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将之后的李陵,深受汉武帝看重,为何降了匈奴,而不以身殉国?

名将之后的李陵,深受汉武帝看重,为何降了匈奴,而不以身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873 更新时间:2024/1/16 1:45:55

卫青病逝之后,汉武帝身边的武将就李广利、赵破奴李陵等将军比较有实力。李广利称为贰师将军,没有封侯,可见他的战功及不上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帝对他的期望并不高。而李广之孙李陵,年轻有为,汉武帝曾寄予很大的期望,但在一次为李广利打掩护时,被匈奴俘虏,并最终投靠了匈奴。

晚年汉武帝

汉武帝怨恨李陵,觉得李陵有辱名将之后,有失气节,李陵就应该战死沙场,而不该做匈奴的俘虏。汉武帝有他的考量,而李陵也有他自己的算盘,我们今天共同来分析一下李陵。

李陵怕死吗?绝对不怕。

李陵作为李广之孙,名将之后,绝对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在自己人生中与匈奴的最后一战里,只率五千步兵,就敢深入匈奴大后方,牵制匈奴以支援贰师将军李广利。在五千人面对匈奴三万人马的时候,李陵率军奋勇杀敌,最终斩敌数千人而击败匈奴三万兵马。

最后匈奴不得不调来另外的八万兵马,将李陵五千人进行围剿,在面对十多万匈奴骑兵主力的情形下,李陵命部下杀死了随军出战的所有女眷,决定率军与匈奴血战到底。最终五千人拼到只剩下李陵。

李陵为什么不战死而当俘虏?心存希望。

李陵他爷爷李广也曾被匈奴人俘虏过,在被押解回敌营的途中,诈伤昏迷,最后找到机会夺马逃生。李广的故事,李陵肯定是听过的,而在战到最后连一兵一卒都没有的李陵,也会学他爷爷故伎重演,所谓兵不厌诈,当找到机会就逃回汉再建功立业。

如果战死了,也就没有机会了。这点李陵在劝降苏武时,他有亲口告诉过苏武。可见,李陵被俘虏时,他并没有真正的投靠之心。

李陵最后为什么投靠了匈奴?恐怕其中有诈。

既然李陵被俘虏时并没有变节,那为什么后来不但投靠了匈奴,还反过来劝说苏武归心匈奴?最大的原因是李陵得知自己全家因自己被俘虏而遭汉武帝治罪,家人已不在,家已不在,已经是无家可归之人,而败军之将,回去也是死罪,有国不能回。留在匈奴,是他最好的去处。

他来劝降苏武,无非是走走过场而已,他并没有仇恨汉朝和人民。

李陵他为什么不自刎?死已无意义。

汉武帝也怪他为什么不自刎,而要充当俘虏。其实一开始只是想留下翻盘的机会,当得知家人的遭遇,也再没有自刎的必要了。如果失去家人再自刎,那是懦夫,是不敢面对的体现,并不表示忠。

加上李陵作为将军,在战场上杀人无数,他懂得敬畏生命,知道每一条生命都不容易,所以绝对不会轻言放弃的。

李陵内心会不会对叛国感到不安?从未加害汉朝。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国的概念比较模糊,很多士人都会跑到别的国家寻求机会施展抱负,有的甚至攻打自己的出生国。比如吴起伐魏,公孙衍伐魏等等。而西汉离春秋战国不算久远,思想上还是有相近之处。西汉初,实行的都是和亲政策,皇族把公主嫁到了匈奴,实行与匈奴和亲政策。

那时人们追求的是生存,而在精神层面上,并没有太深入的塑造。在汉武帝身边同样有金日磾这样的匈奴人效力,李陵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只能投身匈奴,别无选择。他们这些人,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之间的融合。

李陵虽然投了匈奴,但是他并没有率领匈奴骑兵攻打汉朝,他的心中并没有因此而充满仇恨,而是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古朝批文,努力分享更多历史内容,欢迎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需删除请联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秘史—历史上的武三思到底是如何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三思是怎么死的,唐朝宫廷秘史播放,唐朝秘史1-4

    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即皇帝位,封梁王,拜天官尚书。正圣元年(695),转春官尚书,监修园史。神功元年 (697)六月,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检校内史、特进、太子宾客。圣历元年(698)二月,三思为谋求太子之位,数次使人说于武则天; “自古天子未有以异性为嗣者。”则天犹豫不能决。狄仁杰谏武则天曰

  • 同样是篡位,为何曹丕篡汉没人批,司马氏篡魏却被骂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曹丕墓,曹丕羞辱甄皇后片段

