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如果不换上赵括而坚持用廉颇,赵国能守得住吗?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上赵括而坚持用廉颇,赵国能守得住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755 更新时间:2024/1/21 19:03:17

[var1]

秦赵双方总共投入兵力百余万,陈兵长平对攻三年,彼此都未能突破对方的防线,可见廉颇的壁垒固守战术的确取得了阻滞秦军虎狼之师的效果。

此时,战争进行到战略对峙阶段,就逐渐转为了秦、赵两国综合国力的比拼对耗。这当中最关键的因素,最后落在了军队的粮食供应上。

[var1]

秦国在孝公时期,由商鞅主持,对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变法调整,将秦国打造成了严密的“耕战体制”,以军功爵位刺激全体秦人要么上战场斩敌首获军功、要么在土地上多耕作换爵位。耕战激励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此秦国在农业发展和军事建设两方面均取得了强劲的动力。

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也进行了一场名为“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武装力量的迅速膨胀,不仅支撑赵国独自吞并了中山国,更使得赵武灵王萌生了绕开函谷关,利用赵国骑兵远途奔袭的机动作战优势,从北方攻入关中腹地灭掉秦国的战略构想。

[var1]

由此可见,秦、赵两国在军事力量对比上大致骑虎相当。但赵国地处河北游牧和农耕交错地带,农业经济并不发达,跟兼具关中平原和蜀地沃野的秦国对耗起来,自然是最先吃不消粮食消耗的一方。

既然赵国国内缺乏粮食供应,那可不可以将目光投向其它列国呢?

实际上,赵国也曾向东边的齐国借粮以继续支撑长平的战事。但从齐国的角度来看,赵国却是不折不扣的仇敌,怎么可能还会肯借给他粮食!原来不久前秦、赵、韩、魏、燕五国曾经一同策划“五国合纵伐齐”,齐国差点灭亡。

田单复国后,齐王田建几十年间奉行“联秦”战略,用以牵制地缘强国赵国,这与秦国的远交近攻不谋而合。

[var1]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赵国向齐国借粮的失败,从侧面暴露出长平之战赵国是仓促应战,战前缺乏相关的周密准备,至少没有预计到战事竟然会演变成持续长达三年的对耗局面。否则早该开展积极的外交,或者解决赵军的粮食后勤供应,或者拉拢别国合纵逼退秦国。

长平之战后,赵国平原君联合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三国联合在邯郸之战中一举击败、逼降秦军2万余人。可见,若是赵国在长平对峙阶段一方面由己方正面牵制秦军主力,另一方面通过外交联络他国对秦国形成战略进攻态势,陈兵函谷关外,就极有可能重现孙膑“围魏救赵”的经典战例。

[var1]

国内消耗难以支撑,齐国借粮也告失败,外交上又不去营造合纵攻秦的有利态势,赵国注定要受困于全国粮食消耗殆尽的危局,从而迫不得已干涉前线战事,用主张进攻的赵括替换坚持固守的廉颇。

赵括的出击,固然陷入了白起的合围圈套。但作为军事统帅,赵括并没有贪生怕死,危急关头更是亲自披挂上阵率军突围,中秦军弩箭战死。此战,赵军前后战损25万,50余万秦军也是折损近半、元气大伤,多年内只得龟缩回函谷关内休养生息。

[var1]

对于俘虏的20余万赵军和原长平韩人,根据秦相范睢以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为目标的“攻人”战略,白起将其尽数屠戮坑杀。

至此,秦、赵双雄的战国末期格局正式被打破,秦国一家独大,统一六国的霸业再无悬念,只剩下时间问题。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让位的“太上皇”李渊,住破旧行宫孤独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的下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放过李渊,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生了几个孩子

    李渊最终被逼放弃了皇位,那么他的退休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大唐的建立 李渊原本是隋朝的官吏,因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让他不满,于是起兵讨伐。他的目的是推翻隋朝的统治,建设一个更好的朝代。他仰仗的是自己的几个儿子,太子李建成名义上是讨伐的主力,然而他实际上对打天下做出的贡献并不大。而秦王李世民为了辅佐父

  • 楚汉之争,汉军遭遇了什么,最终只剩下了四万大军还在楚国境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汉80集免费观看,楚汉历史讲解,周老师讲历史楚汉争霸

