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禁军到底是什么?致唐朝于死的不仅是藩镇,还有禁军

唐朝的禁军到底是什么?致唐朝于死的不仅是藩镇,还有禁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2 更新时间:2024/1/20 2:41:42

实际上,对唐朝危害最大的不仅是藩镇之兵,还有一个便是禁军。

藩镇之兵

这便要说到唐朝的兵制了。

唐朝的兵制是府兵制。

显然,这是安史之乱之前的制度。

府兵制,是起源于西魏、北周的。其制度是籍民以为兵,拣身体魁健才力的,令刺史以农隙教练。

简单来说,就是兵农合一,平时耕种为农,农隙训练,战士从军打仗。

合为百府,每府开一郎将主之;分属二十四军。

领军的谓之开府;一大将统两开府;一柱国统二大将;共有六军。

李渊的祖父李虎就是八大柱国之一,而杨坚的父亲杨忠则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唐制则是:折冲府有上中下,上府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每府都有折冲都尉和左右果毅都尉,以司训练。

其兵的编制则是:是十人为火,火有长。五十人为队,队有正。三百人为一团,团有校尉。

有兵籍的人,年二十而为兵,六十而免。

平时居于田亩,教练皆以农隙,战时就去从军打仗,战事完毕之后,各自还乡。

《新唐书·兵志》中记载:唐初,天下共六百三十四府,而在关内一道的,倒有二百六十一,所以中央的形势颇强,当时宿卫,也是靠府兵轮值的。

但是,到了高宗武后时,久不用兵,府兵制就渐渐坏了。

宰相张说,请募兵宿卫。玄宗时,这种宿卫的兵,也是有名无实,诸府完全空虚,内地竟然无一兵,而边境之兵却日重。

安禄山一反,竟然无从抵御。

唐初用兵时,有所征伐,都是临时命将,战事完毕,兵归其府,将上其印,所以,自然不会有拥兵之人。

戍边的兵,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总管他们的谓之道,道有大总管,后来改称大都督,行军时依然叫大总管。

永徽之后,都督带“使持节”,谓之节度使。

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用贺拔延做凉州河西节度使,这是节度使作为官名的开始。

唐玄宗天宝初期,沿边设置了十个节度经略使。分别是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于是,边境之兵就大大加重了。

安禄山一人就任三镇节度使,权势大到如此地步,分明是一方霸主,焉能不反。

安史之乱后,讨贼有功之将和贼将来降的,都授以节度使。于是,节钺遍布,藩镇军权和行政督察权又合二为一,藩镇自然尾大不掉了。

唐末,藩镇将领朱温杀唐昭宗唐哀帝,篡唐自立,直接导致唐朝灭亡。

禁军

致唐朝于死的不仅仅是藩镇,还有禁军。

禁军的起源在哪里?

禁军是跟随唐高祖李渊起义于太原的兵,事成之后,愿意留宿卫的,共有三万人。于是,处以渭北闲田,谓之“元从禁军”。

这些士兵老了之后,便由子弟代替之。

太宗时,在元从禁军中,挑选善于骑射者百人,以从田猎,谓之百骑,武后时改为千骑。睿宗时改为万骑,分为左右。玄宗利用这一支兵平定了韦后之乱,改名为左右龙武军。

又有太宗所置的飞骑,高宗所置的羽林,也各分左右,谓之“北衙六军。”

诸卫的兵,号为南衙,南北衙相对。

唐中叶之后,又有所谓的“神策军。”

神策军的来源是:天宝时,哥舒翰破吐蕃于临洮西的磨环川,即于此地设置军队,谓之神策军。以成如璆为节度使,安禄山造反时,成如璆派卫伯玉,带千人救援唐军,与观军容使鱼朝恩一同驻扎在陕州。

神策军的地方,被吐蕃所攻陷。于是,以卫伯玉所带的兵为神策军,和陕州节度使郭英㐅,俱屯兵于陕州。

公元763年,吐蕃攻陷长安,唐代宗出逃,奔至陕州。鱼朝恩以神策兵和陕州的兵来护卫代宗,当时都号为神策军。

后来,卫伯玉罢官,神策军归郭英㐅。郭英㐅后来又入朝为仆射,便把这一支神策军交给了鱼朝恩。

鱼朝恩是宦官出身,这便是宦官专管神策军的开始。

鱼朝恩后来入朝,便把这一支兵也带入京城,依旧由他统领。但此时不算禁军,只是屯驻京城的外兵。

公元765年,吐蕃再次侵犯。鱼朝恩的这一支兵屯入苑中,地位在北衙军之上。

德宗时,发生了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德宗被迫出逃奉天,从奉天还京之后,便不相信大臣,颇信宦官。于是,重用宦官为禁军统帅。

神策军的兵饷这时颇为丰厚,边境之兵的军饷却不能按时发放,于是,神策军在这时达到了十五万。

各处的边境守将,也都是宦官的手下,宦官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于是,就酿成了唐中晚期的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这两者对唐朝危害最大。

昭宗时,想改用宗室势力统帅禁军,始终没有成功。

伴随着朝堂的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局面,宦官和朝臣势同水火之时,宦官便用神策军中的镇将力量,胁制天子,诛戮大臣。

由此可见,宦官手中的神策军,对唐朝的危害有多大。

最终,朝臣只能借着朱温的兵力,打破宦官一系的镇将李茂贞,再把宦官尽数诛杀,宦官统帅禁军便到此为止。然而,此时,唐朝也亡了。

如此下来,亡唐朝之力,藩镇的兵,不过十分之三,而禁军倒有十分之七。禁军中的镇将又多任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一大波的藩镇割据,恶性循环之下,唐朝中央自然名存实亡。

