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宋统治为何走上“下坡路“?权力争夺才是“倒台”根本原因

刘宋统治为何走上“下坡路“?权力争夺才是“倒台”根本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29 更新时间:2024/2/7 23:49:08

虽然刘宋王朝偏安一隅,仅仅拥有半个中国版图,但是在经历义熙土断,重用吏治,提拔寒门等等措施之后,刘宋王朝走向了繁花似锦的局面,逐渐有了与北方争雄的资本。然而在公元479年,这个曾经还是欣欣向荣的王朝却迎来了灭亡,其王朝的寿命不过才短短的60年。现今,就让我们带着疑问站在上帝视角,回溯到1700多年之前,去探寻刘宋王朝为什么在经过一个甲子的时间就走向了下坡路。

义符昏暗难为帝,权臣不愤效伊霍

公元442年,登基称帝仅仅两年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因病去世。刘裕是一位起于微末的帝王,在当时那个士族高门掌控政治和军事的年代,以平民的出身成就王业,其经历可谓传奇,苏辙评价:“宋武既诛桓氏,收遗晋而封植之,又克谯纵,执慕容超,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然而这位伟大的帝王却在接班人的选择上出现了错误,为刘宋王朝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接替刘裕称帝的是刘裕的17岁的长子刘义符,这位少年皇帝登基的时候并不能直接亲政,国朝权柄在几位辅命大臣的手中,这几位分别是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这种局面可以称得上是“主少国疑”。

倘若刘义符是个具备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的帝王未尝不可压制权臣,成就伟业,然而刘义符生性荒诞,史书称其“狎呢群小、游戏无度”。因此,公元424年司空徐羡之联合另外几位辅命大臣行“伊霍之事”,将刘义符废黜,另立刘裕三子时任荆州刺史宜都王的刘义隆为帝,改年号为元嘉,刘宋王朝引来了新的篇章。

义隆贤明早立嗣,刘劭昏聩行蛊惑

如果说刘义隆的登基的“弑兄之乱”只是间接性的,刘义隆并未亲自动手,仅仅只是权臣动乱之后的最终得利者。那么刘宋第四位皇帝刘劭的登基之路可以说是其父的鲜血所铺垫的。

公元429年,年仅5岁的刘劭就被贤明的刘义隆被立为太子,刘义隆可以说是对其荣宠有加,刘劭本人也确实有被恩宠的资本,史书称其为“美须眉,大眼方口,长七尺四寸”,并且“爱读史书,尤喜武事”。这么一位出类拔萃的少年英主可以称得上是“国本典范”了,然而太子刘劭与其父在家国政策方面却存在着分歧,其中最重要分歧就是关于“北伐”。

公元450年,刘义隆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元嘉北伐”,但是遭到了北魏军民阻击,致使战事不利。听闻此时,太子刘劭建议刘义隆处斩北伐首倡大臣江湛,却遭到了刘义隆的反对,父子两的矛盾逐渐开端。

此外,刘劭还沉迷巫术,利用巫女严道育诅咒父亲,公元452年巫蛊之乱被揭发,刘义隆逐渐起了废太子的心思。公元452二月二十日晚间,得知废太子消息的刘劭亲率东宫卫队进入台城,闯进斋阁,将刘义隆乱刀砍死,登基称帝。

刘骏起兵平建康,兄弟阋墙乱纷扰

刘劭继位之后仅仅在位三个月就覆灭了,史书称其为“元凶”,可以称之恶名昭彰,刘宋名将柳元景对其评价为“国祸冤深,凶人肆逆,民神崩愤,若无天地。”。而终结其统治的正是他的弟弟刘骏。

刘骏刘义隆第三子,少有贤名,成年之后被封为武陵王,以武事闻达于庙堂,曾参与元嘉北伐。虽然刘骏在朝野群臣之中颇有“人主之姿”的印象,但是皇位却与之无关。其原因有二,一:封建王朝的嫡长继承制。二:其母路惠男并不受宠。然而生在宫中,长在朝堂的刘骏对于权力有着天然的亲近和实现权力的野心,所缺的只是“天命在我”的时机。

公元452年末在巴口(今湖北黄州市东)驻兵的刘骏,听闻刘劭弑父登基称帝的时候,一直心怀帝业的刘骏立马颁布了讨贼檄文,兴兵举义,图一匡天下之伟业。已经失去天下人心的刘劭自然不是刘骏的对手,四月的时候刘骏就兵临健康,五月就将刘劭擒杀登基称帝史称孝武帝。孝武帝刘骏,确实和前代皇帝不同,初临大位便积极改革,将皇帝权柄牢牢把握在手中,《宋书》称其“不欲威柄在人,亲览庶务”,刘宋王朝似乎将要走向中兴。

