斋戒五天才能拿到玉璧。

[var1]

无奈之下,秦王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蔺相如便趁着这个时机将玉璧归还到赵国,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在两年后,秦王邀请赵王参加舞会,在这之前秦国已经攻打赵国两年之久,显然这次邀请更是不安好心。

蔺相如一直给赵王打气并和赵王一同前往,秦王喝的正美的时候,挑衅赵王,让赵王为他奏一曲。并要求傍边的史者记下来,赵王为秦王奏一曲,这委屈蔺相如哪能让赵王受,便在舞会上以死相逼,让秦王给赵王鼓一个,无奈之下,秦王给赵王也鼓了一段,并记入历史。

[var1]

由此可以看出蔺相如和廉颇一样,都是刚正不阿的君子,他们不惧怕困难,迎难而上,但是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更多的是用自己思考出来的计谋,此番下来,秦王也是对蔺相如的勇气刮目相看。蔺相如更是受到了赵王的重用。

廉颇看蔺相如得到赵王和百姓的如此爱戴,心生嫉妒,在路上碰见蔺相如都不让路,迫使蔺相如给自己让道,还以为自己占上风。后来听蔺相如和下人说“廉颇是我国大将,我只是出些小计,有一些国家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俩才不敢进攻,如果我俩传出不合,这对赵国不利”。

[var1]

听到这廉颇自愧不如,才有了后来的“负荆请罪”。两位将士更是成了赵国左肩右臂,私下里也是很好的朋友。可是在长平之战之后,蔺相如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再加上赵王死后的历代君王总是听信小人谗言,渐渐不再采用蔺相如的计谋。

甚至听信小人导致决策失误直接损失精兵四十万,这让蔺相如愤怒不已,最后在悲愤中抱憾而死。与好友廉颇的结局一样让人惋惜。两位都是历史上的忠贞名将,一生丰功伟绩,一心为国,不料到老报复无法施展,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历史的一个遗憾。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上赵括而坚持用廉颇,赵国能守得住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平战争是赵括替代了廉颇吗,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赵括直抵长平战场

    [var1]秦赵双方总共投入兵力百余万,陈兵长平对攻三年,彼此都未能突破对方的防线,可见廉颇的壁垒固守战术的确取得了阻滞秦军虎狼之师的效果。此时,战争进行到战略对峙阶段,就逐渐转为了秦、赵两国综合国力的比拼对耗。这当中最关键的因素,最后落在了军队的粮食供应上。[var1]秦国在孝公时期,由商鞅主持,

  •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让位的“太上皇”李渊,住破旧行宫孤独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的下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放过李渊,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生了几个孩子

    李渊最终被逼放弃了皇位,那么他的退休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大唐的建立 李渊原本是隋朝的官吏,因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让他不满,于是起兵讨伐。他的目的是推翻隋朝的统治,建设一个更好的朝代。他仰仗的是自己的几个儿子,太子李建成名义上是讨伐的主力,然而他实际上对打天下做出的贡献并不大。而秦王李世民为了辅佐父

  • 楚汉之争,汉军遭遇了什么,最终只剩下了四万大军还在楚国境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汉80集免费观看,楚汉历史讲解,周老师讲历史楚汉争霸

    [var1]根据史书记载,楚汉之争的爆发,源于楚汉相争时期,楚汉战争双方共计的五十万大军首领是楚威王和楚怀王,在楚威王手下所建立的五十万大军是刘邦和项羽的共同合作才获得的,楚怀王说的还算算客气,刘邦呢,不仅有自己的独立大军,还将自己的本家伍子胥给弄死了。自古以来,楚人分成了两支,一支由刘邦和项羽所主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大骂李世民14个字,20年后竟一一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不处罚李世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说了16个字,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都杀了谁

    玄武门之变的“罪魁祸首”其实应该是李渊。 唐高祖李渊起兵于太原地区,他的发迹主要靠的是一群“太原功臣”,在开国之后,李渊为了排挤这些功臣,虽然没有卸磨杀驴,但他便开始重用亲信——自己的儿子们,让李世民和李建成共同掌管军政大权。 李建成作为长子,李渊早早就把他立为太子。但李渊也给自己留了一手,为了制

  • 楚国的历史是怎么发展的,楚国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楚国历史上的今天,楚国的历史有多少年,楚国的发展史

    中原地区周天子,郑国,齐国的故事说得差不多,让我们看看南面一个被中原人称为蛮夷的国家正在悄悄地崛起。[var1]这个国家就是楚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和李世民是否和解?未完工的大明宫揭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有没有杀李渊,李渊玄武门之变完整版,大明宫玄武门之变

    在射杀李建成、李元吉后,李世民派尉迟恭持矛入宫宿卫,明为保护李渊的安全,实为挟持并逼迫他交出皇权。 李渊心有不甘,故意试探大臣说道:“没想到今天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你们有何看法。”这叫投石问路,看看朝中还有多少人站在自己这边。见尉迟恭手持长矛,怒眼圆睁,萧瑀和陈叔达两位老臣不禁打了个寒战,连忙劝李渊

  • 长平之战,赵国用进攻型赵括取代防御型廉颇,实在是缺粮食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从长平之战催生的成语“纸上谈兵”来看,对于这场使赵国掏空了身子的战争,历来的观点是赵军主帅、少壮派将领赵括的莽撞出击,才钻了秦国战神白起的口袋阵,以至于40余万赵军被坑杀殆尽。[var1]本来,在赵括之前廉颇统帅的赵军,已经在长平一线构筑起牢固的壁垒防御体系。战局证明,廉颇的战法虽未能击败秦军,却也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弟媳为妻,李世民的弟媳究竟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评价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晚年后悔玄武门之变了吗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玄武门之变爆发杀兄夺权还夺妻?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毫无争议的千古一帝,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可谓是空前绝后,成为了当时全世界经济最为昌盛的国家,无数来自海外的商人纷纷选择在唐朝定居生活,这足以可见盛唐时期的风貌。只可惜,在李世民的身上仍存在着一个污点,那就是在玄武门之变残忍的杀害自

  •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收韩国的上党地区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国长平在哪,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败了有多惨,长平与上党

    战争的结果史书上记载很明确,赵军战死25万,连主帅赵括都在突围时战死,余下投降的20万人也被“人屠”白起一夜之间坑杀殆尽。战后,赵国境内家家出殡、户户举丧,至此元气大伤。所以对于战败国赵国来说,“上党”几乎可以结结实实地解读为“上当”。那么,赵国是不是真就上了别国的当,不该莽撞地贪小便宜接收上党地区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闯入齐王妃寝宫,齐王妃一句话让他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片段,李靖和李绩玄武门为何不帮李世民,经典传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

    然而,李世民或许是一个好皇帝,可是在私德方面,历史从来没有对李世民留下好的一笔,因为从他干的这些事就能够看出,他的品行和杨广相比没有多大区别,杨广弑父杀兄,而李世民也干了,杨广强逼自己嫂子,李世民在成功之后也将齐王李元吉的爱妃杨氏纳入自己后宫之中。 公元626年夜里,李世民此时刚刚登基,登基大典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