总之一句话,唐朝武力太盛,不仅对外频频用兵灭他国,最终,也被自身武力所伤。所以,宋朝建立之后便吸取唐朝灭亡教训,抑制武力,然而,宋朝才叫亡的窝囊,还不如唐。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大部分寿命都非常短,原因竟然没跟女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皇帝寿命一览表,明朝人寿命,明朝寿命

    明朝是个大国,在当时封建主义专制达到了顶峰。自朱元璋废掉了丞相制度之后,皇帝每天的工作量竟要高达十二小时,巨大的工作量和压力对皇帝身体是一种非常巨大的消残。除了工作之外,基因也是一大原因,自朱棣谋权上位后,其明朝皇帝都是他的后代了,可以发现他的后人生育能力普遍不强,后者都是一代单传,其某种遗传基因方

  • 文成公主进藏,开启民族交往历史新篇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成公主进藏的资料,文成公主进藏用了几年时间,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知识

    当时吐蕃族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青海地区,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并派人向唐朝请求和亲,最终得到允许,唐太宗委派其侄女文成公主进藏结亲,松赞干布派他的大论禄东赞献纳聘礼,641年唐宗女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为她另筑城郭宫室以居之。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受唐太宗之命,带着大批卫队、侍女、工匠

  • 明朝3个醉汉一起吹牛,只因说了1个字,一个被流放,两个死在牢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袁可立,是明末历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在明朝对抗清朝的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是当时名震一时的“三袁”之一,其他两人分别是蓟辽督师袁崇焕,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可立早年曾担任苏州府的推官,长达六年之久,直接参与审理辖区的各类案件。袁可立心细如发,明察秋毫,执法如山,被百姓誉为包青天和狄仁杰式的人物。明万历二十

  • 宣华夫人状告杨广非礼,杨广当上皇帝后,宣华夫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01.公主沦为奴婢宣华夫人陈氏出身高贵,她是南陈陈宣帝的女儿,臭名昭著的陈后主陈叔宝则是她同父异母的兄弟。贵为公主,陈氏本可以衣食无忧过完她“朴实无华”的一生,可惜摊上了一个不靠谱的哥哥。杨坚代周立隋后,仅用2年时间,便解决了突厥这个大麻烦,稳固北方后,立志再造统一的隋文帝杨坚磨刀霍霍,剑指江南。而

  • 奇女子李清照,离婚后用了一招成功拿回自己的财产,令人十分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清照如梦令三首,李清照活了多少岁,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说是幸运的,也可以说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在青春正茂的时候遇到了心爱的丈夫赵明诚,两个人过完了美满幸福的28年,成为了别人眼里羡慕的夫妻。但不幸的是,赵明诚在李清照48岁时因病过世,而李清照一生的幸福也就到此结束,心爱的丈夫离世之后,李清照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日子!就在她心力交瘁的时候,她

  • 从“尚俭”到“崇奢”,试论唐代时期,古人的消费观念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唐朝国力在周围几个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且大唐国力日益上升,各个国家皆来朝拜、称臣。还被北方草原部落尊称为“天可汗”,所以这时期的大唐人民族自豪感极强,为自己是唐人而自豪。在古代娱乐设施极少的情况下,大唐发展强大,不需要为温饱而顾虑。因此,人们就开始为享受的物质资料而动脑筋。只不过在人们能为了名利

  • 金国围攻开封,提了两个撤军的条件,宋朝就是办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反击金国屠杀,宋朝 抗金时机,金国蒙古宋朝地图

    如此屈辱性的条件不次于清末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但宋人也只能同意,你不同意签条约,人家就打进开封城了,这割地赔款总比亡国要好吧。宋朝谈判代表只好签字画押,随即金军心满意足的退回了北方。回到老家后,金人眼巴巴的等着宋人来交割城池,赔偿巨款,但这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宋朝人的影子都没看见,金人顿时有一种被耍了的

  • 东晋为何能在江左偏安百年内部畸形平衡、外部频繁乱斗共同造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东晋偏安尚能北伐,南宋偏安的资料,东晋偏安是什么意思

    而提到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一个朝代就不得不单独拎出来说道说道,这个朝代就是为历代史学家所不齿,当代史学家看了也要摇头,但其历史地位还真就非常重要,这就是南北朝南方重要组成部分的偏安王朝——东晋。了解了当时特殊的内外环境,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东晋这个弱不禁风的朝代,能够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在江左一隅

  • 李自成主动求和助明朝抵抗清军,崇祯帝有没有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自成对待崇祯,崇祯和李自成历史故事,李自成投降明朝几次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兵临北京城,后派杜勋与崇祯帝谈判,企图制定和约,杜勋在太监王承恩的带领下见了崇祯帝,并向他说李自成的要求:大明向大顺割让西北,并犒赏大顺军银百万,从此分国而王,大顺军可帮明廷剿灭群寇和清剿清军。此事事关国体,崇祯一时拿不了注意,便问魏藻德,魏藻德只是个溜须拍马的人

  • 16岁李世民,沉迷博戏、打猎,不务正业,李渊:娶个媳妇就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登基后李渊共生了多少孩子,李世民李渊性格,李世民与李渊晚年

    他文韬武略,英姿盖世,和父兄一起,推倒了暴虐的隋朝,完成大一统,建立了唐朝。他任用贤臣,虚怀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大唐处于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然而,这样的英雄人物李世民,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少年时,他曾一度沦为纨绔子弟,差一点就陷入迷途。那么,李世民为什么陷入迷途,后来又是怎样改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