天不假年孝武殁,万事荒唐子业起

虽然孝武帝在庙堂之中颇有妙算,通过“拔擢寒士选贤与能,改革官制澄清吏治,劝课农桑减免赋税,罢免侨户实行土断”等种种措施,让刘宋王朝在前代皇帝的摧残下迎来了“孝武中兴”的新生,但是孝武帝在宫闱之中极其秽乱。登基之后成了至尊的刘骏对于房事就更加肆意妄为 ,甚至传出与母亲路惠男的乱伦传闻,但这终究只是传闻,史家也称“宫掖事秘,亦莫能辨也”。

孝武帝登基之后,除了在朝廷中集权之外,对于宗室也极为苛刻,甚至大兴屠戮宗室之举,在位十二年先后将南平王刘铄,武昌王刘浑,竟陵王刘诞,海陵王刘休茂或罢黜,或流放,或诛杀。这样做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以己为戒”,毕竟自身就是宗室出身成帝王。

虽然孝武帝用了种种方式去为自己的帝业进行全方位的巩固,但是天不假年公元464年,年仅34岁的孝武帝就因病去世,其“孝武中兴”的大好局面戛然而止。因为,继承其帝业的就是凶名赫赫的“禽兽皇帝”刘子业,刘宋王朝这艘大船终将在风雨飘摇中驶向灭亡。

子业凶虐难守成,戏谑诸王埋祸患

刘子业可以说是其伯父刘劭的翻版,年少的时候一样是聪明才智的华彩少年,《南史》中就曾记载“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也同样像刘劭一样在登基之后宛如夺舍,做荒唐孽障之事,行放荡吊诡之举。刘子业一生之中所行残暴荒唐之事罄竹难书,如皇太后病重将要身死灯灭之时就曾经召刘子业进宫,內侍将太后遗愿传达给刘子业的时候,刘子业却说“病人间多鬼,可畏,不能去。”,此言此行,真是不当人子!。

刘子业登基之后,对于其分封各地的蜀王们猜忌犹深,便将其中势力最强的刘彧、刘休仁、刘休佑召入都城建康,进行囚禁。此外,刘子业还对其叔父们进行惨无人道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虐待,刘彧因为生来体胖就被其称之为“猪王”,还曾将其五花大绑,送进厨房,以烹杀戏之。然而,这位被称为“猪王”的刘彧并非如他绰号一样可以随意凌辱,最终“禽兽皇帝”的性命就是被其所终结的。

明帝不明行祸事,人死灯灭王朝逝

公元466年建康忍辱负重的刘彧终于无法忍受刘子业的施虐,便联合刘子业的亲信寿寂之等人,将刘子业诛杀于宫城中的华林园竹堂,年仅17岁的刘子业结束了其荒诞的一生。诛杀刘子业的刘彧在建康登基称帝,史称宋明帝,然而明帝并不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对其评价 “帝猜忍奢侈,宋道益衰”、“夫以孝武之骄淫、明帝之猜忍,得保首领以没于牖下,幸矣,其何后之有?”。

近代德国思想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登基之后宋明帝的种种行为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阐释,为了自己的帝位刘彧效仿刘子业对宗室进行滥杀,晋平王刘休祐、建安王刘休仁、巴陵王刘休若都被其杀害。

此外,刘彧也是个性好奢靡的皇帝,对于钱财挥霍无度,造成国家财政困难,为王朝覆灭埋下了隐患。公元472年,宋明帝刘彧生病而死,观其生前的种种行为,颇有种“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感觉,最终刘宋皇朝在公元479年被其权臣萧道成覆灭。

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刘宋王朝作为南北朝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其国祚仅仅维持了短短的60年。造成其王朝短小的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宗室相残的悲剧屡屡发生,子弑父、弟弑兄、叔弑侄的人伦惨剧如走马灯一样轮番上演,让一个起初具备旺盛生命力的王朝,从守序走向混乱,从强盛走向衰败。

刘宋的掘墓人萧道成就对其子弟说过“宋氏若不骨肉相践,他族岂得秉其衰敝”,然而“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这种悲剧不仅仅刘宋王朝发生,接下来刘宋王朝的继承者——齐梁陈三朝同样上演者相同的戏码,华夏王朝的命运似乎还在等待着她真正的拯救者。

参考文献;

《刘宋时期宗室内乱原因之我见》 李琼英

《门阀士族与刘宋宗室内乱》 徐紫钰

《论汉人在刘宋宗室内乱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琼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将领卢象升战死疆场后,为何天下为之震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与他一起身陷重围的,只有几千“天雄军”。抱定必死之心的卢象升下令: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者斩!随后他自己身先士卒奋勇冲杀,惨烈的厮杀持续了一整天,明军最终炮尽矢穷。最后,卢象升在亲手击杀数十人后,身中4箭3刀,仆地而亡。亲兵杨陆凯伏在卢象升身上,为了保护其遗体,身中24箭,被活活射成了刺猬

