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华大学获赠战国文物,意外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清华大学获赠战国文物,意外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3 更新时间:2024/1/24 10:47:11

甲骨文的横空出世,不仅让一度否定商朝存在的西方学者哑口无言,而且为商朝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不过,与商朝相比,同样被疑古派质疑的第一王朝—夏王朝,至今仍未发现可以自证的文字证据。

既然夏朝的文字还没有被找到,那么如果能从商朝留下的甲骨文中找到关于夏朝的记载,不是同样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吗?

然而遗憾的是,已经确认的甲骨文单字共约4500多字,经过一百余年的研究,已释读出的有1500字,但其中并没有提到夏朝。既然夏朝是被商朝推翻的,那为什么在商朝留下的文字中丝毫没有提到这件事呢?

对于甲骨文留下的百年谜团,学者们历来有两种推测:一是甲骨文并非史书,而是属于占卜用的卜辞,不提灭亡的夏王朝,也十分正常;二是甲骨文尚有三分之二的内容还没有释读,至于有没有提到夏朝的历史,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但奇怪的是,甲骨文的卜辞中反复提到了一个叫“西邑”名词。

如:“贞:于西邑。”“西邑害”。“贞:燎于西邑。”“丁巳告于西邑”。

邑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代国家,如商朝就被称作“大邑商”,孟子也称呼周朝为“大邑周”;二是指代都城,如《诗经》中就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意思是商朝的都城严整有序,是天下四方的榜样)。

这么看来,商王在祭祀一个叫西邑的国家或都城,为的是防止西邑的神灵鬼怪作祟害王,所以定期要进行燎祭。显然,这个西邑是跟商朝有着某种恩怨纠葛的地方。

但很可惜,卜辞中不见任何商王朝与西邑的军事、商贸往来,西邑仅在燎祭时才会出现,这成为甲骨文留下的一大谜团。

直到一批战国文物的出现。

2008年6月,境外文物市场上突然出现了一批从内地盗掘流出的战国竹简。时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的李学勤获悉后,建议校方花重金购入,并言道:“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司马迁也没有看过的典籍”。

1个月后,清华大学通过校友捐赠的方式(因学术机构不能直接从境外拍卖流失文物),将共计2388枚战国竹简收入。

经过十余年的整理释读和碳十四鉴定,基本弄清了这批竹简为战国中晚期楚简,在秦朝建立之前被埋入地下,其中不仅有已失传千年的周文王遗言《保训》,而且还发现了记载商朝开国元勋伊尹事迹的《尹诰》《尹至》原文。

其中,《尹诰》篇有如下记载:“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尹念天之败西邑夏。”

《尹至》篇则记载到:“汤往征弗附。挚度,挚德不僭。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

大意是伊尹献计从西边进攻西邑,灭亡了夏,“西邑夏”一词刚好与与“大邑商”的词性相对。

这一重要发现解释了甲骨文中反复出现的“西邑”谜团,很显然,西邑就是夏朝。伊尹生活的年代,夏朝还存在,所以,他在提到夏王朝时很自然的称其为“西邑夏”。

但殷墟甲骨文是盘庚迁都以后的产物,此时夏王朝早已灭亡数百年,甚至昔日的夏朝都城“西邑”可能也早已毁于战火,所以,卜辞中用“西邑”来代指“夏朝”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解释了为何商朝目前留下的文字资料中找不到夏朝的原因。

既然“西邑夏”是商朝人对其的称呼,那么夏朝人的自称又是什么呢?

夏朝这个叫法属于后世追记,正如蜀汉这个称呼也是后世创造出来的一样,曹魏称刘备的政权为蜀,东吴称其为西,而蜀汉的自称却是“大汉”。

夏朝人既不可能自称“夏朝”,更不可能自称“西邑”,而应该称“文夏”,以诏明其氏,文德教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考古证实的夏朝,真名是不是夏?天文测算大禹建国时间有Bug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每一个朝代的国号(名字)都由本朝开国君主拟定并昭示天下,寓意改朝换代。而朝代名字或源自开国君主即位前的封号,或出于宗教等目的择吉字作名。比如商朝这个国号,周武王在牧野战后曾兴奋地告祭上苍“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里的大邑商就是周人对商朝的称呼,并且殷墟

