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的母亲是怎样的人?一代才女,惊才绝艳,李渊一生的白月光

李世民的母亲是怎样的人?一代才女,惊才绝艳,李渊一生的白月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35 更新时间:2024/1/14 12:54:03

以至于李世民的名气不仅盖过了李渊,也掩盖了一些其他的厉害角色。

作为打下李唐江山,开创一朝盛世的帝王李世民,他的父母也是十分优秀的人杰。

尤其是李世民的母亲,李渊的发妻窦氏,惊才绝艳,才华横溢,正是因为她的存在,才培养了像李世民、李建成、平阳昭公主这样能力突出的人物,也辅佐李渊成为一代豪杰。

可惜的是,窦皇后去世比较早,她的光芒,很快被随之而来的乱世豪杰所掩盖。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正是这位不为人知的一代才女窦氏,大唐开国时追谥的太穆皇后

太穆皇后家世强大,才华出众

窦氏其实是鲜卑族人,我们后世所说李世民不是汉人,其中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此。

她的父亲窦毅原本是西魏时期的骠骑大将军,但他所处的是一个乱世,西魏很快就被北周所取代,窦毅又效力于北周,并成为重臣。

在北周时期,窦毅被加封为神武郡公,并授予他上柱国、大司马的位置。

最重要的是,他娶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长公主,这是典型的世家大族与皇室联姻。

谁也不曾想到,婚后襄阳长公主为窦毅生下了一个惊才绝艳的女儿——李世民的母亲窦氏。

所以,窦氏的身上流淌着的是皇室贵族的血液,因为她的母亲是当朝公主,舅舅是当朝皇帝,父亲是当朝权贵。

为什么说她惊才绝艳呢?

如果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理解,窦氏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神童。

史载,窦氏三四岁的时候读《烈女传》、《女戒》等书籍时,竟然看一遍就可以过目不忘,记忆力实在是惊人。

而她的舅舅宇文邕也对自己这位外甥女十分宠爱,她才三四岁就直接被接到皇宫里抚养,宠爱程度甚至超越了其他的外甥。

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异它甥。——《旧唐书》

如果仅仅是过目不忘的话,历史上能找出很多天才,但窦氏才几岁的年纪就已经懂得国家大事了,这非常了不起。

当时正处于南北朝乱世,北周为了获得突厥人的支持,宇文邕便娶了突厥阿史那公主为妻,并将其立为皇后。

但毕竟这是一桩政治婚姻,宇文邕并不喜欢这位阿史那公主,所以尽管把她立为皇后,却从不搭理人家,经常把她冷落在一边。

窦氏常年居住在皇宫,又深受宇文邕宠爱,对于阿史那皇后的遭遇,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人可能会问,不就是皇帝不喜欢皇后,把人家冷落了嘛,有啥可值得担忧的?

这事儿要是落在一般的帝王家庭,兴许也不算大事,但在那个乱世中,又是政治联姻,一举一动都涉及国家安危,很容易引发剧变的。

窦氏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不可谓不深刻,她在一番思索后,便悄悄找到舅舅宇文邕,劝谏道:

如今天下四方尚不平静,突厥人国力强盛,希望舅舅能压抑情感,多多抚慰阿史那皇后,以天下苍生为念。

如果有突厥人的助力,那么江南的陈朝,关东的北齐皆不足为患。

宇文邕听完,十分惊讶,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外甥女年纪轻轻,还是个小女孩,竟然有如此见识。

于是,宇文邕当即就采纳了窦氏的建议,此后对阿史那皇后的态度大为转变,北周也因此暂时稳住了突厥。

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旧唐书》

事实上,窦氏在说出这番话时,年纪仅仅只有六七岁!

之前谈到这个事情时,有人怀疑窦氏当时真的只有六七岁吗?

