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蒙来袭时,关羽留给麋芳的真的是一座缺人把守的空城吗?

吕蒙来袭时,关羽留给麋芳的真的是一座缺人把守的空城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597 更新时间:2024/1/17 4:44:10

赤壁之战后,曹仁占据江陵抵御周瑜一年有余,而关羽坐镇荆州后,也加固了江陵的城防。后来关羽回军时曾说,这是我造的城,不可攻。再后来,曹丕三路伐吴,东吴的江陵守将朱然在守军和粮食都有限又遭到瘟疫的情况下坚守了大半年,令曹军无功而返。

所以,如果麋芳想守城,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任务,他也不需要守那么久,稍微扛一下顺便派人给关羽报个信,坚持到关羽回来就行了。

至于守军够不够用,虽然当时关羽的信息量里孙家是盟友,不友善的吕蒙也得病走人了,对孙家的防范不至于像对敌国一样森严,而且被陆逊所惑抽调守军去前线攻打襄樊,但也不至于真的留给麋芳一座空城考验孙家的定力和麋芳的能力和节操,四年前吕蒙就打过荆南,关羽难道一点不长记性?

孙权与曹操结盟时,让曹操为自己偷袭荆州保密。当时董昭就建议对孙权阳奉阴违,泄露孙权偷袭的消息,曹仁所部襄樊守军知道了就会有底气,关羽知道了要么军心动摇,要么回救导致襄樊解围,对曹家都没坏处。而且董昭料定关羽不会退兵,事实也果然如此。后世史学家胡三省作注时也说,这是因为关羽自恃江陵、公安二城守固,以为襄樊早晚可下。虽然也有怀疑烟雾弹的可能性,但关羽可没有觉得,哎呀完了,我在后方没留人。身为一方总帅,总不至于对自己亲自安排的守军够不够用都没数吧。

另一方面,吕蒙起初没有急着进江陵,而是“作乐沙上”时,虞翻提醒他,城中只有麋芳是想投降的,其他人都靠不住,应该赶紧进城接管,也因此果然挫败了江陵城中的伏兵图谋。再之前,公安守将士仁投降时,虞翻也认为士仁不可靠,应该带走士仁,让孙家军守公安。

但是,虞翻从来没对吕蒙说,麋芳靠不住,麋芳可能诈降,麋芳可能在城里安排伏兵。

麋芳和士仁的区别还体现在虞翻后来骂已经成为同事的麋芳时的说辞“倾人二城”“当闭反开”。《吴录》的记载是

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说的是麋芳勾搭孙权的前因后果,无论是否真实,和士仁也没有关系。显然相比之下,麋芳叛变更为主动,士仁更为被动,甚至在亲历者虞翻看来,连士仁把守的公安沦陷,都是麋芳的责任。

再联系虞翻劝降士仁时的说辞:

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

虽然孙刘表面上还是盟友,但孙家的船队和水手突然大量前来,哪怕是自称商人,江陵的斥候、烽火台也不可能觉察不到哪里不对。如果吕蒙少带粮食,则无法支持水手们逆流划船的体力消耗;多带粮食,则船重增加,不能保证兵贵神速掩其不备。烽火台日常也有值勤、换班,就算吕蒙闪电夺下一处两处,也会被其他烽火台察觉并防范。哪怕现在稍微大一些受过教育的小孩,也该知道坏人入室后应该赶紧关上房门打电话报警。一旦关羽看到烽火,自然会做出更符合真实信息量的决策,除了对曹军肯定没坏处以外,孙刘两家的荆州之争会如何就未可知了。

所以,虞翻吓唬士仁的话,未必是吹牛,结合前后的信息量,他所说的这个内应,当然是麋芳。如果江陵的斥候、烽火台,都是麋芳的亲信和吕蒙里应外合拿下的,就能解释为什么虞翻会怀疑士仁诈降,却不怀疑麋芳有诈。士仁见孙家来袭,虽然第一反应是关门守城,但被虞翻这么一吓唬,就以为孙家神兵天降,自己成了孤城,便吓得投降了,所以他虽然仍然不能免于变节投敌之罪,但相对被动。

