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秘史—历史上的武三思到底是如何死的

唐朝秘史—历史上的武三思到底是如何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33 更新时间:2024/1/21 22:19:00

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即皇帝位,封梁王,拜天官尚书。正圣元年(695),转春官尚书,监修园史。

神功元年 (697)六月,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检校内史、特进、太子宾客。圣历元年(698)二月,三思为谋求太子之位,数次使人说于武则天; “自古天子未有以异性为嗣者。”则天犹豫不能决。狄仁杰谏武则天曰:“陛下立太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姑立于庙者也,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建议 ,绝了以立三思为太子的主意。

三思略知文史,性格狡诈,善看风使舵,他是武则天的侄子, 贵宠无比。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为武则天的内宠,自由出入宫殿,武三思对他们屈节事之,一副奴才相。

薛怀义乘马,武三思为之执辔, 又赠张宗昌诗,声称昌宗才貌是王子晋后身,王子晋是周灵王的太子,传说死后成仙.。为了能为张易之执辔, 常常等候在易之家门口。由此三思特蒙信任,赏赐甚厚。

武则天晚年世居深宫,又欲与张易之、张昌宗等扈从驰骋, 以弄其权。武三思摸透了武则天的心思。乃请造三阳宫于嵩山、 兴泰宫于万寿山。武则天每岁临幸。前后二役甚众,耗费巨大, 百姓怨之。

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东之、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等杀张易之、张昌宗。

则天被迫传位于中宗李显今二 张被诛后,洛州长史薛季昶对张柬之、敬晖说:“二凶虽除,'产、 禄(即汉代吕产吕禄)犹在,去草不去根,终当复生。朝邑尉刘幽求亦说;“武三思尚存,我辈皆终死无葬地。而张柬之等则对此认识不足,谓:“大事已定,所诛已多,不可复盖也。”’

当时中宗之女安乐公主嫁与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为妻,而武三思又与上官婉儿私通。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被武则天处死后,上官婉儿没入掖庭,她聪明、伶俐,懂史事,善作文,很有口才,深得武则天喜爱,常参与百官表决。中宗即位后,益加重用,拜为婕妤,用事于宫中。于是,上官婉儿荐韦后,韦后引入宫中。他们相互勾结,以图恢复武氏政权。

武三思入宫中与中宗议政,他还与韦后私通。柬之数劝中宗诛诸武,中宗不但不听,反而更加信任武三思,常微服至其家。监察御史崔皎秘密上书劝谏。中宗泄其密于三思.于是,三思之党,恨之入骨。

武三思与兵部尚书宗楚客的人相勾结,诬陷别人,猜忌正直之士。他们以侍御史冉祖雍等五人为其耳目,时人称其为“三思五狗,三思益发重用,加开府仪同三司,继又以其为立功之人, 如非犯叛逆大罪,恕其十死。

敬晖等以考功员外郎崔温为耳目,以伺三思动静。崔温是个见利忘义之徒,中宗亲三思而远敬晖,乃悉以敬晖等之谋,告三思。于是,推荐为中书舍人,成了武三思的党羽,殿中侍御史郑情因陷媚张易之、张昌宗,二张事败后贬为宣州司士参军。

后又因贪脏,逃至洛阳,见武三思说:“大王虽得天子之意,但他们五人(指张柬之、敬晖等)皆据将相之权,又胆略过人,废太后易如反掌。大王不去此五人,危如朝露。”武三思听后十分高兴, 何以自安之策,荐引为中书舍人。于是,郑惜成了武三思的助理 。自此,武三思与韦后日夜诋毁张柬之等人,云其:“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中宗信之。

三思又为之策划:“不若封敬晖等为王,罢其政事,外则尊宠功臣,内则夺之实权’中宗采纳其意见。于是,武三思尽复武则天之政,不附武氏者斥之。大权尽归于武三思。

驸马都尉王同皎痛恨武三思及韦后之所为,每与其言,必咬牙切齿。原兖州司仓宋之逊匿其家中,窃问其言,遂密告武三思。三思即诬告王同皎密结壮士,谋杀三思、废韦后。于是,王国皎等人被处斩,张柬之等五人贬出朝廷。

张柬之虽出之外地,三思仍恨之入骨,崔混谓三思曰:“晖等异日北归,终为后患,不如遣使杀之了事。于是,武三思遣大理寺正周利用杀之。三思既杀五王,权倾朝野。神龙二年,卫王李重俊立为太子,韦后以其非己所生,深恶痛绝,而武三思更深恨之。

安乐公主和武崇训还常常欺侮他,或呼为奴,还请中宗早日废之。景龙元年(707)七 月,李重俊先发制人,派遣羽林骑兵三万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家,并杀其党羽十余人。中宗、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逃往玄武门城楼,后发兵讨之,李重俊兵败被杀。

睿宗即位(710),以武三思父子皆为叛逆为由。开棺暴尸,并且夷平其坟墓。

更多文章

  • 同样是篡位,为何曹丕篡汉没人批,司马氏篡魏却被骂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曹丕墓,曹丕羞辱甄皇后片段