阿史那皇后是在568年嫁给宇文邕成为皇后,于579年在宇文邕死后,成为皇太后,期间共做了11年皇后。

而窦氏出生于569年,也就是说,阿史那皇后嫁给宇文邕后的第二年,窦氏出生,阿史那皇后成为皇太后时,窦氏最多也就10岁。

宇文邕是前期冷落阿史那皇后,所以那个时候,窦氏最多也就六七岁的年纪而已。

想想看,我们现在见到的六七岁小女孩,还在上小学一年级,每天回家一般都是玩各种过家家的游戏,字儿都认不全。

窦氏年仅六七岁,就对于国家大事,有如此见解,思维清晰,切中要害,实在是不一般。

此事被父亲窦毅知道后,也颇为惊讶,但窦毅作为父亲,心中却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只见窦毅来到妻子襄阳公主面前说道:

我们这个女儿才貌如此,将来必定是一代才女,所以绝对不能随便嫁给一般的凡夫俗子,咱俩得给她选一个优秀的夫婿才行。

于是,这夫妻二人自此便对窦氏将来嫁人之事有了新的谋划。

几年之后,窦氏也到了十几岁的年纪,在古代属于豆蔻年华的黄金年龄,也该考虑嫁人了。

窦毅为了给女儿选一个优秀的夫婿,每天挖空心思,想各种办法,终于在苦思冥想之后,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选婿方案。

这个选婿方案就是“比武招亲”!

千万别小看这个方案,因为它并不是我们在影视剧或者武侠小说中看到的比武招亲,而是一项非常考验人的技能。

具体的办法是这样的:

窦毅先找来画师在屏风上面画上两只栩栩如生的孔雀,然后命人将屏风抬到显眼的地方,摆下擂台。

接着公开宣布,如果哪个男子想娶窦家的这位才女,必须在规定的距离范围内,连发两箭,分别射中屏风上面两只孔雀的眼睛。

毕竟是名声在外,而且窦家是皇亲贵族,窦氏本人又貌美如花,且才华横溢,当即就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来参与。

无论是世家大族中的公子哥,还是有才华的年轻男子,纷纷前来尝试。

没想到,来了几十个青年男子,都试了一遍,无一人能连续两箭都分别射中屏风画中孔雀的眼睛。

可见,这个难度还是很大的。

就在这些青年才俊纷纷垂头丧气时,李渊出现了,他也对窦氏的才华、美貌早有耳闻,也想娶她为妻。

李渊来到现场后,当即就张弓搭箭,瞄准、射出,动作干净利落。

只听“嗖”的一声后,围观的人们定睛一看,李渊射出的那支箭正中画中一只孔雀的眼睛。

但现场的观众并没有什么反响,毕竟好几十个人都试过了,射中一只也有一些,最重要的是第二箭也能射中,才算厉害。

所以大家对于李渊的第二箭才是最期待的。

这时,只见李渊再次张弓搭箭,瞄准、射出,那支箭瞬间激射出去,直接命中画中另一只孔雀的眼睛。

此刻,现场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当中,几秒钟后,突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甚至有人拍手叫好。

窦毅见状,也十分高兴,李渊能从几十个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年轻人,自己女儿的夫婿人选总算是有着落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场比武招亲,其实它的难度是很高的。

首先,那画里的孔雀眼睛得多小啊,估计就跟古代铜钱中间那个孔差不多。

所以,别说两箭命中,就是射出一箭能命中画中的孔雀眼睛,也是需要高超的箭术的。

而窦毅设定的难度却比这还高,因为一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必须两箭分别射中画中两只孔雀各自的眼睛,只要有一箭没中,就没机会了。

这怕是得是百发百中的选手才有机会射中。

其次,这件事很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现场有那么多人看着,机会又只有一次,哪怕箭术高超,要是稍微紧张一下,就得影响发挥。

而李渊连发两箭,都命中画中孔雀,说明李渊这个人箭术极高,而且心理素质极好。

这样的人物,往往在处事当中,能够做到处变不惊,难怪能创建大唐,成为一代帝王。

李渊赢了比武招亲这事,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典故,由此诞生了一个成语“雀屏中选”。

不久之后,李渊如愿地迎娶了窦氏,两人婚后的生活十分幸福。

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旧唐书》

婚后的窦氏辅助夫君成大业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对李渊可能有些误解,由于李世民的光芒太耀眼,以至于李渊成为了李世民存在感最低的开国帝王。

但事实上,李渊也是个文武全才的人物。

在恋人、夫妻关系中,只有气场相近、实力对等,才能琴瑟和鸣,而李渊和窦氏,正是属于这类。

按照现代网络小说中对恋人关系的划分,这属于男强女强。

在婚后的日子里,窦氏和李渊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两人之间越来越谈得来,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多。

这对小夫妻,闲来无事之时,经常在房间里谈诗论画,舞文弄墨,无所不谈。

窦氏本人特别喜欢阅读史书,而且擅长书法,两人在一起时,窦氏经常高仿李渊的字迹,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可见其书法造诣。

虽然两人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在热恋中度过了一段非常开心幸福的日子。

但没过几年,朝廷政局发生了剧变!