    说起来,有的人篡位根本没啥可议论,就觉得是理所应当,觉得这个朝代的命数完了,毕竟很多都是治理不好,皇帝底下有的人看不过去就出手了。在三国中,篡位的不止一次。以公元220年曹丕篡汉正式称帝为开始,根据《三国志》中记载,公元220年末,汉献帝刘协禅位给魏文帝曹丕,不到半年后,在益州的刘备以:“曹丕篡弑,

  • 唐朝第一位宰相,曾支持李渊晋阳起兵,为何没有上凌烟阁功臣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这样一位开国重臣,晚年却被唐太宗流放了,这是为何呢?裴寂何德何能,被拜为唐朝开国第一位宰相?在中国王朝交替过程中,哪一次的更替都是充满了剧烈的斗争才完成的,只有唐朝取代隋朝的时候比较随意,简简单单就完事了。裴寂作为第一开国功臣,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李渊晋阳起兵的过程中,不断给李渊加油打气的那个人。裴

  • 同样是宦官专权,为何东汉不受影响,唐朝却日渐衰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宦官,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群特殊产物,每个大的朝代总会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的事情,尤其是唐代中晚期,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最为严重,与东汉时期相比,唐朝中晚期宦官专权要比东汉严重了许多。无论从规模,还是社会意识上,东汉都能很好的控制宦官专权,那为何唐朝却在宦官专权的影响下,国势日渐衰微呢?我们就从唐朝

  • 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看过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女孩子们笑不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日常的描述中,“燕瘦环肥”,是用来描述美人的,而“燕”,则是赵飞燕,她身材纤细,身材纤细;而杨贵妃,则是杨玉环。传闻中杨贵妃虽然肥胖,却也是个美人胚子,是四大美人。杨贵妃到底有多重按照现在的审美水平,这是不是很漂亮?而那些知晓杨贵妃真正重量的女生,更是忍不住的一阵失声。唐代真的以胖为美么目前,我们

  • 唐朝的衰败明明就是唐玄宗的锅,为何要让杨贵妃来背?真相很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活了多久,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小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比如纣王身边的妲己被演绎成狐狸精,导致商朝灭亡,然而越来越多的史料却说明就连纣王都有可能是被冤枉的,而妲己是狐狸精转世更是无稽之谈。再比唐玄宗身边的杨贵妃,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唐玄宗昏庸无道是因为杨贵妃的勾引,是她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衰落。然而这种观点实在值得商榷,将朝代的覆灭或时代的动荡归咎于一

  • 同是太后专权,为何汉朝在吕雉的手里兴旺,晋却被贾南风断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贾南风容貌复原图,卫瓘为何败给贾南风,吕雉是刘彻的谁

    吕雉是刘邦的糟糠之妻,在夫君去世以后,权倾朝野。而且还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而且也开启了汉朝外戚干政之路。“有吕雉之才,无吕后之恶”,这是后人对宋真宗时刘皇后的评价,可见吕雉已经成为了“行业标杆”。而还有一位贾南风,是有吕雉之恶,无吕雉之才。(一)、个人能力,因人而异“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

  • 唐朝的宦官个个都不怕皇帝,却最怕一武将,曾一次杀七百多个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宦官和明朝宦官,年轻宦官最后结局,朱温杀宦官

    当时的唐朝,一度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声誉远播海内外。周围的小国大都是唐朝的附属国,他们尊崇李氏天子的号令,按时向天朝缴纳赋税。还有日本,新罗等一些海外国家,十分崇拜当时的唐朝文化,纷纷派遣使者与留学生来到唐朝学习。不可一世的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但就是这样一个强盛的时代,也还是有走

  • 卫子夫和汉武帝(历史告诉你,你不懂什么叫门当户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卫子夫,出生略。草根,刘彻亲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一枚。要说门当户对,那刘彻和陈阿娇难道不是天作之合,世间绝配?那为什么刘彻最后宠幸卫子夫至封后?可能有人会说,这与门第无关。刘彻喜欢的是卫子夫的发髻,美貌,以及能生养,再加上卫子夫娘家势力的辅佐。而我要说的是,门当户对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什么叫门当,

  • 唐朝的宦官权势之盛,足以废立皇帝,究竟是谁的过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系融洽时,这把刀就“藏锋于鞘、不露锋芒”,当皇帝和官僚体系处因此宋朝的皇帝很忌讳将领在军中搞一言堂,因此派驻了大量的“监军”予以平衡,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一方面杜绝了军队叛变的可能性不假,但另一方面却因与军队主将之唐朝宦官从唐玄宗时开始获取巨大的权力,著名的宦官高力士,很多人都知道。但唐朝时的宦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