    [var1]根据史书记载,楚汉之争的爆发,源于楚汉相争时期,楚汉战争双方共计的五十万大军首领是楚威王和楚怀王,在楚威王手下所建立的五十万大军是刘邦和项羽的共同合作才获得的,楚怀王说的还算算客气,刘邦呢,不仅有自己的独立大军,还将自己的本家伍子胥给弄死了。自古以来,楚人分成了两支,一支由刘邦和项羽所主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大骂李世民14个字,20年后竟一一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不处罚李世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说了16个字,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都杀了谁

    玄武门之变的“罪魁祸首”其实应该是李渊。 唐高祖李渊起兵于太原地区,他的发迹主要靠的是一群“太原功臣”,在开国之后,李渊为了排挤这些功臣,虽然没有卸磨杀驴,但他便开始重用亲信——自己的儿子们,让李世民和李建成共同掌管军政大权。 李建成作为长子,李渊早早就把他立为太子。但李渊也给自己留了一手,为了制

  • 楚国的历史是怎么发展的,楚国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楚国历史上的今天,楚国的历史有多少年,楚国的发展史

    中原地区周天子,郑国,齐国的故事说得差不多,让我们看看南面一个被中原人称为蛮夷的国家正在悄悄地崛起。[var1]这个国家就是楚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和李世民是否和解?未完工的大明宫揭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有没有杀李渊,李渊玄武门之变完整版,大明宫玄武门之变

    在射杀李建成、李元吉后,李世民派尉迟恭持矛入宫宿卫,明为保护李渊的安全,实为挟持并逼迫他交出皇权。 李渊心有不甘,故意试探大臣说道:“没想到今天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你们有何看法。”这叫投石问路,看看朝中还有多少人站在自己这边。见尉迟恭手持长矛,怒眼圆睁,萧瑀和陈叔达两位老臣不禁打了个寒战,连忙劝李渊

  • 长平之战,赵国用进攻型赵括取代防御型廉颇,实在是缺粮食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从长平之战催生的成语“纸上谈兵”来看,对于这场使赵国掏空了身子的战争,历来的观点是赵军主帅、少壮派将领赵括的莽撞出击,才钻了秦国战神白起的口袋阵,以至于40余万赵军被坑杀殆尽。[var1]本来,在赵括之前廉颇统帅的赵军,已经在长平一线构筑起牢固的壁垒防御体系。战局证明,廉颇的战法虽未能击败秦军,却也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弟媳为妻,李世民的弟媳究竟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评价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晚年后悔玄武门之变了吗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玄武门之变爆发杀兄夺权还夺妻?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毫无争议的千古一帝,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可谓是空前绝后,成为了当时全世界经济最为昌盛的国家,无数来自海外的商人纷纷选择在唐朝定居生活,这足以可见盛唐时期的风貌。只可惜,在李世民的身上仍存在着一个污点,那就是在玄武门之变残忍的杀害自

  •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收韩国的上党地区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国长平在哪,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败了有多惨,长平与上党

    战争的结果史书上记载很明确,赵军战死25万,连主帅赵括都在突围时战死,余下投降的20万人也被“人屠”白起一夜之间坑杀殆尽。战后,赵国境内家家出殡、户户举丧,至此元气大伤。所以对于战败国赵国来说,“上党”几乎可以结结实实地解读为“上当”。那么,赵国是不是真就上了别国的当,不该莽撞地贪小便宜接收上党地区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闯入齐王妃寝宫,齐王妃一句话让他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片段,李靖和李绩玄武门为何不帮李世民,经典传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

    然而,李世民或许是一个好皇帝,可是在私德方面,历史从来没有对李世民留下好的一笔,因为从他干的这些事就能够看出,他的品行和杨广相比没有多大区别,杨广弑父杀兄,而李世民也干了,杨广强逼自己嫂子,李世民在成功之后也将齐王李元吉的爱妃杨氏纳入自己后宫之中。 公元626年夜里,李世民此时刚刚登基,登基大典过后

  • 齐桓公飘飘然攻打鲁国,没想到此人却给他一个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桓公与外甥女,齐桓公对鲁国的态度,老梁齐桓公

    且说齐桓公当上了齐国的君位,并且起用管仲作为自己的左右手,但是齐桓公虽然起用了管仲,但一开始并不是对管仲言听计从的,齐桓需要受点教训,所以管仲明知他做错了,也不阻止。话说在齐桓公还不是齐国的君主,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鲁国跟他的兄弟公子纠给他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这个仇不报还是齐桓公吗?关于齐国跟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