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后仅仅过了三年,权臣杨坚就篡夺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

杨坚为了打击北周残余势力,清洗了大量的北周皇室宗亲人物,这些人也都是窦氏的亲戚。

换句话说,隋文帝杨坚篡夺了窦氏舅舅宇文邕留下的江山,杀了宇文邕的亲族,他跟窦氏是有深仇大恨的。

看到接连发生的剧变,窦氏当场扑倒在床上大哭道:

只恨我不是男子,不能解救舅舅家的危难!

她的母亲襄阳公主看到这一幕,连忙让她不要说这种话,小心隔墙有耳,容易招致杀身之祸。

能说出这番话,说明窦氏是一个有魄力的人。

只是那个时代,女性注定是不能参与朝政,更无法掌握权力的,想必窦氏如果是男儿身,定能给杨坚沉重打击吧。

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毅与长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旧唐书》

但是,杨坚称帝也是李渊出人头地的机会。

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独孤信的女儿,李渊的母亲独孤氏也是独孤信的女儿,也就是说,李渊的母亲和杨坚的老婆是亲姐妹。

所以,独孤伽罗是李渊的小姨,杨坚是李渊的小姨夫。

要知道,杨坚可是历史上最怕老婆的开国皇帝,在老婆大人的指示下,杨坚很快给自己老婆的外甥安排了工作——千牛备身。

李渊也是一个才干出众之人,在千牛备身的职务上干了一段时间后,就被调到州郡上做刺史之职,开始了最初的历练。

鉴于李渊毕竟是独孤伽罗皇后的亲外甥,所以他任职的州郡都在长安附近的战略要地谯州、陇州、岐州,所以待遇也挺不错。

虽然有裙带关系在里面,但李渊是有真才实学的,他没有辜负小姨妈的期望,在地方上干得热火朝天,工作做得十分到位,井井有条。

这期间,窦氏也有了身孕,先后为李渊生下李建成、李世民、平阳昭公主等几兄妹。

窦氏也从此开始在家相夫教子,孝顺公婆。

在处理婆媳关系上,窦氏也非常厉害!

李渊的母亲独孤氏脾气暴躁,晚年又多病,经常卧病在床,但李家的几个妯娌嫌独孤氏脾气暴躁,不愿侍奉,就假装自己也病了。

只有窦氏日夜陪伴在侧,衣不解带、认真伺候,长达一个多月。

按理说,既然李渊的母亲脾气暴躁,其他人都不愿意侍奉她,窦氏即便愿意去侍奉,也应该受不少气才对。

可神奇的是,窦氏这个儿媳竟然深得婆婆喜爱,对别人脾气暴躁,唯独对她很好。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一直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即便是在现代,婆媳之间不和是常有的事。

而窦氏却能与李渊脾气暴躁的母亲实现和睦相处,还深得婆婆喜爱,这说明窦氏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女子。

只有情商高的人,才能处理好各种人际、社交关系,这也包括家庭关系。

而李渊也一路有小姨妈的扶持,加上他自己又有能力,所以仕途很顺,升职加薪不在话下,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但这种开挂的日子也随着杨坚的去世而终结。

杨坚死后,他的儿子也就是李渊的表弟杨广登基,是为隋炀帝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杨坚时代如鱼得水的李渊,到了杨广时代面临的情况又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这位新登基的皇帝,李渊似乎缺乏了解,观察不到位,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影响了仕途。

但窦氏却是洞若观火,她自小在皇宫长大,经常跟在舅舅宇文邕身边,见惯了各种各样的宫廷权谋,在这方面甚至比李渊还强。

所以,当杨广登基后的几年,经过观察,窦氏早已将杨广的性格看得十分透彻。

当时,李渊比较喜欢宝马良驹,因此家里养了不少好马,但窦氏却要求李渊把这些心爱之物全部献给隋炀帝。

窦氏对李渊说:

