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测字故事:崇祯景山自尽与闯王军师宋献策测字的故事

测字故事:崇祯景山自尽与闯王军师宋献策测字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24 更新时间:2023/12/17 3:59:28

1644年3月19日崇祯在景山的歪脖树上吊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 ,闯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为了保护西安的安全,闯王主动发动战争攻,打山西作为自己的保护屏障。从西安出发的时候,闯王只有6万军队。但是为了虚张声势,给明军一个震慑力,就宣称刘宗敏带着五十万前锋(实际是两万)、自己带了百万人(其实是四万)要攻打山西,没想到号称的一百五十万大军居然把山西十几万明军吓坏了,直接投降义军。没想到攻打明军如此顺利,闯王就把义军向北京城开进。崇祯十六年(1643年),也就是北京城破的前一年,北京发生大疫。 当时在北京的明朝军队,名义上说有十来万,大疫过后,少了一半。崇祯皇帝明知大势已去,却不肯束手待毙,依仗北京城高壕深,坚守不出,以待勤王之师的救援。

面对这种情况,闯王军师宋献策就献出一计:化妆成算命先生在皇城外测字。且说这宋献策宋军师,学识渊博,精于奇门遁甲及图谶等术“术数”,以“术士”为生,长期云游四方,为人占卜吉凶祸福。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四月,到李自成农民军中。他出谋献策,才智非凡,深受李自成的敬重,被封为军师。他对大明朝堂、崇祯皇帝本人也是做足了功课。深知崇祯皇帝信天命,喜欢相面、卜卦。他献出这一计,乔装扮成一测字老先生,混入北京城内,在皇宫附近,摆下测字摊,一为刺探军情,二为坐等崇祯出宫测字。俗话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他要使崇祯感到“上天弃我,剪灭大明”的“预兆”,从心理上摧毁崇祯坚守孤城的决心。

再说崇祯皇帝本性刚愎自用,凶暴与多疑、让朝中忠臣良将一个个成为刀下之鬼,而幸存的人只能选择闭口不言自。闯王兵临城下后,天天在朝堂上唉声叹气,无法可施。这日,带上贴心太监,青衣小帽,溜出皇宫来散散心。

看到宋献策测字摊上的招牌,崇祯皇帝停住了步子,心想,平日召进宫来的江湖术士,怕我治罪,尽说些阿谀奉承之词。今日这测字先生,不明我的身份,想来不敢欺我,我何不测上一字。

于是招呼宋献策,“先生,来测个字’。宋献策何许人也,抬头一看他主仆二人的打扮,主人衣着华贵,气质不凡,仆人脸白无须,跟在后面唯唯诺诺,心里已明白其为太监。即刻笑脸相迎问道:“不知客官欲测何事?”崇祯道:”测国事如何。”宋献策闻言,心中暗喜:哼,等的就是你,顺手拿起桌上的笔递到崇祯面前说:“先生需测何字?”

正好路边有个“大有粮店”,崇祯便指着招牌说,我就测这个“有”字。宋献策随即在纸上写下一个“有”字,右手拈着须,思索片刻道,“客官若问他事,尚可另当别论;若问国事,恐有些不妙。你看这个‘有’字,上部是‘大’字缺一捺,下部是‘明’字少半边,分明是说,大明江山江山丢了一半啦!”

崇祯一听,面色骤变,赶忙摇手道:”错了,错了,不是这个‘有’字,是朋友的‘友’“。

宋献策随即在纸上写下一个“友”字,端详再三,沉吟不语,只是不住摇头说:“这个友字更不利,它是反字出头,恐怕大明江山朝不保夕,连一半也剩不下了。”

崇祯只吓得冷汗直冒,连连叫道:“不不不!我说的是子午卯酉的‘酉’字!”

宋献策随即在纸上写下一个“酉”字,凝神沉思,时而愁眉紧锁,倒抽冷气;时而急搓双手,连连顿足。急得崇祯坐立不安,不断催促。宋献策却无动于衷,两眼低垂,默不一语。

崇祯着急地问道:“先生因何一言不发?”

宋献策叹了一口气,摇着头说:“此字太恶,在下不便多言。”

崇祯听罢,心里一凉,仍然硬着头皮道:“测字之人,只求实言,先生不必隐讳。”

宋献策见催促得紧,看看“火候”已到,便假装神秘地说道:“此话说与客官,切莫外传,看来大明江山,亡在旦夕,万岁爷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你看这‘酉’字,乃居‘尊’字之中,现在尊字下边缺大腿上边没脑袋,光剩中间一骨节还活什么劲儿,且上无头,下缺足,分明暗示,至尊者将无头无足矣。”

崇祯听后脸色大变 ,转身就走,回宫就病倒了。

这边闯王已率军抵达北京城北郊的居庸关。这里是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险,但是关隘却无人防守,明朝总兵唐通出降。之后闯王的队伍势如破竹,被吓得六神无主的崇祯心想:于其坐等被农民军砍头剁脚,不如自己吊死得了,便在景山的一棵歪脖树上树上自缢身亡,守城官兵听说崇祯已死,即刻军心散乱,城不攻自破,当天中午,李自成便率领起义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北京城。