    说起来,有的人篡位根本没啥可议论,就觉得是理所应当,觉得这个朝代的命数完了,毕竟很多都是治理不好,皇帝底下有的人看不过去就出手了。在三国中,篡位的不止一次。以公元220年曹丕篡汉正式称帝为开始,根据《三国志》中记载,公元220年末,汉献帝刘协禅位给魏文帝曹丕,不到半年后,在益州的刘备以:“曹丕篡弑,

  • 唐朝第一位宰相,曾支持李渊晋阳起兵,为何没有上凌烟阁功臣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这样一位开国重臣,晚年却被唐太宗流放了,这是为何呢?裴寂何德何能,被拜为唐朝开国第一位宰相?在中国王朝交替过程中,哪一次的更替都是充满了剧烈的斗争才完成的,只有唐朝取代隋朝的时候比较随意,简简单单就完事了。裴寂作为第一开国功臣,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李渊晋阳起兵的过程中,不断给李渊加油打气的那个人。裴

  • 同样是宦官专权,为何东汉不受影响,唐朝却日渐衰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宦官,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群特殊产物,每个大的朝代总会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的事情,尤其是唐代中晚期,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最为严重,与东汉时期相比,唐朝中晚期宦官专权要比东汉严重了许多。无论从规模,还是社会意识上,东汉都能很好的控制宦官专权,那为何唐朝却在宦官专权的影响下,国势日渐衰微呢?我们就从唐朝

  • 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看过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女孩子们笑不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日常的描述中,“燕瘦环肥”,是用来描述美人的,而“燕”,则是赵飞燕,她身材纤细,身材纤细;而杨贵妃,则是杨玉环。传闻中杨贵妃虽然肥胖,却也是个美人胚子,是四大美人。杨贵妃到底有多重按照现在的审美水平,这是不是很漂亮?而那些知晓杨贵妃真正重量的女生,更是忍不住的一阵失声。唐代真的以胖为美么目前,我们

  • 唐朝的衰败明明就是唐玄宗的锅,为何要让杨贵妃来背?真相很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活了多久,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小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比如纣王身边的妲己被演绎成狐狸精,导致商朝灭亡,然而越来越多的史料却说明就连纣王都有可能是被冤枉的,而妲己是狐狸精转世更是无稽之谈。再比唐玄宗身边的杨贵妃,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唐玄宗昏庸无道是因为杨贵妃的勾引,是她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衰落。然而这种观点实在值得商榷,将朝代的覆灭或时代的动荡归咎于一

  • 同是太后专权,为何汉朝在吕雉的手里兴旺,晋却被贾南风断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贾南风容貌复原图,卫瓘为何败给贾南风,吕雉是刘彻的谁

    吕雉是刘邦的糟糠之妻,在夫君去世以后,权倾朝野。而且还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而且也开启了汉朝外戚干政之路。“有吕雉之才,无吕后之恶”,这是后人对宋真宗时刘皇后的评价,可见吕雉已经成为了“行业标杆”。而还有一位贾南风,是有吕雉之恶,无吕雉之才。(一)、个人能力,因人而异“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

  • 唐朝的宦官个个都不怕皇帝,却最怕一武将,曾一次杀七百多个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宦官和明朝宦官,年轻宦官最后结局,朱温杀宦官

    当时的唐朝,一度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声誉远播海内外。周围的小国大都是唐朝的附属国,他们尊崇李氏天子的号令,按时向天朝缴纳赋税。还有日本,新罗等一些海外国家,十分崇拜当时的唐朝文化,纷纷派遣使者与留学生来到唐朝学习。不可一世的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但就是这样一个强盛的时代,也还是有走

  • 卫子夫和汉武帝(历史告诉你,你不懂什么叫门当户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卫子夫,出生略。草根,刘彻亲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一枚。要说门当户对,那刘彻和陈阿娇难道不是天作之合,世间绝配?那为什么刘彻最后宠幸卫子夫至封后?可能有人会说,这与门第无关。刘彻喜欢的是卫子夫的发髻,美貌,以及能生养,再加上卫子夫娘家势力的辅佐。而我要说的是,门当户对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什么叫门当,

  • 唐朝的宦官权势之盛,足以废立皇帝,究竟是谁的过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系融洽时,这把刀就“藏锋于鞘、不露锋芒”,当皇帝和官僚体系处因此宋朝的皇帝很忌讳将领在军中搞一言堂,因此派驻了大量的“监军”予以平衡,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一方面杜绝了军队叛变的可能性不假,但另一方面却因与军队主将之唐朝宦官从唐玄宗时开始获取巨大的权力,著名的宦官高力士,很多人都知道。但唐朝时的宦官权力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蜀汉还是亡,原来后面还有一句话更为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卧龙凤雏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别人说卧龙凤雏怎么反击,卧龙凤雏下一句

    人们熟悉司马徽,来自刘备和他的一段经典对话。当时依附刘表的刘备前去拜访,与司马徽就时事交换看法,司马徽则谦虚地说道:“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很好奇,“伏龙、凤雏”都是谁?司马徽则回答:“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对于两人的谈话,《三国演义》直接总结了一句话,“卧