当今的皇帝爱好骏马,这事儿很多大臣都是知道的,而且他猜忌心比较重,咱们家里养的那些宝马,不可久留,应该尽早献给皇帝。

这样既表了忠心,又能打消他的猜忌心,还能保仕途顺畅,但如果不献上去的话,万一有人在皇帝面前进献谗言,必定累及自身。

看着妻子严肃的表情,李渊虽然听进去了,但他也是个喜好骏马之人,实在不忍割爱,一直犹豫不决,最后不了了之。

常言于高祖曰:“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旧唐书》

然而,窦氏在此后的时间里,身体已经每况日下,越来越差,不久便病逝,年45岁。

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李渊为此痛哭不已,久久无法平静。

后来,李渊创建大唐帝国后,将窦氏追封为太穆皇后,自此以后,即便纳了新的妃子,却再也没有立过新的皇后。

值得注意的是,窦氏死后不久,果然纸是包不住火的,隋炀帝很快就知道李渊家里藏着骏马,却不进献给自己,因此十分不满。

自此,李渊开始被隋炀帝冷落,坐了很多年的冷板凳。

好在李渊发现不对劲后,才回想起当初窦氏的话,这才将家里的那些宝马良驹尽数献给隋炀帝。

杨广收到来自表哥李渊的礼物后,十分开心,当场就封给李渊一个将军的高位。

此后,李渊也开始受到隋炀帝的重用,逐渐掌握了权力。

仕途再次通畅,而且一路升职,李渊开心之余,心中不免想起已经过世的妻子,顿时百感交集,悲从心起。

为此,李渊还特意将几个儿子找来,对他们说道:唉,当初我要是听了你们母亲的话,也不至于坐了那么多年冷板凳,肯定很早就能坐到今天的官位了。

高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旧唐书》

可见,窦氏不仅有先见之明,更是阅人有术。

如此才识,想必当初李渊还在地方上历练时,遇到工作上的问题,窦氏应该也帮他解决了不少。

烟郭说

在窦氏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前有开创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还有赫赫有名的独孤皇后,接着又是绯闻颇多的萧皇后,紧接着就是天下大乱,李世民登场并成为耀眼之星。

在众多著名人物的光环下,窦氏由于去世太早,她的光芒被众多的历史人物所掩盖,以至于这样一代才女一直不为人所熟知。

我觉得,她的光芒不应该被掩盖,所以科普她的历史事迹,很有必要。

窦氏不仅是才女,还懂得帝王权谋,她和自己的夫君李渊都是有才之人,本身就很强。

所以,在他们夫妻的培养下,李渊和窦氏的几个孩子,除了李元吉以外,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窦氏去世的时候,李元吉的年纪尚幼,想必窦氏也没有机会再教导他了,所以李元吉是三个儿子中最差劲的一个。

其他的三个孩子里,长子李建成其实他的能力并不弱,次子李世民24岁平定天下,最后成为开创贞观之治的大唐帝王。

女儿平阳昭公主是赫赫有名的女将军,李渊起兵时,她曾经靠自己的能力组建一支军队,为父亲攻城掠地,也是死后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公主。

可以说,李渊和窦氏的孩子,几乎个个都很出色。

而李渊经常要忙于工作,窦氏担负起了相夫教子的责任,从某种程度讲,李建成、李世民、平阳昭公主,是窦氏培养出来的人才。

然而,窦氏只活了45岁,这样的才女,命数太短,令人惋惜。

记得经常看到一个问题,大概就是有人提问说,李世民只活了50岁就去世了,如此短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时候,我就在想,平阳昭公主也去世比较早,李世民也只活了50岁,应该是他们兄妹继承了母亲的基因比较多一些导致的吧。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测字故事:崇祯景山自尽与闯王军师宋献策测字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献策后人,古人测字实例,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

    1644年3月19日崇祯在景山的歪脖树上吊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 ,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为了保护西安的安全,闯王主动发动战争攻,打山西作为自己的保护屏障。从西安出发的时候,闯王只有6万军队。但是为了虚张声势,给明军一个震慑力,就宣称刘宗敏带着五十万前锋(实际是两万