赤晓玉伴读:宋献策皇城摆摊测字,就等崇祯帝上钩,果然就等来了,这也是掌握了崇祯的爱好。崇祯在国家将亡的危难之际,正感到六神无主焦头烂额,碰上这测字的,必然求签问卦求天佑护。可屋漏偏逢连阴雨,跑到这来测字,那还有好吗?宋献策看着崇祯与太监王德化的神态、衣着就知道崇祯上钩来了。这就活该崇祯倒霉,算的卦自然是一卦不如一卦。宋献策此等做法与兵法上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相通,从心理上就动摇了崇祯的决心。

更多文章

  • 李贺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盛世唐朝无人能接,宋朝才对出下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双江长子李贺简介,李贺死因,鬼才李贺十首诗

    在这个空前绝后的年代,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唐代三李中的李贺。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难倒了整个盛唐,直到宋朝才对出下句。 诗仙李白,诗鬼李贺 钱易说,李白是天才绝,白居易是人才绝,李贺是鬼才绝。李贺被人称之为诗鬼,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李贺身材消瘦,一字眉,手指很长。其二

  • 最有可能拯救大明朝的人不是袁崇焕,孙传庭,而是杨嗣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杨嗣昌杨嗣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杨嗣昌是一个优缺点都特别明显的人,优点是足智多谋,极具战略眼光,非常有能力,缺点呢:心胸狭隘,急于求成。但是,如果其能跟着一任明君,用好他的优点,他的缺陷就会慢慢缩小,但是崇祯帝是寻常之主,导致他的缺点无限被放大。说其心胸狭窄,排除异己大多数是两件事,看到孙传庭很

  • 王维二丨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他的偶像张九龄回来了,还当上了宰相。飘了这么久的王维,觉得在偶像的带领下,自己肯定能做出点成绩,又有了做官的小心思,他给张九龄写信,希求汲引。公元735年三月,张九龄举荐王维当上了右拾遗,相当于唐代的纪检干部,官职不大,但有了升迁的机会,总算进入了大唐的中枢权力系统。接到任命,王维兴奋地写下《献

  • 五代十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有人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五代十国的历史,时常被忽略?1、前所未有的大乱世五代十国在中国古代史上,堪称前所未有的大乱世。这个乱世不光体现在社会秩序上,也体现在人心败坏这方面。虽然在五代十国之前,中国历史上也遭遇过类似秦末的楚汉战争、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西晋后期的永嘉之乱,以及永嘉之乱开启的长达数个世纪的南北对峙。

  • 明朝时火药武器就全面落后于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火药武器,火药对欧洲的影响,明朝时期最先进的武器

    一,火枪领域。1,火门枪。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火药用于战争的国家的。1332年元朝制造的青铜火炮是史书记载最早的火药武器,1351年元朝制造了铜火铳,也就是初始的火门枪。火门枪:它有一个铸铜或熟铁制造的发射管(即枪管),发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发射管尾端接一称之为“舵杆

  • 唐朝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次“兄终弟及”,你都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宫廷图片大全,唐朝历史全集完整版

    一、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敬宗李湛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为唐穆宗李恒长子,母为恭僖皇后王氏。长庆二年(822年),李湛被册立皇太子。长庆四年(824年),即位于柩前,时年十六岁。在位期间,礼遇朝臣,耽于玩乐。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宝历二年十二月初八辛丑日(827年1月9日

  • 他从北周活到唐朝,屡屡身处“无间道”,为何成为政坛“不死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他,就是苏威。 苏威出身于一个不平凡的家庭,他的父亲就是北周第一名臣苏绰,他堪称是宇文泰的“王猛”。他的英年早逝,让宇文泰痛哭不已。彼时苏威才刚刚五岁,就成了没爹的孩子。 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美阳县公”的爵位,以及良好的家族名声,少年时期的苏威以孝顺和学术著名,引起了贵族圈的瞩目。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

  • 明朝的火枪大炮为什么挡不住清朝的冷兵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到了明朝,朱元璋才真正开始重视起炸药的使用,而明朝也是我国历史上包容性和学习性的比较强的朝代。在当时,明朝组建了一直配有“火器”装备且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军队,被称作“神机营”。神机营当时的装备绝对可以领先同一时期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军队。然而这种超然的地位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因为欧洲胡斯军也在历史中

  • 明朝最大的叛徒,带走了一支军队导致明亡国,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叛徒,谁是中国历史上明朝最大的奸臣,明朝打得日本差点亡国

    (一)明金之战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并发动战争袭击明朝抚顺,正式拉开了明金战争的序幕。而在战争打响后,明朝皇帝想着之前曾经施恩于朝鲜,便下令让朝鲜援助,但是,时为朝鲜君主的光海君有自己的小心思:“我自己都自顾不暇这仗打了有什么好处?更何况也不一定能一举歼灭努尔哈赤,万一被报复了咋办?

  • 专一、精细、精益求精的古代工匠,为何直到南北朝才提高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到底有多吓人,古代杰出的工匠,精益求精的工匠事例

    《百家书》“师讳班,姓公输,字依智,路东亿村人也”。如今国家所提倡“工匠精神”,提倡其做事专一,精细的态度。而提到工匠则会条件反射的想到这一行当的祖师爷—鲁班。 他发明了锯齿、曲尺、刨子等工具。在民间神话中,也将其传的神乎其神。尤其是他发明的墨斗,传说还能辟邪。还有《鲁班书》,也非常之神秘。所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