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征战不断流民四起,朝廷如何统计人口,专家:你看朱元璋咋做

古代征战不断流民四起,朝廷如何统计人口,专家:你看朱元璋咋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876 更新时间:2024/1/23 11:35:09

早在明朝建立以前,朱元璋就开始留意到了户籍汇总的必要性。他一声令下搜集元朝的户籍版籍,用于汇总人口、征缴地方税。在攻占的地域,朱元璋还派发过“户由”,上边不但有民户的名字、户籍所在地,也有田土、房屋,结合了人口与资产两大因素。

依据《国初事迹》记述,朱元璋对于此事十分重视,每一次率军攻破封地,就老百姓派发“户由”,并且“俱自花押”。如此说来,这种老百姓能领取了将来大明朝太祖高皇帝的墨宝,也算作价值不菲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户籍难题更为高度重视,迅速向全国各地颁布了一项关键的档:“户帖”。说白了“户帖”,内容类似今日的户口簿,按户填好,记述每一户的人口、户籍所在地、年纪、农村基层所属等信息内容。户帖由中间的户部印刷,上边有勘合字体大小,也有户部的铜印。

搞好的户帖统一派发到州县官衙,由地区官衙机构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填好户帖。填完的户帖一式两份,一份归户部,一份由老百姓自身储存。州县高官也要在填完的户帖上签字画押,以表义务所属。在全部步骤中,官府会激发部队开展查验,如发觉有蒙错乱填的状况,有关工作人员都是会遭受严格的惩处。

户帖记述的内容甚为详尽,但终归仅仅一种静态数据的汇总。日子既久,世事变迁,户帖的内容与具体情况必定出现错位,明代还必须一套一样严实,并且动态性的汇总方法。因此在明洪武十四年,赋役黄册出现了。

黄册的内容比户帖更加丰富多彩,根据黄册,我国把人口管理方法、赋役征缴地区整治融合起来,对每一家人户开展分类。与今日以地区区划户籍的方法不一样,黄册中的户籍更高度重视老百姓相匹配的赋役。明朝有民户、军户、匠户、灶户等户籍归类,除特殊情况,这种户籍特性世世代代承袭。不一样的户籍相匹配不一样的赋役,本质上是一种配户差役制。

黄册不但纪录人口信息内容,也要标出和区别户籍类型,包含因鳏寡孤独等缘故而不担负赋役的“畸零”户,必须清楚记述到黄册当中。如此一来,官员们手执黄册,不但能掌握地区的人口多少,更能把握赋役的状况。

那么有效的黄册,自然不可以只造一次。洪武年间要求,每十年定编一次黄册,由户部统一指挥,地区府州县实际承担,称之为“大造黄册”。每一次大造以前,户部向全国各地派发黄册的样版,地区官衙依照样版,以里为企业,每里制做两册,分配官员下基层逐项填好信息内容、核查内容。这二份画册,一本留到地区,用青纸做封面图,另一本则用黄纸做封面图,上缴户部。说白了“黄”册,更是由此而来。

这么多黄册送至户部,如存放变成个问题。官府隔三差五要核查黄册,因此不可以离县衙很远,可全国各地的黄册总数诸多,并且每十年一造,新的黄册源源不绝送至京都,得有充裕的室内空间,并且安全隐患务必确保,尤其是要预防火灾事故。

朱元璋选中了南京市的武汉汉阳,也就是今日的玄武湖,在湖内的海岛修建房子,储放全国各地黄册。这儿相邻龙城,和户部县衙隔得很近。纯天然的河面避免了别人随意登岛的很有可能,确保了黄册的安全性,也有预防火灾事故的纯天然优点,可谓是极佳地址。

有明一代,黄册十年一造的规章制度长期性持续,为了更好地存储大量的黄册,玄武湖的海岛慢慢铺满了黄册库房。理论上,根据十年一造的黄册,官府能够清晰地把握我国人口的转变。

更多文章

  • 康熙去世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去世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剩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只要乾隆不犯傻,安安稳稳的当个数十年无忧皇帝,根本不成问题。康熙死后,曾留下财产2716万两,雍正死后留下3453万两,那乾隆死后,国库中还剩下多少银两呢? 康雍盛世 世人常言康乾盛世,可康熙、雍正以及乾隆这三位皇帝中,真正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还得是雍正皇帝才对。从九子夺嫡中杀出重围的雍正皇帝

  • 硬骨头读书人:誓死不降清,全家30多人为明朝殉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末江阴悲壮抗清始末,明末殉节大臣,明末四大抗清名将