  • 李贺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盛世唐朝无人能接,宋朝才对出下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双江长子李贺简介,李贺死因,鬼才李贺十首诗

    在这个空前绝后的年代,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唐代三李中的李贺。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难倒了整个盛唐,直到宋朝才对出下句。 诗仙李白,诗鬼李贺 钱易说,李白是天才绝,白居易是人才绝,李贺是鬼才绝。李贺被人称之为诗鬼,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李贺身材消瘦,一字眉,手指很长。其二

  • 最有可能拯救大明朝的人不是袁崇焕,孙传庭,而是杨嗣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杨嗣昌杨嗣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杨嗣昌是一个优缺点都特别明显的人,优点是足智多谋,极具战略眼光,非常有能力,缺点呢:心胸狭隘,急于求成。但是,如果其能跟着一任明君,用好他的优点,他的缺陷就会慢慢缩小,但是崇祯帝是寻常之主,导致他的缺点无限被放大。说其心胸狭窄,排除异己大多数是两件事,看到孙传庭很

  • 王维二丨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他的偶像张九龄回来了,还当上了宰相。飘了这么久的王维,觉得在偶像的带领下,自己肯定能做出点成绩,又有了做官的小心思,他给张九龄写信,希求汲引。公元735年三月,张九龄举荐王维当上了右拾遗,相当于唐代的纪检干部,官职不大,但有了升迁的机会,总算进入了大唐的中枢权力系统。接到任命,王维兴奋地写下《献

  • 五代十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有人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五代十国的历史,时常被忽略?1、前所未有的大乱世五代十国在中国古代史上,堪称前所未有的大乱世。这个乱世不光体现在社会秩序上,也体现在人心败坏这方面。虽然在五代十国之前,中国历史上也遭遇过类似秦末的楚汉战争、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西晋后期的永嘉之乱,以及永嘉之乱开启的长达数个世纪的南北对峙。

  • 明朝时火药武器就全面落后于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火药武器,火药对欧洲的影响,明朝时期最先进的武器

    一,火枪领域。1,火门枪。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火药用于战争的国家的。1332年元朝制造的青铜火炮是史书记载最早的火药武器,1351年元朝制造了铜火铳,也就是初始的火门枪。火门枪:它有一个铸铜或熟铁制造的发射管(即枪管),发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发射管尾端接一称之为“舵杆

  • 唐朝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次“兄终弟及”,你都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宫廷图片大全,唐朝历史全集完整版

    一、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敬宗李湛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为唐穆宗李恒长子,母为恭僖皇后王氏。长庆二年(822年),李湛被册立皇太子。长庆四年(824年),即位于柩前,时年十六岁。在位期间,礼遇朝臣,耽于玩乐。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宝历二年十二月初八辛丑日(827年1月9日

  • 他从北周活到唐朝,屡屡身处“无间道”,为何成为政坛“不死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他,就是苏威。 苏威出身于一个不平凡的家庭,他的父亲就是北周第一名臣苏绰,他堪称是宇文泰的“王猛”。他的英年早逝,让宇文泰痛哭不已。彼时苏威才刚刚五岁,就成了没爹的孩子。 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美阳县公”的爵位,以及良好的家族名声,少年时期的苏威以孝顺和学术著名,引起了贵族圈的瞩目。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

  • 明朝的火枪大炮为什么挡不住清朝的冷兵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到了明朝,朱元璋才真正开始重视起炸药的使用,而明朝也是我国历史上包容性和学习性的比较强的朝代。在当时,明朝组建了一直配有“火器”装备且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军队,被称作“神机营”。神机营当时的装备绝对可以领先同一时期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军队。然而这种超然的地位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因为欧洲胡斯军也在历史中

  • 明朝最大的叛徒,带走了一支军队导致明亡国,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叛徒,谁是中国历史上明朝最大的奸臣,明朝打得日本差点亡国

    (一)明金之战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并发动战争袭击明朝抚顺,正式拉开了明金战争的序幕。而在战争打响后,明朝皇帝想着之前曾经施恩于朝鲜,便下令让朝鲜援助,但是,时为朝鲜君主的光海君有自己的小心思:“我自己都自顾不暇这仗打了有什么好处?更何况也不一定能一举歼灭努尔哈赤,万一被报复了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