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病逝之后,汉武帝身边的武将就李广利、赵破奴、李陵等将军比较有实力。李广利称为贰师将军,没有封侯,可见他的战功及不上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帝对他的期望并不高。而李广之孙李陵,年轻有为,汉武帝曾寄予很大的期望,但在一次为李广利打掩护时,被匈奴俘虏,并最终投靠了匈奴。
晚年汉武帝
汉武帝怨恨李陵,觉得李陵有辱名将之后,有失气节,李陵就应该战死沙场,而不该做匈奴的俘虏。汉武帝有他的考量,而李陵也有他自己的算盘,我们今天共同来分析一下李陵。
李陵怕死吗?绝对不怕。
李陵作为李广之孙,名将之后,绝对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在自己人生中与匈奴的最后一战里,只率五千步兵,就敢深入匈奴大后方,牵制匈奴以支援贰师将军李广利。在五千人面对匈奴三万人马的时候,李陵率军奋勇杀敌,最终斩敌数千人而击败匈奴三万兵马。
最后匈奴不得不调来另外的八万兵马,将李陵五千人进行围剿,在面对十多万匈奴骑兵主力的情形下,李陵命部下杀死了随军出战的所有女眷,决定率军与匈奴血战到底。最终五千人拼到只剩下李陵。
李陵为什么不战死而当俘虏?心存希望。
李陵他爷爷李广也曾被匈奴人俘虏过,在被押解回敌营的途中,诈伤昏迷,最后找到机会夺马逃生。李广的故事,李陵肯定是听过的,而在战到最后连一兵一卒都没有的李陵,也会学他爷爷故伎重演,所谓兵不厌诈,当找到机会就逃回汉再建功立业。
如果战死了,也就没有机会了。这点李陵在劝降苏武时,他有亲口告诉过苏武。可见,李陵被俘虏时,他并没有真正的投靠之心。
李陵最后为什么投靠了匈奴?恐怕其中有诈。
既然李陵被俘虏时并没有变节,那为什么后来不但投靠了匈奴,还反过来劝说苏武归心匈奴?最大的原因是李陵得知自己全家因自己被俘虏而遭汉武帝治罪,家人已不在,家已不在,已经是无家可归之人,而败军之将,回去也是死罪,有国不能回。留在匈奴,是他最好的去处。
他来劝降苏武,无非是走走过场而已,他并没有仇恨汉朝和人民。
李陵他为什么不自刎?死已无意义。
汉武帝也怪他为什么不自刎,而要充当俘虏。其实一开始只是想留下翻盘的机会,当得知家人的遭遇,也再没有自刎的必要了。如果失去家人再自刎,那是懦夫,是不敢面对的体现,并不表示忠。
加上李陵作为将军,在战场上杀人无数,他懂得敬畏生命,知道每一条生命都不容易,所以绝对不会轻言放弃的。
李陵内心会不会对叛国感到不安?从未加害汉朝。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国的概念比较模糊,很多士人都会跑到别的国家寻求机会施展抱负,有的甚至攻打自己的出生国。比如吴起伐魏,公孙衍伐魏等等。而西汉离春秋战国不算久远,思想上还是有相近之处。西汉初,实行的都是和亲政策,皇族把公主嫁到了匈奴,实行与匈奴和亲政策。
那时人们追求的是生存,而在精神层面上,并没有太深入的塑造。在汉武帝身边同样有金日磾这样的匈奴人效力,李陵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只能投身匈奴,别无选择。他们这些人,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之间的融合。
李陵虽然投了匈奴,但是他并没有率领匈奴骑兵攻打汉朝,他的心中并没有因此而充满仇恨,而是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古朝批文,努力分享更多历史内容,欢迎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需删除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