相比之下,麋芳虽然也有“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的记载,但结合上文,麋芳当时的处境再绝望,恐怕也是他自己的人破坏斥候、烽火台造成的。而这不影响他在兵临城下之际装作毫不知情,先如梦初醒一样第一时间下令关门守城,再在看到士仁出现在敌军中后好像醍醐灌顶一样对手下说,孙家神兵天降不打招呼就来了,公安已经沦陷了,我们守不住,不如投降吧。不然退一步讲,如果麋芳什么吃里爬外的事也没做,只是单纯自以为守不住了,可没人拦着他这个老刘家忠臣往宜都跑。至于这样会不会被问责背负失地之罪?之前廖立直接丢了富庶的长沙郡给孙家,也没吃什么处分,何况麋芳上头还有个身居高位的老资格的哥哥麋竺。而且其实有麋竺在,就连假节钺的关羽有没有资格撤换和杀掉麋芳,都是个罗生门的事,理论上假节的于禁也能杀曹仁,甚至汉献帝也能杀曹操,但谁会以为他们真的会这么做,或者哪怕仅仅生出念头?

至于麋芳的作案动机,有朋友会强调他以前更艰苦的时候也没叛变,但当时麋芳跟着麋竺,是比较被动的。退一步讲,人也是会变的。麋芳抛弃家业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跟着刘备混了那么久,官至二千石南郡太守与曹操当初的支票堪堪平级,还被关羽看不起,他自己是不是觉得委屈了是他的思想自由,但需要注意的是,二千石和二千石也不一样,南郡太守是以前张飞当过的。如果不靠裙带关系,单凭本事,麋芳何德何能?还犯了耽误关羽作战的错误,关羽为什么要看得起他?因为他有投敌的风险就得惯着哄着,犯错误了不能骂还得发个锦旗?如果江陵的伏兵正是关羽防范麋芳的预案……

可叹曹孙两家起兵之际,就有大量宗族追随出力,偏刘备这边宗族凋零,亲戚里难得有几个貌似能当大任的麋芳、刘封,还都成了地雷。这也反映了刘备集团在人才方面的捉襟见肘,虽然刘备和关羽的信息量里荆州还有个能臣潘濬可以搭把手,还是自己人蒋琬的表弟,但孙家来袭的时候,身为文官的潘濬不但没起到作用,还反过来帮新主杀老同事。

至于麋芳自以为去了孙家会是什么地位,他协助孙家夺取刘属荆州,当然是自认为带着大资本入股,他之前与孙权勾结,孙权也大可以往大了开支票,开到麋芳心动就行了。但生意真正做成以后,如史料记载,麋芳只是个普通的将军,还被虞翻当面说连将军也不配。潘濬在《三国志》有列传,是因为他在东吴有政绩成了名臣,而麋芳没这个本事。以前用得着才叫一声麋将军,如今用不着了,直呼叛徒都不忌讳。此一时,彼一时,虞翻如此,孙权更如此,你麋芳有本事去找刘备曹操汉献帝投诉我孙权不讲武德,说话不算数,说好的二千石没兑现啊。

同样是叛变,士仁、潘濬有见风使舵顺水推舟的成分,而麋芳恐怕没有那么多的无奈,路都是他自己选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人口为何从1400万迅速长到4亿?呈现爆发式增长,原因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邓小平理论》中指出,人才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总说国以才立,政以才兴,业以才兴。但是怎样才能让人才层出不穷呢?这里就要提出量变累积质变的概念,只有当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足够多,才能够产生足够的人才,作为养料供国家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出发,人口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而在我国古代,人口数量同样是一个非常

  • 曹操犯下的5大错:错睡、错杀、错留、错信1人,还有一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一生犯过的五大错,曹操一生错杀三人都是谁,曹操一生中犯下三个大错误

    曹操一生犯了哪5大错?1、错睡张绣的婶娘提到曹操,大家都会想到他的怪癖——霸占人妻。凭借曹操的家世和才能,他完全能够迎娶众多年轻貌美的女性,可不知为何,他却独独偏爱人妻。曹操曾霸占过邹夫人、杜夫人等,他甚至还将她们接到府中居住,虽然她们都有孩子,可曹操却并不介意,反而对他们视若己出。公元196年,曹

  • 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的背后,让人忽略的,庞大的建州女真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桓仁建州女真历史陈列馆,努尔哈赤13个人为啥可以起兵,建州女真有多少人

    文|历史的故纸堆在中国历史上,肃慎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一直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广阔土地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世人对这个民族的称呼也不断地发生着改变。肃慎族,本是周王朝统治下的一个少数民族,北魏时期叫勿及,隋唐称靺鞨,北宋时始称女真。此后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政权,女真变得越来越强大,金灭了辽,后又入侵中原,掳