  • 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匈奴却消耗了汉朝1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国作为一个小国能够打败匈奴,但大一统王朝西汉却很难击败匈奴,用了一百年的时间,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彻底击败匈奴。造成这种落差现象的原因,其一是汉朝初定,国力不足,其二是匈奴的冒顿单于开疆扩土,使得匈奴的实力大幅提升。(一)西汉建立在乱世之上,百废待兴其实比较国土面积,大一统的西汉王朝是远远

  • 曹魏初伐公孙渊为什么派毌丘俭出场?(揭秘魏国的权力鄙视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公孙渊之死,曹魏简介,丘俭是谁

    自226年继位后,八年时间,曹叡经受了吴蜀两国轮番北伐。蜀汉:一共对魏用兵六次街亭之战上部,诸葛亮首次北伐的初期形势到底有多好?(数万蜀军拿不下祁山背后的原因)街亭之战中部,丞相为什么选街亭进行阻击(除马谡外蜀汉无将可派的根本原因)街亭之战下部:马谡到底在想什么?(丞相北伐唯一一次大溃的背后原因)诸

  • “纵身投江”只为祭屈原,网友口诛笔伐,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2020-06-26 11:35:02“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在一句悲壮的大声疾呼之后,“屈原”身穿黑色汉服带着悲愤之气,大义凛然地跳入了四川省西昌市海河里。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跳出来指正,屈原当时跳的是汨罗江,明明是在湖南省境内,怎么会跑到了四川?没错,这个在四川跳河的“屈原”,并非我

  • 从西周开始到清朝:想要治理好人民,就需要先治理好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里面,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的问题,就是权力的划分。从古至今,中国都是出于一种官员政治的治理之下的,这样就使得权力在官员之间更加的明显。权力是会让人感觉到膨胀的,如果不加以约束的话,很多的官员可能就会被诱发处自己内心的贪婪,从而导致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从西周开始,直到清朝,甚至到

  • 长平之战后,站在白起与秦昭襄王的位子上来讲,谁的眼光更独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以来各诸侯国之间的局势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下一刻某些国家将会不存在。局势就是这样的走向,到了战国中后期天下局势与其说秦对山东六国,还不如说是秦赵之间的对决。有关秦赵对决中的转折点想来大家也是十分的明白的,就是战国末期重要的战役之一——长平之战。[var1]其实在这场战役中白起与秦昭襄王两人

  • 他是明朝大汉奸,自称是孔子后人,为清朝打下江山后惨淡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孔子祖籍是哪里人,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实际上汉奸并不是近代才有的,也不是哪一个时期特有的角色,而是每一个朝代都存在。有很多汉奸甚至是一个朝代覆灭的罪人,比如满清,之所以能够成功入主中原,明朝的汉奸们功不可没。有很多人都以为满清是吴三桂引进关内的,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名气远比不上吴三桂的孔有德。为什么要下这个结论呢?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此人。

  • 为什么在秦朝会有“亡秦必楚”的传言?看看秦国对于楚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哪个省是正宗楚国人,楚国47位君主列表,楚国vs秦国

    而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个名号呢?《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言论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将楚作为一个旗号来推动他们的政治诉求。[var1]那么为什么以楚反秦,天下人就能够响应,六国旧人就能够接受呢?否则就没有这种效果呢?这还要从战国晚期的历史说起,特别是当时秦国与楚国的斗争。[var1]在战国晚期,楚国

  • 战国七雄中,除了最终胜者秦国,也曾辉煌的其余六国是如何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七雄秦国篇,秦国600年纪录片,秦国十大漂亮美女

    [var1] 魏国:曾为战国初期霸主,“马陵之战”后迅速衰败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同时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巩固变法成果,从而使得魏国国力大涨。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又任用吴起进行改革,使得魏国军事实力大涨,继而确立了魏国战国初期霸主的地位。[var1]魏国经历变

  • 西周史密簋出土,铭文揭秘夏朝失踪真相,网友:西方双重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老梁讲夏朝完整版,夏朝的真正祖先,夏朝一级文物图片

    但遗憾的是,确切自证夏朝的文字目前并未发现,即使是在被认为是夏遗存的二里头遗址,也没有找到“夏”作为一个朝代标记出现。而众所周知,商朝这一朝代的得名,正是源自甲骨文中商人自称“大邑商”。所以,西方学者在描述中华文明时,往往将商朝算作中国文明的起源,而把夏朝算作神话。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夏朝不存在呢?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