  •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当时的一线城市是哪几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历史完整版,唐朝首都是洛阳还是西安

    1.长安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在唐朝之前,这里已经是西周、西汉、隋朝等十几个王朝的国都,可以说是中国在唐朝以前最为重要的政治中心。到了唐朝,国家空前强盛,长安的繁荣也达到巅峰,并成为了世界上首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当时的长安城作为盛唐国都,接受着万国来朝,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关中四塞长安

  • 明朝悍将蓝玉凌辱北元皇妃,朱元璋为何对其剥皮,斩杀全族上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蓝玉临终遗言七个字,山河月明中蓝玉羞辱北元王妃,徐达和蓝玉谁强

    但可惜这么强悍的人物,却亲手死于朱元璋手中,而且还是被剥皮和灭三族而告终。每每回想这段历史,总是让人感慨莫以要是朱元璋没有杀蓝玉就好了。但当我们真的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会惊愕发现,蓝玉之死的直接原因居然是因为玷污了北元皇妃。而且更加离奇的是,这个事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甚至已经超过了朱元璋和蓝玉的

  • 31岁丧妻,43岁为相,风流元稹为何念念不忘要给亡妻送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一个心心念念的心结始终化解不开: 亡妻韦丛原本是尚书(相当于现在省部级干部)韦夏卿的千金,嫁给元稹后,由于元稹尚未在官场上混出名堂,俸禄微薄,韦丛跟随元稹吃了很多苦,27岁就因病亡故。后来,元稹做到高官,常常怀念早逝的亡妻,深切感到没有让韦丛生前享受到衣食无忧的生活,成为平生

  • 明朝后期,赵飞燕为何会被踢出四大美女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赵飞燕,一位可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齐名的绝世佳人,赵飞燕与其她几位美女有所不同,她应该是最符合当代审美标准的美女,她身轻如燕婀娜多姿,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以瘦而著称的美女。既然如此,为什么没能进入四大美女的名单呢?其实在明朝时期,当时公认的四大美女中就包含赵飞燕,但到了明朝后期,人们对貂蝉的美化程度

  • 756年,封常清五战五败后随即被杀,李隆基:安禄山吓破了他的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玄宗杀封常清后悔吗,李隆基与安禄山谁厉害,封常清与张巡谁厉害

    “封常清以贼摇众,畏敌怯战,丢失陕郡数百里,罪无可赦……”得知将要被杀得封常清内心并无一丝涟绮,他似乎早已预料到今日的结局。临刑前,他遥望着长安方向,自言自语道:“常清之所以不死,不忍污国家旌麾,受戮贼手,讨逆无效,死乃甘心。”话音未落,名震西域的大唐战神就倒在了血泊中。那么,作为李隆基极为信赖的将

  • 明惠宗朱允炆生死之谜终于解开?真没想到,他最后流落到此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402年,因为朱允炆的犹豫,他的叔叔朱棣已经率领大军打到了长江一带,而此时京城的守将也选择投降大开城门。在朱棣进到京城之时,皇宫已经燃起熊熊大火,等到朱棣好不容易让大军把火灾熄灭之时,皇宫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只留一片焦土。随后将士们在后宫里面发现几具已经被烧成焦炭的尸体,有人便认为这是皇帝一家

  • 秦朝崇武,唐朝尚剑,宋朝则文学成风,那么为何唐朝崇尚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当二者在历史的潮流中相遇,又能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了?而唐朝又为何崇尚剑,而不是其他的兵器?唐朝爱剑的形式:在探究唐朝为什么爱剑,崇尚剑之前,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唐朝有多爱剑,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爱剑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以什么方式体现出来的。一、唐朝文人有多爱剑说起唐朝,我们脑海里最先浮现一定是李白、杜

  • 明十三陵的风水无可挑剔,为啥明朝不到三百年就亡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天寿山上,它为明代皇家陵园,俗称十三陵,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皇帝陵墓,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的陵园。虽说明代有16位皇帝,但其中除了朱元璋死后葬在了南京钟山之阳,称

  • 唐朝往事:中国和“俄罗斯”的1400年外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招待外国使臣的历史记录,唐朝和俄罗斯的历史,唐朝的外交关系都有哪些

    中俄两国友好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中俄两国在历史上就有过多次外交,现在仍然保持着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唐朝时期,更是交往频繁。今天,刘海哥就给大家侃一侃唐朝时期中俄两国的历史故事。一、唐朝与俄罗斯的“开始”公元618年,当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之时,俄国的疆域东到日本海,南到欧洲南部,西连中亚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