  • 碾压关羽、大败吕布的三国第一战神,却因太过勇猛而死于盛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唯一打败吕布的人关羽,关羽真的打不过吕布吗,关羽大战吕布完整版

    三国第一战神是谁?吕布和关羽被当做首选一二而广为推崇,但他们真有作为第一的本事吗?关羽被称为武圣,还未曾是战神,尽管万人敌的名号令敌军闻风丧胆,过五关斩六将也是轻松而就,但败给许褚和吕蒙却是永远的硬伤。吕布比关羽厉害,蜀汉三杰合力才成功战赢吕布,他诛董卓,破张燕,败袁术等功绩的确值得炫耀,但其吃败仗

  • 清朝安徽发生大灾,农民只能吃一种黑米,乾隆尝了一口后泪流满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黑米三种人不宜吃,清朝十大灾荒食物,黑米种植历史多少年

    对于乾隆过于仁慈的性格,雍正皇帝非常担忧乾隆不能做一个合格的皇帝。其实乾隆性格中的仁慈也不能怪他,清朝宫廷对于皇子的教育,始终把“重农”、“悯农”作为重要的思想。乾隆从小就深知民乃立国之本,做皇子的时候,他就写过很多以“爱民”为主题的诗歌。登基之后,乾隆时时刻刻担忧着天下百姓的生活。比如在寒冷的冬天

  • 只因吃“元水”,秦始皇49岁便薨逝?难怪史书未曾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是吃丹药吃死的吗,被误解的历史人物秦始皇,秦始皇早年悲痛经历

    提起封建社会,则不得不提建立起皇帝制度,建立起大一统思想的秦始皇。秦始皇在史书记载中的形象虽然是一暴君,虽然历朝历代官员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但是当我们来到了民主文明的新时代的时候,可以以更全面,更公正的角度去评价秦始皇的功绩。秦始皇所做出来的功绩是独一二的,他被评价为千古一帝也是实至名归,

  • 清朝大内侍卫的佩刀,乾隆时千万难买,道光时白送都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侍卫佩刀刀把为啥向后,大内高手佩刀为什么刀柄向内,佩刀图片大全

    大清朝皇帝的保镖,授正三品,一等侍卫衔。能当上这个职位的无一例外是大内高手,武状元会直接授予一等侍卫,其他的选拔方式有从镶黄、正黄、正白三旗里选拔,这个名额有数的,还有一种是从汉人里面选拔,但必须是武功极高的人,这个名额没有数量控制。既然是贴身保护皇上的人,武器装备肯定不会差。乾隆年间,皇帝最喜欢收

  • 秦朝灭亡的原因,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秦始皇焚书,思路对手段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不想探讨秦始皇做没做这种事,仅仅想说说他做这件事的背后意图,以及对秦朝的危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将六国的纳入秦国的版图。他面临的是新的局面,六国也面临新的统治者,彼此都不熟悉。六国百姓会想,秦国如何对待我们?秦始皇会想,我如何对待六国?秦朝内部有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议论,嬴政倾向郡县制

  • 清朝官员下跪时,为何要先拍拍袖子?原来在满语中是这个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官员下跪先拍袖子,清朝满语,清朝皇帝上朝说汉语还是满语

    旗装的袖口名为“箭袖”,箭袖是满族传统服装上的一个组成,袖口的最前端那个马蹄形的东西就是箭袖。满族服饰的袖口是收口的,也就是说袖口是紧紧包裹着手腕的,为了在骑马射箭时加强对手背的保护而设计出来了一个形似马蹄的“袖头”,因此箭袖又被称“马蹄袖”。满族人在入关前过的都是骑射生活,由于经常骑马和射箭,所以

  • 为什么秦始皇能吊打匈奴,刘邦却被匈奴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为什么会被刘邦打败,刘邦看到秦始皇的车队说了什么,秦始皇为什么不灭匈奴

    而且,这还是一套巨大的系统军事工程,为什么说它是系统呢?别以为长城就是那道由方城、城堑、亭嶂、烽火台等要件构成的超大超长的城池,它的内容还多着呢,简单点说,除了那道城墙之外,长城还有两个构成要件,一个是秦始皇在北地,即本属匈奴的河套地区设置的九原郡,九原郡下设三十余县,这种郡县,虽然其后迁移了不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