    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正月,南昌在被围困8个月后,最终被清军攻破,姜曰广拒绝部下突围的建议,大喊道:“吾今日不死,尚何待!”,随即作绝命歌,带领全家32人自杀殉节。姜曰广,字居之,号燕及,晚号浠湖老人,江西新建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及第,选庶吉士,进编修。姜曰广清正廉洁,这一点从他奉命出使朝鲜之事

  • 清朝后妃制度有多严?看看后妃生孩子时,都有哪些“门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后妃等级划分标准,国宝档案清朝后妃,清朝皇帝后妃介绍

    其实像这种小心思很重的戏码,这部电视剧中还有很多,不知道大家留意到甄嬛生孩子时了吗?每次都是疾苦万分的。当然被子也是有不一样色彩的,就连花瓣都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而且甄嬛生胧月和眉庄生静和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两个人的被子,那时她们两个,被子都是红棕色的,后来甄嬛生双胞胎的时候就变成了

  • 5年5000万两:明朝太监捞钱的水平,让人叹为观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最厉害的太监,明朝太监的历史地位,明朝太监到底有多大权力

    刘瑾是明朝著名太监,依仗明武宗宠信,一生作恶多端,罄竹难书,但他最擅长的还是敛财,据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过去1000年全球最富的50人里,刘瑾赫然名列其中。刘瑾有多少财产呢?按照《亚洲华尔街日报》的说法,从他家里共抄出黄金1200万盎司(大约37万公斤),白银2.59亿盎司(大约805

  • 清朝此王爷,多次请求处死亲生儿子,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范疆张达被处死,康熙死前为什么要处死两个儿子,陈承瑢为什么被处死

    明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代善封贝勒不久,嫡福晋李佳氏为他诞下一子,这个儿子就是硕托。硕托很小的时候,生母李佳氏便因病去世。父亲代善很快娶了继福晋叶赫那拉氏。从此,硕托的不幸开始了。叶赫那拉氏一直视硕托为拖累。她生下儿子萨哈璘后,更是视硕托为眼中钉肉中刺,在代善面前多次数落硕托的不是。代善因宠

  • 从明朝各时期的监国事件,探究明朝的监国制度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一、明朝以前的监国制度发展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监国制度,西周时期,周王室会选取部分亲信下派到分封的各个诸侯国,代替中央王室监视诸侯的动向,用这种方式来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防止诸侯分裂割据。这种“监国”和后世的监国并不是同一概念,历史上的监国普遍解释为君主外出,太子代替皇帝治理朝政。三国时期也有多

  • 此人号称乾隆的七代孙子,每年都要做几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皇帝后代一览表,乾隆的第几个儿子当了皇帝,乾隆是康熙的儿子还是孙子

    据说,他出身于吉林,自称是乾隆王的后裔,是第七代子孙。但是如今我们中国离清朝已经过去200多年,他的话无从考究,所以就引起了大家的热论,很多人纷纷质疑他的身份的真假性。又有人问他,如果他是皇族的后裔,家里一定会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宝贝珍品吧!不过说来,他出生的吉林,以前清朝时期那个地方的确是满族的原来居

  • 被誉为“古今第一战具”的火器,为何在明朝时期从鼎盛走向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火器发展历程,明朝火器专家赵士祯,明朝火器万人敌

    但在西方人对于兵器发展革新产生飞跃与进步的时候,中国人却因为思想上的反差,不见没有进步,反呈现出倒退的迹象。明朝的时期,中国对火器的生产和应用的程度上大大超过了之前的历朝历代。“本朝以火器御虏,为古今第一战具”然而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来形容整个明朝火器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明朝的火器技术也在发展中

  • 明朝皇帝姓朱,明朝人怎么称呼猪呢?敢不敢吃猪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是“国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回避帝王的名字,如果遇到非要提不可,一般就用下面几种情况:用同义字或者近义字来替代;用同音字来代替;将这个字隔过去不写等等,举几个例子,避宋太祖赵匡胤讳,“匡”字少最下面一横;避汉高祖刘邦的讳,“邦”字改为了“国”。可是朱元璋的姓氏却非常巧合的和“猪”相对。所以更是要

  • 战神白起骁勇善战,戎马一生,赵匡胤:此等狂徒,也配进武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开元年间,战功显赫的白起作为姜子牙的陪祀被供奉于庙内,与韩信、诸葛亮、张良等人被称为武庙十哲,被历代后人祭祀供奉。但随着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变迁,后人对白起的认知和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白起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他是有名的将领,是战国的第一大将。他把一生都奉献于秦国的统一大业上。三十多年来,白起作战深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